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银美  卢秋穗  李悦 《江苏医药》2013,39(12):1459-1461
目的 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EBV-DNA及抗体检测在E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EBV感染相关疾病患儿119例,根据其感染后出现的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77例,重症组42例.应用荧光半定量PCR法测定EBV-DN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BV抗体五项.结果 重症组患儿外周血EBV-DNA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1.9% vs.33.3%)(P<0.05),重症组早期抗原(E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59.5% vs.37.7%) (P<0.05),重症组核抗原(EBNA)-IgG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9.0% vs.52.0%) (P<0.05).结论 外周血EBV-DNA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EBV感染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同时对评价EBV感染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抗体联合EBV-DNA载量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IM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EB病毒排查的6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EBV抗体阳性率和EBV-DNA载量,不同年龄段患儿组EBV抗体阳性率,以及各检测指标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EBV抗体(EA-IgM、VCA-IgG、VCA-IgM、EB-DNA及VCA-IgM联合EB-DNA载量)阳性率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而NA-IgG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经对比不同年龄段患儿EBV抗体阳性率发现,3~6岁患儿EBV抗体阳性率比例最高,且随着年龄增长,VCA-IgM和VCA-IgG阳性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但无差异(P>0.05)。单项指标检测比较发现,VCA-IgM的诊断价值最好,比较各组诊断指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发现,VCA-IgM联合EB-DNA载量的各项诊断指标均高于VCA-IgG单独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VCA-IgM和EB-DNA单独检测(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小儿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儿32例,采用免疫捕获法对其检测抗VCA-IgM/IgG抗体、抗EA-IgG抗体及抗NA-IgG抗体。结果 32例患儿中,抗EBV-VCA-IgM阳性20例(占62.5%),抗EBV-VCA-IgM阴性12例(占37.5%)。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EBV 4种抗体检测能为临床准确地判断EBV感染的时期提供信息,提高EBV感染相关疾病诊断的敏感性,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EBV-DNA水平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鼻咽癌患者88例,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V-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CA-IgA抗体滴度。结果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率81.82%,VCA-IgA阳性率89.77%,健康体检者中,EBV-DNA阳性率6.67%,VCA-IgA阳性率31.11%,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早期(I、Ⅱ期)鼻咽癌患者EBV-DNA水平及VCA-IgA滴度与晚期(III、IV期)鼻咽癌患者EBV-DNA水平及VCA-IgA滴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EBV-DNA与VCA-IgA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有极高价值,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dPCR)为标准,考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EBV DNA的临床检测性能,并评估ddPCR技术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收集229例疑似E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血浆标本,采用ddPCR和qPCR两种方法测定同一份血浆标本的EBV DNA载量。结果 疑似EBV感染人群中,采用dd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0.22%,采用q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0.9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样本98.51%(66/67)经一代测序证实为特异的EBV DNA信号。以ddPCR为标准,qPCR检测EBV DNA的灵敏度为41.74%,当qPCR的阈值从1 000 IU/ml提升到11 IU/ml时,灵敏度可提高到87.83%。结论 采用ddPCR检测EBV DNA灵敏度更高,有利于临床EBV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EBV检出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体外测定人血清或血浆中抗EB病毒衣壳抗原(EBV-CA)IgM抗体。采用血凝集试验法检测嗜异性抗体。结果 45例患儿血清中抗EBVIgM阳性率82.2%;嗜异性抗体阳性率73.3%。结论 EBV特异性抗体阳性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患者经治疗后EBV—DNA含量变化的观察,为临床诊治陔病寻求最佳方法。方法血浆E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选择确诊的14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EBV-DNA进行定量检测,并以同期健康者140名的血浆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鼻咽癌组中有136例(93.79%)患者血浆EBV—DNA呈阳性:健康组中有10例(7.14%)血浆EBV—DNA呈阳性,鼻咽癌组患者出浆EBV—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出健康组(P〈0.01);血浆EBV-DNA呈阳性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浆EBY—DN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给予鼻咽癌患者EBV—DNA定量检测,对诊断和指导治疗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急性白血病(AL)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骨髓中EBV—DNA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0例急性白血病与2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情况,同时检测了32例对照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EBV—DNA含量。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BV感染率为56%,急性白血病组EBV感染率为7.5%,对照组EBV感染率6.2%。AL组与对照组EBV—D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M组与对照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MM组与AL组EBV—DNA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L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关系不大,MM患者的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MM患者骨髓中EBV—DNA含量进行检测,对于揭示MM的发病与E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了敏感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EBV-HLH)和非EBV-HLH患儿血浆EBV-DNA载量,探讨血浆EBV-DNA载量对儿童EBV-HL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南省儿童医院EBV-HLH患者(2019年1月—2023年5月)及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血浆EBV+非HLH患者(2021年1月—2023年5月)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cation, R-T PCR)检测患者血浆EBV-DNA载量,以EBV+非HLH患者作为对照组,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浆EBV-DNA载量在儿童EBV-HLH诊断中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共入选符合诊断标准的EBV-HLH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220例。