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父母这一辈子,不知吵过多少回。前不久,满头白发的母亲,还在说她这一生没有嫁对人;父亲住院前的一天,还冲母亲发过脾气。呵,一生没有生过病的父亲,一生病就挺吓人——要是晚几个小时送医院,恐怕他就没救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是军队的一名干部,母亲原是一名中学教师,两人今年均已68岁。 父亲是个老正统,平时我和妹妹烫个头,他都看不顺眼。也许是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怕被儿女笑话与母亲同住是“老来轻浮”吧,六十大寿以后两人竞分室而居了。  相似文献   

3.
<正>在门诊,我们常常听到病人家属这样对我们说:"我父亲最近总是记不住吃药,还总是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平时身体很好,从来没去过医院的,你说我父亲这是怎么了?""我老伴以前脾气特别好,兴趣也特别广泛,爱运动,爱聊天,现在不知道怎么了,什么都不感兴趣了,还经常发脾气,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大夫,我父亲以前特别喜欢看书,没有他不认识的字,但现在好多字都想不起来了,看着他翻字典我都觉得心疼。"  相似文献   

4.
母亲打来电话"你爸中奖了!"我这边接电话的手直哆嗦中奖?不会是看人家中了三亿多也去买彩票中奖了?父亲抢过电话,乐呵呵地说"中了个三等奖,奖了一床棉被。"母亲在一边说"什么棉被,是太空被!"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倒弄得我一头雾  相似文献   

5.
母亲八十了,可是在妈的跟前,我仍是个需要呵护的孩子。出门的时候,她就喊“围脖子不戴,哪行!”下了点雪,她就说,“要不的,就打车,路滑,可别摔着!”我去换液化气,她就趴上窗台喊:“慢点儿,慢点儿!”在她的眼里,我永远长不大。 人一老,病就多了。一回母亲去打吊瓶,点完药,看她的样子很弱,医生说:“有担架,叫人抬着您老下楼吧!”母亲连连摇头,“不用,不用,让我儿子背,让我儿子背。他劲大着呢。”我明白,母亲这是客气,这是怕麻烦人家。可是,打那以后,她总是让我背着她上楼下楼去点滴。虽然对于我来说,背上的母亲并不算是太大的负担,可还是有些不解:总是怕我累着,总是呵护着我的母亲,为什么又总是愿意让我背着?也许是人老了,人老了总是和从前不  相似文献   

6.
和母亲在房间里正聊着天,父亲突然在客厅大喊着"老太婆",而母亲,一边坦然自若地应着,一边迅速跑了过去。等母亲再次来到房间时,我和母亲开玩笑道:"妈,您什么时候升的级呀?我爸怎么开始管您叫‘老太婆’了?您难道已经老到那个程度了?"母亲笑了一下,说:"可不是已经老了吗?看,头发花白,牙齿脱落,正宗的‘老太婆’了哦!"  相似文献   

7.
轮椅情深     
早在十年前,母亲就离不开那轮椅了,轮椅不是母亲坐,而是推。父亲患了脑中风,偏瘫了,母亲买来轮椅,除了睡床休息,她总是让父亲坐在轮椅上。早上去买菜,她推着轮椅上市场。儿女们上班,孙儿们上学,家里无人,她怕留下父亲独自在家有什么闪失,便推着父亲一道出去。下午,只要不下雨,她就推着轮椅上河堤、溜公园。她说这些地方空气清爽,对父亲的健康有好处。晚上,儿孙们围着电视谈笑风生,母亲还是坐不住,她要推着轮椅上戏院,陪父亲看那些业余剧团演出的传统戏。有时,我见她太累,就说:“妈,今天你歇着,我推爸出去散心吧。”“你手粗脚重,走路像冲锋,…  相似文献   

8.
去年“父亲节“的那一天,我生平第一次做了别人的伴娘,新郎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 父亲和母亲已经离婚好些年了,像两只受伤的刺猬,他们彼此都不肯为对方做一些小小的让步,离婚后她们不肯见面。作为他们都深爱的女儿,我左右为难,只有在母亲伤感的时候,赶去安慰母亲;父亲寂寞的时候,赶去陪伴父亲。  相似文献   

9.
<正>母亲年过六旬,今年从乡下来城里看我,我发现母亲这次来总是窝在家看电视。我问母亲怎么不下去走走,她无奈地说:"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坐骨神经痛的毛病,常腿痛,有时腰背也痛,这六楼爬上爬下怕吃不消!"有一天我与一位长期在国外生活的朋友聊天,朋友说欧洲不少国家流行爬行养生,爬行是一种十分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有氧运动,现代医学证明爬行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改善心肺功能,防治骨质疏松。朋  相似文献   

10.
余平 《科学养生》2014,(11):55-55
母亲是个心里搁不住事的人,她总埋怨我是在"混混沌沌过日子"。母亲挂在嘴边的话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她经常担心我做生意会被别人算计,又忧虑购买的房子不能顺利办好两证。母亲身体本来好好的,可总是怕明天会得什么大病拖累家人,因此寝食不安。  相似文献   

