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怫郁致病论     
“怫郁致病”的理论,是元代医家朱丹溪提出的,他在《丹溪心法》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从词义上解,“怫郁”犹悒郁也,是情志抑郁不得舒畅的意思。但朱氏所说的“怫郁”,不单纯局限在情志方而,其义当更广泛,明代医家赵养葵曾对此作过解释:“郁者,抑而不通之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郁证     
《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郁”是临床大多数疾病中的症结所在。“郁”积聚,阻滞之义。指内伤病证气机不畅,气的运行障碍,蕴结聚积不得发越,机能阻滞的一种病理变化,亦是继发性致病因素之一。《临证指南医案·郁》说:“邪不解散,即谓之郁。”所以郁久而不解,则可发为气滞、血瘀、湿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脏本气郁结等病证。  相似文献   

3.
<正>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1],明代医家王绍隆称其“治郁之圣药也”。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故创此方。全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主治“六郁”之证,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食郁、湿郁”。方中香附为君,朱丹溪谓“香附子,凡血气药必用之”,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醋炙可增强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很多病证与郁证关系密切。如《丹溪心法·六郁》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景岳全书》载:"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关于郁证的治法,清代李用粹《证  相似文献   

5.
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小儿肌体柔弱,脏腑娇嫩,气血未盛,“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稍有佛郁,亦极易变生诸证。本文试就小儿郁证证治谈谈笔者的一得之见。一、小儿气郁小儿在幼儿期和学龄期,由于生理功能日趋成熟,智慧逐渐增长,对周围事物有了一定认识,但由于童蒙未开,所以有时或因思虑不解,或因所愿难遂,造成肝失条达,疏泄无权。证见情志抑郁,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治当理气解  相似文献   

6.
明代医家戴思恭基于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的理论,结合临证经验,对郁证作了深刻的论述。首先,提出郁证的病机重点在于传化失常,诸郁证以中焦致郁居多;其次,对六类郁证的脉症作了透彻的辨析;再次,指出治郁之法有中外四气之异,用药宜升降兼施。这对目前见郁疏肝,率以柴胡、逍造散辈通冶之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王立忠教授论郁证辨治的临床经验。郁证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发的各种疾病。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情绪波动,失其常度,则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由此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如胃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失眠、脏躁等,多为情志抑郁,情绪不遂而致病。  相似文献   

8.
从痰论治抑郁症相关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等范畴。古代医家对抑郁症早有认识,《丹溪心法·六郁》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临床上多以疏肝理气法治疗抑郁症。笔者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复杂,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与痰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方见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六曲、栀子所组成。原书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故立此方以“总解诸郁”,即气、湿、痰、热、血、食六种郁症的总称。王节斋曰:“丹溪先生治病,不出乎血、气、痰三者。故用药之要有三,气用四君,血用四物,痰用二陈。又云久病属郁,立治郁之方曰越鞠丸。盖气、血、痰三病,多有  相似文献   

10.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如精神抑郁,情志失调,致使气机都滞,郁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病症,其中失眠一症便  相似文献   

11.
所谓六郁,属于广义郁证的范畴。是气郁、湿郁、痰郁、食郁、热郁、血郁的统称。其形成主要由于机体气、血、津液的升降出入失其常度,郁滞于脏腑、经络、肌腠、关节,致使其功能失调而发病。正如:《丹溪心法》所云:“气血充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笔者认为,在对内伤病的辨证施治中,如能抓住一个“郁”字,辨而明之,常可执简驭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丹溪心法》虽制越鞠丸,统治“六郁”。但因药单剂微,往往难收十全之效。由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运行、津液的敷布排泄、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气郁在诸郁中占主导地位,故治疗  相似文献   

12.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喜哭、胸胁胀满、喉中有异物为主症的疾病。笔者采用从阴阳论治,既能减少对阴证的漏诊,又能执简驭繁,切中病机。今不揣学浅,略谈心得,以作抛砖引玉。1郁证之病机有阴阳郁证初起多为阳证,常由情志不畅,肝气失调,气机郁滞所致,并可化火、生痰、生湿、致瘀。《丹溪心法·六郁》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说明以气郁、气血不和为主,而正气未伤,故为实证、阳证。  相似文献   

