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志辉 《中国保健》2007,15(22):10-11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门诊或住院的4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培哚普利2~8 mg口服,每日1次,疗程3个月,在服药前和治疗第2、4、8周及治疗后监测血压,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6例患者中42例血压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显效率为63.0%(29/46),有效率为28.3%(13/46),无效率为8.7%,总有效率为91.3%.不良反应为4例患者发现咳嗽,2例血肌酐轻度升高.结论培哚普利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的高血压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对于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脂者更加适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在预防偏头痛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2例偏头痛患者(男28例,女34例)经过四周基线期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培哚普利2 mg每日一次,另一组给予安慰剂每日一次,治疗12周.记录基线期4周和治疗最后4周的头痛发作日数(每天症状发作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记为1日)、小时数、需要服药克服头痛患者人次数.结果 培哚普利组减少发作日数为1.9,安慰剂组为0.3(P〈0.05).两组均未发生重要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在预防偏头痛方面有效,为预防治疗偏头痛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培哚普利组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组.各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BP),HRV分析及颈动脉IMT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 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减少(P < 0.05),但HRV无明显差异(P > 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无明显变化(P > 0.05),但HRV显著升高(P< 0.01).氨氯地平联合培嗓普利组治疗后颈动脉IMT减少(P < 0.05),同时HRV显著升高(P< 0.01),[结论]氨氯地平及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息者降压疗效相似.氨氯地平能减少颈动脉IMT,培哚普利能提高HRV,两药联合应用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同时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加黄连素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疗效及对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38例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培哚普利组68例和氨氯地平组70例,培哚普利组服用培哚普利和黄连素,氨氯地平组服用氨氯地平.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血脂、血常规等指标.结果 培哚普利组降压效果优于氨氯地平组(P<0.01);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1);与氨氯地平组治疗后比较,TC、TG、LDL-C降低,HDL-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哚普利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 ~0.05).结论 培哚普利加黄连素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可以协同有效降压、降脂,降低RDW,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蒋学林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359-3360
目的分析研究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代谢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0年6月的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坎地沙坦每日8mg;对照组患者加服培哚普利每日4m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8周,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血尿酸和胱抑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部降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脉压缩小幅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坎地沙坦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脉压,降低血尿酸和胱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6.
氟伐他汀改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脉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珂 《中国医师杂志》2006,8(1):132-133
本文观察氟伐他汀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血压特别是脉压(PP)的影响。笔者将老年ISH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服用贝那普利片降压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氟伐他汀胶囊,观察16周,每2周随访血压并记录,分析氟伐他汀对PP的影响。结果显示氟伐他汀与降压药物联合使用对老年ISH患者PP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4周),4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剂量加倍(10 mg/d);B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 mg/d.A、B两组患者均在加服药前与加服药8周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24 h动态血压,以测量值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结果 A组加服药8周后,24 h收缩压变异度(24 h SSD)、白天收缩压变异度(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度(nS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24 h舒张压变异度(24h DSD)、白天舒张压变异度(dDSD)、夜间舒张压变异度(nDSD)均较加服药前降低[(13.22±1.10) mmHg(1 mmHg=0.133 kPa)比(15.97±1.65) mmHg、(12.04±2.21) mmHg比(15.15±2.89) mmHg、(10.22±3.29) mmHg比(12.23±3.21) mmHg、0.093±0.021比0.104±0.017、(11.33±2.09) mmHg比(13.27±1.43) mmHg、(10.64±1.81) mmHg比(12.57±1.43) mmHg、(9.56±1.32) mmHg比(11.23±2.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24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加服药8周后,与加服药前比较,24 h SSD、24 h SCV、dSSD、dSCV、24 h DSD、24 h DCV、dDSD、dDCV、nDSD均显著下降[(10.23±4.72) mmHg比(15.27±3.23) mmHg、0.083±0.032比0.106±0.019、(10.85±3.29)mmHg比(15.09±3.21)mmHg、0.080±0.028比0.096±0.025、(10.13±2.43)mmHg比(13.37 ±3.13) mmHg、0.111±0.035比0.136±0.032、(9.58±2.49) mmHg比(12.29±3.27) mmHg、0.112±0.036比0.123±0.041、(9.46±2.78) mmHg比(11.19±4.2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SSD、nSCV及nDCV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药8周后,B组24 h SSD、24 h SCV、24 h DSD、24h DCV、dSSD、dDSD、dSCV及dDCV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SD、nDSD、nSCV及nD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单药加倍剂量和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均能有效降低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且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北京市某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4 h DCV,dDCV,nDC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NO,eNOS,IMT及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IM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O,eNOS及FM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疗效更为理想。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升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孙国强  李玉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89-2290,2293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34例仅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24动态血压及对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舒张末期左室腔内径(LVDd)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24h收缩压及24h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PWT、IVS、LVDd及LVM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协同效应,能够明显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希宁 《中国医师杂志》2007,9(10):1431-143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与氯沙坦或与培哚普利合用对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其意义。