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从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组治疗费用多于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组(P0.05)。结论: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理想,综合评价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小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21+123-121,12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复位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翁冬芳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4):114-115
目的 总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手术护理体会,以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行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130例,其中Gartland Ⅱ型72例,Gartland Ⅲ型58例。护理要点包括一般常规手术护理举措,尤其强调物品准备齐全、术中体位管理及C型臂X线机的规范使用。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肘内翻畸形及感染情况。2例患儿术后出现尺神经损伤,行尺神经探查+前置术后恢复。肘关节功能评价,优126例,良4例。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高质量的手术护理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78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9例,前者实施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比较不同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X线片评估结果、术后关节活动情况、肘关节功能、复位后肿胀程度以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促骨折愈合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肘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提高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肖元  周英  刘昕  叶家军  邓志强  彭玉兰  任波  陈伟  康持 《四川医学》2018,39(10):1167-1169
目的 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行急诊手术及择期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经我院急诊科收治筛选后的68例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急诊手术A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4±0.77)岁及择期手术B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55±0.85)岁,两组均拟行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方式手术。两组患儿均获得1年时间随访,术后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行切开复位比例,术后1年患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急诊手术A组手术时间较择期手术B组明显缩短(25.19±2.54)min vs(37.22±3.14) min;术中透视次数A组较B组明显减少(12.13±1.32)次vs(17.52±2.06)次;术中B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例较A组明显升高(10%vs 2%);术后患儿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急诊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及转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法在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74例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Banmann角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总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医疗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肘内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相比,可获得更早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更满意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典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术前查体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5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肱骨远端形态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组2例,切开组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但屈伸功能受限<10°;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迟发型尺神经麻痹,术后3.5个月逐渐恢复。两组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先行闭合复位,两次复位不成功者则改用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两种疗法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角度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40.28±11.46)min、术中出血量(8.39±4.76)mL以及术后住院时间(3.82±1.15)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屈曲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伸展丢失(0.92±0.45)和屈伸活动范围丢失角度(2.07±0.7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为优、良、中、差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均具有较高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疗效显著,但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微创、恢复时间短以及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功能恢复好,因而效果更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讨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3型)的方法及疗效的评估。方法:自2001~2007年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3型)56例。平均年龄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7h。氯氨酮或臂丛麻醉,俯卧位,患肢外展置于自制支架,肘窝正好位于支架边缘,前臂与床面垂直,变换角度牵引复位,从肱骨内、外上髁远端钻入克氏针至对侧骨皮质或肱骨髓腔。石膏托屈肘60~70度、前臂中立位固定。结果:术后随访50例,6例失访。随访时间6~24月,平均随访13月。优46例,良3例,中1例。轻度尺偏3例,无Volkmann缺血挛缩,骨化性肌炎1例、针道感染2例,无骨折不愈合。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3型)微创、有效的方法,急诊手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吕乔  刘卫华  阮安培 《中国医药导报》2012,9(7):157-158,160
目的评价几种常用的穿针方式在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近6年来经我院手术治疗的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74例,均经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依据穿针方式分为三组。通过对各组正位平片中Baumann角进行比较,评价各种穿针方式的稳定性,并应用Flynn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经比较,各组术中及骨愈合时正位片的Baumann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肱骨小头骨化中心与侧位片肱骨干的关系亦均未发生变化;各组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评分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既往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历的回顾分析,总结影响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统计分析2016.9-2017.12期间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历98例。以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需满足条件为:①入院后术前行早期骨折牵引简单复位。②如术中手法复位不满意,可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③手术时机选择在患肢轻度肿胀期间(受伤后8小时内或3天消肿后),对于以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与上述三个因素相关。结论治疗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行骨折简单复位,在肿胀较轻时段进行手术,如术中手法复位不满意,可采取克氏针撬拨方法复位后继续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基本可避免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12.
谭兴春  李飞 《医学综述》2014,20(17):3228-322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后遗症情况。结果5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6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0.6)周;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9例,良18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90.4%;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年,期间未出现肘关节僵硬、缺血性痉挛、肘内外翻等后遗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年至2019年1月中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患儿,均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儿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6±0.37)周,没有患儿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的情况,仅有1例患儿闭合复位期间出现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提携角丢失角度、肘关节伸屈度减少角度为(5.21±1.69)°、(4.89±1.57)°,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好,安全性高,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严重的肘关节损伤,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Volkmann挛缩、肘关节强直造成残疾,骨折畸形愈合可致肘内翻,影响外观。我院自2001年2月-2004年7月间,在“C”型臂透视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完全移位(Gartland Ⅲ型)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在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5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区的肱骨髁上骨折89例患儿,分为早期手术组(伤后至手术<2 d)与延期手术组(伤后至手术≥2 d)。手术方式为闭合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肘关节屈曲90°~100°。术后进行腕、肘关节被动屈伸活动,拆除高分子石膏后开始肘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术后4周拔出克氏针。术后半年及1年各随访1次。最后1次随访中肘关节活动度及双侧提携角由两名医师进行测量,结果通过肘关节Flynn量表进行分级。结果:早期手术组需行切开复位患者较延期手术组明显减少,延期手术组手术时间较早期手术组长,骨折愈合及活动度恢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均满意,提携角优良率均达100%。结论: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手术或延期手术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胸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例,患儿平均年龄8.6岁(2-13岁)。在臂丛神经阻滞麻或静脉全麻和C型臂X线机透视下,先行手法复位,然后经皮穿入克氏针交叉固定。结果:本组23例均得到随访,平均时间24个月(12-36个月),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Volkmann挛缩和肘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牢固,能防止Volkmann挛缩和肘内翻的发生,具有手术简单,损伤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小儿闭合性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在臂丛阻滞或全麻下,C形臂引导,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果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患者发生Volkmann肌挛缩及肘内翻。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刘亮洪 《中外医疗》2011,30(20):33+35-33,35
目的了解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30例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Ⅱ组30例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Ⅰ组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6例小儿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试验组给予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对照组则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和预后情况,统计术后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角以及提携角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角以及提携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6%比86.8%,P>0.05).结论 在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接受治疗时,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创伤大,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两种术式均可有较佳的肘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各有优劣,需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侧三枚克氏针内固定术(CRPP)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骨折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III型骨折患儿,年龄1岁8个月~13岁,男32例,女20例;GartlandⅢA型35例,ⅢB型17例。结果: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47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骨折,固定可靠,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无1例有肘内翻、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volkmann挛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