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地区50~7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对未来10年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为云南农村地区ICV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县区11个村中50~74岁的研究对象611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计算危险因素暴露率,应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简易模型并进行改良,对其10年ICVD的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在该人群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血脂症、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0.0%、13.9%、1.6%、48.4%、1.5%。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的检出率分别为73.8%、15.2%、6.2%、3.3%和1.5%。绝对危险度10%(包括极低危和低危)有544人,占89.03%;≥10%(包括中危、高危及极高危)有67人,占10.97%。男性50~54岁组和女性60~64岁组平均危险度水平低于评估方法提出的平均危险度参考标准,其余组均高于评估方法参考标准。结论云南农村地区50~74岁总体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积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自行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青岛市2287名中年干部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者(低危),男性为98.16%,女性为99.39%.发病危险度≥20%者(高危),男性为0.19%,女性为0.15%,这一结果符合我国35~6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分布情况.(2)在高危人群(绝对危险度≥10%)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00%、20.8%、75%、87.5%.在低危人群(绝对危险度<10%)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31%、3.4%、37.74%、59.26%,两组人群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人群的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简单筛选,在低危人群中,计算个体绝对危险度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危险度和最低危险度来评估其发病相对危险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相关危险因素的现况,并评估高血压患者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深圳市福田区10个街道2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调查登记在册的年龄35~60岁高血压患者共5195例,分析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并利用"中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预测患者未来10年ICVD的发病风险。结果高血压患者5195例中,血压控制达标者2172例(占41.8%);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2个2115例(占40.7%)。未来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的情况为:很低危者(5.0%)占81.2%、低危者(5.0%~9.9%)占16.7%、中危者(10.0%~19.9%)占1.6%、高危者(20.0%~39.9%)占0.5%,且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随着年龄、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均P0.01)。与"中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参考标准比较,本研究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大于人群各年龄段平均危险度参考标准(均P0.01)。结论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35~60岁高血压患者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模型在成都地区干部保健保健人群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模型分析我院307名干保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结果[结果部分应列举主要数据,并修改英文摘要] 共纳入受试者307人。与女性干保人群比较,男性干保人群体重指数(24.38 ± 2.53 vs 21.85 ± 2.61, P=0.000)、收缩压水平(127.32 ± 15.43mmHg vs 117.10 ± 15.17mmHg, P=0.000)以及吸烟人数(20.34% vs 4.39%, P=0.001)更多;不同年龄分层之间,仅收缩压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以性别论,男女性人群ICVD实际值与参考值之间无差异,而55~59岁年龄组ICVD实际值明显高于参考值(3.37 ± 2.91 vs 2.91 ± 1.02, P<0.01),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的预测成都市干保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飞行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23例飞行员分为〈30岁、30~39岁及≥40岁3组,测定BaPWV同时确定飞行员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飞行时间、是否吸烟等。对比各年龄段吸烟组与非吸烟组BaPWV,分别计算BaPWV与年龄、飞行时间、BM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直线相关系数。结果 〈30岁和30~39岁飞行员吸烟组BaPWV与非吸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0岁飞行员吸烟组BaPWV较非吸烟组升高(P〈0.05);BaPWV与年龄、飞行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 40岁以上飞行员吸烟组与非吸烟组BaPWV存在显著差异,脉压、收缩压、飞行时间、年龄、舒张压、BMI与BaPWV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层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别及进行健康管理的干预重点。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在我体检中心体检的10 632人[符合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评估要求]进行体检资料的分析及汇总,以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上述人员心血管病10年发病的绝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进行ICVD评估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总胆固醇、血压、体重指数四项为可改变因素。其中吸烟在全年龄层已成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尤其吸烟男性已占到各年龄层的70%以上;另外40~49岁年龄组血压及体重指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40 mm Hg的男性占71.30%,女性占45.31%,男性显著多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各危险因素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40 mm Hg的男性占73.58%,女性占49.59%,男性仍多于女性。