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方面护理措施。方法结合本院在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54例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后引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要加强对妇科肿瘤病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结果显示,在我院治疗的54例妇科肿瘤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并没有出现肺栓塞等病症。结论通过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加强正确护理,证明了是成功治疗过程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sis.DVT)逐渐增多。国外一组资料报告: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DVT发生率12%-33%。由于DVT治疗不当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下肢的功能,严重者可以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开封市妇产科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8例妇科肿瘤术后DVT的患者实施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春梅 《江苏医药》2006,32(9):853-85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行3个月随访。结果11例经溶栓、抗凝、祛聚等综合治疗,9例3个月后痊愈,1例好转,1例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妇科手术尤其是恶性肿瘤术后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一旦发生,及早诊断,立即治疗。  相似文献   

4.
聂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6):184-185
目的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126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预防组(n=63),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DVT,预防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通脉饮口服+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DVT 5例(占7.9%),预防组无术后DV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妇科手术后DVT形成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深静脉血栓(DVT)是妇科肿瘤术后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妇科良性疾病术后DVT的发生率在6.2%~29.1%,恶性肿瘤术后DVT发生率在19.6%~37.9%之间,国内尚无妇科肿瘤术后DVT发病率的统计学数字报道。由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妇科肿瘤术后24例并发DVT的诊治要点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venousthrombosis ,DVT)形成是妇科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现将我院妇科手术后并发DVT11例分析报道如下 ,对本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加以讨论。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我院1997年3月—2001年9月行妇科手术839例 ,术后并发DVT11例 ,发生率为1 31 %。发病年龄31~65岁 ,平均52 6岁 ;体重52~85kg,平均69 8kg。原发病为子宫内膜癌1例 ,双侧输卵管恶性中胚叶混合瘤1例 ,子宫肌瘤7例 ,输卵管妊娠1例 ,卵巢良性畸胎瘤1例。1 2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功能各指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P<0.05);观察组护理后PT、TT、APTT、Fg、IN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手术知识宣教、术后运动指导、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措施等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科良性肿瘤经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妇科良性肿瘤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确诊,9例均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 妇科肿瘤术后DVT应引起充分重视,彩超检查是诊断DVT的重要手段,急性DVT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于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方法 采用抬高患肢,患侧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并给予抗凝、祛聚、扩容及手术取栓等综合治疗。结果 11例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中,10例分别在治疗6~18天内,顺利出院。1例发生轻度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3月后痊愈。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术后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方法对18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术后活动少、盆腔手术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疗法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建萍  吴卫新 《中国药房》2012,(20):1851-1853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采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祛聚,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溶栓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溶栓后血液黏度较溶栓前显著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血液黏度下降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皮下出血、内脏出血、皮肤过敏、发热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于随访期内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下肢行走时疼痛发生率也高于治疗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较好的协同作用,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治疗DVT的最佳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4月~2003年7月收治37例DVT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5例周围型DVT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混合型DVT非手术治疗症状改善,但遗留DVT后遗症.29例中心型和混合型DVT手术辅助以溶栓,抗凝祛聚治疗,15例治愈.14例症状明显改善,6例有DVT后遗症。结论 周围型DVT不需要手术;以手术为主、辅以抗凝祛聚的综合治疗,可使中心型和混合型DVT达到治愈效果。  相似文献   

13.
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栓塞(DVT)的形成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津县近年妇科盆腔术后DVT17例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探讨DVT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结果妇科手术后应用康复新液修复创面,确诊病例进行抗凝、溶栓治疗,血栓完全溶解9例,部分溶解7例,转院1例。结论早期确诊、及时抗凝、溶栓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干预护理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并观察预防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术后下肢活动与体位活动相结合的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疼痛度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的方式极大预防了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妇科恶性肿瘤及其术后引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因素的,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作了系统的阐述,为今后更好的防治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多学科紧密交叉的学科,是随着生命科学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生物学分支。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获得海量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构建生物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生命的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使生命科学由描述式的科学转变为定量描述和预测的科学,这在预测医学和个性化医学、新药研发、疾病防治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系统生物学为深静脉血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生物学在深静脉血栓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深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用药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服用华法林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在院期间华法林联合用药、用药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华法林剂量调整等情况,并参照国内外指南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共收集62例患者病历,我院尚存在患者服用华法林期间联用药物种类多、INR监测不规范、华法林剂量调整不及时、住院期及出院前INR达标率低等问题。结论:目前我院华法林用药尚存在不足,需参照指南制定华法林用药规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妇科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相关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是妇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合理的基础治疗辅以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间歇性空气加压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行骨科大手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于术后使用间歇性空气加压预防深静脉血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出院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试验组发生2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12例,发生率为40%,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空气加压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上显示出有效的趋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3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例,B组41例。A组应用利伐沙班口服,实用时间为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使用时间为14d。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果 A组出现DVT 2例(4.76%),B组出现DVT 2例(4.87%),A组DVT发生率与B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利伐沙班在预防全髋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