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株由临床分离的菌株用 API 20C 法鉴定为新型隐球菌,再测试尿素酶、酚氧化物酶为阳性,全部菌株均不同化硝酸盐。18株中3株可在 CGB 培养基上生长,血清分型为B 型,属格特变种。其它15株血清分型为 AD  相似文献   

2.
采用刀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琼脂培养基(CGB)培养法、因子血清分型及交配试验研究了分离自台湾临床患者的21株新生隐球菌。其中交配试验分别采用麦糠琼脂和麦芽汁琼脂两种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步法提取隐球菌DN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们在对隐球菌临床和环境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的过程中,将隐球菌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一个简便、快速、高产的方法,现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菌株:选择4株新生隐球菌(血清A、B、C和D型),其中945752(A型)由意大利米兰大学卫生与预...  相似文献   

4.
新生隐球菌随机扩增DNA指纹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用随机引物扩增新生隐球菌临床和环境分离株的DNA ,观察DNA指纹与血清型的关系 ,探索新生隐球菌基因分型标准。方法 采用 3种不同寡核苷酸重复序列 [CN1(GTG) 5、CN2(GACA) 4和CN3(GATA) 4]为引物 ,对从临床和鸽粪中分离到的 2 4株血清A型和 8株四种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标准株的DNA进行扩增 ,根据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来对比DNA指纹和血清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株临床和鸽粪分离的血清A型株中 ,2 0株产生和标准株完全相似的DNA带型 ,1株与标准D型DNA带型相似。 3株的PCR指纹与血清A、B、C、D型均不相同。 2株B型和 2株C型产生几乎完全一致的DNA指纹带型。结论 ①大多数血清A型新生隐球菌菌株具有相似DNA指纹带型。②血清B型和C型 (gattii变种 )的DNA带型不易区别。③相同血清型不同的株可能有不同的DNA指纹带型。④PCR法用于新生隐球菌菌株鉴定是一种快速、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生隐球菌的PCR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新生隐球菌的分型主要采用依据荚膜抗原决定簇的血清分型方法。但仅能分成数种血清型,用于菌株间的变异分析显得无能为力。有资料表明相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菌株可呈现明显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1,2].我们采用PCR指纹技术对新生隐球菌不同分离株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新生隐球菌参考菌株D48、ATCC64538、ATCC64528为A血清型,RV45981、RV59939、RV60047、RV43185为D血清型,RV52643、RV54135为B血清型,RV52646、RV45978为C血清型,除D48株为WHO赠送外,其余均为比利时热带病研究所赠送。  相似文献   

6.
鸽粪中新生隐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AEC培养了144份私人和公共养鸽场所的鸽粪标本,从中共分离得32株新生隐球菌,阳性率达22.2%。37℃生长良好。尿素试验均为阳性。血清因子分型结果证实阳性标本均为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全是A血甭型,动物接种后能重新分离出该菌。病理证实具致病性。  相似文献   

