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改良护理在侧卧位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侧卧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减少压疮的发生采用改良护理,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形成情况以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皮肤受损、压疮、呼吸循环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医生的满意度、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改良护理能减少侧卧位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侧卧位摆放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神经外科行侧卧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8例,观察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摆放侧卧位;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摆放法。比较两组患者安置体位耗时,摆放体位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皮肤受压情况,操作者体力消耗情况及手术医生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的方法摆放侧卧位,可以明显缩短安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节约人力,减轻皮肤受压情况,能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医务人员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集束干预改良泌尿科手术升桥侧卧位摆放流程和术中护理预防体位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11月泌尿外科需行升桥侧卧位手术的患者180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升桥侧卧位摆放方法,观察组运用集束干预方案,改良升桥侧卧位摆放方法及加强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眼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红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2例眼睑水肿,所有患者均无视物模糊,对照组有14例眼睑水肿,5例视物模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集束干预策略,改良泌尿外科升桥侧卧位摆放方法,加强术中护理,制定流程并规范实施,能有效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眼部并发症,确保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侧卧位改良方法,寻求适宜的护理用具,减少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10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侧卧位摆放法,改良组采用改良侧卧位摆放法。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比两组体位摆放所需时间、术中体位移动及压疮和眼睑水肿例数、术后随访神经损伤和肢体疲劳情况,调查两组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改良组手术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更稳定。两组体位摆放时间、舒适度、工作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髋关节置换手术侧卧位能缩短体位摆放时间,降低体位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改良体位护理措施预防长时间侧卧位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方法选取2016年1—4月行长时间侧卧位手术的85例患者为观察组,术中给予改良体位护理。选取2015年9—12月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平均面积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改良体位护理能够减少长时间侧卧位患者术中压疮的形成,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200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围手术期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术中体位护理及MEWS。对比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道压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摆放后15min,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道压力水平均高于摆放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18.00%(P0.05)。结论术中体位护理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有效减小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呼吸道压力波动,降低压力性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侧卧位、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2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给予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侧卧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手术体位摆放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2.15 ±3.76) min vs(16.65 ±3.97) min,P<0.01];耳廓损伤、臂丛神经损伤及压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6%vs22.22%,P<0.01;2.13% vs 17.78%,P<0.05;4.26% vs 22.22%,P<0.01).结论 侧俯卧位护理干预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侧卧手术体位的安置方法,以降低因手术体位引起神经损伤及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侧卧位手术患者348例,149例为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安置侧卧位,另外199例为改良组,按改良的方法安置侧卧位,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损伤及皮肤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传统组出现2例皮肤水疱,5例皮肤潮红,1例健侧眼睑水肿.改良组1例因手术体位而致皮肤潮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的侧卧手术体位方法优于传统侧卧手术体位方法,可减少因手术体位引起的神经损伤及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术侧上肢体位在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侧上肢手术体位摆放,观察组给予改良体位,比较两组N9波异常发生率以及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中移位发生率和术侧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侧上肢N9异常率(0.00%)低于对照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术侧上肢体位应用于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可显著降低病人术侧上肢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改良侧卧位在贲门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治疗的95例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贲门癌切除术治疗,对照组47例予传统体位管理干预,改良组48例予改良侧卧位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野暴露满意度与淋巴结清扫难易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野暴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难易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贲门癌手术中,改良侧卧位管理干预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充分暴露术野,便于淋巴结清扫,还可降低术后体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侧卧位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12月收治200例需摆放侧卧位进行手术的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安置法,观察组则对传统侧卧位上肢摆放方法、固定方法加以改进,应用于胸腔镜手术中。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的完成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体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完成时间[(5.5±0.6) min]短于对照组[(8.9±0.4)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4~48 h肌肉酸痛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体位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改良侧卧位方法,不仅能扩大手术野,且节能、省时、省力,还能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护理法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儿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室2018年9—12月收治的310例长时间侧卧位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手术室2019年1—4月收治的325例患儿为观察组,分析急性压疮的根本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术后24 h的皮肤潮红、潮湿情况以及压疮情况。结果 2组的体位摆放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皮肤潮红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毕体温高于对照组(P 0. 05),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手术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压疮面积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根本原因护理法能够预防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儿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安置的改进对开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侧卧位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各5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侧卧位,改良组采用垂肩侧卧位,观察两组卧位摆放对手术及病人的影响。[结果]改良组病人下侧上肢外周静脉通路顺畅情况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医务人员对改良手术体位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能为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提供良好的手术环境,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14.
改良截石位的摆放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改良传统截石位的摆放方法,探讨不同截石位对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36例为实验组,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的摆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没有心血管或神经系统疾病的直肠癌成年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术中应用传统截石位的摆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与体位有关的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例(0.74%)发生皮肤压疮;对照组有9例(6.25%)发生皮肤压疮,5例(3.47%)发生下肢胀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截石位摆放方法有利于减少截石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体位摆放法对后腹膜腔镜下肾切除术的影响。方法选择后腹膜腔镜下肾切除术患者100例,按手术体位分传统手术体位摆放组(对照组)和改良体位摆放组(观察组)各50例。监测两种体位摆放在90°侧卧位下,抬高腰桥前、抬高腰桥后、抬高腰桥后3 min、抬高腰桥后5 min患者无创血压、心率的变化。评价术野暴露情况,记录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躯体疼痛不适的例数。结果两种体位摆放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抬高腰桥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下降。改良体位摆放法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减少(P0.01),心率的变化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视野暴露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简易方便,手术时间缩短及患者术后舒适感增强(P0.01)。结论两组患者抬高腰桥均会出现血压下降,但采用体位改良设计抬高腰桥可以显著减少血压骤降的程度,有效预防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也可缩短手术时间,保障手术视野清晰及缓解术后患者的躯体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侧卧位与截石位配合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肛肠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截石位摆放,观察组采用侧卧位摆放。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和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以及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生命体征如心率、动脉压、呼吸频次、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后的术后24h体位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术中操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肛肠手术患者采用侧卧位比截石位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探讨优化型截石位在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使用改良截石位腿架)和观察组(使用马蹬型气动腿架),各30例。对比两组不同体位摆放所需的时间、手术医生对体位安置的满意度、患者术后舒适度、压疮、下肢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截石位摆放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发生下肢肿胀,观察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型截石位可以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型侧卧位托手架在侧卧位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我院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侧卧位胸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安置侧卧手术体位,对照组采用传统侧卧位托手架进行侧卧位安置,观察组采用改进后托手架进行改良式侧卧位安置。记录患者体位安置时间;手术结束后观察皮肤受压情况;术后3 d内随访患者,记录有无臂丛神经损伤并发症及其表现。结果:观察组体位安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皮肤压红4例,对照组11例,均在术后40~60 min消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进行随访,观察组上肢不适2例,对照组为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型侧卧托手架在改良法侧卧位的使用中操作方便,稳定性较好,可以减少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后路胸腰椎切开内固定手术体位对减少术中发生压疮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48例经后路胸腰椎切开内固定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位护理干预。观察记录2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压疮发生率、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压疮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前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胸腰椎切开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术中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体位改良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90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随机等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手术体位(90°正侧卧位);改良组采用改良手术体位(支腿架摆放侧卧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手术中体位摆放后,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气道压变化较小,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野质量好、舒适度优、满意度高及术后压疮发生率方面,改良组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手术中,采用支腿架摆放侧卧位,不仅能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还能提高护理效果,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