13.
通窍活血汤亦治梅核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核气的病因多为情志所伤 ,肝失调达 ,肝气郁结 ,循经上逆 ,结于咽喉 ;或因肝病乘脾 ,致肝郁脾滞 ,运化失调 ,津液不能输布 ,积聚成痰 ,痰气互结于咽喉而发病。顽固性梅核气 ,久治不愈 ,迁延日久可由气传血 ,由经入络 ,络主血 ,脉络阻滞 ,则络中之血亦随之而瘀。元·王安道《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云 :“凡病之起也 ,多由手郁 ,郁者 ,滞而不通之义”。《丹溪心法·六郁》中说 :“气血冲和 ,万病不生 ,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都说明了情志不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而气为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此亦前人之所谓“…  相似文献   

14.
六郁证治验     
<正> 郁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所谓郁者,滞而不通之义。人体气机贵乎调达,血脉贵乎流畅。“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丹溪说“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戴思恭在丹溪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临证经验,对郁证的理论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进一步指出了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等“六郁之病”的证候与治疗,对后世具有一定影响。笔者禀前贤之说,对乳房囊性增生等几种疾病,按郁证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马。人身万病皆生于郁。”此一语道破,人身之病,多始于郁。而治疗亦当“治病者,先刺其病所从生者也。”据此,笔者在临床上常以太冲为主穴疏肝理气治其本,对肝郁所致病证取用配穴,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兹介绍于下:一、理气通阳治头痛头者,清空之窍,为诸阳之会,容不得任何浊邪。若七情所伤,气遏清阳,清空失旷,则发为头痛。病案举例:张某,男,27岁,农民。5年前看惊险电影时突然感到头痛,屡经治疗未能痊愈,忧虑后其痛加重。刻诊:头部胀痛,以巅顶为甚,痛剧牵引两太阳穴处,伴胸脘痞闷,  相似文献   

16.
中风之通法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中医学称之为偏枯、中风,本病起病急骤,见证多端,变化迅速,病情多凶险,常留有后遗症,往往难以速愈。为了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必须积极探讨中风的病因病机,确定其治法治则。纵观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论述,横览当今各家之方论,我们认为,通法在中风病的治疗中运用广泛且作用重大,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通法运用的理论依据及其内涵中医学认为,人体以气血流通为贵,正常情况下,人体气血宣通,经脉道通行全身并能濡养筋骨,通利关节。故而气血和平,邪气无所犯。《灵枢.本藏》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反之,人体一旦气血运行不畅,壅滞于脉道,则津液不行,脏腑功能不调,经络循行不利,最终将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疾病蜂起。正如金.朱丹溪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这里的郁,即滞而不通之义;中风病发病机制亦多为气血失和,甚则逆乱,继而或瘀血内生,或血溢脉外,因旧血不去,遂新血难生,久则气血双亏;气血不运,正气日衰,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亦阻滞不行,痰湿横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  相似文献   

17.
治郁调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郁者,抑而不伸之义.<黄帝内经>中提出"五郁"之说,认为五运之所乘可致郁.<丹溪心法>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乎郁."郁,即气血郁阻,积滞不通,正如<医经溯洄集>中所言"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因郁而显诸多症状者,即为郁证,郁证是临床常见病证,在难治病、慢性病中尤为多见.明代医家戴原礼认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久郁之病见矣."阐述郁证的发生与气机升降不利,中焦传化失常有关.可以说,郁证的基本病机是五脏气血郁滞,中土枢纽失灵.  相似文献   

18.
越鞠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鞠丸是朱震亨《丹溪心法》为治疗“六郁”之名方。六郁乃气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血郁也。郁者,结聚而不能发越,升降失常,气机不通,传化阻滞。朱震亨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沸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笔者将本方加味应用于临床,常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 l 慢性胃炎 患者王某,女,44岁。3年前因工作而致心情抑郁,而渐觉胃脘疼痛,于我院做胃镜,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之后每于情志不舒而发作,证见胸膈痞闷,胃脘胀痛连肋,暖气,泛酸、纳呆,舌质淡红,苔白,脉弦分析其病因为气郁不舒,升降失职,运化失常,…  相似文献   

19.
《内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如精神抑郁,情志失调,致使气机郁滞,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引起多种病症,其中失眠一症便是。盖心主神明,肝主疏泄,两者关系密切。在生理上...  相似文献   

20.
越鞠丸为元代医家朱丹溪创立的名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组成,主治气、血、火、痰、湿、食六郁。《丹溪心法&#183;六郁》中谓:“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故拟越鞠丸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气畅则诸郁自解。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马云枝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因郁而致失眠、头痛、眩晕、梅核气等内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举病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