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原性眼内接触镜兔眼植入术后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晶体眼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新型手术,胶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已在国外应用于眼内接触镜(ICL)的研制,国内尚无同类产品.目的通过兔眼的动物实验,观察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眼内后的组织细胞学反应,评定胶原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成组实验设计.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完成,实验对象为 20只新西兰白兔,体质量 2.0~ 2.5 kg,性别不分.干预实验兔随机分为 ICL植入组、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3组.术后 14 d和 28 d,取下实验动物眼的前段组织和 ICL.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检查及透射、扫描电镜技术进行观察摄片.主要观察指标 ICL表面和眼前段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ICL植入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以大量吞噬细胞浸润为主,巨噬细胞功能活跃,成纤维细胞较少.后期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手术对照组术后早期眼前段组织中较多巨噬细胞存在,后期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且有纤维组织形成.结论 ICL植入术后炎症细胞变化情况显示为典型的异物肉芽肿性炎症过程.胶原性 ICL具有优良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又称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晶体屈光性手术:Start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理想材料.但国外产品价格昂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手术的开展. 目的:通过兔眼动物实验摸索理想的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方法.观察眼内接触镜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和炎症递质的变化、并对其植入眼内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 设计:单一样本,开放性实验.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 材料:实验于1999—08/2000—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南洋放射免疫测试中心完成。选取成年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眼内接触镜植入组8只,手术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 方法:①眼内接触镜植入组右眼行眼内接触镜植入+虹膜剧切术,手术对照组右眼单纯行虹膜周切术.手术由专人按同一方式施行。术后两组术眼滴用激素抗菌素眼药水.4次/d.共10d均于术后1,4.7d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庆大霉素4万U。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手术。②分别于术后1.4,7.14d和1个月对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手术对照组的术眼进行眼压波动、角膜损伤、前房蛋白细胞渗出、前房深度、前房出血、虹膜后粘连.服内接触镜偏位以及晶体混浊等监测。③分别于术后1,4,7.14d和1个月对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手术对照组的术眼进行房水取样.空白对照组也在相应时间取样,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前列腺素E2浓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前房反应检测结果。②术后各组房水中炎症递质前列腺素E2浓度检测结果。 结果:实验选取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变?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又称眼内接触镜)植入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矫治高度近视的晶体屈光性手术。Starr公司将IV型胶原与水凝胶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理想材料,但国外产品价格昂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手术的开展。目的:通过兔眼动物实验摸索理想的胶原性眼内接触镜植入方法,观察眼内接触镜植入术后炎症反应和炎症递质的变化,并对其植入眼内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设计:单一样本,开放性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材料:实验于1999-08/2000-0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南洋放射免疫测试中心完成。选取成年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眼内接触镜植入组8只、手术对照组6只、空白对照组6只。方法:①眼内接触镜植入组右眼行眼内接触镜植入 虹膜周切术,手术对照组右眼单纯行虹膜周切术,手术由专人按同一方式施行。术后两组术眼滴用激素抗菌素眼药水,4次/d,共10d。均于术后1,4,7d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mg 庆大霉素4万U。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手术。②分别于术后1,4,7,14d和1个月对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手术对照组的术眼进行眼压波动、角膜损伤、前房蛋白细胞渗出、前房深度、前房出血、虹膜后粘连、眼内接触镜偏位以及晶体混浊等监测。③分别于术后1,4,7,14d和1个月对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手术对照组的术眼进行房水取样,空白对照组也在相应时间取样,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前列腺素E2浓度。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前房反应检测结果。②术后各组房水中炎症递质前列腺素E2浓度检测结果。结果:实验选取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变化:与术前比较,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手术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术后角膜损伤和前房渗出情况:眼内接触镜植入组:5只兔眼术后第1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变浅,1周内均恢复正常;2只兔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2周后吸收;2只兔眼分别出现虹膜前粘连和后粘连,瞳孔轻度变形;2只兔眼出现不同程度眼内接触镜偏位;1只兔眼术后1个月出现晶体前囊膜下点状混浊。