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骺板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受全身内分泌(包括激素、生长因子)、局部旁分泌及自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骺板损伤过程中多种生长因子表达规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胎儿股骨骺板和干骺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硬组织切片技术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例16-20周胎儿股骨骺板、干骺端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简称IGF-I)的定位研究。作者同时讨论了在硬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可能性和IGF-I在骨组织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组织工程骺板在氍板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骺板软骨细胞与可降解多孔聚乳酸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骺板植入骺板损伤的动物模型中,同时设单纯植入材料和空白对照.应用组织学Masson三色染色、BrdU细胞示踪、X线等检测方法,观察组织修复、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情况.结果 组织工程骺板组发现柱状排列细胞,存在较小的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单纯植入支架材料组发现类似柱状排列细胞,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明显;空白对照组未见柱状排列细胞,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显著.3种方法短缩畸形和成角畸形程度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组织工程骺板治疗骺板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植入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经离心管培养骺软骨异体修复兔骺板部分损伤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初步观察经离心管培养生成的骺软骨异体修复兔胫骨骺板部分损伤。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骺板软骨细胞,以90万细胞离心沉降于15ml塑料离心管底,培养生成骺软骨组织,大体、倒置显微镜,组织学观察。民划体移植修复兔胫骨内侧骺板部分损伤模型。X线摄片,组织学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1)离心管内生成的骺软骨外周组织结构类似于骺软骨的生发层,由多层细胞构成,培养3周时有6-8层细胞,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中心部位为肥大的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X线片示实验组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轻微,而对照组畸形严重。实验组2周骺板缺损充填区形成比骺板宽的新软骨组织,近骨端侧及中心部结构较紊乱,远骨端侧的组织结构与骺板相同。4周时已改建成了良好的骺板结构,生发层比正常骺板宽,与未损伤区分界清楚,为薄层软骨膜样组织相隔,对照组骺板缺损区有广泛的骨桥形成,4周时骨端变形严重。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从组织结构和功能上修复骺板损伤是可行的,离心管内骺软骨培养3周是植入体内的较佳时机。体外培养生成的骺软骨组织在骺板缺损区的生理环境,作用下可以改建为具有良好定向生长功能的骺板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骺板软骨移植修复骺板损伤。
方法:切除家兔左侧胫骨上端骺板软骨约1/3~1/2,制备人工骺板软骨构件移植入该骺板损伤处;右侧胫骨近端骺板损伤后不进行移植作为对照。连续观察家兔双下肢外观及运动状态,摄双侧下肢X线片,测量胫骨角进行比较。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组化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移植8周时双下肢胫骨角,对照组为(38.80±13.50)°,人工骺板软骨移植组为(9.01±4.2)°;移植24周时对照组为(54.25±18.33)°,人工骺板软骨移植组为
(11.27±5.1)°,对照组与人工骺板软骨移植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后2周,对照组胫骨近端骺板内侧缺损处有骨桥形成,无软骨修复组织;而实验组移植后2周时,骺板缺损区已由软骨修复充填,移植的骺板软骨细胞排列未见层次及柱状排列状态,与正常骺板软骨相邻处分界明显;移植4周以后的骺板软骨细胞开始出现柱状排列状态,层次较明显。移植的骺板软骨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人工骺板软骨应能够修复骺板软骨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采用硬组织切片技术和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例16~20周胎儿股骨骺板、干骺瑞进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简称IGF-I)的定位研究。观察到骺板储备区、增生区和肥大区均有IGF-I免疫反应阳住的软骨细胞;干骺端存在一定数量的IGF-I阳性成骨细胞,部分类骨质和骨基质也有阳性反应物沉积,少数破骨细胞也呈IGF-I免疫阳性反应。作者同时讨论了在硬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可能性和IGF-I在骨组织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ax在正常骺板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果: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正常骺板软骨的各个区中有不均衡的表达,在骺板软骨膜下的软骨细胞中没有Bax表达;在骺板的静止区Bax的免疫反应阳性物在软骨的细胞质中表达;在骺板的增殖区位于细胞质中的Bax免疫阳性反应增强;在骺板的肥大区Bax的免疫反应强度达到最大值,免疫反应阳性物位于软骨细胞的胞质和胞核中。