血胆固醇超过5.2 mmol/L的女性人数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50~59岁女性占68.56%,多于男性。经统计发现,体重指数达到肥胖标准的人数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男性由62.28%降至41.97%,女性由62.50%降至17.34%,男性肥胖人数显著高于女性。结论 应用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模型对体检人员进行未来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为健康管理提供了有针对性及方向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唾液酸(S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高血压前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84例,根据受试者血压测量结果分成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 Hg和舒张压80 mm Hg)52例、高血压前期组(收缩压为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为80~89 mm Hg)64例和高血压组(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68例。比较3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指标及血清SA、hs-CRP水平,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受试者BMI大于正常血压组,舒张压、收缩压及血清SA、hs-CRP水平高于正常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压组(P0.05);高血压组受试者BMI大于高血压前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血清SA、hs-CRP水平高于高血压前期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高血压前期组,FBG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FBG及血清SA、hs-CRP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有线性回归关系,且血清SA和hs-CRP水平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最大(P0.05)。结论血清SA、hs-CRP水平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影响最大,可作为预测和评估高血压前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杭州城区居民体质指数(BMI)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5~2006年杭州城区1053例18岁及以上居民体检资料,观察BMI、腰围(WC)水平与慢性疾病相关因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及与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检出率的关系。结果该人群男性肥胖及超重分别占15.7%及10.9%,女性肥胖、超重分别占2.3%及7.8%。超重及肥胖组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及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BMI、WC与TC、TG、SBP、DB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W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杭州城区居民BMI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防慢性病,应对BMI>2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Framingham心血管病风险等级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3例,按Framingham心血管病风险等级将其分为低危组(n=176)、中危组(n=121)和高危组(n=86),另设正常血压对照组8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RDW、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应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RDW与Framingham心血管病风险等级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DW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判断价值。结果 4组年龄、BMI、吸烟、糖尿病、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胱抑素C、RDW、hsCRP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RDW比较,高危组高于中危组[(13.42±0.92)%比(12.96±0.50)%],高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12.83±0.51)%]和对照组[(12.69±0.66)%](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LDL-C呈负相关(r=-0.105),与年龄、胱抑素C、hsCRP、Framingham心血管病风险等级呈正相关(分别r=0.182、0.151、0.566、0.312,均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BMI、吸烟、糖尿病、服用他汀类药物情况、收缩压、舒张压、LDL-C、胱抑素C、hsCRP后,RDW仍是Framingham心血管病风险等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01,95%CI1.557~20.146)。ROC曲线分析示RDW12.95%是预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最佳截断点,其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63.9%,ROC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76~0.793,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DW可能与Framingham心血管病风险等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唐山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情况,以期为脂肪肝的预防和调治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3月-2016年2月唐山市12 808例体检人群资料,其中脂肪肝有3540例。统计年龄、性别、BMI、空腹血糖(FBG)、TC、TG、LDL-C以及肝脏超声检查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7151例男性体检者中脂肪肝2750例(38.46%),5657例女性体检者中脂肪肝790例(13.96%),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25,P0.01)。不同年龄段(18~29岁、30~39岁、40~49岁、≥50岁)男女间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37.58、474.06、449.38、12.86,P值均0.01)。男性、女性在不同BMI[肥胖(BMI≥28)、超重(24≤BMI28)、正常(BMI24))]间脂肪肝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04.01、500.23,P值均0.01)。分别对肥胖(BMI≥28)、超重(24≤BMI28)、正常(BMI24)体检者中男性与女性脂肪肝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24、87.97、323.84,P值均0.01)。男性、女性体检者中肥胖及超重人群脂肪肝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值均0.01)。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FPG、TC、TG、L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482、13.698、22.133、27.334,P值均0.001)。