手术对照组:6只兔眼术后第1天前房出现1~2级渗出,1周后均吸收;各兔眼角膜透明,无前房出血、前房变浅、虹膜后粘、晶体混浊等变化。③术后各组房水中炎症递质前列腺素E2浓度检测结果:眼内接触镜植入组术后1~4d房水中前列腺素E2含量最高,以后含量逐步递减。术后14d和1个月,各组均基本相似(P>0.05)。结论:眼内接触镜植入术后前房无明显慢性葡萄膜炎发生。房水中前列腺素E2浓度逐步降低,表现了眼内接触镜植入后典型的异物肉芽肿炎症过程,反映其良好的眼内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Staar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HEMA)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良好材质国内尚无类似材料。目的:评定胶原聚合物为主体的眼内接触镜(intraoeular contact lens,ICL)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材料:本研究于2000—01/2000—04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细胞株。传代48~72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白色豚鼠20只,体质量300~500g,1~3月龄,雌雄均可;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只,体质量17~30kg和2.5~3.5kg,雌雄不拘(热原实验,雌免无孕)(实验动物均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普通级)。干预:分别应用胶原材料进行以下生物学测试:①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度法)。②致敏试验。③热原试验。④皮下植入试验实验数据根据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②皮内注射和局部斑贴诱导后,每观察时间和每一激发部位红斑和水肿反应情况。③家兔由耳缘静脉注人材料浸提液后,该兔体温升高情况。④胶原材料植人家兔皮下后4周材科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①细胞毒性试验:材料组相对增殖度为99%~106%,毒性分级为0~1级。②过敏试验:材料组各时段每一激发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结果评定胶原聚合物皮肤反应0级,③热原试验:胶原试品个体升温均在0.6℃以下,升温总值在1.4℃以下g皮下植入试验:材料组和对照组试样周围均为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反应为Ⅰ级;纤维囊腔形成评定亦为1级。结论:材料生物学测试结果显示胶原聚合物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是设计制造ICL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Staar公司将Ⅳ型胶原与水凝胶(HEMA)聚合而成的新型材料Collamer,是研制眼内接触镜的良好材质.国内尚无类似材料.目的评定胶原聚合物为主体的眼内接触镜(intraocular contactlens,ICL)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材料本研究于2000-01/2000-04在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测试中心完成.细胞株传代48~72 h生长旺盛的L-929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白色豚鼠20只,体质量300~500 g,1~3月龄,雌雄均可;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只,体质量1.7~3.0kg和2.5~3.5 kg,雌雄不拘(热原实验,雌兔无孕)(实验动物均由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为普通级).干预分别应用胶原材料进行以下生物学测试①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度法).②致敏试验.③热原试验.④皮下植入试验.实验数据根据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小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情况.②皮内注射和局部斑贴诱导后,每一观察时间和每一激发部位红斑和水肿反应情况.③家兔由耳缘静脉注入材料浸提液后,该兔体温升高情况.④胶原材料植入家兔皮下后4周材料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①细胞毒性试验材料组相对增殖度为99%~106%,毒性分级为0~1级.②过敏试验材料组各时段每一激发部位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结果评定胶原聚合物皮肤反应0级.③热原试验胶原试品个体升温均在0 6℃以下,升温总值在1.4℃以下.④皮下植入试验材料组和对照组试样周围均为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反应为Ⅰ级;纤维囊腔形成评定亦为1级.结论材料生物学测试结果显示胶原聚合物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是设计制造ICL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所提取的猪软骨II型胶原进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及体外软骨细胞相容性等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的结果均呈阴性。体外软骨细胞相容性试验:软骨细胞能增殖及传代,且前6代的细胞基本都能呈原代的形态特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代数的增加,成纤维状细胞才出现并逐渐增多。而且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有大量糖胺多糖合成,传代的代数越多,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也愈弱。结论猪软骨Ⅱ型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医用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猪软骨Ⅱ型胶原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叶春婷  邹海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2,6(6):797-797,799
目的:对所提取的猪软骨Ⅱ型胶原进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及体外软骨细胞相容性等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的结果均呈阴性,体外软骨细胞相容性试验。软骨细胞能增殖及传代,且前6代的细胞基因都能呈原代的形态特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代数的增加,成纤维状细胞才出现并逐渐增多,而且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有大量糖胺多糖合成,传代的代数越多,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也愈弱。结论:猪软骨Ⅱ型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医用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猪软骨 II型胶原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所提取的猪软骨 II型胶原进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评价其作为医用生物材料的 安全性.