相对于对照组,EBV-HLH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非EBV-HLH组(P均<0.05),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水平高于非EBV-HLH组(P均&...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E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CR和荧光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EBV-DNA,对100例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例年龄1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3岁,<3岁65例,3~7岁25例,>7岁1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EBV-DNA的阳性率为84.0%(84/100),对照组阳性率为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患儿早期EBV的含量[(75.52±175.11)×103 copies/ml],明显高于恢复期EBV的含量[(0.67±2.27)×103 copies/ml](P<0.01).结论 PCR法检测EBV-DNA时间短,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在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B病毒DNA含量,探讨EB病毒感染单个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热7d内,起病1、3、6、9个月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浆中EB病毒DN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M。结果38例患者在EB病毒感染发病7d内,PBMC中EB病毒DNA检出阳性34例,阳性率为89.5%(34/38);EB病毒衣壳抗原IgM检出阳性22例,阳性率为57.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8,P〈0.05);血浆EB病毒DNA检出阳性16例,阳性率为42.1%,与EB病毒衣壳抗原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P〉0.05);PBMC与血浆中EB病毒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P〈0.05)。起病后1个月,血浆EB病毒DNA阳性2例、PBMC中EB病毒DNA阳性17例;起病后3、6、9个月血浆EB病毒DNA均为阴性,而PBMC中EB病毒DNA分别检出6例、4例、3例阳性。结论EB病毒感染初期,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可作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EB病毒可长期存在于单个核细胞中,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PBMC中EB病毒DNA亦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EB病毒感染患者表现出多系统损伤可能与PBMC中EB病毒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意义。方法统计本院治疗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中游离EBV-DNA拷贝数,将血浆EBA/DNA含量检测>0 copies/ml为阳性,分别比较阳性组患者和阴性组患者在疾病分期、B症状以及疗效之间的差异。结果45例阳性患者中有29例(64.4%)为晚期(Ⅲ/Ⅳ期)患者,11例阴性患者中3例(27.3%)为晚期(Ⅲ/Ⅳ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组中伴有B症状者27例,明显高于阴性组患者的2例(P<0.01)。阳性组患者中达CR者17例(37.8%),低于阴性组患者中达CR者8例(72.3%),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阳性组患者在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方面均低于阴性组(3年无病生存率42.2%VS 72.7%,总生存率48.9%VS 81.8%,P<0.05)。结论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检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276份,样品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HCV、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V—RNA。结果187份HCVAb反应性标本中检出HCVAg45份,HCVAg检出率为24.06%;89份HCVAb非反应性样本中HCVAg检出8例,HCVAg检出率为8.99%,两者样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HCVAg与HCVAb的检测符合率为45.65%。55份HCVRNA阳性样本中,有HCVAg反应性样本50份;221份HCVRNA阴性样本中,HCVAg非反应性样本218份,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10%。两样本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检测HCV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可以作为抗HCV检测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南省株洲、湘潭和衡阳地区儿童鼻咽部EB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为EB病毒的治疗、预防和临床检验提供指导。方法从株洲、湘潭和衡阳部分医院收集疑似EB病毒感染的儿童咽拭子标本406份,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检测标本中的EB病毒-DNA;阳性标本分别用特异性引物从中扩增3个目的基因片段,其中PCR扩增的EBNA-3C片段直接电泳以分析1/2分型,BamHI片段和BamHI WI/I1交界区基因片段采用PCR-RFLP分析鉴定F/f和C/D分型,测序和Blast比对验汪分型结果。结果从406份标本中共检出 EB病毒-DNA阳性株159份,株洲74份(38.5%),其中1型72份(97.3%),2型2份(2.7%);湘潭42份(38.9%),1型40份(95.2%),2型2份(4.8%);衡阳43份(40.6%),1型43份(100%),2型未发现、从159份阳性株中随机扩增了73份做F/f分型,68份做C/D分型,共检测到F型73份,C型68份,3个地区均未检测到f型和D型。结论株洲,湘潭和衡阳儿童鼻咽部EB病毒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38.5%,38.9%,40.6%,且其主要感染的3种独立基因型以1、C、F型为主,3个地区间儿童鼻咽部EB病毒-DNA的检出率及其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n)、腺病毒抗体(ADV-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BV-IgM)、弓形虫抗体(Tox-IgM)、微小病毒抗体(B19-IgM)、乙肝病毒(HBsAg)等,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5例传单综合征患者MP-IgM大于1:80阳性12例(34.3%),CMV-IgM阳性5例(14.3%)、ADV-IgM阳性2例(5.7%)、CBV-IgM阳性1例(5.7%)、微小病毒抗体(B19-IgM)阳性1例(5.7%)、乙肝病毒(HBsAg)阳性3例(7.9%),传单综合征组与传统的传单组在淋巴结肿大、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和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改变明显(P〈0.05)。结论MP与CMV是引起传单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及早明确病原并相应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和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贵州省苗族、布依族及汉族EB病毒感染情况并探讨EB病毒特异性Zta-IgA、EBNA1-IgA与VCA-IgA抗体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苗族、布依族及汉族共3040例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浆EB病毒的Zta-IgA、EBNA1-IgA、VCA-IgA标志物水平,分析上述指标诊断鼻咽癌的价值。结果3040例研究对象中,Zta-IgA阳性率为15.03%;EBNA1-IgA阳性率为16.09%;VCA-IgA阳性率为14.41%(χ2=16.027,P=0.000);Zta=IgA、EBNAI-IgA、VCA-IgA阳性率均为布依族最高(Pd0.05);〉45岁组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45岁年龄组(P〈0.05);吸烟、饮酒可以明显提高Zta-IgA、EBNA1-IgA、VCA-IgA阳性率(P〈0.05);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鼻咽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升高。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EB感染率水平较高,应开展Zta-IgA、EB-NA1-IgA、VCA-IgA监测;三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早监测、早发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