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脆性X智力障碍基因1(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计划生育科就诊的难免流产或需行清宫操作的2 000例患者为自然流产组;同期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的1 480例顺利分娩女性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孕早期或孕中期抽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FMR1基因Amplide X检测技术进行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数检测。比较两组CGG重复序列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 (1)所有对象的FMR1基因检测未检出全突变病例;自然流产组中CGG重复最大频率等位基因n=30(32.95%),其后依次是29(31.15%)、36(15.60%)、31(5.85%);对照组CGG重复最大频率等位基因为n=30(33.24%),其后依次为29(25.47%)、36(14.73%)、31(8.38%)。自然流产组及对照组CGG重复位点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9.33±5.19)vs.(28.73±6.37)](P0.05)。(2)自然流产组FMR1基因中间型携带率为1∶222,对照组1∶247,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然流产组的脆性X综合征前突变携带频率(1∶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40)(P0.05)。结论 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前突变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脆性X智力低下1(FMR1)基因的(CGG)n重复序列在育龄女性中的分布以及(CGG)n重复数与流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大兴人民医院的2 03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自然流产史分为正常妊娠组(对照组,988例)和流产组(1050例),再根据自然流产次数将流产组分为自然流产(1次)组(520例)和复发性流产(RSA)组(530例)。通过三引物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血液样本中的FMR1基因CGG重复数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各组FMR1基因CGG重复数分布情况。结果 一般资料分析显示,各组平均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R结果分析显示,流产患者FMR1基因灰区(CGG重复数=45~54)携带率高于正常妊娠组(0.95%vs. 0.81%),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产组有4例FMR1基因前突变(CGG重复数=55~200)携带者,前突变携带率0.38%,而正常妊娠组无前突变携带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正常妊娠组、自然流产(1次)组、RSA组3组FMR1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Y染色体核型在男性生殖中的临床效应.方法 对严重男性不育患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ICSI-ET助孕.结果 严重男性不育患者中大Y染色体核型的枪出率为10.91%,但大Y核型的无精子症患者经睾丸穿刺均可获精子;大Y与正常核型患者经ICSI移植后的累计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Y与正常核型患者行ICSI移植后新生儿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男性精子异常与大Y染色体有关,大Y中DNA序列高度重复基因并非完全抑制精子的发生,且不影响ICSI移植后的受精卵发育及着床;通过睾丸穿刺取精行ICSI助孕并未对大Y精子的受精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FMR1基因的CGG重复序列的检测探究中国大陆妇女反复生育失败和卵巢早衰的原因。方法本次全国多中心的横断面研究根据异常生育病史和卵巢功能将入选妇女分为3组:A组(不明原因反复生育失败妇女)、B组(卵巢早衰患者)、C组(家族中有自闭症及不明原因智力低下儿出生史的妇女)。测定FMR1基因CGG重复序列。结果本研究共入组2 334例患者,其中A组2 216例,B组70例,C组48例。最常见的CGG重复次数是30(718例,占33.8%)和29(669例,占28.7%)。共发现16例前突变和15例灰区,无全突变。前突变的总发生率为1∶146,分别是A组为1∶369(6/2 216)、B组为1∶35(2/70)、C组为1∶6(8/48)。结论反复生育失败和卵巢早衰妇女的FMR1基因前突变携带者发生风险较高,对这些人群进行FMR1基因筛查,可以帮助医生从基因的角度为她们提供更好的生育咨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4例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SRY基因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4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男性,身材低于正常男性均值。均因不育就诊,双侧睾丸体积小、质地软,精液检查均为无精子症。阴茎发育正常。性激素检查示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不全。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示AZFa,b,c区域均缺失。SRY基因均存在,FISH结果3例患者显示SRY基因易位于X染色体短臂。结论: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常为男性表型,但睾丸发育不良,多伴有身材矮小和不育。患者的男性表型是由于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无精子表型是由于缺失AZF。Y染色体长臂上可能存在与身高相关的基因。深入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有助于揭示46,XX男性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4例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SRY基因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4例患者社会性别均为男性,身材低于正常男性均值。均因不育就诊,双侧睾丸体积小、质地软,精液检查均为无精子症。阴茎发育正常。性激素检查示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不全。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示AZFa,b,C区域均缺失。SRY基因均存在,FISH结果3例患者显示SRY基因易位于X染色体短臂。结论:SRY阳性的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常为男性表型,但睾丸发育不良,多伴有身材矮小和不育。患者的男性表型是由于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无精子表型是由于缺失AZF。Y染色体长臂上可能存在与身高相关的基因。