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及体外软骨细胞相 容性等试验进行检测.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的结果均 呈阴性.体外软骨细胞相容性试验 软骨细胞能增殖及传代,且前 6代的细胞基本都能呈原代 的形态特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代数的增加,成纤维状细胞才出现并逐渐增多.而且原 代培养的软骨细胞有大量糖胺多糖合成,传代的代数越多,软骨细胞合成糖胺多糖的能力也 愈弱.结论猪软骨Ⅱ型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可以安全使用的医用生物材料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原变化在后巩膜加固术(posteriorscleralreinforcement,PSR)加固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均一侧眼行单条兜带式后巩膜加固术(手术眼),另一侧眼(对照眼)行与手术眼相同的操作但不放置加固带。于术后1、2、3、6、9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采用酶解反应盐酸水解法测定各组手术眼巩膜加固区及对照眼相应区羟脯氨酸(Hyp)密度值,同时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胶原含量变化:手术眼术后2、9个月移植区巩膜Hyp密度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动物手术眼与对照眼比较,除术后9个月组外,余各组手术眼加固区Hyp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眼相应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眼巩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术后前6个月移植物胶原纤维发生不同程度变性、崩解及断裂,巨噬细胞吞噬变性的胶原纤维,移植物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术后9个月移植物胶原与受体胶原融合,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规整。结论异种异体PSR后加固区胶原含量受移植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的胶原破坏及创伤修复引起的胶原增生影响,加固作用与术后胶原总量增加、胶原亚型替换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软性人工晶状体的材料主要有硅凝胶、疏水性丙烯酸酯、亲水性丙烯酸酯和水凝胶等,但各材料优缺点不同,其长期生物学特性仍待临床检验。为改善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提高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光学性能,进行新材料的开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新型硅橡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兔眼植入半年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白兔,均单眼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实验组(10眼)植入自主研制的硅橡胶(T-10)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对照组(10眼)植入现已上市的硅凝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EFC550)。结果与结论:植入后早期,两组兔眼均有较重的前房渗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兔眼后囊膜混浊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植入后90d及180d,实验组虹膜后粘连情况轻于对照组。可见新型硅橡胶人工晶状体色素层生物相容性优于硅凝胶人工晶状体,具有临床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胶原作为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仍具有机械强度差、降解速度快等缺点,将其与壳聚糖复合可改善上述问题。 目的:评估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方法:通过 MTT 法评估100%,75%,50%,25%壳聚糖-胶原支架材料浸提液对人牙周膜细胞的毒性。选择第4-6代生长状态良好的人牙周膜细胞与壳聚糖-胶原支架共培养,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并检测与壳聚糖-胶原支架复合培养前后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具有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一侧表面疏松多孔。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材料浸提液毒性评级为0或1级。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可见细胞在壳聚糖-胶原支架上增殖良好,且致密层可起屏障膜作用,阻挡细胞进入支架内部;复合培养24 h后,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复合培养前无明显差异(P 〉0.05),复合培养48,72 h后人牙周膜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复合培养前(P 〈0.05)。以上结果提示新型壳聚糖-胶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屏障功能,可进一步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角膜内不同部位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角膜基质层间植入是评价材料角膜内生物相容性的理想模型,但将材料植入角膜基质层间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影响材料的降解以及角膜的代谢,最终影响到材料在角膜内生物相容性评价结果.目的:观察壳聚糖胶原复合膜(胶原含量为30%)植入兔角膜不同部位基质层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制备厚度为20 μm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将新西兰大白兔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角膜周边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另一组角膜中央基质层间植入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材料植入后眼表及前房的反应、材料植入部位角膜和材料的相互反应及植入部位角膜透明性改变.6周后取角膜做组织切片,观察植入部位角膜组织和材料的组织学改变.结果与结论:角膜周边植入组的复合膜逐渐降解,最终完全降解,并对角膜结构无明显影响,显示了良好的角膜组织相容性;中央植入组复合膜植入早期眼表稳定,也显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2周过后伴随着材料的缓慢降解,材料周边变得不透明,伴随着炎症细胞浸润,最终在第34,42天分别有一只发生角膜溶解.结果说明薄的壳聚糖胶原复合膜材料透明性好、力学性能匹配,植入角膜周边基质层间后在短时间内能完全降解,适宜作为角膜修复材料,特别是作为角膜缘干细胞的载体可以用来修复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引起的角膜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胶原-生物衍生骨复合材料与兔成骨细胞的相容性及体外附着规律,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2在华西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进行。