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25)和对照组(Ⅱ组n=25),Ⅰ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方法,Ⅱ组仅用全麻。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躁动、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循环稳定,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麻醉组(n=36,罗哌卡因+芬太尼)和对照组(罗哌卡因).选择L2~3间隙穿刺,将上述药液注入硬膜外腔.记录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牵拉反应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麻醉组感觉阻滞起效快,持续时间长(P<0.01);两组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麻醉组牵拉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冬青 《右江医学》2003,31(3):245-246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80例ASA分级Ⅰ~Ⅱ级子宫肌瘤的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随机分成二组 ,A组 4 0例选用 1%罗哌卡因 ;B组 4 0例选用 1.6 %利多卡因加 0 .2 %丁因混合液。比较两组病人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及术中镇痛效果。结果  1%罗哌卡因作用时间长 ,阻滞感觉的运动神经 ,产生可靠的长时间的麻醉作用 ;而 1.6 %利丁混合液作用时间短 ,相对用药量较多。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低位硬膜外阻滞 ,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良好 ,作用时间长、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冀湘  康健 《广东医学》2006,27(6):928-930
目的探讨1%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分别以0.75%罗哌卡因(A组)和1%罗哌卡因(B组)硬膜外麻醉,感觉阻滞平面控制在T7±1,中心静脉压(CVP)6~12 cm H2O,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肌松质量、血液动力学变化、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发生率。结果麻醉质量的整体满意度,B组高于A组(P<0.05),而术中镇静、镇痛的例数B组低于A组(P<0.05)。但A组8例(8%),B组2例(2%),改全麻(P<0.05)。结论1%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肾移植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肌松质量好,且不增加DGF,ANT和恶心呕吐、寒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时以选择1%罗哌卡因浓度为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与硬膜外注射对再次剖富产术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5例单胎足月妊娠再次剖宫产术产妇,根据麻醉方式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5例.A组给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B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C组给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比较3组术中情况、麻醉效果、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T1、T2、T3时点的HR和MAP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C组比较,B组麻醉起效最快,最先达最高阻滞平面,麻醉持续时间最长(P<0.05).A组和B组术中牵拉反应程度及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瑞芬太尼使用率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与硬膜外注射均可辅助硬膜外麻醉达到满意效果,且对新生儿影响较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注射,麻醉起效更快,阻滞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洪毅  尹极峰  蒋永强 《新疆医学》2001,31(3):170-172
目的:对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对下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为罗哌卡因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32例下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注入0.75%罗哌卡因(n=16例)或0.5%布比卡因(n=16例)10~15ml,总量不超过20ml。结果:两组病人用药总量、感觉阻滞范围和肌松质量无差异(P>0.05)。罗哌卡因组病人的痛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明显短于布比卡因组(P<0.01)。罗哌卡因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较明显,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结论:与0.5%布比卡因相比,0.75%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完善,止痛和肌松效果良好,感觉和运动阻滞分离明显,利于术后病人早期活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芬太尼已广泛用于全麻诱导,维持或区域麻醉时的辅助用药,近年有人发现芬太尼在硬膜外注射时能产生节段性镇痛作用而用于椎管内麻醉镇痛。本文观察总结20例高位硬膜外阻滞中单纯利多卡因与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实施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到本院择期实施剖宫产术的孕妇78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1ml生理盐水+12 ml0.75%的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20μg舒芬太尼+12 ml0.75%的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到达T10阻滞平面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罗哌卡因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对 83例择期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硬膜外组 )采用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予硬膜外PCA1.2 5 %罗哌卡因 ,同时加用静脉PCA吗啡 ;Ⅱ组 (全麻组 )接受静吸全麻 ,术后镇痛为单纯静脉PCA吗啡。观察两组术后PCA镇痛对运动阻滞的影响 ,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内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 (P<0 .0 1) ,吗啡用量也明显减少 (P <0 .0 1) ,同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直肠癌手术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具有良好效果 ,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麻醉提供正确指导。方法:共收录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对其采用分组法讨论,每组20例;对照组单一使用硬膜外麻醉(CEA),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硬膜外阻滞(CSEA);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呼吸状态、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对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本次观察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未出现头疼、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状(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优越,具有安全、高效、稳定等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比较0.75%和1%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5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别接受0.75%罗哌卡因25ml(Ⅰ组)或1%罗哌卡因19ml(Ⅱ组)。观察感觉阻滞(针刺法)、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及壁肌松质量,术后24h硬膜外镇痛药需要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持续时间及扩散差异无显著性。在运动阻滞方面Ⅱ组Bromage2,3级起效快于Ⅰ组。而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术中镇痛及腹壁肌松质量Ⅱ组优于Ⅰ组。Ⅱ组术中辅助用药及术后24h所需镇痛药少于Ⅰ组。观察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时镇痛和肌松效果更为完善,临床效能优于0.75%者。  相似文献   

12.