深入进行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有助于揭示46,XX男性综合征基因型-表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针对男性不育症的遗传学筛查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外周血染色体G显带、PCR 技术以及琼脂糖电泳,对255例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无精子因子(AZF)基因的6个位点分析.结果255例患者中3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占12.16%,在无精子症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7.36%,少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7.46%;36例AZF 基因有微缺失,占14.12%,其中无精子症缺失率为16.53%,少精子症缺失率为9.68%,严重少精子症缺失率为13.89%.对照组30例已生育男性标本未检查出染色体核型异常和AZF缺失.结论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的发生与遗传缺陷密切相关,应对男性不育症被诊断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的患者进行遗传学筛查.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变异对男性生育能力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染色体的异常对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男性不育就诊的4183例男性患者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1097例染色体异常核型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占1.73%(19/1097);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3.49% (148/1097);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占30.08%(330/1097);性染色体结构异常例占53.24%(584/1097);嵌合体占1.46%(16/1097)。结论染色体变异对男性生育有重要影响。对于睾丸发育不良、畸形精子多、少精子、无精子以及其妻有反复流产史、死胎史和畸胎史的男性患者应进行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染色体畸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无精子症病因分析:实验诊断流程图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无精子症实验诊断流程图,探讨实验诊断在无精子症病因分析中的意义.方法 对672例无精子患者按无精子症实验诊断流程图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和精浆生化检测,精液脱落细胞计数,血清性激素或抑制素B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基因检测(AZF),必要时细针经皮睾丸穿刺活检等检查,同时结合病史及体格检查判断无精子症的病因.结果 睾丸前病因37例(5.5%),睾丸病因284例(42.3%),睾丸后病因262例(39.0%),特发性无精子症89例(13.2%).结论 无精子症实验诊断流程图在病因诊断中起到规范作用,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129例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育龄夫妇中约15%患有不育,其中近50%由男方因素造成.男性生殖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轴系的内分泌激素调节下,通过精子发生、精子成熟、精子运输、精子获能和精子顶体反应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完成.精子发生受到诸多有序表达的基因控制,染色体结构、数目的畸变可影响这些基因的功能,进而影响精子发生[1].对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可明确不育病因,并为运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男性不育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1例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行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SRY基因、Y染色体微缺失进行检测分析.并以正常男性及女性作对照.结果:该患者社会性别为男性,身材较正常同龄男性身高均值低.因不育就诊,双侧睾丸体积小、质地中等,精液检查示无精子症.阴茎发育正常.B超检查示前列腺发育正常,未见到子宫、卵巢等女性生殖器官.性激素检查正常.染色体核型为46,XX(SRY+),Y染色微缺失检测示AZFa,AZFb,AZFc及AZFd区域均缺失.结论:基因组中存在SRY基因可能与该例46,XX男性综合征患者为男性表型密切相关.无精子症表型可能是缺乏位于Y染色体AZF区与精子生成相关基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4例46,XX男性性反转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性反转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4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X,结合临床、B超、性激素检查诊断为46,XX男性性反转综合征。结论对男性生殖器发育异常、睾丸偏小、无精子并性激素异常等患者,有必要进行染色体检查及SRY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14例无精子及少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和生殖激素水平,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的遗传学因素。方法采用外周血培养及G带染色分析214例无精子及少精子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生殖激素水平。结果染色体分析显示,染色体正常核型150例,占样本总量的70.09%;性染色体异核常型39例,占18.22%;染色体多态性变异21例,占9.81%;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4例,占1.87%。与染色体正常组相比,染色体异常组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显著升高(P0.05),T值呈降低趋势(P0.05),E_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少精子及无精子症与染色体畸变及血清生殖激素异常密切相关,染色体核型及生殖激素的分析和检测,对临床不育症的诊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无精子症、少精子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27例无精子症(80例)和严重少精子症(47例)的不育患者及60例正常生育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DAZ外显子检测.结果 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7例,缺失率5.51%.其中AZFc缺失2例,DAZ外显子缺失5例.少精子症组缺失率8.51%,无精子症组缺失率3.75%,小睾丸组的缺失率6.54%,正常睾丸组缺失率4.94%,正常生育男性AZF基因和DAZ外显子均未检测到缺失.结论 (1)AZF因子、DAZ外显子微缺失可导致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2)绝大部分无精子、严重少精子患者Y染色体AZF因子、DAZ外显子并没有微缺失,有必要再去寻找新的精子发生基因.  相似文献   

15.
