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侧卧位和床头高度与鼻饲患者误吸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急诊病房收治的120例鼻饲患者,根据不同侧卧位和床头高度分为六组,包括左侧卧位组(床头高度0°,30°,45°)和右侧卧位组(床头高度0°,30°,45°),每组20例。在其他鼻饲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泵速、置管型号、固定方法),于鼻饲前、鼻饲后1.5h、3h分别测定气管内痰液的胃蛋白酶的阳性率,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误吸,并将各组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床头高度0°,30°,45°时,左侧卧位的误吸阳性率(15%、8.33%、3.33%)明显低于右侧卧位(31.67%、26.67%、18.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58、6.984、6.988,P均0.05)。随着床头抬高角度的增高,其误吸的发生率均逐渐减低,且随着鼻饲时间的延迟,其误吸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左侧卧位床头抬高较右侧卧位能够降低鼻饲患者的误吸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全麻术后未清醒患者入麻醉恢复室(PACU)取不同体位的护理及观察,探讨在PACU期间患者的最适宜体位。方法:通过对腹部手术后入PACU患者900例随机分成三组进行观察研究。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观察组1有枕平卧,观察组2有枕并将床头抬高10~15°,分别观察患者从带气管插管入恢复室到清醒拔管可出室的全部过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呛咳反应、恶心、肩背疼痛的发生情况,患者出恢复室前询问患者自我舒适度。~([1])结果:3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恶心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颈肩腰背疼痛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减少;舒适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舒适。结论:在PACU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头下垫软枕,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具体疾病等因素给予平卧或床头抬高10~15°的体位,能明显减少患者呛咳反应,更好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丽  高燕 《工企医刊》2011,24(4):29-3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活动对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月本院12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按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小时即开始行双下肢的伸屈和双足的背屈及背伸运动,配合头垫枕头,采取随意卧位,即侧卧、平卧、左右半侧卧位、低半卧位;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8h后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鼻饲体位及时间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抬高床头15°~20°角及术后3 d开始进食,实验组采取抬高床头40°~50°角及术后36 h开始进食,观察2组患者在鼻饲期间呛咳、误吸次数、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及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鼻饲期间呛咳、误吸次数、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及应激性溃疡明显少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目前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实施现状。方法成立调查小组,选择2011年1~3月某院综合ICU的268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从6个时间点:8:00、12:00、16:00、20:00、24:00、4:00分别测量床头抬高角度,并研究主管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等对床头抬高合格率的影响。结果床头抬高≥30°仅为13.9%,而抬高角度在15°﹤30°为76.0%;各时间点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职称和工作年限与床头抬高合格率无明显关系。结论综合ICU机械通气患者半卧位目前没有广泛实施或实施角度不够,应采取措施提高床头抬高的临床依从性,提高和改善危重病人的监护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断指再植术后对患指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现总结如下: 1体位患者仰卧,或侧卧,并将患肢用软枕垫高,高于心脏水平15°保持正确的体位有利于患者术后休息,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相似文献   

7.
鼻饲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燕纯叔  王睿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64-1965
[目的]观察鼻饲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为减少机械通气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试验,选择120例机械通气的鼻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鼻饲时床头角度<30°,观察组患者鼻饲时床头角度30°~45°.[结果]呛咳阳性率对照组为15%,观察组为3.3%(P<0.05). VAP发生率对照组25%,观察组10%(P<0.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有助于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床头抬高不同角度时相应体位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血压、心率及颅内压的影响。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最佳护理体位。方法使用TCD测量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床头抬高15°及30°时的心率、血压、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量速度,及颅内压。将记录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探讨体位改变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血压、心率及颅内压的影响。结果通过分析60例患者(60.6±10.6岁)得出床头抬高不同角度对于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量速度、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床头抬30°时平均颅内压较床头抬高15°时降低17.9%,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组间有显著差异(t=3.078,P=0.020)。结论头抬高30°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速度、血压、心率影响较小,但可以明显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准确率的方法.方法:根据ICU病区的布局,将一病区的10张床位设为实验组,二病区的10张床位设为对照组.实验组病床使用床头抬高角度仪,对照组采用目测法.由白班、小夜、大夜三个班次不定时检查一次床头抬高角度,1周后比较两组护士床头抬高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护士对床头抬高30°~45°的准确率为95.7%,对照组为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床头角度仪能有效提高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30°~45°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角度半卧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误吸和压疮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1组、干预2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辅助呼吸模式均为压力支持同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按照医嘱制定翻身时间表,干预1组半卧位时用床头角度测量装置将床头抬高45°、干预2组半卧位时用床头角度测量装置将床头太高30°,2 h后改为侧卧位。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误吸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分别于更换半卧位后0.5、1、1.5、2 h用心电监护仪和血氧监测装置监测血氧饱和度、尾骶部温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1组、干预2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7±1.43)、(4.98±1.50)d,误吸发生率均为6.67%(2/30),压疮发生率分别为3.33%、6.67%。两组机械通气时间、误吸发生率、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2组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更换体位0.5 h与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组尾骶部温度逐渐升高,更换体位0.5 h[(36.91±0.41)℃]与2 h[(37.91±0.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2组各时间点尾骶部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床头抬高45°或30°均能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误吸和压疮的发生;但45°角可升高患者尾骶部温度,预防作用弱于30°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卧床体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平卧位抬高床头10°~15°卧位方法,对照组采用半卧位方法。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体位方法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提高血透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有助于提高透析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伞有利 《现代保健》2014,(13):119-122