方法126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氯沙坦50~100 mg/d;B组培哚普利4~8 mg/d;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3次/d;D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4粒,3次/d。结果治疗12周后尿蛋白均显著减少(P〈0.01),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优于A组和B组的疗效(P〈0.05)。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在减少DN患者尿蛋白的作用方面疗效相当,加服通心络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抗高血压方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4例轻、中度老年1SH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氢氯噻嗪(12.5mg)+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晨服1次;常规组:给予贝那普利(5mg/次,2次/d),氢氯噻嗪(25 mg,1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8 w末)的降压疗效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能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脉压,降压疗效联合组、常规组分别为93.1%、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率及生化指标与基线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联合组小剂量三药联用晨服一次,能有效降低轻中度老年ISH患者的血压,降压效果大于双倍剂量常规二药联用,对代谢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轼 《中国校医》2012,26(11):852-853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1年4月本院收治10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左旋氨氯地平组(左旋氨氯地平5 mg,每天1次)、缬沙坦组(缬沙坦80 mg,每天1次)及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5 mg,缬沙坦80 mg,每天1次),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3.65%、80.48%,均显著高于左旋氨氯地平组(36.36%、66.66%)及缬沙坦组(22.85%、65.71%,P<0.05)。治疗期间,3组均出现头痛,患者均能耐受,继续服药头痛缓解,未停药。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用药,患者耐受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罗健 《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42-142,144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氨氯地平5~10mg,1次/d,依那普利5~10mg,2次/d,采取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指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服药8周,总有效率87.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贝尼地平联合鲁南新康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降压治疗的有益作用。方法82例IS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贝尼地平4~8 mg qd,观察组给予贝尼地平4~8 mg qd,鲁南新康20 mg bid,连用6周。结果两组病人的收缩压均显著下降,对照组的舒张压也明显下降,而观察组稍下降,观察组对脉压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贝尼地平联合鲁南新康治疗老年ISH不仅疗效好,且对舒张压影响小,脉压改善,适合用于老年ISH。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脉压(PP)的影响。方法85例I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均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5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加用美托洛尔12.5~25.0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10~2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2周。结果两组患者收缩压(SBP)均降至正常(P<0.01);但是,治疗组从第4周开始SBP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从第2周开始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并且PP减小幅度亦小于对照组(P<0.05),第4周差距进一步加大(P<0.01)。结论硝酸酯类药物能降低ISH患者的SBP,而对DBP影响不大,能使PP减小,对老年ISH患者降压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老年高血压较为常见,对比甲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和单纯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2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予以甲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51%,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为(122.37±8.64)mm Hg,舒张压为(75.63±6.40)mm H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3%,对照组为8.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采用甲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密切观察在临床中使用一种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不理想的患者改用倍博特(缬沙坦氨氯地平)的疗效。方法在临床中入选60例患者采用单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缬沙坦80 mg/氨氯地平5 mg)治疗4周以及8周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结果在临床中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控制血压的患者比只服单一降压药物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服缬沙坦氨氯地平4周达标例数18例、达标率为30.00%,治疗有效例数36例、有效率为60.00%,服缬沙坦氨氯地平8周达标例数56例、达标率为93.33%,治疗有效例数58例、有效率为96.67%。结论在临床中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能使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及治疗有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于华  李萍 《现代保健》2011,(13):65-6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给予贝那普利(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0 mg+苯磺酸氨氯地平(络活喜,辉瑞制药)2.5 mg,1次/d;对照组(48例)给予贝那普利10mg,1次/d.治疗4周后降压疗效判定为无效者,将剂量加倍,在8周观察期内不联用其它降压药.比较两组血压、生化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周后,研究组收缩压(132.3±12.2) 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137.1±10.8) mm Hg,研究组舒张压(86.12±9.3) 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91.4±10.7) mm Hg,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 vs 54.1%,P <0.01);治疗8周后,研究组收缩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显著则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无因不良反应停药者.结论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疗效优于单用贝那普利,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片,每天服药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每天服药1次。两组患者每治疗2周对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检测,2组患者均治疗60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改变情况,根据患者血压下降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三联小剂量单次给药对老年不同类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分为A、B两组,其中A组84例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B组72例为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均给予卡托普利25mg/d,氢氯噻嗪12.5mg/d,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d,晨顿服,共治疗8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血生化指标并评价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8周末,A组收缩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而对舒张压影响不大(P〉0.05),B组收缩压、舒张压非常显著下降(P〈0.01)。脉压差A组降低非常显著(P〈0.01),与B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卡托普利三联小剂量单次给药治疗老年ISH及SDH均安全有效,而对老年ISH降压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