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典型病例李某某 ,男 ,5 4岁 ,初诊于 2 0 0 4年 11月 10日。腹部疼痛 1周 ,疼痛程度较严重 ,伴烧灼感 ,嗳气吞酸 ,纳少 ,无呕血、黑便。 2周前曾食山楂数十枚 ,胃脘处按压疼痛并可触及硬块 ,舌质红苔黄腻 ,脉数。胃镜检查示胃体内见一 5cm× 4cm胃结石 ,大弯侧见粘膜糜烂、出血 ,胃角处可见 1.5cm× 1cm椭圆形溃疡。胃镜诊断 :胃结石、胃角溃疡。中医诊断为胃痛 ,治以消食导滞 ,理气止痛。处方 :鸡内金 30g ,蒲公英 30g ,牡蛎 30g ,茯苓 2 0g ,白术 2 0g ,乌贼骨 2 0g ,延胡索 2 0g ,旋覆花 (包煎 ) 15g ,白及 15g ,青皮 10g ,陈皮 10g ,…  相似文献   

2.
小儿脾常不足,外邪入侵,往往伤及运化,故外感高热多见夹滞。治疗中笔者常于辨证的同时重用大黄,其效甚佳,兹举验案2则,以示说明。 一、上呼吸道感染 王××,男,1 5/12岁,1990年8月16日诊。患儿5天前高热、咳嗽流涕。经肌注青霉素等药后咳嗽好转,但高热不退,日晡尤甚。伴腹胀食少,咽红唇赤,大便干臭,2日一行,小便黄少,舌红苔薄黄腻。T39.4℃,血象:WBC10.8×10~9/L,N0.72,L0.24。胸透无异常。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为外感风热、滞热里结。治予疏风解表、通腑泻热。处方:蝉蜕、银花、连翘、薄荷(后下)、柴胡各6g,黄芩、葛根各8g,槟榔、陈皮、生甘草各4g,滑石10g。水煎服。另以生大黄15g,开水浸泡30分钟,再以武火煎5分钟,取汁分2次,分别于第1、2次服中药时兑入同服。一剂后共解大便4次,先干硬、后稀溏,量多臭秽。随之热退。再予上方去大黄、槟榔,加茯苓、山楂、麦芽、桔梗,2剂而愈。  相似文献   

3.
金××,男性,65岁,江西省对外贸易局职工。患者于78年8月份开始突然发生全身性荨麻疹,疹块密布,奇痒异常。曾在省××医院服药月余未见奏效。9月10日适逢余因事前往外贸局经其同事介绍就诊,检查病人全身性荨麻疹,疹块融合成片。颜色潮红,尤以四肢为甚,舌淡红、苔微黄而腻、脉细略弦数,食欲欠佳,二便正常。病人既往有嗜酒史,皮肤近年来比较枯燥,否认有接触过敏性物体。拟诊:气血不足、脾胃湿滞治法:调理气血、健脾利湿处方:苡米仁15g 密枣30g 酒煎服嘱服五剂,后因当时学习较忙未能按约前去,而患者服药后症状大为减轻,于是又连服10剂,至  相似文献   

4.
白虎汤和调胃承气汤临床应用甚广,笔者以两方合用治疗荨麻 疹6例,取得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32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5天.治疗方法:石膏10~30克 知母10~15克芒硝3~6克(冲)大黄6~10克 甘草6~10克 粳米30克.水煎.日三服.治疗结果:全部治愈.最多服药12剂,最少服药3剂,三个月后随访均未复发.典型病例:乔××,女,43岁,农民,1981年10月初诊,门诊号00714.患者于1970年  相似文献   

5.
张××,男,40岁。1990—3—26初诊,呃逆23年,日发十余次,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生气后加重,多处求方治,终未根除。来诊时呃声响亮,发作频繁,胸闷,胃脘时痛,患者平素性情暴躁。舌淡红,苔白稍腻,脉弦。此属肝胃气逆,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呃。处方:柴胡、枳实、白芍、半夏、竹茹、旋覆花(布包)各10g,代赭石30g,陈皮、党参各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呃逆即止。嘱患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至同年11月中旬,呃逆复发,患者自取前方12剂煎服未效。于12—2来诊。患者呃声接连不断,脘闷,纳少,时恶心。舌苔厚腻,脉滑。此属痰湿中阻,胃气上逆,治以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处方:苍术、川朴、陈皮、茯苓、党参各15g,半夏、旋覆花(布包)、吴茱萸各10g,代赭石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3剂  相似文献   