目的: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自2008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所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样96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将抽样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都很好,70~110 min,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50.8±18.4)mL,且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本组患者在24~48 h之内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去除之后有5例出现骨折部位二次塌陷的问题。对照组在手术中有3例无法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80~130 min,平均出血量(235.4±25.4)mL,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患者一般在72 h左右能下床进行活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发现,本组患者在内固定去除之后,有13例出现骨折部位的二次塌陷。经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近期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术后智能充气护理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颈椎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使用智能充气护理枕,对照组予使用棉圈,观察两组患者翻身耐受满意度、舒适度、压疮发生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并定期复查X光片以了解疗效。结果试验组翻身耐受满意度、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充气护理枕操作方便,不但能满足颈椎术后患者的治疗需求,且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减少并发症和医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4.
郑松 《现代保健》2014,(17):38-40
目的:对成年患者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后上颌骨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5例成年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观察组),采用X线头影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拍摄标准侧位头影测量片,选择有标志性的标志点及测量项目,并与同年龄段正常人(对照组)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SNA、∠SNB等8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腭裂手术患者较正常人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形式的上颌骨发育受限;唇腭裂手术是影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出现不同程度抑制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置钉位置失误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行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共置入螺钉1150枚,观察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正侧位 X 线、薄层 CT 平扫结果,观察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穿破椎弓根骨皮质的情况。结果:36枚螺钉穿出了椎弓根皮质,失误率3.130%。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表现5例,占总螺钉的0.43%,占位置不良螺钉的13.89%。结论:经椎弓根固定较易出现螺钉位置不良,可能导致神经根损伤,置钉需要个体化,术前要仔细研究患者影像资料,术中 C 臂透视确认,发现螺钉位置不良及时调整,可以有效减少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舒适度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两组均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体位舒适度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位舒适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P<0.05)。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行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63%(P<0.05)。结论在围术期间予以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体位舒适度护理服务,可提高其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钉棒系统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18例,全部采用后入路手术,术中视情况决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或后外侧融合。结果:全部病例经过6个月~4年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34%恢复至术后90%,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54%恢复到术后的96%。cobb角由术前平均29°恢复至术后7°,合并脊髓损伤ASIA分级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一级,椎间植骨或外侧植骨均融合,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及感染发生。结论: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研制合理的俯卧位专用床,以解决患者俯卧位时间过长时所导致的颜面部压痛、肩颈部和腰部酸痛及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方法:研制的俯卧位专用床核心部件包括头枕升降控制箱、头枕多角度转向球、头枕位置紧固手刹以及头枕升降摇柄等。结果:该装备能更精准地调整患者俯卧时的头位,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确保了患者正确体位的长时间维持。结论:该装置的各项功能对视网膜成功复位起到了使用便利、安全可靠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吴宽 《现代保健》2014,(29):35-37
目的:观察过伸牵引合按压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嘱绝对卧床休息,在基本治疗及腰背肌功能锻练的基础上,治疗组40例使用过伸牵引合按压复位法,对照组40例予腰背部垫软枕卧床休息;6个月后通过对两组优良率的比较分析,来研究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7.5%,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伸牵引合按压复位法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张一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63-2864,286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的卧位类型、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9月的14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0例,实验组(B组)80例。A组术后采用传统方法护理,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 kg沙袋压迫12 h,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卧12 h,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B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4 h,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对无血管并发症者可根据患者需要取术侧卧位、仰卧位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交替,4 h后床上自主体位,12 h后可床旁活动。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的舒适程度显著优于A组。结论 B组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