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骨缺损修复材料可降解速固化骨水泥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粒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PC)及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粘合剂(NBCA)后材料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DBM骨粒与CPC以1:1体积比搅拌均匀,加入适量NBCA,制成DCN骨水泥;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力学试验机测定材料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扫描电镜发现,CPC与DBM均匀复合,CPC被覆DBM表面呈规则有序海绵状,其中存在较多大小不规则、相互连通的自然裂隙;材料的抗压及拉伸极限强度较CPC明显提高。结论DCN骨水泥具有相互联通的自然裂隙及潜在的骨粒通道,并可提供较好的机械支持和固定作用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比的骨基质明胶骨粒 /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 . 方法按 Urist等的方法制备异体部分脱钙骨基质明胶骨粒 , 与骨水泥按不同比例混和制成含骨粒质量分数比分别为 0、 400、 500 mg/ g的复合材料 , 对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抗压极限强度、抗弯极限强度测定 . 结果复合比例材料中骨粒与骨水泥均匀混合分布 , 无序排列 , 骨水泥相互延续构成材料的骨架 , 骨粒分布其间 ; 材料间存在较多 100~ 400 μ m的不规则的自然裂隙 , 随材料中骨粒所占比例增加 , 骨水泥含量减少 , 自然裂隙增多 . 结论部分脱钙骨基质明胶骨粒 /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 其中的 100~ 400 μ m自然裂隙有利于宿主骨的长入 , 是很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  相似文献   

3.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目的 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 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汗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 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剂。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通方  刘建  孟国林  袁志  李丹  杨家骥  胡蕴玉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48-3249,i001
目的:分析由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和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组成的复合支架材料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特征,探讨其作为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注射型CPC和FG按凝固后的体积计算,以2: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载体。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结构特征。结果: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平均为9.54min,终凝时间平均为21.38min。扫描电镜发现,FG贯穿于CPC晶体间,并将CPC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有较多大孔产生,空隙率为32.6%。且有延伸的沟隙将CPC微孔相连。结论:复合材料凝固时间适合临床操作;随着FG的降解,复合材料的空隙率将提高,有望加速CPC的降解和骨的生长,用作生物活性分子的注射性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 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 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 bBMP、DBP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人工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材料植入体内后的微观结构变化。方法研制新型CPC并与BMP复合成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干骨缺损,通过X线片、扫描电镜、骨密度测量和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和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CPC/BMP复合物可以有效地修复骨缺损,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而单纯的CPC新骨形成速度的材料降解速度都明显低于CPC/BMP。结论CPC/BMP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杨鑫  李素铠 《大医生》2023,(11):17-20
目的 探讨磷酸钙(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骨水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PC组(注入单一CPC骨水泥)、PMMA组(注入单一PMMA骨水泥)与CPC/PMMA复合组(注入1∶1比例混合的CPC、PMMA骨水泥),各45例。均采用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中柱高度、局部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出血量、骨水泥用量、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与PMM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CPC/PMMA复合组(P<0.05);CPC组与PMMA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伤椎前中柱高度高于治疗前,局部Cobb角低于治疗...  相似文献   

8.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修复兔皮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通过磷酸钙骨水泥(CPC)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修复皮质骨缺损,探讨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方法在兔前肢桡骨制作长1cm的骨缺损,填充CPC与复合bBMP异体同种的DBM的复合物,应用大体标本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测、印度墨汁灌注等方法观察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对侧以单纯的CPC做对照。结果第2周开始复合材料组有血管长入,第4周X线片上显示可见、骨痂形成,12周后,复合材料与两端的骨质愈合良好,局部板层骨致密,哈夫氏系统排列整齐。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复合bBMP及同种异体脱钙骨颗粒修复、皮质骨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肌肉及骨内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是评价骨移植材料的重要指标,通过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CPC/BMP)复合人工骨在肌肉和骨缺损处的成骨性能和降解规律,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制CPC/BMP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袋和兔桡骨15mm骨缺损,以大体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的方法研究材料周围新骨形成的特点和CPC/BMP变化规律。