6.
钟乳石方是当代名医祝谌予治疗消化道溃疡所制定的方剂。方药组成为;钟乳石、蒲公英各30g,黄柏10g,肉桂5g,甘草6g。水前内服,1日1剂,15日为1疗程.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方治疗6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服药1~2个疗程,均获满意疗效。现举例如下:典型病例:刘××,男,29岁,教师。1991年8月8日就诊。胃院隐隐作痛,定时而作,经当地县医院与532部队医院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辗转治疗,曾取西药西咪香叮、胃必治、得乐等及中药半夏泻心沥、左金丸、补中益气汤、乌贝散等方疗效不显、胃院除痛依然,定时而作,进食痛减,夜间…  相似文献   

7.
桑椹过敏1例     
<正> 患者张××,男,41岁,工人。就诊见症:形倦食减,心烦不寐,舌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脉弦微数。处方: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0g 白扁豆30g 砂仁10og 茯苓15g 远志10g 菖蒲10g 当归15g 熟地15g 酸枣仁15g 3剂。服药后饮食增加,仍心烦失眠。于首诊方  相似文献   

8.
一、失眠惊惕案张××女33岁初诊日期:1958年9月28日。症情及分析:夜欠安寐、寐则惊惕,心下动悸,中脘痞滞,胃纳呆滞,背部恶寒,四肢疲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濡且软,痰饮贮于胃中,心肾交济之道阻隔所致。治则:宗半夏秫米汤参入温胆汤法,痰饮得化则水火自交。处方:半夏10克炒秫米10克茯苓神各10克炒枣仁10克神曲10克炒川芎3克  相似文献   

9.
赖××,男,10岁,住院号24273,1986年5月22日入院。代主诉:发热、头痛11天,面色苍白,排酱油样小便2天。现病史:患儿于本月11日因受凉而发热、头痛。家人给服止痛退热散,症状好转。14日又见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胃纳呆滞,曾用  相似文献   

10.
阴缩治验2则     
1.闫××,男,30岁,煤矿工人。1988年4月16日初诊。生气后阴器发凉内缩半年余,多用补肾助阳之剂医治未效,伴胸闷,耳凉,手凉,性欲减退。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证属肝失疏泄,阳郁于内不得外达。治以疏肝解郁,佐以温肾助阳。拟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实、白芍、香附、茯苓各15g,肉桂、熟附子、乌药、白术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阴器发凉及回缩感减轻,手凉等症好转。上方加淫羊藿20g,泽泻12g,再进6剂病愈。随访1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1.
桑椹过敏1例     
患者张××,男,41岁,工人。就诊见症:形倦食减,心烦不寐,舌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脉弦微数。处方: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0g 白扁豆30g 砂仁10og 茯苓15g 远志10g 菖蒲10g 当归15g 熟地15g 酸枣仁15g 3剂。服药后饮食增加,仍心烦失眠。于首诊方  相似文献   

12.
唐×,女,23岁。于1990年9月28日进食未熟透柿子6个,当晚又食3个。次晨以胃脘部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液及食物残渣,胃区扪及活动包块而收入我院外科。入院检查:胃区有10×10×10cm~3活动包块,胃振水声明显。B超检查:胃内有直径5cm大小团块物。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约10×8×5cm~3大小黄褐色团块,质软表面呈颗粒状,活动,贲门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诊断为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 ,笔者于临床中采用清肺导滞、润肠通便法治疗小儿便秘 72例 ,疗效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以清肺导滞润肠通便为主 ,选用天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的免煎饮片 ,药用 :黄芩、杏仁、麦芽各 10 g ,鸡内金 3g ,枳实6 g ,莱菔子、槟榔、山楂各 10g ,厚朴 3g ,苍术、郁李仁、火麻仁、当归、麦冬各 10g ,温开水冲服 ,日 3次。 3~ 6个月 ,4天1剂 ;7个月~ 1岁 ,3天 1剂 ;1~ 3岁 ,2天 1剂 ;4~ 7岁 ,3天 1剂 ;8~ 14岁 ,日 1剂。同时予黄连膏 (本院自制中药 )外涂肛周以润肠防治肛裂 ,疗程 2 0天。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  相似文献   

14.
仙鹤草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谢××,女,53岁,本校干部。1990年10月24日就诊。左手心痒甚3月余,了无痕迹,伴夜晚咽干口燥,如火烧灼,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处方:北沙参、麦冬各15g,石斛、玉竹各10g,生地30g,川楝子、桑枝各6g。于  相似文献   