①材料制备:新鲜捐献骨(人),经脱脂、脱蛋白等工艺制成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以Ⅰ型胶原通过真空吸附法修饰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表面,构建出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②实验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分别复合于单纯生物衍生骨材料和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共同培养7d。③观察指标:分别于培养第1,3,5和7天取材,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及附着情况;用紫外/荧光/可见光高效分析仪测定成骨细胞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MTT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兔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DNA含量及倍体水平。结果:①扫描电镜结果: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组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优于生物衍生骨材料组。②碱性磷酸酶活性:生物衍生骨材料组低于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组(0.019±0.003,0.038±0.004,P<0.05)。③细胞增殖情况:在培养第1,3,5,7天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组成骨细胞A值均高于生物衍生骨材料组(P<0.05)。④流式细胞检测生物衍生骨材料、胶原生物衍生骨材料对兔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不大,各组细胞皆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未见异倍体细胞形成,胶原修饰后无细胞毒性。结论:以单纯生物衍生骨作为载体,其表面经胶原修饰后的复合材料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一种永久性真皮支架,已成功应用于烧伤创面修复及美容医学等领域,但由于来源有限,限制了其应用.目的;研制异种(猪)无细胞真皮基质,并对其体外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8/2008-06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制药技术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实验猪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人成纤维细胞来自武警山西总队医院健康儿童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组织.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健康小白猪猪皮,用高渗盐溶液-去污剂、胰酶消化及超声清洗的方法,制备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体外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用猪无细胞真皮基质浸提液法及人成纤维细胞和猪无细胞真皮基质直接贴附法,评价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体外生物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猪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组织学形态.②猪无细胞真皮基质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制备的猪无细胞真皮基质,完全去除了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保留了胶原基质.猪无细胞真皮基质浸提液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人成纤维细胞可以在猪无细胞真皮基质上贴附、增殖.结论:此种方法制备的无细胞真皮基质完全去除了表皮和真皮中的细胞成分,有较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脂肪组织工程研究中,寻找一种优良的生物支架材料作为脂肪干细胞的载体极为重要。目的:评价兔脂肪干细胞与海绵状Ⅰ型胶原蛋白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一支架学体外观察,于2007—01/03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完成。材料:三四月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8只,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海绵状Ⅰ型胶原蛋白为广州创尔公司产品。方法:兔麻醉后取颈部皮下脂肪,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选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调整密度为1×10^9L^-1细胞悬液。将无菌的Ⅰ型胶原蛋白海绵裁成10mm×10mm×5mm放入96孔板内,培养液平衡后,每孔支架材料表面接种0.1mL细胞悬液,加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脂肪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标志表达,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增殖情况,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结果:原代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形态主要呈宽大扁平短梭形,传代后细胞形态以长梭形为主,第3代脂肪干细胞CD29,CD44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细胞与支架混合培养后平均黏附率为92.38%,并保持正常的生长增殖速度。光镜下随培养时间延长,支架上的细胞逐渐增多,极少从支架材料上掉落,Dil荧光染色后可见细胞膜发出红色荧光。电镜下部分细胞呈团簇状生长,聚集性分布,黏附于胶原海绵表面或孔隙内,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基质。结论:海绵状Ⅰ型胶原蛋白与兔脂肪干细胞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能够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生长提供适宜的三维空间,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NHAC)共同体外培养,观察其在体外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兔ADMSCs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共同体外培养,行倒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兔ADMSCs在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上良好地生长,增殖。结论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载体材料。