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发病率低、症状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危重急腹症。1995年8月前收治12例,1995年8月后7例。男12例,女7例。发病年龄21~64岁,平均39.2岁。可能病因如下:门静脉高压症9例(其中脾切除术后4例),合并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血液高凝状态3例;其它原因3例;手术后发病7例。19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伴有腹胀者16例,恶心呕吐者11例(其中呕吐咖啡色液体者5例),便血者7例,出现腹膜刺激征者17例,腹穿8例(其中抽出血性液体者6例,阴性2例)。1995年8月前的12例均经手术或尸检证实,其中5例手术前诊断本病。1995年8月后的7例中4例经手术证实,其余3例未手术,经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证实诊断。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 (简称稳性心梗 )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腔闭塞、血流中断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梗的发生率日渐增多 ,但其临床表现各异 ,故应加强诊断意识。一旦确诊急性心梗 ,早期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 ,静脉溶栓做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发展趋势看 ,其应用场所将进一步扩大 ,故各级医院的内科急诊医师应熟悉和掌握这一方法 ,才能提高急性心梗的抢救成功率。笔者现将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如下 ,供同行参考。1 急性心梗早期症状呈多样…  相似文献   

3.
李斯文 《中医杂志》2008,49(5):469-470
1 病历摘要 李某,男,53岁.2006年12月7日于晚餐后19点30分突发中上腹剧烈绞痛,数分钟后呕吐所进食物.家人速将其送至昆明某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因剧烈腹痛辗转反侧、大汗淋漓,伴恶心干呕.查:神清,急性痛苦面容,全身皮肤无皮疹及瘀斑,体温37.4℃,心率110次/分,律齐,血压110/88mmHg,双肺(-),腹部稍膨隆,拒按,脐上3cm处压痛尤为明显,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双肾区叩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两例老年阑尾炎病人术后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探讨其病因及可能的预防措施。方法:今年诊治的两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分析其发生特点。结果:两例均为老年、病情重、合并症多患者,诊断明确时均已经发生部分小肠坏死,行一期肠切除及吻合术,并抗凝治疗。结论:阑尾炎症严重的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应警惕腹腔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效提高该病术前确诊率,降低术后病死率.方法 选取36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进行常规检查确诊,均行手术治疗;观察组18例行CT、B超、MRI等综合检查确诊,之后进行个体化治疗,12例使用手术治疗方法,6例用其他治疗方法.结果 对照组术前确诊率33%,术后病死率56%;观察组术前确诊率89%,术后病死率6%.2组术前确诊率及术后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积极预防、个体化诊断、个体化治疗对于急性肠系缺血性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准确掌握其临床特征,综合应用血管造影、B超及CT等技术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灵活采用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诊断的要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最终确诊的16例SMAS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其诊断思路与治疗方法。结果典型的临床症状结合上消化道造影、超声、血管造影或CT表现,16例均明确诊断。11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或好转,5例经保守治疗未见明显进步,改行手术治疗后均获治愈。结论具备SMAS的鉴别诊断意识,结合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对明确SMAS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对因治疗是SMAS的根本治疗原则,强调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4例平邑县人民医院(273300)王爱秋卜凡堂关键词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观察近年来,我们共收治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14例,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除2例病情严重转手术治疗外...  相似文献   

8.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急腹症常见的2种疾病,两者症状很相似,而患儿的主诉又不明确,极易导致误诊.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辅助检查来提高诊断率,超声检查特别是高频超声对这2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属病毒感染,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系,也有人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腹痛可在腹部任何部位,但因病变主要侵及末端回肠的一组淋巴结,故腹痛以右下腹和脐周为主。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在疼痛发作间隙患儿感觉较好。本院2004-2006年采用高频超声对16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进行了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多属病毒感染,常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系,也有人认为与肠道炎症和寄生虫病有关.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或发生腹泻或便秘[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骨科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和高危因素,重点综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低分子肝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术后发生DVT的患者2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40例。中西医结合140例为治疗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14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用药后的疗效。结果 :在不同用药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痊愈率为52.14%,对照组为41.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79.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纤维蛋白原(FIB),2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有效改善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189例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评价,分析儿科临床急性中毒的原因。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定性定量分析中毒物质,采用血液灌流法(HP)治疗中毒患儿,调查189例急性中毒儿童的年龄、中毒物质及其原因。结果 189例儿童急性中毒者,应用FPIA定量测定的20例(11%);应用GC/MS定性鉴别的101例(53%)。189例中抢救成功173例(92%),死亡16例(8%);必须采用HP治疗的17例。灭鼠药中毒的危重患儿全部抢救成功,有效率100%。1~7岁患儿130例(70%)为儿童急性中毒的高发期;引起儿童急性中毒的物质有化学药品68例(36%)、中药4例(2%)、有机物类121例(59%),其中农药和灭鼠药中毒的患儿101例(90%,101/112),以及食物源性5例(3%);急性中毒的原因是医源性药物中毒22例(12%)、患儿家属自行或不遵医嘱用药38例(20%)、患儿偷食家人药品或其它物质12例(6%)、食物源性5例(3%)、毒物污染环境或食物引起中毒112例(59%)。结论 FPIA定量测定和GC/MS定性鉴别,在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评价中有非常的意义;HP为治疗灭鼠药中毒危重患儿的有效手段。预防儿童各种意外中毒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营解瘀汤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采用清营解瘀汤,内外兼治,观察症状变化。结果:治愈55例;好转8例。结论:清营解瘀汤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溶栓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PTS患者22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虚血瘀夹湿者给予中医益气活血、通络祛湿法结合中药制剂、抗凝药物及循序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TS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溶栓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 PTS患者22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虚血瘀夹湿者给予中医益气活血、通络祛湿法结合中药制剂、抗凝药物及循序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 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TS症状.  相似文献   

17.
叶志敏 《河北中医》2015,(2):249-251,26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疗效。方法将256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8例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1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及注射用盐酸川芎嗪。2组均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1个疗程后下肢周径差值、血清D-二聚体水平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下肢周径差值、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DVT可促进病情缓解,提高溶栓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黄博宁  林娟  彭思远  陈子健  林超  林宝琴 《中草药》2022,53(6):1652-166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TCMSP)获取丹红化瘀口服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获取的作用靶点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DisGeNet、GeneCards、OMI...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血管内接触溶栓+球囊成型术+患肢远端浅静脉溶栓的介入治疗后,结合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导管护理及疗效的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护理措施。结果54例痊愈,3例好转,1例并发脑出血。结论在介入溶栓过程中,细致、周密的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