男性体检者中,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体检者间FPG、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88、8.652、11.671、20.118,P值均0.01);女性体检者中,脂肪肝与非脂肪肝体检者间FPG、TC、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16、5.532、15.154、18.507,P值均0.01)。结论唐山市成人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因素可能是超重或肥胖、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血脂指标对我国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中美心肺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4组队列人群(北京和广州两地工人和农民)中选择35~59岁,基线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病史且主要资料完整者10 222人为研究对象(男性4963人,女性5259人),平均随访15.9年。观察终点为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ICVD),包括冠心病和(或)缺血性脑卒中。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ICVD事件37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96例,缺血性脑卒中270例,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2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控制年龄、性别以及收缩压(SBP)、糖尿病和吸烟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后,血清总胆固醇(TC)5.17~5.67 mmol/L组,5.68-6.19 mmol/L组,≥6.20 mmoL/L组ICVD事件发病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34(1.00-1.80),1.61(1.15~2.26)和1.70(1.21~2.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2-4.12 mmol/L组,≥4.13 mmol/L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1.62(1.15~2.27)和1.67(1.17~2.40),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C<5.17 mmoL/L,LDL-C<3.10 mmoL/L)。按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在TC临界升高以上(≥5.17 mmol/L)和升高(≥5.68 mmol/L)组,ICVD发病的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P)为33.8%和35.9%,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为10.6%和6.2%。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国自行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开发的"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评估方法"对北京朝阳区2465名社区居民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收缩压[(122.84±16.42)mm-Hg∶(126.83±16.36)mmHg],舒张压[(80.67±9.51)mmHg∶(84.54±9.89)mmHg]和总胆固醇[(4.86±1.06)mmol/L∶(5.01±0.97)m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2)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10%者(高危者)所占的比例,男性为3.28%,显著高于女性的1.59%(P〈0.05);这一结果与我国"十五"攻关课题组对9903名国人调查,随访15.1年缺血性心血管病绝对危险数据是一致的。结论:国人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方法能较准确地检测人群的发病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高危人群的简单筛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十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5月在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的中老年人1 642例,根据《十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度评估表》评估结果分为低度组895例、中度组411例及高度组336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筛选中老年人十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中老年人性别、吸烟史阳性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及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MI〔RR=1.462,95%CI(1.123,1.542)〕、收缩压〔RR=1.234,95%CI(1.012,0.432)〕、TC〔RR=1.452,95%CI(1.234,1.567)〕、TG〔RR=1.205,95%CI(1.025,1.714)〕、LDL-C〔RR=2.134,95%CI(1.956,2.342)〕、HDL-C〔RR=1.327,95%CI(1.167,2.041)〕是中老年人十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BMI、收缩压、TC、TG、LDL-C及HDL-C是中老年人十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度的危险因素,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4.
成年人体重10年变化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成年人体重 10年间的动态变化及其它因素与血压关系的探讨 ,进一步阐明体重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 1983 -1984年对调查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及心肺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线调查 ,于 1993 -1994年对队列人群再次进行随访调查 ,共调查男性 2 0 83人、女性 2 576人。结果 无论男女 ,10年后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都比 10年前高 (P <0 0 1) ;体重的不同变化对血压的影响不同 ,体重增加组收缩压 ,舒张压增加均值大于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之间收缩压 ,舒张压增加均值无明显差异 ;在控制年龄后 ,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体重 (BMI)、随访体重 (BMI)、体重 (BMI)变化均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呈正相关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对收缩压有影响的自变量是年龄、家族史、随访体重、随访BMI ,对舒张压有影响的自变量则是家族史、年龄、随访体重、随访BMI和基线BMI。