初步构建了细胞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为增生性瘢痕的中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的FB,用DMEM及含丹参0.1,0.25,0.5,1.0,2.5,5.0g/L的DMEM培养液培养48h后,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FB胶原合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a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行FB计数,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B增殖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丹参6个剂量组对FB胶原合成均有一定影响,其中0.25g/L以上剂量组显著抑制FB的胶原合成(t=3.579~5.486,P&;lt;0.01);0.1g/L以上剂量组FB的Ⅰ型前胶原mRNA水平受到了显著影响,低于正常水平(t=3.247~6.324,P&;lt;0.01);0.25g/L以上剂量组流式细胞仪细胞计数显示FB数量显著减少(t=3.785~6.478,P&;lt;0.01),PCNA阳性率显著降低(t=3.652~6.117,P&;lt;0.01)。结论:0.25g/L以上剂量组丹参能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FB的胶原合成能力,其抑制胶原合成与丹参作用后FB数量减少、FB细胞增殖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建  常祺  胡蕴玉  孟国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184-3186,T003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MSC)经不同剂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后,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MSC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与相应成骨情况做一对比,借以预测MSC经bFGF刺激后成骨效能与成血管效能的变化,探讨其对剂效关系。方法:取兔双侧股骨MSC,采用MSC体外培养技术,分别以不同剂量bFGF刺激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培养5d后,进行细胞形态(HE染色)、增殖情况(细胞记数法与MTT法)、碱性磷酸酶(改良钙钴法染色)、钙化结节(图像分析)、VEGF阳性细胞率(免疫组化染色)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在细胞记数法、M1T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面积百分率、VEGF阳性细胞率5项观测指标上F值分别为65.50,22.47,11.12,8.33和224.37,P&;lt;0.0l,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合各组均值来看,bFGF剂量为l200u/mL左右时效果最佳。结论:应用bFGF在促进MSC增殖的同时,还可促进促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重要递质-VEGF的表达,其应用剂量与效果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bFGF应用剂量为l200u/mL左右时,其促进MSC表达VEGF及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同时达到最佳效果,超过此应用剂量,两者则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与兔成骨细胞复合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观察其体外实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取16周龄、体质量约1.5 kg的新西兰大耳白兔双股骨大转子部和胫骨干骺端骨髓4~5 mL,将传至第三代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以成骨条件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获取成骨细胞.将成骨细胞与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体外复合培养,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活性,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注射纳米材料组的成骨细胞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可注射纳米材料组ALP活性值为2.135±0.085,对照组为2.141±0.10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可见,成骨细胞在可注射性纳米材料上可良好地增殖、生长,细胞的活性未受到材料的影响.结论:可注射性纳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可注射性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发现红花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与活体研究尚未进一步展开。目的:观察红花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1/2008-0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及研究所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7只,雌雄不限;50%红花注射液由山西太原华卫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4020008。方法:兔耳腹侧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每耳2块。分为5组。术后第45天开始对增生性瘢痕行注射治疗。①正常皮肤组:为自身兔耳腹侧皮肤。②阳性对照组:右耳外侧增生性瘢痕,不予以任何处理。③生理盐水组右耳内侧增生性瘢痕,注射生理盐水。④低浓度红花组:左耳内侧增生性瘢痕,注射125 g/L红花液。⑤高浓度红花组:左耳外侧增生性瘢痕,注射500 g/L红花液。1次/周,连续注射4次。注射后第2,4,6周分别切取8只兔耳增生性瘢痕及皮肤待查。主要观察指标:瘢痕厚度,硬度;Mallory染色检测成纤维细胞密度胶原纤维排列及致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每块组织Ⅰ、Ⅲ型胶原面密度,计算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注射后第4,6周,各组增生性瘢痕色泽均逐渐变浅,厚度及硬度均逐渐变小,尤以高浓度组明显,差异与其他增生性瘢痕组比较存在显著性意义(P 〈 0.05)。注射后第4,6周,高浓度红花组成纤维细胞密度较其他增生性瘢痕组低(P 〈 0.05)。注射后第4,6周,高、低浓度红花组I型胶原面密度值较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低(P 〈 0.05),且高浓度红花组低于低浓度红花组(P 〈 0.05);各增生性瘢痕组Ⅰ/Ⅲ型胶原比值在注射后第2,4,6周均逐渐增高;同一时间段,高浓度红花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为所有增生性瘢痕组中最低(P 〈 0.05),低浓度红花组Ⅰ/Ⅲ型胶原比值与阳性对照及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高浓度红花液能促进兔耳增生性瘢痕的软化,组织顺应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