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副鼻窦复发的特点,探讨局控失败原因和治疗建议.方法 对初治鼻咽癌放疗后出现鼻腔副鼻窦复发的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单腔窦复发11例,多腔窦复发15例;原位复发46.2%,邻近部位复发42.3%,远隔部位复发11.5%;在剂量分布上,野内复发11.5%,边缘复发65.4%,野外复发23.1%,复发再治中位生存期仅13个月.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鼻腔副鼻窦复发预后差,死亡率高,生存期短;多腔窦复发的颅内侵犯,远地转移及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单腔窦复发,预后更差.放射剂量分布欠合理是局控失败的主要因素.建议采用鼻前面颈联合野加双侧面颈联合野的三野照射技术,可明显改善鼻腔及副鼻窦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2.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几种特殊及少见恶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41例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常规行轴位CT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4例加做冠状扫描。结果: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常累及窦腔多个壁,并侵犯骨壁外脂肪层,使其变模糊和出现软组织肿块;鼻腔恶性肿瘤15例,CT表现为鼻腔内肿块,其中6例侵犯同侧筛窦,3例累及眼眶,4例累及范围广,破坏临近多个结构;筛窦肿瘤5例,均引起筛板骨质破坏,大都侵犯同侧鼻腔、眼眶;2例肿瘤巨大,同时累及鼻腔、筛窦及上颌窦,其来源辨别不清。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窦周脂肪层侵犯消失、腔外软组织肿块及侵犯范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洪春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84-685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最大年龄 5 3岁 ,最小 15岁。筛窦粘液囊肿 2例 ,额窦粘液囊肿 1例 ,额筛窦粘液囊肿 2例 ,上颌窦粘液囊肿 1例。2 临床及 CT表现2 .1 上颌窦粘液囊肿表现为同侧鼻腔流蛋黄样鼻涕 ,面部肿胀、压痛 ,有压乒乓球样感觉。上颌窦穿刺时 ,内侧壁骨质缺损 ,抽出黄色粘稠分泌物。 CT扫描 :左上颌窦腔膨胀性改变 ,有密度不均阴影。2 .2 其他 5例均有眼球外突或移位改变 ,但视力不受影响 ,且伴有头痛及相应鼻窦胀痛或触压痛。 CT检查可见额、筛窦占位性改变或囊性阴影。手术方法除上颌窦粘液囊肿 1例按上颌窦根治术进行外 ,其他 5例均按鼻外额、筛窦手术常规术式进行 ,充分暴露窦腔 ,咬除鼻骨、上颌窦额突、额骨鼻突 ,开放筛房 ,使成宽畅之鼻筛额通道。再切开鼻丘部粘骨膜 ,呈“U”形。将粘骨膜瓣反转覆盖于额(筛 )窦底壁 ,使新建通道与鼻腔相通 ,用碘仿纱条压迫固定粘骨膜瓣 ,并置橡皮引流管于窦腔内 ,下端由前鼻孔引出。 2周后抽出窦内纱条及引流管。讨 论鼻窦粘液囊中多见于额窦及筛窦 ,而蝶窦较少 ,上颌窦则很少见。囊肿甚大时 ,可数窦同受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爱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以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列的CT表现,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冠状位CT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块累及18个相邻的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71.9%/5.0  相似文献   

5.
副鼻窦粘液囊肿CT检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鼻窦腔的自然通道受阻是副鼻窦粘液囊肿的主要原因,窦腔内粘液分泌物蓄积,压力增加,窦腔扩大,继之窦壁骨质变薄,囊肿向邻近的窦腔,眶内或皮下凸出。平片或体层摄影均可以诊断,但CT可用不同窗值显示图象,范围精确,并能测得窦腔内容物的密度,推测囊肿内容物的粘稠度及感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鼻及鼻窦真菌病的报告逐渐增多。作者在进修期间曾遇4例,报道加下。 病例1.巫某某,女,29岁。右侧头痛、脓涕伴右面颊胀痛三月余,曾用多种抗生素和多次上颌窦穿刺冲洗无效而住院洽疗。检查发现右上颌窦区轻度压痛。x线摄片见右上颌窦腔呈密度不匀的模糊阴影。初步诊断为亚急性右上颌窦  相似文献   