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Ⅱ组0.894%磺酸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硬膜外麻醉。结果0.75%盐酸布比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Ⅰ组)和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Ⅱ组)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维持时间、循环稳定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安全性。但Ⅱ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Ⅰ组。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用于老年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好,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0.894%)在剖宫产手术患者硬膜外阻滞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剖宫产术手术患者100例,术中用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维持麻醉。观察①硬膜外阻滞效应:a.感觉神经阻滞效应用7号注射针头针刺皮肤,以患者完全感觉无痛确定为感觉神经阻滞平面;b.运动神经阻滞效应采用Bromage评分法。②麻醉质量综合评价:a.以疼痛为主要评价内容;b.以肌肉松弛、患者反应为主要评价内容。结果本组患者局麻药(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用量(13.2±2.7)ml;麻醉起效时间为(6.20±0.50)min;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肌肉松弛度达1~2级者94例(94%),疼痛评分达1~2级者91例(91%),Bromage评分全组患者达3级以上。结论国产甲磺酸罗哌卡因(0.894%)用于腰段硬膜外阻滞的镇痛及肌松效果好,能满足临床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膜外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在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组(RK组,n=25)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R组,n=25)。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T8-9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5ml(试验量),随后加入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RK组复合氯胺酮0.3mg/kg(1ml),R组复合生理盐水1ml。评定麻醉期间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感觉阻滞达T6、T4及最高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RK组感觉阻滞达T6、T4及最高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镇痛效果和运动阻滞情况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可以显著增强上腹部手术时甲磺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360例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及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采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问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硬膜外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硬膜外~腰麻联合阻滞麻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麻醉效果较好,适宜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6.
张东霞  杨立华 《吉林医学》2015,(10):2084-2085
目的:观察同等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n=30)和罗哌卡因组(n=30);硬膜外隙注入试验量1.33%利多卡因3ml后,分别再小剂量(3ml)分次注入0.75%布比卡因或0.75%罗哌卡因至要求麻醉平面。分别观察感觉阻滞平面及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镇痛效果、手术时间、用药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则起效缓慢、维持时间短及下肢运动阻滞强度弱,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罗哌卡因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郭晨霞 《中外医疗》2008,27(26):36-36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自愿实行分娩镇痛的257例初产妇为观察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的257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常规分娩.分则观察各期产程时同、分娩方式、产妇疼痛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加速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及手术产率,减轻分娩疼痛效果显著,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杨拔贤  孙晓雄 《北京医学》2005,27(7):398-401
目的探讨0.2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L2,3)对复合麻醉下全髋置换患者术中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全麻组(G组),分别于硬膜外给药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30min(T2)和6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记录动脉血pH(pH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胃黏膜pH(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PgCO2与PaCO2的差值(PCO2 gap).结果各时点pHa、PaCO2、pHi、PgCO2、PCO2 gap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L2,30.25%罗哌卡因)对复合麻醉患者术中内脏灌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罗哌卡因组(R组,n=15)和罗哌卡因复合曲马多组(T组,n=15)。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2-3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利多卡因3 ml(试验量)+0.75%罗哌卡因10 ml,R组复合生理盐水1 ml,T组复合曲马多50 mg(1 ml)。于单次剂量麻醉期间对镇痛效果、运动阻滞及镇静程度予以分级评定,记录感觉阻滞达T12,T10及最高平面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及辅助用药情况。结果:T组感觉阻滞达T12,T10及最高平面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延长(P<0.05), 镇痛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和镇静程度二组无差异(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曲马多可以增强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辉 《新疆医学》2001,31(4):284-286
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健康妊娠妇女,接受择期剖宫产手术,进入本随、双盲、平行实验。硬膜外阻滞通过20~30ml罗哌卡因(R组)或布比卡因(B组)获得,且手术在麻醉平面达到T。后开始,每隔5分钟测定一次,直至手术结,在相同的间隔期内,确定感受及运动阻滞的特点。记录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61名患者甲组并获得61名患者的分析资料:30例罗哌卡因和31例布比卡因。最后一次给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在罗哌卡因组为46±13分解,布比卡因组为53±25分钟。镇痛持续时间的中位数罗哌卡因组的范围在1.7至4.2小时,而布比卡因组为1.8至4.4小时。在发生BremagelV级运动神经阻滞的患者,布比卡因组(2.5小时)持续时间长于罗哌卡因组(0.9小时)。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母亲的低血压及恶心。结论: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可给剖宫产提供有效的硬膜外麻醉。0.5%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恢复较快可能是其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