结果 CPC植入小鼠肌袋内不能诱导成骨,CPC/BMP植入后有新骨生成,同时材料出现降解。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但后骨修复能力弱,材料降解速度缓慢。CPC/BMP植入4周有新骨形成,材料形态出现变化,晶体结构被逐渐破坏。24周有板层骨长入并与材料紧密结合,骨缺损初步修复,材料被溶解成规则的蜂窝状框架结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钙化程度逐渐增高,24周时已经与正常骨接近。结论 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降解性能理想,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新复合纤维蛋白胶可注射性磷酸钙人工骨的理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纤维蛋白胶复合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物理学性能,评价纤维蛋白胶对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作为注射型复合人工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材料实验室完成。①材料:β-磷酸三钙由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磷酸二氢钙为东泰化工赠,纤维蛋白胶购自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复合材料制备:将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按3∶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与纤维蛋白胶按凝固后的体积2∶1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③观察指标: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抗压强度,抗稀散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显微结构特征,以未加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水泥为对照(CPC组)。结果: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平均初凝时间长于CPC组(P<0.004),终凝时间在初凝时间后2~4 min;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4.72±1.81)MPa。复合材料较CPC组有良好的抗稀散性能,扫描电镜发现,纤维蛋白胶贯穿于磷酸钙水泥晶体间,并将磷酸钙水泥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复合材料的孔径有增大,空隙率为57.28%,并且微孔之间有空隙互相贯通。结论:该骨水泥复合材料凝固时间符合临床操作的需要;抗压强度达到松质骨强度的要求;煅烧后磷酸钙水泥的空隙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材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骨缺损修复材料可降解速固化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出的脱钙骨基质/磷酸钙骨水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粘合剂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凝血试验、皮内实验、热源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该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及肌肉无刺激作用,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在骨创面可诱导新骨形成。结论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试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不同材料的骨水泥其性能不同,治疗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目的:对比观察CPC、CPC/D、CPC/M/D 3种材料的性能,探讨包裹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多柔比星微球,将多柔比星药物微球与CPC粉末以3:7的比例均匀混合,制备成柱状包裹药物微球骨水泥.实验分为3组:①CPC组材料中只有骨水泥,不含药物和药物微球.②CPC/D组含有多柔比星药物的骨水泥.③CPC,M,D组包裹有多柔比星药物微球的骨水泥.用扫描电镜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样本结构特征,测量微球的粒径.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测试样品的化学成分.分别对3组骨水泥在25℃和37℃下凝结时间进行测定,并计算可注射性和孔隙率.将试件置于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最大抗压强度的测定,记录标本样条的最大抗压强度和断裂强度.结果与结论:PLGA微球(100-150 μm)表面光整圆滑,骨水泥与药物混合后的微结构变化不大,无法判断药物在骨水泥中的位置和特征性表现.载微球骨水泥(100-150 μm)的结构疏散,均匀分布于CPC粉末之间.3种样品的XRD谱线与标准的羟基磷灰石的XRD谱线一致,其主峰位于XRD谱线32°附近.加入药物和微球并没有新的相产生.3种骨水泥刚投入生理盐水中材料均无崩解,但24 h后包裹微球的骨水泥表面有明显溃散,材料不完整.CPC/M/D组凝结时间最长,CPC组凝结时间最短:37℃时,凝结时间较长;终凝时间较长,在CPC/M/D组可达45 min左右.加入药物微球的CPC/M/D组可注射性能最好.CPC//M/D组的孔隙率最大,CPC组最小.CPC中加入药物微球后,其孔隙率可显著增加达61.67%.CPC组屈服应力最大,CPC/M/D组最小.当多柔比星原药和药物微球加入磷酸钙骨水泥后,其强度会有所降低,但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结果证实包裹多柔比星微球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可靠,产物具有理想的结构和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材料的弹性模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廷宝  范清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53-3654,T001
目的 对组织工程化骨形成蛋白-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进行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制备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将bBMP与DBM以1:25质量比复合后,再与骨水尼(BC)按):10,4:6,5:5,6:4和7.5:2.5的质量比进行复合,对所得的骨形成-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进行弹性模量测定,并与正常人成国性的股骨,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比较。结果 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和弹性模量与正常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含bBMP-DBM复合物75%的复合材料与成年男性股骨下端松质骨的弹性模量相接近,用其修复靠近关节面附近骨缺损可有效的防止关节的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4.
