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腹透管的通畅是腹膜透析成功的首要条件。腹透管漂移(又称漂管)是腹膜透析管路相关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透析效果。现将50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移位进行手法复位的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延长腹直肌内段的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和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漂管率。方法 2004年1月—2010年3月在我科行腹膜透析置鹅颈直管术的患者68例,其中采用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36例为A组,采用延长腹直肌内段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32例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术后1年内腹膜透析导管的漂管率。结果 A组36例患者中有6例(16.7%)发生漂管,B组32例患者中均未发生漂管,两组漂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术相比,延长腹直肌内段的改良腹膜透析置管术能有效减少导管的漂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式腹膜透析置管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终末期肾病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膜透析置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内漂管、大网膜包裹、腹膜炎、出口感染、隧道炎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内漂管、大网膜包裹、腹膜炎、出口感染、隧道炎等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腹膜透析置管方法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腹膜透析(PD)置管方法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的手术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方法:在2008-12~2010-12入住我科的100例急、慢性肾衰竭病人,在不同手术方法下置入腹膜透析管,回顾总结两种置管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和注意事项。45例病人采取了解剖法置管,其中15例选用卷曲管,30例选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55例病人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管,其中20例选用卷曲管,35例使用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术后均使用百特双联系统装置进行腹透。结果:用两种手术方法成功植入腹膜透析管后,术后无论是立即作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或是由间歇性腹膜透析(IPD)过渡到CAPD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及隧道口渗液、感染等。除2例病人未到拆线期死亡外,其余98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解剖法置管的45例中,总漂管发生率15.5%,卷曲管1mo内腹透管漂移发生率为13.3%,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复位未成功,直型标准管1mo内漂管发生率为16.6%,经胃镜刷及体位变化2例复位成功,3例仍引流缓慢。应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的55例卷曲管和直型标准Tenckhoff腹膜透析管均未出现漂管。结论:腹透管的成功置入是腹透病人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置管方法采用解剖法联合腹壁悬挂术置入直型管成功率高,术式简单,方法稳定,临床费用下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P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主要方法之一。腹透管的通畅是PD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腹膜透析管漂移(又称漂管)是腹膜透析管路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透析效果。护士在监护管路通畅上,如能及时发现漂管及解决,在保证患者的腹透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7—2010年发生的10例腹膜透析漂管应用非手术方法复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透管移位(又称漂管)是腹膜透析管路相关的并发症。我院从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行腹膜透析植管术48例,其中3例发生导管移位,现将导管植入术后导管移位非手术复位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50~66岁。基础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例。腹透导管植入术均采用标准的Tenckhoff直管,行腹腔置管术后,遵医嘱行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导管破裂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1例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性并发症患者,其中4例为导管破裂而终止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导管破裂而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均在更换腹透外接短管时用传统专用蓝夹子夹闭导管防止腹透液外流导致导管腹外段受损破裂所致。结论腹膜透析导管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的生命线,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是PD相关腹膜炎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而腹膜透析导管破裂是直接导致腹膜透析患者拔管终止腹膜透析治疗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可能存在的影响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防治,改良相关辅助用具,降低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该院需行腹膜透析置管术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采用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治疗,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采用低位-直管模拟鹅颈隧道成型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漂管率、堵管率情况.结果 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中出血量(187.21±1.32)mL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中出血量(247.21±1.32)mL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手术时间(107.21±1.32)min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手术时间(127.21±1.32)min降低(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后两周漂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0.00%<20.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术后6个月漂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4.00%<24.00%)(P<0.05).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患者术后6个月堵管率较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组降低(4.00%<24.00%)(P<0.05).结论 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比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更能改善手术情况,降低术后漂管率、堵管率,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腹膜透析置管术与外科开腹置管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腹透中心诊断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且自愿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2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93例采用彩超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A组),149例采用外科开腹手术置管术(B组)。