结论:Bax可能通过数量的积累促使骺板软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骺板是小儿骨骺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随着现代医学生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如组织化学、酶、电镜及放射自显影等技术的应用,对骺板的结构、形态、功能与代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力学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充了骺板研究的理论水平,进而不断加深了对小儿骨骼疾病的病因、病理学的认识,也为治疗学奠定了基础。骺板是人体各部位骨骼发育的基础,其感染、损伤、代谢疾病等因素都可以导致骨骺骺板的生长发育异常,导致肢体严重畸形和肢体不等长等。因此,了解骺板生长发育特点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骺板发育不良是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和导致肢体畸形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骺板发育不良的原因众多,这些原因可能独立作用,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本文就影响骺板发育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期待初步阐述众多因素在骺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骺板损伤是儿童生长发育期的一个特殊问题,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10年来,对骺板损伤的研究已经进入到生物力学、流行病学、损伤病理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对骺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骺板细胞分泌TGF-β1。方法提取3周龄新西兰兔骺板组织,获得良好生物活性的骺板细胞。采用CCK-8生长曲线检测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增殖情况,并通过ELISA方法检测骺板细胞分泌TGF-β1。结果骺板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分泌细胞外基质。AO/PI荧光染色显示存活的骺板细胞呈亮绿色,周围散在有少量红染的死细胞。骺板细胞在DMEM培养液以及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时生长曲线形态基本相似,在1、2d时细胞增殖缓慢,之后增殖速度逐渐增加,6-7d逐渐进入平台期。第1天时骺板细胞开始释放TGF-β1,然后释放量逐渐增加,第6d时浓度达到167.2pg/ml。结论骺板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增殖情况良好并能分泌TGF-β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大鼠牛长板软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调节作用;探究糖皮质激素抑制大鼠骨骼纵向生长的机制。方法 3周龄清洁级纯系雄性SD大鼠,实验组12只,地塞米松(200μg/100g,10d)处理;对照组8只,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测量大鼠胫骨长。胫骨冠状面切片。Mallory三色法染色观测生长板组织学,测量生长板总厚度、增殖带、肥大带厚度。糖皮质激素受体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1)实验组大鼠胫骨长、牛长板总厚度、增殖带、肥大带厚度分别为28.9mm±1.2mm,4.01μm±0.28μm,1.98μm±0.13μm,1.67μm±0.18μm;均明显落后于对照组30.5mm±1.1mm,5.53μm±0.46μm,2.25μm±0.30μm,2.87μm±0.19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生长板静止带和肥大带都表达糖皮质激素受体;而增殖带未见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3)地塞米松处理使牛长板静止带和肥大带软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增强。结论糖皮质激素受体是骨骼纵向生长所必需的。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通过上调静止带和肥大带软骨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骨骼纵向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文拟通过分析冠状面弯度匹配而矢状面TK存在较大差异的AIS患者和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来研究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患者胸椎后凸与椎体旋转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EOS影像摄片的患者。根据主胸弯Cobb角、顶椎节段等进行配对,其中AIS组选取TK减小者入组,而Chiari组则选取存在明显TK的患者入组;现共12对冠状面弯度匹配而胸椎后凸不同的AIS及chiari患者被纳入研究。分别对其摄EOS全身影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在EOS三维重建影像上得到每个椎体的旋转角度及胸椎后凸角,并计算主胸弯平均椎体旋转(MTR)。通过相关系数分析来比较正常AIS组和Chiari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差异情况。结果 共有24名患者(12对)纳入本次研究。其中AIS组男4例,女8例,Chiari组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分别为:(15.29 VS 21.14,p=0.42);在矢状面,AIS组TK平均为9.50°,而Chiari组平均TK则为36.58°。两组患者平均主弯区椎体旋转存在显著差异,Chiari组的患者的MTR显著小于AIS组(-0.84 °VS.5.14°, p=0.042),且TK与MT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821, p=0.023)。 结论 通过对Chiari及AIS患者的三维分析,本研究发现在相同冠状面的条件下,Chiari畸形患者较大的后凸可能是由于椎体的旋转所造成。提示脊柱外科医生在关注Chiari患者冠状面矫形的同时需要关注矢状面的旋转。 相似文献
13.