观察活性煅烧骨(TBC)复合骨水泥(BC)修复骨缺损后的血管化及结构变化。方法 将活性TBC和BC复合后植入兔尺骨缺损部位,不同时间行印度墨汁动脉血管灌注及材料断面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血管生成情况及结构变化。结果 墨汁灌注2周时见TBC周围血管形成密集,并向材料中长入,4、8和12周时新生血管逐渐增多,并深入材料中央。电镜观察4周时TBC周围及内部孔隙被胶原纤维束充填,部分胶原矿化。8-12周新生骨组织附于TBC颗粒及BC表面,原孔隙接近消失,TBC颗粒少量降解。结论 活性TBC复合BC具有骨诱导作用,新生血管及新生骨组织生成良好,是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牛煅烧骨颗粒复合骨水泥的生物力学性能评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质量比的牛煅烧骨颗粒复合骨水泥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把提取过bBMP的牛骨颗粒制成煅烧骨,以不同的质量比与骨水泥混合制成复合材料,测定其生物力学性能与电镜下结构.结果复合材料呈均匀混合分布并多点状结合,其中存在较多的裂隙;含牛煅烧骨颗粒质量比为500mg/g的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为适宜.结论牛煅烧骨颗粒复合骨水泥后具有新骨长入的通道,含煅烧骨质量比为500mg/g的复合材料生物力学性能良好,能作为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由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和纤维蛋白胶(fibringlue,FG)组成的复合支架材料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特征,探讨其作为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注射型CPC和FG按凝固后的体积计算,以2∶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载体。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结构特征。结果: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平均为9.54min,终凝时间平均为21.38min。扫描电镜发现,FG贯穿于CPC晶体间,并将CPC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有较多大孔产生,空隙率为32.6%。且有延伸的沟隙将CPC微孔相连。结论:复合材料凝固时间适合临床操作;随着FG的降解,复合材料的空隙率将提高,有望加速CPC的降解和骨的生长,用作生物活性分子的注射性载体。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前期已成功制备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calcium phosphate cements/PLGA,CPC/PLGA)生物复合材料,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进一步验证CPC/PLGA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工程化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体内观察,于2004-01/2005-12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自制CPC/PLGA支架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制备组织工程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制备桡骨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于骨缺损处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CPC/PLGA复合材料、复合了种子细胞的磷酸钙骨水泥及单纯磷酸钙骨水泥。主要观察指标:经不同时间的X射线片、组织形态学及电镜观察,了解各组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X射线照片显示组织工程骨组不同时间新骨形成的量均优于其他组,其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均优于其他组;组织学观察到组织工程骨组的成骨细胞及骨小梁出现均早于其他组;电镜结果表明,与其他组相比较,组织工程骨组的成骨速度较快。结论:种植了骨髓基质干细胞的CPC/PLGA复合物能促进骨组织生长,有望作为一种新型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异体脱钙骨基质(DBM)、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及骨水泥成骨诱导活性在实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把24只小鼠的每侧腹部作为1个实验对象,随机将48个实验对象分为4组,分别于小鼠股部肌袋内植入DBM骨粒、bBMP、DBM与bBMP及骨水泥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植入骨水泥,分别相应作标记.分别于植入后第15天,21天,28天超声观察各组小鼠股部植入物区域声像图表现,于每次超声检查结束后处死4只小鼠,可取得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份植入部位标本病理检查.结果超声观察显示,在植入上述物质前小鼠股部肌肉纤维纹理清晰;植入后第15天实验组及对照组植入部位肌肉纤维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未见明确的异常回声,病理可见实验组间充质细胞向BMP周围汇集;第21天超声见实验组有顺肌袋分布的条状强回声,病理显示其条状强回声为间充质细胞及软骨细胞;第28天超声显像见实验组的条状较强回声更清晰,回声更强,病理见其条状强回声主要为软骨细胞及部分成骨细胞.而对照组于第15天,21天,28天超声均未见明显的异常结构回声,病理也未见有成骨活性表现.结论超声观察到DBM骨粒、bBMP、DBM与bBMP及骨水泥复合物均有成骨诱导活性,超声在实验观察中准确性高,方法简便、快捷,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俞玮  周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6):800-801
目的:研制阿霉素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并研究分析其体外药物缓释性能及对OS-9001骨肉瘤细胞的抑制能力,方法:按Urist等的方法制备异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通过冻干,真空吸附等处理,将阿霉素载入其中并与骨水泥按1:1比例复合,制得阿霉素异体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缓释体,对该缓释体进行体外药物释放及其浸出液的体外抑瘤试验。结果:该缓释体第1天释放量为总含量的19.23%,其第1,20,40及70天的浸出液对OS-9901骨肉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64.27%,41.68%,28.71%,及24.32%,结论:该缓释体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在70d内对OS-9901骨肉瘤细胞维持良好的有效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和综合评价组织工程化骨替代材料并用于修复骨肿瘤所导致的骨缺损。方法制备狗和人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DBM),提取牛骨形成蛋白(bBMP)并经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将bBMP与DBM用直接掺和的方法复合后,再与骨水泥(BC)混合制成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后备用。56例下肢骨肿瘤患者在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后,应用组织工程化复合材料对遗留的骨缺损进行修复重建。结果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生物力学强度和成骨诱导活性,并且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可塑形性。临床应用56例,经平均9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肢膝关节功能评价,优52例(93%),良4例(7%),优良率100%。结论bBMP、DBM和BC组织工程化复合骨修复替代材料是目前修复骨缺损理想的产品,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