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导管临床成功率、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部手术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的早期腹膜炎发生率、晚期出口及隧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的导管临床成功率和导管1年技术生存率均高于B组。但2组患者在术中并发症、导管移位、管周渗漏、腹壁疝、腹透管堵管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多功能膀胱造瘘穿刺针经皮穿刺置管术更安全、更有效,可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腹膜透析置管的疗效及早期与晚期并发症。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6月1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符合 CKD5诊断标准)患者135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43例行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A组),92例行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B组),均采用标准Tenckhoff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围手术期情况、腹膜透析导管(腹透管)使用寿命、术后早期与晚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血磷水平明显低于术前,而血红蛋白(Hb)、血钙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术后 Scr、BUN、Hb、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疼痛方面优于 B组,但 A组手术相关费用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1个月及6个月腹透管使用寿命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A组1、2、3及4 a腹透管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早期并发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主要表现为早期移位及切口疼痛(P <0.05~0.01);B组晚期移位率、腹透管堵塞率明显高于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腹膜炎、腹壁疝、腹透液渗漏、出口及隧道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腹膜透析置管术各有利弊。腹腔镜腹膜透析置管术具有创伤小、腹透管使用寿命长、术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但对经济条件差、心肺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全麻及合并症多的患者建议选择开腹置管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周威  赵卫 《当代医学》2009,15(11):199-200
目的评价Yashiro导管及RH导管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35例肝癌患者中采用Yashiro导管治疗者182例286次。RH导管治疗者53例64次。结果Yashiro导管治疗超选成功271次,成功率约为94.8%。RH导管治疗超选成功56次,成功率为87.5%。Yashiro导管及RH导管超选成功率经卡方检验=3.38,P=0.048(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TACE治疗中,Yashiro导管较RH导管更易超选入供瘤动脉。  相似文献   

14.
15.
Indwelling catheter infec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catheter team”, consisting of two hospital assistants specially trained to catheterize male patients, inserted indwelling catheters in 435 men over a two-year perio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33%; in the 200 patients not treated with antimicrobial drugs (study group) the rate was 37%, while in the 235 patients who were so treated (antibacterial group) the infection rate was 29%. Fifty percent of patients not treated were infected after 6.3 days, whereas in patients on antibacterial therapy a 50% infection rate was not reached until 14 days after insertion. Therefore, no antibacterial therapy is necessary if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e catheter will be necessary for less than four days. On the other hand, prophylactic antibacterial therapy would delay the onset of infection considerably if catheterization were expected to continue for more than four days. Sulfisoxazole was our drug of choice for prophylacti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入选2015年4月~2016年10月在本院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压力导管组(术中使用压力监测消融导管,20例)和对照组(术中使用普通盐水灌注消融导管,20例),比较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肺静脉隔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压力导管组X线曝光时间小于对照组[(29.4±6.4)min vs.(34.6±7.7)min,P<0.05].结论 压力监测导管应用于房颤导管消融安全、有效,相比于普通盐水灌注导管可以降低X线曝光时间,但未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留置针局部加温对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 2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留置针局部加温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堵管、溶血发生情况,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堵管率35.8%,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血率7.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72.3±13.4)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1.5±15.6)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针局部加温可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减少堵管及溶血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患者输液中的安全系数,减少对血管损伤及机体危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并润滑导尿管,对预防导尿和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需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用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用消毒石蜡油润滑导尿管进行导尿;实验组采用0.5%碘伏消毒外阴、尿道口,并用0.5%碘伏润滑尿管进行导尿。结果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2%,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并润滑导尿管,可降低导尿和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带绦纶套长期透析导管感染的细菌学和相关因素,以减少临床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2007-12~2011-12之间所有行带绦纶套长期透析导管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原发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细菌培养结果等。结果在45例次导管植入患者中,共629导管月(19849导管日),共发生导管相关感染15导管月,感染率为2.3%(0.756次/1000导管日)。15次导管相关感染均行细菌培养,其中15次感染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100%,阳性菌14次,阴性菌1次。导管相关感染在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4.5%,非糖尿病人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5%,二者比较χ2=4.90,P〈0.05。结论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比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高,导管相关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