7.
新生隐球菌的多聚糖荚膜成分是新生隐球菌血清型分型的物质基础[1],而CAP64荚膜相关基因是新生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必需基因之一[2],我们根据新生隐球菌血清型DCAP64荚膜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将设计的引物扩增5个标准血清型新生隐球菌,已分型和未分型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以及其他的致病真菌,以寻找引物的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近来据文献报导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gattii)可发生在艾滋病患者及非流行区,且与新生隐球菌新型变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neoformans)所致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经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隐球菌脑膜炎的病原体的鉴定、分布和临床特点进行研究。作者对此作了研究。 患者来源于墨西哥国立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研究所。1989~1994年共有2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隐球菌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用二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白念珠菌ATCC76615三株标准株Y01-09、Y01-108、Y01-19(分别为敏感株、中敏株、抗药株)作为对照,用纸片法对12株本室保藏的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了氟康唑体外敏感性试验,12株菌均在中度敏感以上,显示了良好的氟康唑的体外活性,值得一提的是,复发患者复发前后的二株分离株,其氟康唑的体外每天性并未发生有意义的变化,而二次氟康唑的治疗均获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国环境中新生隐球菌变种的生态学特点.方法:采集10个城市(3组)鸽粪标本620份和江西贵溪地区澳洲赤桉标本819份;采用咖啡酯玉米山梨醇琼脂(cAcA)培养基分离新生隐球菌,并对菌株进行CGB培养,酚氧化酶、尿素酶、血清型、交配型试验和形态学观察.结果:①不同纬度地区鸽群的新生隐球菌标本阳性率为G1[40°~50°北纬(N)]13%,G2(30°~40°N)50%,G3(20°~30°N)29%,G2显著高于G1(P<0.01);3组鸽群阳性率基本相同(P>0.05),平均为81%.②环境分离358株全部37℃生长、酚氧化酶阳性、CGB培养阴性;1株尿素酶阴性;其中101株均为α交配型和A血清型,提示全部为grubii变种;发现环境分离菌株荚膜变异并与其他真菌的自然黏附现象.③从江西贵溪生长的澳洲赤桉未分离到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结论:中国环境中以grubii变种为主的新生隐球菌的生态学特点与其所在的地区纬度明显相关:由澳洲赤桉分离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的研究仍然需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条件、不同来源和不同血清型的新生隐球菌分泌磷脂酶的情况;观察胞外磷脂酶对菌株毒力的影响。方法 分别在30℃和37℃下用蛋黄平板法培养不同来源的40株新生隐球菌,计算沉淀圈比值(PZ值),比较其磷脂酶活力的不同;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用小鼠的平均生存期及脑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比较分泌磷脂酶和不分泌磷脂酶菌株毒力的变化。结果 39株菌的菌落周围产生明显白色沉淀圈,PZ值在30℃和37℃培养条件下分别为0.529±0.121和0.523±0.143;血清型A、B及AD和D型的PZ值分别为0.541±0.116、0.518±0.036和0.472±0.051;不同温度间和不同血清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临床株和环境株PZ值分别为0.501±0.049和0.565±0.131,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分泌磷脂酶菌株和不分泌磷脂酶菌株两组小鼠脑组织的cfu分别为518.67±203.86和226.47±196.13,两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8.90d和26.39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温度对新生隐球菌磷脂酶活力没有影响;其中临床分离株比环境分离株磷脂酶活力强;不同血清型菌株的磷脂酶活力无差别;分泌磷脂酶的菌株毒力比不分泌磷脂酶菌株的毒力强。  相似文献   

12.
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的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推荐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77株来自临床和环境中分离所得新生隐球菌对立福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结果 氟康唑、立福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2.0~128μg/mL、0.008~0.5μg/mL,前者MIC50、MIC90几何均数值分别为4μg/mL、8μg/mL,后者几何均数值分别为0.125μg/mL、0.25μg/mL。其中,对氟康唑敏感菌株占81.8%(63/77),中度敏感或剂量依赖性敏感菌株占16.9%(13/77),耐药菌株占1.3%(1/77)。中度敏感和耐药的14株菌中,临床分离株占85.7%,尽管在临床菌株与环境分离株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仍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结论 虽然部分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出现中度敏感或耐药,但立福康唑对其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有望成为治疗隐球菌病药物的又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隐球菌各变种、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新生隐球菌标准株10株、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10以及临床分离株19株,采用变性梯度胶电泳(DGGE)结合DNA序列分析,对以上菌株的28S rDNA片段进行研究。结果 经过DGGE和DNA序列分析,所有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A、D型)具有一致的基因带型和序列,格特变种(B、C型)具有不同于新生变种的独特一致的带型和序列;AD型的基因型和序列与格特变种完全相同,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10(D型)的基因型类同于新生变种;19株临床分离菌在DGGE上可分为2型,17株与A、D型完全相同,2株与B、C型相同。结论 DGGE结合DNA序列分析,对于探讨新生隐球菌各变种、血清型的基因型特征、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我国非艾滋病隐球菌病感染以新生变种为主,AD型在系统发育上更类同于格特变种,而不是新生变种;本研究不支持A血清型为新生变种以外的新变种即grubii变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许多报告提及不少非洲国家与艾滋病(AIDS)相关的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很高。因此,中非国家的许多学者将隐球菌感染视为AIDS的一个指征。新型隐球菌及其变种一向只能发现于户外的鸽、鸡等粪中,但室内的灰尘、空气中也可分离到。本文作者对布隆迪城市的20例与AIDS相关的隐球菌病患者室外土壤及尘埃标本作了检查,同时也检查了3例患者室周围的鸽粪;另外,对19例患者  相似文献   

