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力鼻饲喂养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重力鼻饲喂养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鼻饲喂养法,观察和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及其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腹胀、呕吐和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力鼻饲喂养法能够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功能吸收,促进患儿恢复出生时体重和缩短达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腹胀、呕吐和呼吸暂停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105-4106
选取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鼻饲喂养,观察组进行重力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开奶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最大下降率、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开奶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达全胃肠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进行重力喂养可减少新生儿不耐受和并发症,并使其更快恢复出生体重,缩短口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4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鼻伺喂养,观察组给予重力喂养和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头围、体质量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吸吮有助于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完全实现经口喂养时间,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重力喂养支架,探讨其在极低出生体重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入住本科室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70例,采用重力喂养支架进行重力喂养。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1.43%,对照组为45.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足量胃肠营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重力喂养支架操作简便、安全,能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鼻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10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8例,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干预,观察组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喂养困难事件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及胃肠道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胃管留置时间、出生体质量恢复正常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喂养困难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胃肠道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身长增长速度、头围增长速度、体质量增长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力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的联合应用能够改善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减少喂养过程中喂养困难事件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改善其胃肠道功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775-1776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出生的66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抗感染、鼻饲等支持治疗,试验组加以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结局(经口喂养起始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3个月后体质量),以及3周内早产儿口腔感染及喂养不耐受(呕吐、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早产儿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早产儿3周内呕吐、腹泻、口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刺激为早产儿的有效辅助喂养方式,可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吸吮功能,缩短鼻饲至经口喂养的过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力滴注鼻饲法对早产儿喂养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分次推注法和重力滴注早产儿配方奶鼻饲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潴留、食管返流或呕吐、呼吸暂停、误吸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力滴注早产儿配方奶,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力喂养联合抚触防治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150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鼻饲组、重力组和联合组。鼻饲组:50例,采用常规间断鼻饲喂养;重力组:50例,采用常规重力喂养;联合组:50例,采用重力喂养,并给予抚触护理。对比分析三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结果鼻饲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重力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26;χ2=6.828,P=0.009);鼻饲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明显长于比重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1,P<0.001;t=1.783,P=0.039;t=2.079,P=0.020);重力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P=0.002;t=2.054,P=0.021)。结论重力喂养联合抚触可有效改善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现状,缩短患儿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腔按摩应用于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72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鼻饲奶液,并做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腔按摩,观察两组早产儿由鼻饲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睡眠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早产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较对照组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早,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例数较对照组少,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采取口腔按摩治疗能明显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缩短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5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入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短,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8年56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2007年58例早产儿为对照组,按一般综合治疗配合鼻饲喂养。于营养支持第7、14、21天比较两组患儿的体重及喂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喂养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使早产儿获得更多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传统鼻饲喂养与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早产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4周、体质量<2000 g、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传统鼻饲喂养组(对照组)40例与重力鼻饲喂养(观察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喂养耐受性及相关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t分别为4.780,8.846;P<0.05),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呼吸暂停比例更低(χ2分别为3.19,9.69;P<0.05),而在腹胀、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11,0.21;P>0.05)。结论重力管饲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为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微量吸吮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文琼仙 《护理学报》2003,10(5):9-10
目的探讨微量吸吮在早产儿早期喂养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部分静脉营养和胃管鼻饲喂养,观察组患儿在每次鼻饲奶之前加用微量奶液(2~5ml)吸吮,对照组不给予微量吸吮,观察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和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和喂养耐受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吸吮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和功能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体质量增长,缩短胃管留置时间,有助于从静脉营养过渡到全肠道营养,有利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最适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的鼻饲喂养方式。方法:将5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注喂养,所有VLBW均同时进行部分外周静脉营养,逐渐过渡到完全肠道内营养。结果:两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间歇持续鼻饲输入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达到完全胃肠喂养时间短,有利于VLBw的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完善,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31例)、B组(31例)、C组(31例)。A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同时给予抚触;B组早期给予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24h以后开始喂养。观察三组早产儿的摄入奶量、体重、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较C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每日摄入更多奶量及热卡(均P0.01);A组较B组、C组更快恢复出生体重(均P0.01);A组每日体重增长较B组、C组快(均P0.01),A组、B组胃肠外营养时间与C组相比明显缩短(均P0.01),A组达足量肠内喂养时间较C组更早(P0.01),A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9.4%)较B组(51.6%)、C组(74.2%)低(均P0.01)。结论抚触配合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更快地发育与成熟,改善胃肠动力,提高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管饲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间歇输注管饲法,对照组45例,采用间歇重力管饲法。比较两组从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及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包括频繁呕吐、奶量不增或减少、胃潴留量、腹胀、胃内有咖啡样物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从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分别为(3.86±1.29)d,(9.58±3.24)d,达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8.49±2.04)d,(15.87±3.01)d,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输注法管饲法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缩短了到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为早产儿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姚华莉  罗晓萍   《护理与康复》2017,16(3):267-268
目的观察自制挂钩式注射器固定装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监护中心136例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自制挂钩式注射器固定装置悬挂吊筒进行重力鼻饲法喂养,对照组采用护士手提吊筒重力鼻饲法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及护士用于患儿鼻饲喂养操作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用于鼻饲喂养操作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挂钩式注射器固定装置在早产儿鼻饲喂养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住院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喂养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温箱遮光造成黑暗环境;鸟巢围拢患儿安置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生后5d内注射泵微量喂养,5~7d后重力鼻饲胃管喂养,适量加奶,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结果干预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腹胀消失时问短,胃内储留量少,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箱遮光、合适体位、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喂养逐渐过渡到常规经口喂养的方法,会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加强喂养指导对早产儿出院后合理喂养的影响。方法 2016年3月—7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7例早产儿及家庭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家长常规探视并健康宣教,试验组家长在此基础上接受喂养知识指导,采用多媒体授课、观看宣教录像、操作示范及模拟人实践等方法。比较家长喂养知识水平及早产儿出院1个月后喂养方案实施情况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家长的喂养知识总分及各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乳+母乳强化剂和出院后配方奶粉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喂养指导有效提高了家长的早产儿喂养知识水平,促进出院后强化营养,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和配方乳喂养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出生且诊断为极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120例,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予以母乳喂养。对照组予以配方乳喂养。对两组体格发育情况、黄疸消退时间、过渡至全胃肠营养的日龄、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日体重增长、周头围增长均高于对照组,体重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回升至出生体重的日龄、过渡至全胃肠营养的日龄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代谢性酸中毒、感染性疾病和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母乳喂养在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喂养不耐受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效果均优于配方乳,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