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外周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肢体消肿率、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静脉通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肢体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有效改善患者静脉通畅度,提高术后肢体消肿率,缩短住院及溶栓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52-3353
目的对比6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下肢DVT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周围浅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血管通畅率为56.70±23.21%,对照组为37.22±19.8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为9.0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周围浅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缩短溶栓治疗时间,静脉血管通畅率更高,对血管改善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置管溶栓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胭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5月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别采用胭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小隐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置管成功率和治疗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小隐静脉置管溶栓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脉冲式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脉冲式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身静脉输液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周径缩小值(患者治疗前、后髌骨上15cm处大腿周径减少值与髌骨下10cm处小腿周径减少值总和的平均值)、周径缩小时间、静脉畅通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周径缩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周径缩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畅通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栓溶解Ⅰ、Ⅲ级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局部皮肤淤斑、牙龈出血、肢体再肿胀,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式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专项技术管理对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8例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9例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患者为观察组,运用专项技术管理方式对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溶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技术管理模式可降低置管溶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溶栓效果,提高医生与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冲  余洁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766-768
[目的]探究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30日至2018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观察手术结果、尿激酶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静脉通畅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深静脉血栓复发情况.[结果]8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支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中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将经腘静脉穿刺置管行溶栓治疗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支具固定患肢。结果观察组腰背部酸痛、导管和输液接头脱开、皮肤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过程中,使用改良支具固定溶栓下肢,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置管专项护理对人工肝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82例人工肝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采用股静脉置管方法,置管完成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置管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峰值流速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0.01),静脉管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项置管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同时还有效改善了患者下肢静脉的峰值流速和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了人工肝留置股静脉导管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和探讨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包括分析本科2013年8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6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术前后发生的并发症及护理问题,逐渐完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并运用到护理实践中。结果,本组62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导管脱出、移位等情况;4例有出血并发症者均在早期被发现并得到及时处理;62例最后经下肢静脉造影均达到有效再通。认为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合适的体位安置、肺栓塞预防措施的落实,术后确保置管位置的稳定、严密的并发症预防与观察、有效的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是确保滤器置入、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达到良好预期效果的护理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Patients with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comprise a subset of patients with DVT who are at significant risk for developing the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anticoagulation alone. PTS can have debilitating effects on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ts symptoms range from pain and heaviness to venous ulcer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s that eliminate the thrombus burden from the lower extremity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thrombotic symptoms by restoring venous patency to the iliofemoral venous system and preserving valvular function. Treatment techniques include operative thrombectomy,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and pharmacomechanical thrombolys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atter two techniques and reviews the evidence for adopting the strategy of thrombus removal in patients with iliofemoral DV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时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IVCS伴DVT患者97例,按照髂静脉狭窄程度分为甲组(n=38)先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合并支架植入术,再行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导管溶栓治疗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19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出现出血倾向,调整用药3 d后消失.无1例出现肺栓塞.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球囊扩张术后局部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后经导管直接溶栓对治疗下肢DVT的价值。方法 13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经Guo静脉入路引入球囊导管,自血栓近心端逆行向血管远心端扩张,再行导管局部溶栓治疗。术后每24h静脉造影观察溶栓效果。结果 8例经Guo静脉路径成功完成球囊扩张术及局部溶栓治疗,5例24h完全溶栓,3例72-96h,溶栓剂用量平均106.25万u。结论 球囊扩张术后局部溶栓治疗能快速恢复血液循环,增强溶栓效果,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6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左下肢深静脉在1周内实现再通,并且出院2个月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多种介入方式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安全可靠,术中密切监护配合与术后加强置管护理、并发症预防是护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that, typically, extends into the iliofemoral veins,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 can achieve faster and more complete thrombus lysis as compared with systemic thrombolysis, while providing an acceptable safety profile through administration of lower doses of thrombolytic agents. Through a reduction in thrombus burden, CDT has the potential to mitigate the risk for post-thrombotic syndrome by restoring venous patency and preserving venous valve function. The efficacy of CDT may be improved by adjunctive approaches that include 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angioplasty with or without stenting, and ultrasound-assisted CDT. CDT may also have a specific therapeutic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iliofemoral DVT involving patients who are pregnant or with May–Thurner syndrom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in this area and discusses recently completed and ongoing randomized trials on the use of CDT in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lower limb DV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43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血栓6条、髂股静脉血栓10条、全肢型血栓27条,均采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8例、胫后静脉7例、大隐静脉6例、大隐静脉-交通静脉2例,插入血栓内用尿激酶、肝素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并观察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静脉通畅度均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4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6例患者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包括穿刺处渗血3例、尿路出血2例、眼底出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出血缓解。结论 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显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导管溶栓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胭静脉顺行插管后予尿激酶溶栓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放下腔静脉滤器及溶栓导管,血栓完全溶解4例(33.3%),部分溶解8例(66.7%),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舍下肢深静脉插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82例下肢DVT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外周静脉溶栓组41例;IVCF置入+导管直接溶栓(CDT)组41例。以临床疗效、患肢消肿率及溶栓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IVCF置入+CDT组与IVCF+外周静脉溶栓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100%vs87.8%)、肢体消肿率[大腿:(86.12±5.85)%vs(78.10±9.70)%;小腿:(89.40±10.02)%vs(75.40±11.32)%]、溶栓率[(70.67±12.19)%vs(59.72±15.21)%]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CF+CDT治疗下肢DVT,较IVCF+外周静脉溶栓疗效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防治肺动脉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DVT患者.115例,选择27例适合行VCF置入的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行VCF置入,术后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下腔静脉内均成功置入VCF,经溶栓、抗凝后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DVT疗效好且安全,VCF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