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早期肠内途径液体复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的95例早期SAP(BISAP评分>2)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24h内液体复苏途径将患者分成鼻肠管肠内途径复苏组(A组)与常规静脉途径复苏组(B组)。观察新器官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A组3例患者因腹胀不耐受,予以剔除,余下92例患者均无严重电解质异常发生。两组患者在复苏前病情重症评分、HCT,腹内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HCT及腹内压变化,腹痛缓解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早期肠内营养开始于2.5±4.3 天,明显早于B组5.92±6.4 (P<0.05)。Marshall评分为器官衰竭(Marshall评分)标准,治疗8天A组新发器官衰竭6例(17.1%),B组新发器官衰竭20例(35.1%)(P<0.05)。器官衰竭呈现持续性(>36 h)A组12例(34.3%),B组29例(50.9%)(P<0.05)。胰腺感染或脓肿A组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B组19.3%(P<0.05)。继续ICU监护A组13例(34.3%),显著低于B组32例(56.1%)(P<0.05)。 结论: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鼻肠管肠内途径容量复苏是可行的,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41例与B组41例。A组患者采用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B组患者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b、PA和T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Alb、PA和TF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P发生率(19.51%)低于B组(4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死率(12.20%)低于B组(34.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对ICU危重症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VAP发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肠营养性造口与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行肠内营养的胃癌患者,A组42例采用空肠营养性造口,B组34例采用鼻肠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后通气时间、术前术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发症(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及其他各类不适)、住院时间等。结果73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效果较好,3例患者未完成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营养状况变化、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优于B组(P0.05)。结论与鼻肠管比较,空肠营养性造口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但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对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分为经鼻胃管管饲生大黄组(A组,30例)、经鼻肠管管饲温开水组(B组,30例)与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组(C组,30例)。3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入重症监护室(ICU)后立即留置鼻胃管,禁食≥8 h,每8 h抽取胃内容物评估胃残留量,每日行胃液隐血试验检查,病人肠鸣音恢复并且无肠内营养禁忌证则开始给予肠内营养,以10 kcal/(kg·d)开始,之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剂量。A组病人于入组后24 h内给予生大黄粉每次0.1 g/kg溶于50 mL开水,待开水变温后经鼻胃管管饲,每8 h 1次,连续治疗3~7 d;B组病人入组后24 h内留置螺旋形鼻肠管,经鼻肠管给予温开水50 mL管饲,每8 h 1次,连续应用3~7 d;C组病人入组后24 h内留置螺旋形鼻肠管,给予生大黄粉每次0.1 g/kg溶于50 mL开水,待开水变温后经鼻肠管管饲,每8 h 1次,连续治疗3~7 d。比较3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胃残留量、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反流发生率、腹泻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胃肠营养开始时间、7 d内肠内营养总量、住ICU天数。结果3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第1天胃残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胃残留量均少于A组、B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胀发生率、腹胀持续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胃反流发生率、呕吐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少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胃肠营养开始时间早于A组、B组,7 d肠内营养总量大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入住ICU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经鼻肠管管饲生大黄治疗能显著改善重症脑出血并发胃瘫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后行肠内营养治疗80例,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30例,治疗4周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营养状况、肠源性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数、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T严重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SAP患者的营养状态恢复,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6.