15.
20111531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烟曲霉临床分离株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孙毅(北大第一医院皮肤科),刘伟,陈伟…∥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4).-244~248自1例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体内分离得到1株烟曲霉,分别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对该临床分离株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结果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新生隐球菌环境株的分布情况,及其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CACA培养基培养1372份来自中国大部分地区私人和公共养鸽场所的鸽粪标本,分离出新生隐球菌,并对其表型和基因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80株新生隐球菌,分离阳性率约为5.5%,所有菌株37℃生长良好,有完整荚膜,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均属于血清型A。M13-PCR显示,其基因型为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特征性的VNIC型,显示了与临床株的高度一致性。结论中国大陆地区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与环境株显示了高度的同源性,提示对于易感人群,阻断与相应环境的接触可有效预防新生隐球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肺部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并不常见,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或错过治疗时机,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使治疗难度增大。我们报道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例1男,21岁,福建闽清县人。于1997年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当时患者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等任何症状,CT示右肺紧贴胸膜处有实质性肿块,疑诊为肺部肿瘤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肿块,病变组织培养见新生隐球菌生长,给予口服氟康…  相似文献   

18.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目前临床上判断隐脑患者的病情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腰穿检查结果,即颅内压、脑脊液生化检查和真菌学检查。笔者总结回顾我科4年来收治的36例隐脑患者临床资料,就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意义进行初步评价。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0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隐脑患者36例,均经脑脊液墨汁染色、培养、乳胶凝集试验确诊,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29.3岁(3~61岁);女l6例,平均年龄38.9岁(8~56岁);经治疗痊愈或好转3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4例。1.2方法1.2.1脑脊液检查36例患者入院后3d内行腰…  相似文献   

19.
隐球菌病多起始于肺部,继而向其他内脏播散,尤其是脑膜和脑。10%病人有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发性小丘疹,结节,痤疮样脓疱,皮下肿胀,丹毒和溃疡等。无其他脏器或全身累及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罕见,作者报告一例。患者男,53岁。1983年6月右手腕发现生长迅速的硬性块状物4周,曾因哮喘自服强的松龙每日~10mg达10余年。1975年左手掌患手癣,1977年患花斑癣。患者喂鸽子数年,发病前无外伤史。检查:环绕右腕有一边界清楚8×12cm红斑鳞屑性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隐球菌病中最严重的一型 ,尽管从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 (CSF)中可分离出新生隐球菌 ,但对CSF影响病原真菌生长的因素知之甚少。作者参照血清抑制新生隐球菌生长因素的研究方法 ,探讨了CSF对新生隐球菌和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材料与方法 :新生隐球菌 8株、白念珠菌 2株、光滑念珠菌 1株、克柔念珠菌 1株、乳酒念珠菌 1株。CSF过滤除菌后用乳酒念珠菌作生物测试以排除其中的抗真菌药物活性。用RPMI-1 64 0培养液将CSF倍比稀释后加入微测量平板中 ,同时用RPMI-1 64 0作对照 ,然后在上述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