11.
母亲进城帮弟弟带孩子,父亲放不下家里的一摊子活计,因此一个人待在老家。原来母亲在老家时,我和弟弟经常打电话回去,只找母亲聊天,只对母亲嘘寒问暖,父亲呢,他像影子一样被我们忽略了。  相似文献   

12.
难忘深秋     
那是一个落叶飘零的秋天,我正在上小学,父亲病倒了,从此生活的重担便全部压在当教师的母亲身上。每日黄昏,从学校归来的我,总是倚在门口,吮着手拍,盯着父亲苍白的脸和母亲忙碌的身影,觉得世事沧桑。祸不单行,不久,我也因患肝炎而住院了。记得那个残阳如血的下午,母亲用自行车驮着我去医院途中,我们母子俩默默地听着秋风扫落叶的声音,相视无语。沉默中母亲仰望苍穹,幽幽地说:  相似文献   

13.
<正> 1 从医背景名老傣医康朗香于1939年4月4日出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曼景罕村一个世医之家,那是一个边远的傣族村寨。康朗香自幼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童年,父亲一边务农一边为乡亲们看病治疗,母亲一边务农一边操持家务,家境尚好,自幼耳濡目染,他也和傣医傣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记事起,除了玩耍外,经常跟随父亲上山挖采草药,加工、炮制药材,亲眼目睹重病患者被父亲治疗而痊愈,他不禁暗叹医药的神奇与重要,暗下决心要继承父业,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笑     
小时候,我很怕父亲。因为他不苟言笑,严肃的样子让我不敢和他亲近。甚至是拍照的时候,他也是一脸庄重,突兀在画面中。母亲常常形容父亲:天大的笑话也不能让他露出一颗牙。尽管父亲不爱笑,但是不代表父亲不会笑,给我印象深刻的几次笑,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好,考100分是常有的事,但是这些不足以让父亲"动容"。五年级的期末,我拿回家一个"劳动标兵"的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怕周末了。比如上周,老刘的儿子结婚,比如明天,小赵的父亲住院。我家有事,人家老刘拿了一百,这回我再拿一百,就有点那个了,可是拿多一些,我的财政又不允许;上回小陈母亲生病,本以为可以装不知道过去算了,可是那帮家伙全去了,就剩了我一个,我这脸一见小陈就不得劲。什么样的事可以去?什么样的事可以不去?什么样的事可去可不去?谁的事得预先早  相似文献   

16.
《东方养生》2010,(12):6-6
<正>政府提供看护山野美纱子,女,54岁,父亲80岁,母亲78岁。我妈妈6年前得了脑溢血,偏瘫。我们向市政府的福利科申请了"要看护证明"。这样,市政府会派人来给洗澡、做饭和打扫。平时我要上班,看护一周来3天,而到了我休息,看护就不来。星期六、星期天,除了短时间去买菜以外,我都无法出门。远程高科技川村哲,男,45岁,母亲82岁。妈妈现在82岁了,还是一个人住在长野县乡下,她不习惯在东京住。因为担心她,我每天都给她打电话。好在日本现在有很多新东西,我们  相似文献   

17.
早些年,父亲从工友家抱回了一只出生刚足月的小猫。之后,父亲每天花在这只猫上的精力和时间,比花在我们这两个读小学的儿子女儿身上的时间还多,给小猫喂食、洗澡、带它去散步。母亲是一名护士,而且特爱讲卫生,特别讨厌家里饲养小狗小猫什么的。为这只猫,母亲和颜悦色地不知劝说了父亲多少次,要父亲把小猫送人,因为家里地方窄小,母亲担心一双儿女被猫抓伤,她不得不隔七八天就要亲自为小猫修剪指甲,真是不胜其烦。可是父亲不舍得送走。这只猫一直在我家住了两年,养得白白胖胖,直到有一个夏夜,它出去玩耍时,吃了别人家拌的鼠药后丧命。父亲为此难过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18.
<正>这位来访的女士,是一位母亲,一位年老的、突遭失子之痛的母亲。我们彼此落座,这位母亲强作笑容后才开始了平静的诉说:"我的小儿子23岁,去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孩子非常好,非常懂事,非常仁义,知道心疼人。我有点不合适,他总是能看在眼里,什么事都替我做了。不是我说好,同事亲友们都说好,都喜欢,爷爷奶奶更说好,更喜欢。一个好孩子啊!"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好孩子,却突然离我而去了,再也回不来了…""那是20多天前的一个周一。儿子闹发  相似文献   

19.
<正>元气调养好了,也就容易把五脏六腑的大多数功能修复好,对多数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而八段微提养气法就是生元气的大法,元气一旺,人的精气神就会"一荣俱荣"。说来也很巧,我最初研究养生,是在我母亲身上做的"实验",而且还一试成功。所以,此后我就时常对患者讲养生方法,但他们总是认为我  相似文献   

20.
马志国 《科学养生》2010,(11):50-50
一个名叫辛苑的读者来信讲述了他的故事,信中说: 我母亲由于包办婚姻的不幸福,大半生经常和父亲打架.加上封建思想束缚,变得越来越不相信任何人。母亲认为生活的不如意都是父亲一手造成的,因此三年前和父亲分居,一年前和父亲离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