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时。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异位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其中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最常见。2008年3月本院妇科对1例直肠阴道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了子宫直肠间隙内膜异位灶清除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腔内膜以外出现异位的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造成的病变。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甾体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据统计其发生最多的部位为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及卵巢。较少见的发病部位为脐、腹壁瘢痕及会阴侧切处,罕见的发生部位为胸膜、肺和肢体等处。近年来,随着妇科手术的增多,  相似文献   

3.
邵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78-80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指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腹膜下浸润深度超过5mm,主要分布于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阴道直肠隔、输尿管、膀胱及肠道。DIE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病史及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主要线索;妇科检查是DIE诊断的主要手段;阴道超声、核磁共振成像及直肠超声尤其是直肠超声内镜是DIE诊断和分型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手术治疗是DIE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周红梅 《医药世界》2013,(2):159-160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异位子宫内膜可侵犯全身各部,以卵巢及宫骶韧带最常见。而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1],也有少数发生在特殊部位,如剖宫产腹部切口以及阴道分娩会阴切口等。现将南京市江宁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1例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对切口处子宫内膜异  相似文献   

5.
路宏芳 《河北医药》1997,19(5):318-3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生在性成熟的妇女,以30~40岁妇女发病率为最高,占妇科腹部手术病例的5%~15%左右。子宫内膜异位症灶多见于盆腔内,在卵巢、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陷凹内和输卵管及宫旁周围组织的盆腔腹膜等处;在子宫颈和外阴部等较少见。发生在阴道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屈少见,因其病灶形态特殊、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收治阴道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官腔内壁以外的其它部位引起的一种疾病,最常发生的部位有卵巢、子宫直肠陷凹、子宫骶韧带、子宫颈、盆腔腹膜等处.  相似文献   

7.
钱碧慧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38-1539
具有生长能力及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者,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内膜侵犯子宫肌层以外的组织,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以卵巢最为常见,此外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子宫直肠陷凹、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阴道直肠隔等处也较为常见,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  相似文献   

8.
张金宝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87-188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其一种特殊类型,是指病灶侵入腹膜深度超过5 mm[1].该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为疼痛显著.由于其部位特殊,保守手术难以切除干净,复发率高,口服药物治疗作用不理想.我们自2005年起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黏膜以外的部位,是一种良性病变,但是与恶性肿瘤的转移和侵蚀能力类似[1]。身体各个部位均可发病,其中卵巢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子宫直肠窝、盆腔腹膜、腹壁切口等。育龄妇女的发病率为3%~10%,临床表现为月经改变、痛经、性交痛、不孕不育等[2]。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为卵巢巧克力囊肿,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或手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疼痛与病变特点的临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疼痛与病变特点的临床关系。方法 2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腹部疼痛类型(包括肛门坠痛、痛经、性交痛和慢性盆腔痛等)以及病变特点(包括病变类型、病灶部位、粘连程度和浸润深度等)。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类型,病变部位位于子宫骶韧带和子宫直肠陷凹,以及盆腔粘连程度和病灶浸润深度与腹腔疼痛有显著相关性(r=0.351,P<0.05;r=0.347,P<0.05;r=0.335,P<0.05;r=0.423,P<0.05;r=0.419,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间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1.
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累及直肠壁,在直肠壁内非癌性生长,受卵巢激素周期性影响,产生肛门坠胀、里急后重、经期便血等临床症状的疾病[1].本病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并有恶变的潜能[2].我们应用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NBI-ME)及超声内镜(EUS)检查确诊1例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它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一般发生在卵巢、直肠窝、腹膜层等。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先后收治6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范志明  邵学清  赵丽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5):172-172,175
目的:本文对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诊治疗,通过B超影像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部位以及局部声像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通过B超影像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子宫前后壁的厚度、子宫内膜线的形态、子宫后方及子宫直肠凹陷内的回声。结果:子宫增大,形态饱满,内部回声不均匀,且子宫直肠窝内可见小的衰减包块者为气滞血瘀型;患病部位以卵巢为常见,形态以囊肿为主者属寒凝血瘀型。结论:利用B超影像指标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简称内异症,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最常发生的部位是生殖器、腹膜、膀胱,输尿管和直肠等处。EM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估计10%~15%的育龄妇女患有些病[1],且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引起了妇  相似文献   

15.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部位是卵巢、子宫肌壁、直肠陷凹和盆腔腹膜。由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剖宫产率的升高,手术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率也在上升,7年间本院共收治手术切口内膜异位症16例,现报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瑞刚 《天津药学》2007,19(4):76-7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膜黏膜以外的身体各部位,绝大多数病变出现在盆腔内生殖器及邻近的器官的腹腔面,如卵巢、子宫直肠陷凹、韧带、直肠和膀胱等部位,还可出现在远离子宫的位置,如鼻腔、口腔、肺、肾、输尿管等,是可侵及全身的出血性、粘  相似文献   

17.
朱虹  蔡丽萍 《江西医药》2013,48(4):308-3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标本40例为研究组(盆腔外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25例,其中同期在位内膜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VEGF在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中的表达,研究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子宫内膜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的胞浆。(1)盆腔外异位病灶中VEGF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内膜(P<0.05),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2)卵巢异位内膜VEGF表达与同期在位内膜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05);(3)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和正常内膜中增生期与分泌期VE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VE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可能导致了血管生成,利于种植及生长,可能成为内异症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张弦  汪电雷 《中国医药》2012,7(1):116-117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EM)是一种良性妇科疾病,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膜黏膜以外的身体各部位,大部分病变发生在腹腔面及卵巢,还可浸润到直肠阴道的隔膜或者直肠等部位.EM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被广泛认可的说法是经期逆流种植学说.基质金属蛋白酶9(M MP-9)可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中Ⅳ型、Ⅴ型胶原和明胶3种成分,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出芽而致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其与整合素的相互活化而加强细胞间的黏附作用等方式,从而在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黏附、种植和生长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各部位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 receptor,PR)表达有无差异,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切除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门诊宫腔镜下观察异常子宫出血须行诊刮及部分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宫腔内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ER、PR含量,采用LeicaQ500IW图像分析仪进行测定,应用光密度值进行比较.结果 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各部位内膜增生情况不同;ER、PR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宫底>子宫体部>子宫角部>宫颈峡部;ER、PR在子宫腔内各部位分布情况的不同具有相关性.结论 对于宫底部高ER、PR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endometrium,TCRE)或子宫内膜热球剥脱术(uterine balloon thermablate,UBT).术中谨慎并彻底地处理宫底与双侧宫角部的子宫内膜组织,破坏其内膜的结构,避免复发和恶变.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盆腔内的卵巢、子宫、子宫直肠后陷凹,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腹壁切口、会阴切口、脐等部位[1].国内外文献报道内异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关的诊治进展主要是针对发生在盆腔脏器的异位病灶.对较少见的其他部位内异症而言,其确切的发病率、临床诊治情况却少有共性分析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