X型胶原基因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椎间盘内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X型胶原基因在椎间盘内的分布及其在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 1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及中间椎椎间盘共 2 8个 ,13例已知病因的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及中间椎椎间盘共 2 6个为对照。 3例突然死亡的正常青少年椎间盘共 6个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研究X型胶原基因mRNA在椎间盘内不同部位的分布。终板软骨内X型胶原原位杂交图像输入图像分析系统 ,比较X型胶原mRNA含量在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 X型胶原主要分布于肥大的软骨细胞周围 ,mRNA分布于终板软骨内肥大的软骨细胞。在少量侧凸患者髓核内也可见其少量阳性表达 ,但与病因无关。特发性侧凸组顶椎及中间椎 ,已知病因组顶椎及中间椎X型胶原mRN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而特发性侧凸组与已知病因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X型胶原主要分布于终板软骨内肥大软骨细胞 ,髓核内部分类软骨细胞也具有分泌作用。侧凸患者X型胶原表达量显著增高主要由于长期应力引起了软骨的早期钙化。X型胶原在侧凸患者髓核内的表达可能是髓核内类软骨细胞异常应力下分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族人群SIM2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脊柱侧凸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候选基因SIM2上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筛查,探索SIM2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脊柱侧凸(CS)及其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127例中国汉族CS患者;127例对照为性别、年龄、民族与病例相匹配的非脊柱侧凸患者.用QIAampDNABlood Mini Kit法提取外周血样本的全基因组DNA,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选取SIM2的主要功能SNPs.根据椎体畸形特点、畸形部位、畸形受累程度、有无合并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临床表型.对所有样本应用SNPstreamUHT Genotyping系统对所选SNP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进一步进行基于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并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对照组SNP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结果 共筛选SNP1(rs2073601)、SNP2(rs2073417)和SNP3(rs2051397)3个位点,病例/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SNP1A=13(5%)/15(6%)、SNP1C=241(95%)/239(94%),SNP2A=49(19%)/44(17%)、SNP2G=205(81%)/210(83%),SNP3C=68(27%)/58(23%)、SNP3T=186(73%)/196(77%);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NP1AC=13(10%)/15(12%)、SNP1CC=114(90%)/112(88%),SNP2AG=49(39%)/44(35%)、SNP2GG=78(61%)/83(65%),SNP3CC=10(8%)/5(4%)、SNP3CT=48(38%)/48(38%)、SNP3TT=69(54%)/74(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NP2和SNP3间存在连锁不平衡,但单倍体型关联分析未见阳性结果.进一步与CS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中没有发现阳性位点.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IM2基因遗传变异可能不是引起CS及其不同临床表型的主要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WNT3A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脊柱侧凸(CS)及其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27例中国汉族CS患者;所有病例对照为性别、年龄、民族与病例相匹配的非脊柱侧凸患者.用QIAamp DNABlood Mini Kit法提取外周血样本的全基因组DNA,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选取WNT3A的主要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根据椎体畸形特点、畸形部位、畸形受累程度、有无合并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临床表型.对所有样本应用SNPstreamUHT Genotyping系统对所选SNP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进一步进行基于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并用Haploview 4.1软件分析对照组SNP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结果 共筛选SNP1(rs964941)和SNP2(rs752107)2个位点,病例/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SNP1C=127(50%)/115(45%)、SNP1t=127(50%)/139(55%),SNP2C=197(78%)/200(79%)、SNP2t=57(22%)/54(2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NP1CC=35(28%)/25(20%)、SNP1Ct=57(45%)/65(51%),SNP1Tt=35(28%)/37(29%),SNP2CC=73(57%)/81(64%)、SNP2Ct=51(40%)/38(30%)、SNP2Tt=3(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P1和SNP2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进一步与CS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中没有发现阳性位点.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WNT3A基因遗传变异可能不是引起CS及其不同临床表型的主要因素.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polymorphisms of WNT3A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scoliosis (CS) and its various clinical phenotypes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Methods A total of 127 CS patients admitted into PUMC were enrolled into this case-control study between October 2005 and September 2007.There were 55 boys and 72 girls with a mean age of 12.90 years old.Another 127 scoliosis-free control subjects at the sam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study period were frequency-matched with regards to age (+3 years) and gender.