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很高,术后死亡率可达20%~28.6%。术前各种常规准备,包括口服乳果糖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并未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状况,而术前经内窥镜行胆道内引流的作用在临床也未得到正确的评估。因此,本文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内窥镜引流作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B超导向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9年起,我们采用日本产SSD—256型B超仪进行导向经皮经肝穿刺抽脓治疗肝脓肿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在急性高龄重症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5月期间接受PTGD治疗的35例高龄、重症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结果 3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手术后右上腹疼痛症状1~3d缓解,手术后24h体温及白细胞明显下降,2~3d后恢复至正常水平.32例胆汁培养结果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厌氧菌.对伴有结石的27例患者于引流术后2~3个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 PTGD安全、简便、创伤小,是一项治疗高龄重症胆囊炎患者有效的方法,可以替代开腹胆囊造口术.  相似文献   

4.
作者干1990~1993四年中对19例(男16,女3,40~69岁)慢性病毒性肝炎后肝细胞癌患者施行右肝叶切除术。根据以下7点标准:(1)静住吗!噪青管绿染料(indocyaninegreendye)0.sing/kg后15分钟醋留率(ICGR15)<15%;(2)血清白蛋白浓度(ALB))3.sing/dl;(3)血清胆碱酯酶)14.SIU/L;(4)凝血酶原时间(PT》SO%;(5)无糖尿病史以6)必须的肝切除率(ERR)<70%。全组有7例为术后可能发生肝衰的高危患者(4例至少有2项手术危险因素,3例必须的肝切除率超过周%),在术前先作经皮经肝门静脉无水酒精栓塞(P-PT…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的文献表明,严重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死亡率高达15~25%,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60%。其原因与胆红素>10 mg/dL、高龄、恶性梗阻、感染、肾功能损害、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有关。为此,许多作者推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D)作为术前准备。为阐明阻黄病人术前PTD的真正效应和费用价值,作者对美国加州UCLA等两家医疗中心、2.5年间75例进行了前膽性随机性对照研究。列入研究病例的标准是:(1)肝功能测定、超声、CT、PTC和ERCP检查提示为阻塞性黄疸者;(2)血  相似文献   

6.
有关术前胆道引流对梗阻性黄疽病人的作用仍有争论,有认为术前引流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执反对意见者认为肠内存在胆汁有助于防止内毒素血症的发生以改善营养状态。作者进行动物实验以阐明服道内引流有无改善肝再生的作用。取Wistar雄鼠作实验,结扎胆管远近端,并切断胆总管以防再管化。在制成梗阻性黄疽模型后7天,将动物随机分成3组:()OJ-HX组,34只鼠,行70%肝切除,不作胆道引流;()ED-HX组,33只鼠,将制作模型时预置在胆总管内的聚乙烯管末端开放,并引出体外,7天后行70%肝切除;()ID-HX组,34只鼠,将聚…  相似文献   

7.
肝总管—十二指肠架桥内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胆管癌、胰头癌、胃癌等癌肿晚期所致梗阻性黄疸的病人 ,不能根治性治疗。其中胆管癌、胰头癌的切除率2 0 %~ 6 0 % 〔1〕 。长期完全性梗阻性黄疸可对机体造成极大危害 ,如 :皮肤瘙痒、免疫功能低下、内毒素血症、应激性溃疡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2〕 。 1992年以来我们用T型管在肝总管和十二指肠间架桥治疗 33例病人 ,现回顾如下。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1992年以来行该术式 33例 ,男 2 1例 ,女 12例。年龄在 37~ 74岁 ,平均年龄 48作者单位 :130 0 6 2 长春市 ,解放军第二○八医院普外科岁。其中 :胃癌 15例 ,乏特氏壶腹周围癌 …  相似文献   