<正>45,X/46,XY为性腺发育不全的一种疾病,其发生机制可能与Y染色体微缺失、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或其他性别决定基因发生突变或调节异常有关,临床表现为从女性生殖器模糊到男性无精子症等一系列临床表型[1]。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嵌合体细胞比例与临床表现之间无相关性,嵌合型45,X/46,XY在文献中很少报道患者具有生育能力[2-3],本文报道7例45,X/46,XY嵌合型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男性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和性激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无精子症患者63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49例和精液参数正常生育男性60例,抽取外周血分别检测Y染色体微缺失、染色体核型和性激素水平。结果:63例无精子症患者中,7例Y染色体微缺失,微缺失的发生率为11.11%(7/63);49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4例Y染色体微缺失,微缺失的发生率为8.16%(4/49),与正常精液组(未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9.52%(6/63),而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组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均未发现异常染色体核型。与正常生育男性精液组[FSH(3.88±2.21)IU/L;LH(4.63±1.51)IU/L]比较,无精子症[FSH(20.41±19.34)IU/L;LH(11.44±9.48)IU/L]和严重少精子症[FSH(8.88±7.04)IU/L;LH(6.78±3.85)IU/L]不育患者FSH和LH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患者有必要进行遗传学和性激素检查,便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生殖中心自 1 997年至今 ,用睾丸精子卵浆内单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为 30对无精子症不育夫妇行辅助生育治疗 32个周期 ,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30例无精子症不育、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患者平均年龄 35 (2 2~ 45 )岁 ,治疗前均检查血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 H)、睾酮 (T)、泌乳素 (PRL )水平及睾丸活检了解睾丸功能及生精状况。首先对女方促超排卵治疗 [1] ,女方平均年龄 31 (2 1~ 39)岁 ,当卵泡发育成熟时 ,以阴道B超介导下取卵 ,卵子的处理及 ICSI方法见文献 [2 ]。获得卵子后即行睾丸精…  相似文献   

18.
遗传缺陷引起男性精子发生障碍是男性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的原因之一。业已证明 ,位于 Y染色体长臂的无精子因子 (azoospermiafactor,AZF)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精子发生异常 ,为调控精子发生的候选基因之一。本研究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5 0名正常男性及 36例严重少精及无精子症患者 AZF因子。一、材料与方法1 .对象 :5 0名正常生育男性 ,36例不明原因的严重少精、无精子症患者 (按照 WHO的标准 )。所有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 ,并排除克氏征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无精、少精症 ,以及先天性输精管缺如、炎症性输精管梗阻及病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男性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各类型频数及其精液状况.方法 收集我中心自1998年9月至2009年10月共17820例成年男性外周血染色体结果,对检出的304例异常染色体核犁类型和精液分析结果及部分已治疗的结局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Klinefelter综合征占性染色体异常核型的首位(105/130),平衡易位和罗伯逊易位是常染色体异常核型的首位(144/168),除46XX患者外,并不完全没有生精功能.另外发现1例罕见的男性4条染色体复杂易位.结论 精液分析结果已不能完全预测男性生育能力,许多严重少、弱精子症甚至精液分析正常的男性,都有可能伴有染色体异常,进行染色体检查及针对性进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对辅助生殖技术(AR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例患有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的无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例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信息,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患者身材矮小,体检双侧睾丸小,质地软,精液检查示无精子症。染色体核型为46,XY,r(22)(p11,q25),性激素示睾酮低下,睾丸大体病理示组织脆、易拉断,病理镜检示生精小管内支持细胞及生殖细胞数量均减少,细胞层次变薄,生殖细胞均为精原细胞,未见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完全无精子发生。部分生精小管的管壁可见间质轻度纤维化。结论:环状22号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表型基本正常,但这种遗传异常使患者的睾丸组织严重受损,生精过程被阻滞而导致了无精子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