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by 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 from peripheral blood leukocytes of each subject who had signed informed consent.Based on the genotypic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the main functional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were initially selected.The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wer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clinical phenotypes according to vertebral defect type,location of deformity,extent of developmental disruption,combined rib malformations and neural canal deformity.The genotying of all selected SNPs was performed by SNPstream technology (Beckman Coulter SNPstream).All data of SNPs with polymorphism were processed by the association analysis based on a single SNP and between phenotypes and SNPs.And the pairwise linkage disequilibrium was calculated in the control population by Haploview 4.1 software.Results The SNP1 (rs964941) and SNP2(rs752107) of WNT3A were genotyped.There was no linkage disequilibrium between two SNPs.No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SNP1 and SNP2 genotypes or allele polymorphisms and risk of CS and various clinical phenotypes (P > 0.05).Conclusions The genetic variants of WNT3A gene may no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to CS and various clinical phenotypes of CS i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多种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51例前列腺增生者膀胱逼尿肌标本,其中30例逼尿肌功能正常(稳定组),21例逼尿肌不稳定(不稳定组)。同时选择非尿路梗阻者15例为对照组,取膀胱逼尿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逼尿肌中转化生长因子(T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T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分别为76.67%、90.48%及40.00%,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bF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93.33%、90.48%及73.33%,稳定组、不稳定组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 NGF的表达在稳定组、不稳定组及对照组的表达分别为73.33%、85.71%及53.33%,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 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中TGF、NGF表达的增高可能是其收缩功能改变导致膀胱不稳定的分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生长激素对宫内发育迟缓大鼠生长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生长激素对IUGR大鼠生长板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用限食法制作IUGR大鼠模型后,在各组仔鼠达到3周龄时,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GH IUGR组和IUGR组.给GH IUGR组大鼠注射GH2周后,各组大鼠均被处死,用骨组织计量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对IUGR大鼠生长板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IUGR组大鼠的生长板纵列细胞数、肥大带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经2周的GH治疗后,GH I-UGR组大鼠生长板厚度明显大于IUGR组和对照组(P<0.01),增殖带细胞数明显大于IUGR组和对照组(P<0.001),肥大带细胞数明显大于IUGR组(P<0.01),初级骨小梁宽度明显大于IUGR组和对照组(P<0.01),初级骨小梁密度3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在两周的时间里,GH促进胫骨生长板细胞分裂、增殖、成熟,而无促进骨骺愈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汉族人群PAX1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脊柱侧凸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候选基因PAX1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的筛查,探索PAX1与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脊柱测凸(CS)及其不同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27例中国汉族CS患者;127例对照为性别、年龄、民族与病例相匹配的非脊柱侧凸患者.用QIAamp DNABlood Mini Kit法提取外周血样本的全基因组DNA,根据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提供的基因型数据,应用Haploview 4.0软件选取PAX1的标签SNPs.根据椎体畸形特点、畸形部位、畸形受累程度、有无合并肋骨畸形和椎管内畸形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不同临床表型.对所有样本应用SNPstreamUHT Genotyping系统对所选SNP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进一步进行基于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关联分析,并用Haploview 4.0软件分析对照组SNP位点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结果 共筛选SNP1(rs17861031)和SNP2(rs6047590)两个位点,其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位点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病例/对照组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SNP1A=37(15%)/37(15%)、SNP1G=217(85%)/217(85%),SNP2A=28(11%)/25(10%)、SNP2T=226(89%)/229(90%);基因型频率分别为:SNP1AA=2(2%)/2(2%)、SNP1AG=33(26%)/33(26%)、SNP1GG=92(72%)/92(72%),SNP2AA=2(2%)/2(2%)、SNP2AT=24(19%)/21(17)、SNP2TT=101(80%)/104(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一步与CS临床表型的关联分析中没有发现阳性位点.结论 在中国汉族人群中,PAX1基因可能不是引起CS及其不同临床表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24例,其中完全分节性半椎体16例,半椎体伴对侧分节不全8例。手术采取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矫正。结果: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年6个月至7年8个月。术前侧凸Cobb’s角30~90,°平均66,°术后Cobb’s角10~28,°平均16,°矫正率为58.5%;术前后凸25~68,°平均46,°术后后凸7~16,°平均14,°矫正率为62.6%。22例均无并发症,1例半椎体切除患者术后出现同侧下肢股部麻木,伸膝肌力Ⅳ级,经营养神经等治疗1月恢复正常。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大多数都进行性发展;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矫正,固定节段短,创伤小,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