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人际关系敏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护理评估及其后的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心理支持、家庭支持、康复护理、出院后延续护理等各个方面对卒中后抑郁的心理康复护理进行综述和评论,并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既往的临床研究及综述分析,发现早期心理康复干预不仅可以促进其躯体功能的恢复,更减少了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因而,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减轻抑郁症状及减少脑卒中的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脑卒中后抑郁康复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朝辉 《现代保健》2012,(25):71-72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中年脑卒中患者中的37例存在抑郁心理状态者,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统计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自评抑郁量表进行评测。结果:在接受心理护理后,37例患者的孤僻、易疲劳状态明显改善,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增加,存在抑郁情绪患者明显减少,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发生率较高,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同时对于此类患者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组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康复锻炼,并进行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于人院时和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r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与心理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rl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对急性对脑卒中患者可以有预防和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随机抽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5-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调查研究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其产生抑郁的原因,探求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从60例患者中筛选出42例,分析其产生抑郁心理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对治疗的信心增加,能够更好的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比较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心理护理及有效的沟通能够改善患者的适应及应对能力,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心理护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干预前及干预后不同时期的效果比较。结果干预后不同时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实施8周后的干预效果最好,总有效率达93.33%。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期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0月脑卒中患者136例,在康复期治疗过程中给予其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进行对比。结果:136例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与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社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月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46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住院健康教育、出院康复指导和慢性病随访计划;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人本主义社区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6周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应用人本主义社区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HAMD和SDS评分,减轻症状,其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社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心理康复护理后对其抑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0例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取心理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这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对64例脑卒中合并有抑郁及焦虑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脑卒中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2~3w.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干预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症状,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进行问卷。对照组5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护理,3周后再进行复查。结果经过3周的干预,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0.5±7.98)和(45±5.80)下降为(40.2±6.21)和(26.4±7.10),干预组SAS、SDS评分分别由(55.3±8.26)和(46.3±5.60)下降为(32.2±4.30)和(19.0±6.80),治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针对性干预,可有效缓解抑郁焦虑程度和症状,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中风后抑郁的不良情绪对其预后的影响,树立了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6例中年男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心理评估的方法。结果焦虑与抑郁是中年男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论对中年男性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6例中年男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心理评估的方法。结果焦虑与抑郁是中年男性脑卒中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论对中年男性脑卒中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马露娜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92-1393
[目的]讨论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组与混合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早期康复组单纯行早期康复治疗;混合治疗组行早期康复治疗加心理护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0d均进行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和痉挛评分。[结果]治疗60d后早期康复组与混合治疗组的A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痉挛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混合治疗组的ADL显著高于早期康复组,其痉挛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加心理护理可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以及痉挛程度,可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鼻饲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将60例神志清醒的脑卒中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有效的沟通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置管的成功率增加,鼻饲患者的并发症减少,脑卒中患者的精神状态转好。结论对脑卒中鼻饲患者实行整体的心理护理后,降低了操作失败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patients who have suffered a stroke with resulting aphasia and examines the adjustments necessary to help the patient cope. The eclectic approach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sychology of aphasia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effects of brain injury, psychological defenses and coping styles, and responses to loss. Depression, anxiety attacks, ego restriction, crying, euphoria, denial, anger, and a host of other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can accompany stroke, sometimes causing health care personnel to feel overwhelmed by these psychological concomitants in their patient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as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the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s many patients must undergo. Current information is provided to assist in evaluating and treating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管秀梅 《工企医刊》2013,(6):520-522
总结了74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焦虑、忧郁、恐惧、易激惹、依赖与期待、自卑、悲观等,认为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与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和消除患者在患病后引起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疾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达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东省内8所医院就诊的45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主要进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33.6%的脑卒中患者存在心理问题,15.7%患者需要心理咨询或治疗,19.9%患者希望医院提供心理服务。年龄、脑卒中疾病的每月总费用和首次确诊脑卒中时间是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年龄、职业和脑卒中疾病的每月总费用为脑卒中患者心理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院专业团队在制定个性化慢性病管理方案时应适当增加心理服务的内容,从而帮助脑卒中患者解决心理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过Cameron教育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知识和技能,对其不良心理状况和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干预组3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对家庭照顾者采用Cameron模式,分阶段进行针对性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对照组3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对家庭照顾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ESS、MMSE、Fugl-Meyer、MBI评定,对照顾者进行GHQ-12评定。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ESS、Fugl-Meyer、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照顾者GHQ-12及其部分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干预后,干预组照顾者的GHQ-12、注意力评分与患者的MBI呈负相关(P值分别<0.05、0.01),紧张感评分与患者的ESS呈负相关(P<0.05)。结论 Cameron教育模式能有效减轻家庭照顾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Previous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longer term needs of 'new' stroke patients at fixed time intervals after the event, but neglected those of stroke patients who may have had the event many years earlier.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long-term support needs of patients with prevalent stroke, and their carers identified from practice stroke registers. DESIGN OF STUDY: Patients and their carers were invited to attend focus groups at the university, a nursing home or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 Seven practices in South Birmingham. Adults (18+) with a validated record of stroke. METHODS: Focus groups were audio-taped and data analysed using a constant comparison method. RESULTS: Twenty-seven patients and six car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Three major themes emerged: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 lack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fo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Care as the first point of contact for information or problems, even if these were non medical. CONCLUSIONS: Better methods of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long-term survivors of stroke, and for addressing their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are required. Primary care could be a key setting for helping to provide more inclusive services for both patient and carer.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198例CHF患者进行调查,13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CHF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心理护理后抑郁评分平均值为(45.65±2.9)分,较对照组(54.68±3.6)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CHF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