8.
尿路结石术前进行肾功能评估的必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国内外同行在基于肾功能考量的结石术前检查、术后尿路内引流及随访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尚未达成共识。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国内成人尿路结石手术术前肾功能评估、术后尿路内引流及随访,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路结石学组、中国尿石症联盟牵头组织专家研讨会,参考国内外指南及文献,结合问卷调查,编写了本专家共识,以期为国内同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逐步形成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经肝微造瘘技术联合超声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改良经皮经肝微造瘘技术联合超声碎石6例。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无胆道出血、胆漏、术后发热、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I期结石清除率可达90%。结论改良经皮经肝微造瘘联合超声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最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能减少术后胆道出血和菌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CT下经皮经肝引流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特别是伴有胆囊积脓病人的经验.方法CT下经皮经肝引流治疗一步法用于肝脏位置较低的病人20例;二步法用于肝脏及胆囊位置较高,需要进针路径较长的25例.结果本组4例在穿刺过程中发现胆瘘,经重新调整穿刺针的经肝入路等措施,术后无并发症.4例术后2d,由于引流管移位堵塞,在CI下重新穿刺放置.其余37例治疗恢复顺利.结论CT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置管引流术,可规避急诊手术的风险,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分为低位胆管梗阻及高位胆管梗阻。低位胆管梗阻常见于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及壶腹癌;高位胆管梗阻主要是肝门部胆管癌,也可以是因为胆囊癌或肝癌侵犯肝管所致[1]。梗阻性黄疸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黄疸会引起全身血液内毒素水平和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升高,其会导致细菌菌群增加和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细菌易位;机体长期暴露于内毒素血症和易位细菌的环境中会改变免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失去手术时机时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术的效果。方法 对失去手术时机的2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X光透视下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本组21例(20例恶性梗阻,1例良性梗阻)全部穿刺成功,行内外引流8例次,内支架置入15例次,黄疸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后3,6,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0%,80.0%,15.0%。结论 经皮经肝胆道内外引流及内支架引流对失去手术时机的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术前经内镜下胆道穿刺引流(EBD)与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BD)的效果。方法:将2013 年1 月1 日—2018 年12 月31 日于我院就诊的112 例HCCA 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术前行PTBD 引流65 例,EBD 引流47 例。比较两种引流的效果、并发症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引流前血清胆红素峰值水平、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等一般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 例PTBD 组有39 例(60%) 首次插管引流成功引流,47 例EBD 组有27 例(57.4%) 首次插管引流成功引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BD 组引流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3.1%,25/47) 高于PTBD 组(24.6%,1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4,P =0.019)。PTBD 组较EBD 组有更好的平均减黄疗效(t =3.264,P =0.001)。PTBD 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引流管脱落,其次是胆管炎和引流管堵塞。而EBD 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管炎,其次是胰腺炎和出血。EBD 组胆管炎及胰腺炎的发生率高于PTBD 组(P < 0.05)。两组间引流管脱落、堵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TBD 组总体复发率为58.4%(38/65);低于EBD 组70.2%(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52, 95% CI :0.267~0.766, P =0.003)。PTBD 组5 年总体生存率为30.7%,与EBD 组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75, 95% CI :0.617~1.540, P =0.914)。结论:HCCA 患者术前行EBD 与PTBD 胆道引流均可取得理想疗效,但PTBD 引流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比EBD 更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但PTBD 具有肿瘤沿窦道种植转移的缺点,在应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4.
<正>1概述梗阻性黄疸指由胆道内或胆道邻近部位的良、恶性病变阻碍胆汁经由胆道流入十二指肠,引发胆道内压力增高,胆汁由肝细胞和毛细胆管逆流入血窦、窦周,使血中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为胆管癌、胆囊癌及胰腺癌等,原发与转移性肝恶性肿瘤及转移淋巴结等也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前应明确病因,并与可能导致黄疸的癌前病变(如胆管乳头状瘤)及良性病变(如自身免疫性胆管炎)相鉴别;如难以明确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引流对Ⅱ~Ⅳ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术前减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需在术前进行减黄治疗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共90例,根据不同的减黄方式将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60例患者分为ERCP组,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30例患者分为PTBD组。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胆管炎发生率等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能达到有效减黄目的,Ⅱ、Ⅲ、Ⅳ型HCCA患者减黄后两组TBIL、ALP 、γ-GT、ALT水平较同组减黄前均明显降低(P<0.05)。ERCP组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发生率为33.3%,高于PTBD组的13.3%(P<0.05)。Ⅱ型HCCA患者在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5.3%,明显低于Ⅲ、Ⅳ型患者(37.9%、52.2%,P<0.05),而Ⅲ、Ⅳ型患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Ⅱ型HCCA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与在PTBD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Ⅲ、Ⅳ型患者在ERCP组引流相关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TBD组(P<0.05)。 结论Ⅱ型HCCA患者推荐行ERCP术进行术前减黄治疗,而Ⅲ、Ⅳ型患者,更建议选择PTBD术。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the obstructive jaundice by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puncture of liver bile duct drainage. Methods〓Eight-six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44 cases were given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n,.underwent internal or external drainage or radical operation,.42 cases were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without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tests,such as total bilirubin(TB),.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TB, ALT, AST in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reduced in two groups, bu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observation group,.a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would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reduce complications occurrence,.and improve liv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道T管引流术早期拔管的可行性和腹腔粘连的预防.方法 自2003年2月至2010年6月,对67例胆道手术患者采取经肝圆韧带内走行T管引流,避免了T管周围组织粘连形成窦道的过程,消除人为的腹腔粘连,并改变常规拔管时间,施行早期拔管.结果 67例患者中术后8 d拔管22例,11 d拔管16例,无胆瘘发生,早期拔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为78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联合二期LC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均穿刺置管成功,术后2~3 h腹痛减轻,体温24~48 h降至正常,PTGD管平均留置13.5天,分别于6~48天后行LC。3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因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及相关治疗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PTGD联合二期LC是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老年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应尽量避免急诊常规手术,宜先行PTGD,缓解炎症,以免发生胆囊穿孔,待二期择期行LC。  相似文献   

19.
1979年5月至1985年1月我院对10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和置管引流(PTCD),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包括胆管癌45例,壶腹癌1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4例,胰头癌42例,胆囊癌2例。 104例中男性70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0岁,平均53岁,黄疸病程最长300天,最短15天,平均48天。黄疸指数最高292单位,最低40单位,平均124.7单位,其中重度黄疸(>80单位)96例(92.3%)。95例术前B超检查中94例提示肝内胆管扩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肝移植受者术前肝、肾功能状况对术后使用环孢素(CsA)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09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经典同种异体肝移植的65例受者,术后均采用含CsA的免疫抑制方案.按术前肝、肾功能生化检测指标分为两个亚组,其中肝、肾功能稍好组(Ⅰ组)37例,肝、肾功能稍差组(Ⅱ组)28例.采用荧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