背景: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改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减少感染和并发症;但何时开始肠内营养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老年肥胖SA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超早期肠内营养(A组)和早期肠内营养(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对79.2%,χ~2=1.227,P0.05)。与B组相比,A组治疗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腹痛、腹胀、呕吐和发热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缩短(P0.05);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感染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早期肠内营养组相比,超早期肠内营养对于老年肥胖SAP患者疗效更佳,且具有住院时间较短、费用更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指标、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能够较好的满足患者代谢需要,改善肠道功能,纠正代谢紊乱,减轻患者胃肠不耐受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55例SAP患者,32例经综合治疗加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监测其相关症状,并发症及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的白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以后两组的白蛋白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与之前比均明显升高(P0.01),与TPN组相比,EN+PN组患者CRP下降情况明显效果(P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平均住院天数26d、并发症发生44例次,EN+PN组平均住院天数16d、并发症发生共发生15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经鼻空肠营养行肠内营养能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胃管和鼻肠管两种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从而选择副作用较少的一种进行推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ICU病房患者38例,并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均为19例患者。两组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并给予相同的营养剂,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内营养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两种肠内营养方式的不良反应比较,以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进行两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后,患者肠内营养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鼻胃管组为63.16%,鼻肠管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多,鼻肠管组不良反应产生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入住时间(12.1±1.8)d,机械通气时间(9.1±1.9)d,鼻肠管组ICU入住时间(7.8±1.2)d,机械通气时间和(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鼻胃管低,相应的不良反应及入住ICU病房和机械通气的时间也较少,所以在机械通气时行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作用要优于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TAD)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TTAD术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喂养耐受性、营养状态以及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鼻饲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4±0.89) d vs(7.33±1.21) d; t=1.544,P=0.127]。在治疗期间,对照组腹胀、反流、胃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吸入性肺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营养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两组ALB、PAB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可以有效改善ATTAD术后患者喂养耐受性、营养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鼻肠管置入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医院接受B超引导下鼻肠管置入肠内营养干预的40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纳入试验组;收集同期接受鼻胃管置入肠内营养干预的40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0 d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统计两组干预期间发生的胃肠道不耐受情况,统计平均住院日及病死率。结果 干预10 d,两组Hb、Alb、PAB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胃肠道不耐受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采取B超引导下鼻肠管置入,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胃肠道不耐受情况,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病死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肠管途径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直接通过鼻肠管途径给予整蛋白营养制剂TPF-FOS,第1天500 ml,30~40 ml/h,逐渐加量至满足患者的营养要求,对照组给予序贯肠内营养治疗.行肠内营养30 d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组内比较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组年龄、体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清生化指标组间比较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行肠内营养30 d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1.42,P>0.05);30 d内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05).结论 与序贯肠内营养方案相比,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直接通过鼻肠管途径给予整蛋白营养制剂TPF-FOS,在不增加患者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恢复提供很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3.
保护肠屏障功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SAP时肠屏障功能障碍可导致肠源性感染,而后者在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中居主导地位.目的:评价保护肠屏障功能对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肠屏障功能障碍在SAP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SAP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接受包括加强监护、抑制胰酶分泌和抗感染等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案,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善微循环制剂、生大黄、微生态制剂、谷氨酰胺制剂和肠内营养以保护肠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结果:B组患者的感染率、胰腺脓肿、器官衰竭尤其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46.3%对70.3%、0.0%对6.2%、28.4%对37.5%和20.9%对31.2%;P<0.05);手术率和死亡率亦显著低于A组(4.5%对12.5%和6.0%对14.1%;P<0.05).结论:保护肠屏障功能有助于降低SAP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的有效监护对胃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部分胃切除且吻合方式为胃空肠吻合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术后3 d后开始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术后2 d内给予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进行有效监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情况、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呕吐、反流误吸,腹胀腹泻,消化系出血,菌群失调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5%、10.0%、7.5%、7.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5.0%、47.5%、32.5%、32.5%)(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营养状况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天数(115.92 d±7.73 d)显著少于对照组(153.38 d±11.42 d)(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15.0%)(P0.05).