7.
本文51例鼻窦出血性息肉的X线表现可分3种类型:①早期单纯上颌窦密度增高;②中期窦腔密度增高伴窦腔良性扩大;③晚期窦腔密度增高、扩大伴窦壁骨质破坏.并讨论本病与上颌窦炎、上颌窦恶性肿瘤等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40例 ,男 2 8例 ,女 1 2例。年龄 2 9~ 66岁 ,平均发病年龄 50岁 ,其中 45~ 55岁共 2 6例 ,占 65%。发病时间 3个月至 6年。均为单侧发病。 40例主要症状均为单侧渐进性鼻塞 ,流清涕或脓涕者 3 2例 ,有涕中带血或少量间断鼻衄者 1 1例 ,颌面疼痛或头痛者 2 1例 ,嗅觉减退者 1 4例。鼻腔检查见一侧鼻腔内有淡红色或灰白色新生物 ,1 9例表面光滑、2 1例表面不光滑 ,质地中等或稍硬 ,触之易出血。鼻窦 X线片均示患侧上颌窦密度增高 ,但未见明显骨质破坏 ,1 4例伴有筛窦密度增高。2 手术方法  40例中 2 6…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需要多大窦口才能保证冲洗液进入窦腔从而达到鼻腔冲洗治疗的可靠疗效.方法 50例鼻病患者术前及FESS手术治疗后分别给予鼻腔冲洗液(5 ml美兰+200 ml生理盐水),通过鼻内镜观察冲洗液进入鼻窦的情况以及测量各鼻窦口的大小.结果 t检验结果表明窦腔内有美兰着色的鼻窦口大于无着色的窦口,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当鼻窦口大小为4.05 mm时,进行鼻腔冲洗时冲洗液进入窦腔的可能性为95%.结论 未经手术处理的鼻窦在鼻腔冲洗时,美兰不易进入窦腔,不能达到冲洗冶疗效果;最小窦口大小为4.05 mm时才能保证冲洗液进入窦腔并达到冲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报告191例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及其常见肿瘤的发病部位及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CT扫描清楚地显示肿瘤和窦腔破坏情况。上颌窦后壁破坏是诊断上颌窦恶性肿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鼻窦CT扫描所示病变范围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中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对其组织分型、发生部位、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其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恶性肿瘤41例(73.2%),起源于上颌窦18例,鼻腔16例,筛窦3例,蝶窦与额窦各2例;其中有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1例(75.6%)。良性肿瘤15例(26.8%),起源于鼻腔10例,上颌窦3例,鼻咽部1例,颞下窝1例;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例(20.0%)。良、恶性肿瘤在有无骨质吸收破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T对鼻腔鼻窦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87.5%)。结论:CT扫描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明确肿瘤骨质破坏情况、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12.
刘毅强 《中外医疗》2010,29(25):36-36
目的探讨鼻窦镜下鼻内上颌窦开窗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71例(88.75%),症状改善8例(10%),无变化1例(1.25%),术后3个月随访,鼻内镜检查:78例患者窦腔黏膜光滑、水肿消退,2例有窦腔黏膜增厚。术后引流通畅,无窗口闭合。结论鼻窦镜下鼻内上颌窦开窗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眶与副鼻窦异物的危害及诊治。方法 对我院1994—2001年收治的13例眼眶联合副鼻窦异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眼眶与副鼻窦联合异物中男12例占92.31%,女1例占7.69%,平均年龄为18.6岁,眼眶联合上颌窦5例,联合筛窦2例,联合蝶窦3例,联合额窦3例。治疗前感染3例,治疗后感染0例。结论 眼眶联合副鼻窦异物是本地区较少见而又严重的眼病之一,应引起重视及采取预防措施,一旦发生应恰当与及时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慢性副鼻窦炎患者 68例 ,采用“三联”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8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8~ 5 6岁 ,平均 2 8.8岁。其中合并鼻窦炎、鼻息肉 1 7例 ,全组副鼻窦炎 3例。1 .2 治疗方法第一联 :鼻和鼻窦手术以改善鼻窦通气和引流。多以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主 ,少数为传统的手术疗法加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粘膜下切除及鼻甲骨切除术等。第二联 :上颌窦穿刺、置管持续滴注药物、充氧。上颌窦穿刺 :按常规进行上颌窦穿刺 ,一般用1 %地卡…  相似文献   

15.
马正民  陈济斌 《当代医学》2011,17(27):83-84
目的是探讨鼻窦冠状位CT片在诊断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有特应性体质或有家族史(父母中有一例患有鼻炎、鼻窦炎、咽炎史)的患儿进行了瓦氏位、科氏位拍片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检查。结果其中82例鼻窦CT提示上颌窦、筛窦、蝶窦有不同程度的窦壁黏膜增厚、气液平、窦腔模糊不透明等特征性改变,瓦氏位、科氏位片仅有54例有上述窦腔不同程度窦壁黏膜改变。结论对鼻窦支气管炎综合征患儿影像学诊断鼻窦CT扫描优于瓦氏位、科氏位片,且X光片与患儿配合程度、放射医师对瓦氏位、科氏位的角度和个人技术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副鼻窦真菌感染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蕾  王海林 《广州医药》2004,35(5):63-65
目的 探讨副鼻窦真菌感染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理联系,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副鼻窦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影像分析。结果 副鼻窦真菌感染的CT表现主要为窦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内见钙化灶较具诊断意义,常见窦壁骨质增生,侵袭性病变可出现骨质破坏,可向面深部、颅内扩展。结论 普通X线检查对副鼻窦真菌感染的诊断特异性不高,CT可显示病变的微细结构,对本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杨文平  郑战传  黄龙生 《广西医学》2005,27(7):1074-1075
鼻窦病变是常见病之一,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鼻窦发病高低依次是: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现对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50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提高临床对鼻窦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用0°、30°、70°鼻内镜行病侧钩突切除,扩大鼻窦开口,清除窦腔内病灶,术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及窦腔。结果:25例随访6个月~3年,原有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和鼻内蝶窦开放术创伤小,术野清晰,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腔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鼻内窥镜进行鼻窦手术63例,术中根据情况开放筛窦和上颌窦自然孔,术后术腔宽敞光滑,通气良好,引流通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作者体会该类手术可较好清除筛窦、上颌窦等鼻窦病变,防止息肉和炎症复发,有利于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维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20.
赵春梅 《中原医刊》2006,33(15):82-83
目的分析各副鼻窦慢性炎与窦口复合体病变的关系。方法临床初诊为慢性副鼻窦炎的患者50例行高分辨率CT扫描,对窦口复合体区域的病变及各副鼻窦慢性炎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得出,副鼻窦慢性炎症表现为漏斗型14例,窦口鼻道复合体型18例,筛窦隐窝型4例,息肉型14例。结论窦口复合体区是炎症产生的易发部位,同时也是使副鼻窦诸窦腔产生慢性炎症的初发部位,随病程的增长,病变累及的范围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