结论 体重的增长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采取有效方式控制体重的增长是防止血压升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女性体检人群,根据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96例和非高血压组194例,收集2组一般资料;将高血压组进一步根据年龄分成老年组47例(≥60岁)和非老年组49例(60岁),比较2组临床特征;分析ox-LDL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TC、LDL-C、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及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组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ox-LDL、Lp-PLA2、TC、LDL-C及冠心病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P0.01),舒张压明显低于非老年组[(80.72±9.32)mm Hg(1mm Hg=0.133kPa)vs (86.69±10.27)mm Hg,P=0.004]。ox-LDL水平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肌酐、TC、LDL-C、TG、Lp-PLA2及吸烟呈正相关(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TC、Lp-PLA2、LDL-C、舒张压是女性高血压患者ox-LDL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ox-LDL水平显著升高,TC、Lp-PLA2、LDL-C、舒张压是高血压患者ox-LDL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ACS病人109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77例)和非高血压组(32例),收集病人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层回归分析,观察BMI对ACS病人血压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组BMI值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 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未见显著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脑卒中病史、吸烟史、用药史等混杂因素的影响,根据年龄和吸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年龄、吸烟和BMI对DBP产生显著交互作用(P 0.01),低年龄段ACS病人BMI与DBP显著相关(P 0.01)。结论控制体重对中青年人群高血压防控,特别是合并ACS病人舒张压的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427例随访者分为FBG升高组(185例)和FBG正常组(242例)。结果:1FBG升高组的ALT(t=-2.170,P=0.031)、GGT(t=-3.500,P=0.001)、TG(t=-3.099,P=0.002)、TC(t=-2.033,P=0.043)、UA(t=-3.009,P=0.003)、BMI(t=-4.165,P=0.001)、收缩压(t=-4.407,P=0.001)、舒张压(t=-2.249,P=0.025)、抗-HBc阳性(P=3.879,P=0.049)和脂肪肝发病率(t=11.158,P=0.001)分别高于FBG正常组;2两组平均年龄;CREA,BUM;AFP、HBsAg、抗-HBs、HBeAg、抗-HBe阳性率;肝癌、肝硬化和慢肝发病率均相似,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UA、BMI和收缩压为FBG的危险因素。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高血糖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GGT、UA、BMI和收缩压为乙肝患者发生FBG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春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现况,并对10年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群(≥60岁)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对资料完整的709例(男399例、女309例)进行分析,并用美国Framingham卒中风险预测(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FSP)量表脑卒中发生危险的评估积分方法进行危险评估。结果不同性别吸烟、心血管病检出率有差异;同一性别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病检出率有差异。不同性别主要危险因素聚集状况无差异;男性中70.22%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因素,女性中74.19%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之间危险性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χ2=12.581,P<0.05),男女大部分人群处于脑卒中发病低危阶段(男性75.69%、女性66.99%)。不同性别发病危险度平均水平无差异,各年龄组之间发病危险度平均水平有差异。各危险因素对不同发病危险性的作用不同。结论长春市社区老年人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检出率较高,且大部分人群处于脑卒中发病的低危阶段,提示尽快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踝臂指数(ABI)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59例老年体检者,检测并记录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年龄、吸烟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老年人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以收缩压升高罹患率最高(68%),吸烟、FPG异常、血脂异常等也有较高的比例.将被检者根据ABI值分为3组,3组中男性和女性的ABI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TC、LDL-C、FPG、收缩压及舒张压在3组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年龄、BMI、TG和HDL-C在3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ABI分组中伴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分布也不相同.结论 ABI可以作为老年人群中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ABI的检测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发现和监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纵向研究探讨血压异常患病率的动态变化。方法分析1995~2002年期间上海宝山钢铁集团股份公司(简称宝钢)队列人群隔年体检资料,根据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及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和(或)服用降压药物分别诊断为收缩压异常、舒张压异常及高血压,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2年期间共有59 131人次参加健康体检,其中参加4次者27.1%,3次者26.6%,2次者24.0%,1次者占22.3%。宝钢职工平均收缩压由115.7 mmHg升至123.6 mmHg,平均舒张压由76.8mmHg升至83.0 mmHg;收缩压异常的标化患病率由4.1%升至8.0%,舒张压异常的标化患病率由12.3%升至20.6%,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则由13.4%升至1999~2000年的23.6%后降至20.1%。随着时间进展,总体收缩压异常、舒张压异常的标化患病率逐年上升。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发现男性60岁以前4个年龄段收缩压异常的患病率和50岁以前3个年龄段舒张压异常的患病率都随时间进展明显增长;而女性仅40~49岁年龄段的收缩压异常和舒张压异常的患病率随时间进展而增长。无论是总体还是男性或女性,60岁以前各年龄段高血压的患病率都表现为在1995~2000年随时间进展而增长,而在2001~2002年则下降。同期同年龄段男性职工血压异常的患病率要高于女性。同期舒张压异常的患病率高于收缩压异常的患病率。结论上海宝钢队列人群收缩压异常、舒张压异常的患病率不断增高,以中青年男性的患病率增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