结论: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配合有效监护能够维持患者较为理想的营养状况,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糖异常波动程度与28 d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SAP患者,监测其血糖的波动情况。血糖波动评价指标包括入组时初始血糖(BGad)、24 h平均血糖(BGm)及其标准差(BGsd)、血糖变异系数(BGcv)、血糖不稳定指数(BGI)。病情危重程度评价指标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Ⅲ)、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以及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根据28 d时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38例)。比较2组的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死亡组SAP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BGsd[(2.53±0.68)mmol/L vs(1.72±0.15)mmol/L,P=0.003],BGcv(46.61%±7.35%vs 21.93%±5.22%,P0.001)和BGI[(12.96±2.05)mmol/(L~2·h·d)vs(5.57±1.09)mmol/(L~2·h·d),P0.001]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ROC曲线分析提示BGcv和BGI对于28 d死亡事件的早期预测AUC分别为0.849和0.824,其中BGcv的截断值为53.4%,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81.5%;BGI的截断值为15.4 mmol/(L~2·h·d),敏感性为83.4%,特异性为80.7%。相关性分析提示BGcv(r=0.685,P0.001)和BGI(r=0.692,P0.001)均与28 d死亡事件呈正相关。结论:BGcv和BGI可以更有效地早期预测SAP患者的28 d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糖异常波动程度与28 d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SAP患者,监测其血糖的波动情况。血糖波动评价指标包括入组时初始血糖(BGad)、24 h平均血糖(BGm)及其标准差(BGsd)、血糖变异系数(BGcv)、血糖不稳定指数(BGI)。病情危重程度评价指标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Ⅲ)、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以及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根据28 d时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21例)和存活组(38例)。比较2组的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死亡组SAP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滞留时间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死亡组患者BGsd[(2.53±0.68)mmol/L vs(1.72±0.15)mmol/L,P=0.003],BGcv(46.61%±7.35%vs 21.93%±5.22%,P0.001)和BGI[(12.96±2.05)mmol/(L~2·h·d)vs(5.57±1.09)mmol/(L~2·h·d),P0.001]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ROC曲线分析提示BGcv和BGI对于28 d死亡事件的早期预测AUC分别为0.849和0.824,其中BGcv的截断值为53.4%,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81.5%;BGI的截断值为15.4 mmol/(L~2·h·d),敏感性为83.4%,特异性为80.7%。相关性分析提示BGcv(r=0.685,P0.001)和BGI(r=0.692,P0.001)均与28 d死亡事件呈正相关。结论:BGcv和BGI可以更有效地早期预测SAP患者的28 d死亡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按照肠内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肠组,26例)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鼻胃组,28例)。在两组患者均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第2天开始给予鼻饲整蛋白制剂(瑞代),观察两组患者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入住ICU时间、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结果 (1)按照体质量计算热卡需求量,鼻肠组较鼻胃组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的时间,分别为(3.0±0.8)d和(7.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肠组较鼻胃组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2.0±0.8)d和(6.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第30天时,鼻肠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胃组,分别为(64±6)g/L和(61±6)g/L,(120±17)g/L和(106±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鼻肠组较鼻胃组平均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11±5)d和(14±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肺部感染、高血糖、腹泻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快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目标,缩短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60例需要管饲的重症急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周内SAP、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和低钠血症的发生,记录置管前以及置管后7d和14 d时的营养指标(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 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各30例,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鼻空肠管组SAP(43.3%对70.0%;x2=4.340,P=0.037)、呕吐(13.3%对43.3%x2 =6.648,P=0.010)和低钠血症(16.7%对40.0%;x2 =4.022,P=0.045)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但腹泻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鼻空肠管组置管后14 d时的血浆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浓度与置管前无显著差异,但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01);相比之下,鼻胃管组置管后14 d时血浆总蛋白(P=0.001)、前白蛋白(P=0.036)和血红蛋白(P=0.001)浓度与置管前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 重症急性卒中患者鼻空肠肠内营养能有效预防SAP以及呕吐和低钠血症的发生,并且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64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SAP患者随机分三组,A组予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C组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加用肠屏障保护剂.观察患者症状、体征、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其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以及对比其总住院费用、平均每天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在症状、体症、WBC、CRP、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A组(P<0.05).C组在CRP及白细胞数恢复时间上更是优于B组,但平均每天住院费用三组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在SAP治疗中应用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屏障保护剂,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快症状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肠管和鼻胃管营养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7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肠内营养插管和使用相同的营养剂,比较两组患者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营养状况、肠道耐受性等。结果鼻肠管组的入院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接受肠内营养后,两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载铁蛋白水平均有明显的提高;而且鼻肠管组的前白蛋白水平、载铁蛋白水平高于鼻胃管组(P0.05);鼻肠管组的腹胀腹泻、反流、误吸、高血糖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鼻肠管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肠道的耐受性,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