15.
组成:苏梗10g,香附12g,陈皮10g,枳壳10g,大腹皮15g,佛手12g,香橼皮12g。偏寒加良姜、干姜;胀甚加鸡内金、木香;胁胀加柴胡、郁金;食滞加焦三仙;痛甚加元胡、金铃子;吞酸加左金丸;胃、十二指肠溃疡加白及、乌贼骨。停用西药,忌生冷辛辣厚腻之品。治疗胃脘痛86例(经胃镜、钡餐透视、胃电图确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5例),服1~3、4~6、7~10、10剂以上症状消失者分别39、29、13、2例;中转者2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16.
游××,男,61岁。1991年8月15日因心悸4天来诊,心电图示心房颤动。曾因冠心病于去年9月住我院治疗20天好转出院。遂予红参10克,丹参、苦参、枣仁、车前子各30克,琥珀8克(冲服),炙甘草6克。每日1剂。连服4剂,转为窦律。后继续服药至二周,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17.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一:李××,女,45岁,81年5月16日诊。全身瘙痒5年,皆于夜晚发作,奇痒难忍,皮肤潮红,小者如米粒,大者成片。天明则痒止块消。数年来经中西医治疗,皆未获效。舌质淡,苔薄白,脉迟缓。治以桂枝汤加味:桂枝12克、白芍15克、生姜9克、大枣5枚、炮姜6克、红花10克、甘草6克。一日一剂,水煎服,共八剂而痊愈。后访未有复发。例二:杨××,女,25岁,82年4月9日  相似文献   

18.
医案二则     
胃柿石马××,男,7岁,1981年9月25日诊治。旬前,吃柿子七、八个,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差干呕、嗳腐吞酸。在当地医院诊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胃舒平”、“酵母片”等药无效。诊其脉弦数,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切其腹部硬满、拒按,左上腹部可扪及不规则之硬块约8×10厘米。胃肠透视发现“胃区内有二块不规则的缺损,约7.5×5.5厘米~2、5.5×5.5厘米~2。诊断为胃柿石,拟消积导滞、软坚散结之法,宗枳术丸化裁;炒枳实10克,炒白术10克,三棱10克,文术10克,煅瓦楞15克,广木香5克,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全瓜娄15  相似文献   

19.
<正> 吝××,男,38岁,峰峰矿区职工。1991年11月8日初诊。 患者胁肋窜痛、口唇糜烂半年余。曾用中药疏肝理气、清泄脾胃之剂及剂药抗生素、维生素B_2等均无效。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肝功能均正常;胸部X线透视:两肺心膈未见异常。但患者胁肋窜痛悠悠不休、口唇多处糜烂隐隐作痛,且盼下及胃脘不适、食纳欠佳、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此乃肝肾阴虚、血燥气郁、郁火乘脾所致。当滋阴疏肝稍佐苦辛之味调理中气。用一贯煎加昧,处方如下: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生地黄15g,枸杞子12g,川楝子6g,佛手6g,炒枳壳3g,水煎服,日一剂。忌用辛辣之物。  相似文献   

20.
天××,男,14岁,绵阳×校学生。1993年9月13日初诊。胃脘不适,频唾涎水1年余,加重伴乏力15天。患儿一年前因暑天饮冷后,时觉胃中发凉,涎水盈口,频频吐出,每天教室座位下如似盛水,当地数医屡治无效。近半月来,涎水益甚,不唾则欲呕,兼现倦怠乏力。患儿形瘦,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胃中发凉,饮热顿舒,涎水亦稍减,但须臾即复。诊得胃脘正中掌大欠温,舌质淡胖,苔薄白而滑,脉沉细弱。诊断为“多涎”,系中焦阳虚,脾运失常,津液上逆所致。拟温中散寒,散水止涎法治之。处方:炙甘草8g,党参15g,白术、附片(先煎)、云苓各12g,吴萸、丁香各3g,胡椒(碎)五粒,生姜、陈皮各10g,砂仁6g。忌食生冷。3剂尽,涎水明显减少,胃中已不觉冷,大便基本成形,唯倦怠乏力症仍存。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此脾虚未复之故,但药已中的,法不更辙,继原方重加健脾之药,处方:炙甘草8g,党参15g,白术、云苓各12g,附片(先煎)10g,吴萸2g,干姜、砂仁各6g,炒扁豆、淮山药各20g。续进3剂,仍忌生冷。9月20日三诊,病者喜曰:“涎水已止,胃中舒适。”询其大便虽成形但软,乏力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少,脉沉细。此大势已去,须巩固疗效,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嘱服3剂停药。另予参苓白术散,开水送服,每次服6g,1日3次,连服1月。追访2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