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理虚元鉴》治疗干咳的学术思想。认为干咳成于肺脏燥涩,根于水火不交,治宜补阴降火,代表方剂清金甘桔汤具有清金养营、清润滋阴之效,对于临床上日益多见的干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汪绮石《理虚元鉴》证治虚证重“三本二统”;辨证强调未详五脏,先审七情;论治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重调;投方用药有新解特色。  相似文献   

3.
汪绮石,生平不详,传为明末人,其治学严谨,医道高明,对虚劳病的治疗尤为擅长.鉴于当时"病虚劳者,委命于庸医,而轻者重,重者危",故特著<理虚元鉴>一书流传于世.是书于虚劳之证,见识独到.清·柯怀祖称绮石之论虚劳,犹仲景之论伤寒,足见该书学术价值非同一般.今将读书心得叙述于后,冀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4.
试析《理虚元鉴》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虚元鉴》二卷,系明末医家汪绮石所撰。绮石先生医术高玄,尤独擅于诊治虚劳,其学术思想上承于《素问》《灵枢》,博采后世诸家之长。结合其多年临证经验,著成该书。他对虚劳的诊治“辨症因、详施治.审脉法,正药讹、精纯邃密”。笔者在熟读玩味之余,深感绮石论治虚劳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屈强 《光明中医》2016,(4):480-482
目的熟悉古籍,吸取真知,加深对中医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通过反复研读《理虚元鉴》,进一步丰富了关于虚劳病症方面的历史知识、经典理论、辨治技巧、实用常见方和预防措施。又通过探索研究、执笔写作。结果使人懂得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核心理论,明白了该著作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用性论著,特别是对清金保肺、金行清化(即补肺滋肾)的具体内容有了深刻理解,而且也展示了它对临床多方面的指导作用。结论此书价值高,不愧为经典。  相似文献   

6.
明代医家汪绮石所著《理虚元鉴》是一部中医辨治虚劳病的专著,详细论述了虚劳的病因病机、脉象、病症表现、治疗方药及调护,提出了虚证六因学说、虚证脉法、治虚三本二统论、虚火伏火论、治未病的预防观,并总结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方剂,在老年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绮石《理虚元鉴》对虚劳病的诊疗有详细论述,其学术思想的核心是“三本二统”论.文章通过探析汪氏的学术特点、理论思想,联系白血病中医临床实际,认为其思想对指导现代白血病中医诊治有一定价值,值得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侯江淇  王国为  徐世杰  赵勇 《新中医》2020,52(23):181-183
通过分析《理虚元鉴》一书的护理思想,得出绮石的虚劳护理理念法自《黄帝内经》,在具体的虚劳护理部分强调患者自护,撙防为要;抵御外邪,防其未然;守方用药,悉心呵护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人本思想,对现代临床中医护理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霄 《新中医》2022,54(3):220-222
遗精是一种常见的男科疾病,给男性带来了很大困扰.《理虚元鉴》是一部中医虚劳证治专著,对男科疾病遗精梦泄亦有独到见解,针对心肾不交为主的主要病机,提出独具特色的脉法及治法,有利于规范遗精的治疗,对现代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令彪 《北京中医》2005,24(2):87-88
危北海教授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脾胃疾患的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脾胃虚证是脾胃病研究的关键所在,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其与他脏的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把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关系体现在用药上,在临床上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并详辨脾阴虚与胃阴虚、胃气虚与脾气虚的不同,注重脾胃病的详辨与详审,作到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3.
危北海教授学术思想是建立在对脾胃疾患的长期研究和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脾胃虚证是脾胃病研究的关键所在,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基与他脏的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把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关系体现在用药上,在临床上注意辨证相结合,并详辨脾阴虚与胃阴虚、胃气虚与脾气虚的不同,注重脾胃病的详辨与详审,作到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原本具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及其显著疗效,但从古今文献记载与当前临床应用来看,单一和简化治疗成了中医学术的表征,其结果是严重弱化了中医疗法的连续性和应急效能,降低了群众对中医的信任度,进而遗患无穷.因此,重视对两种以上中医疗法的科学、综合应用研究,实可谓目下中医事业发展的执牛耳之举.  相似文献   

15.
何梦瑶所著《医碥》对岭南瘟疫病的治疗有较详细的论述,对疫病的论述是在吴又可《温疫论》的基础上.对瘟疫病的治疗及传变、变证、兼证等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详细论述了瘟疫与伤寒的异同,并对疫病的传表、传里、表里分传、表里递传等予以不同治法。何氏治疗瘟疫病强调“攻邪”,并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予以下法与汗法等攻邪之法。  相似文献   

16.
周岱翰教授,男,1941年生,广东汕头市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部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会长、中华医学奖及中华青年医学奖评委.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卫生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载,熟读中医各家学说,在临床实践中很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应用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使用,对中医肿瘤学研究颇有建树,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从事中医药治癌、中西医结合抗肿瘤临床探讨和开设中医肿瘤学课程的学者之一,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志斌 《光明中医》2008,23(8):1051-1052
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其含义深刻,早在《黄帝内经》时期便提出了系统的“治未病”预防思想。本文就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加于总结,为今后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