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中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44例高危出血倾向的血液透析患者按治疗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化抗凝血液透析治疗56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无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法血液透析治疗39例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两组无1例诱发或加重出血,观察组的透析器和静脉壶的凝血情况、治疗时间和超滤量以及透析前后生化指标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鱼精蛋白中和的局部肝素抗凝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室中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抗凝技术和无肝素(hf)两种方法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RCA方法,对照组采用hf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因凝血原因导致透析提前结束发生率及连续透析时间。结果:观察组顺利完成透析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 01)。结论:RCA应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纯无肝素透析具有明显的抗凝效果,能够保障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ICU床旁静脉血液透析滤过中的抗凝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血液净化患者分为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钠,LMWH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血液净化开始前和治疗2h、6h、结束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观察滤器和血路管凝血情况,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特点。【结果】①肝素组透析38例次中发生6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4例患者退出;LMWH组透析46例次,均顺利完成,未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②两组在滤器血路管堵塞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凝血指标的比较LMWH组APTT峰值明显降低,且PT与PLT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其效果优于肝素血液净化,而良好的专业护理对保证有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无肝素抗凝方法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具有高危出血倾向行无肝素CVVH治疗的患者,共治疗128例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次。对照组采用传统无肝素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治疗,比较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净超滤量、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及治疗后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有效治疗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及净超滤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滤器和静脉壶凝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无一例诱发或加重出血。结论改良式无肝素抗凝法是高危出血倾向患者CVVH治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血液净化方法,不但能起到安全有效的抗凝效果,还可延长有效治疗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增加净超滤量,降低滤器和静脉壶凝血发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成本,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急性中毒血液灌流(HP)中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研究其作为血液灌流抗凝剂的疗效。方法 HP治疗中毒24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前及结束后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患者出血、灌流器、管路凝血情况。结果 24例均顺利完成HP,其中5例出现灌流器凝血倾向,无一例发生出血、凝血;治疗前后APTT、TT及PLT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钠作为HP治疗急性中毒中的抗凝剂,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浓度枸橼酸钠和局部肝素体外抗凝在血液净化伴出血倾向患者中运用的效果。方法 2015年9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肾内科需要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的伴出血倾向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组(14例)以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行CBP治疗,B组(13例)以局部肝素体外抗凝行CBP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电解质、肌酐、血气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观察两组滤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CBP治疗,在治疗中均发生滤器及管路Ⅰ级凝血各1例,未出现Ⅰ级以上凝血。A组患者透析后未发生高钠、低钙血症及严重的碱血症,未出现口唇、四肢麻木的低钙表现,患者均存在轻度碱血症,与枸橼酸抗凝呈碱性相关;B组患者在治疗8~12 h时,监测出血时间发现,APTT时间轻度延长。A组和B组患者各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程度不同。结论对于具有出血倾向患者CBP治疗时,建议首选高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其次是局部肝素体外抗凝。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长期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28例,自身对照,分别先后行RCA方法(A组)、无肝素方法(B组)、低分子肝素方法(C组)抗凝透析.观察三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 A组透析28例,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B组透析28例,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其中3例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C组透析23例,发生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3例.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后的血Ca2+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3-显著升高(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pH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CA应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抗凝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的2种给药方法的抗凝效果.方法 将31例有出血倾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2组.A组每次透析均以肝素生理盐水预充循管并排净后接血路管,透析前10min从静脉端给药,低分子肝素钠首剂2500IU,此后每小时追加500IU;B组每次透析仅用生理盐水预充循管,透析开始时一次性从动脉端给低分子肝素5000IU.观察2组透析结束后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MCT)、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血、透析器及管路回血时的凝血情况.结果 2组均能顺利完成透析,透析器及管路回血时的均无明显凝血,A组抗凝效果优于B组(p<0.05),A组的压迫止血时间(MCT)较B组短(p<0.05),2组透析前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2种低分子肝素给药方法均能有效抗凝,减少出血倾向,A组抗凝效果优于B组,同时能减少低分子肝素用量,缩短穿刺点人工按压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9.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净化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在血液透析(HD)、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及血液透析滤过(HDF)中的应用,以期得到针对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更安全、有效、简便的局部枸橼酸抗凝方案.方法选择56例患者分为2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RCA组)46例,行血液净化86例次;对照组10例,行无肝素或小剂量肝素血液净化39例次.监测全血ACT(活化凝血时间)、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监测血清游离钙、枸橼酸、血钠、碳酸氢根浓度;监测血尿素氮、肌酐等.结果 RCA组:治疗中体外ACT较治疗前延长 39%~75% (P < 0.01),体内ACT较治疗前无延长;透析器凝血程度达2~3级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静脉壶凝血的发生率(除血液透析滤过以外)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体内血游离钙水平无明显改变,血清枸橼酸水平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未发生高钠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并发症.血尿素氮、肌酐等清除理想.结论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局部枸橼酸抗凝体外抗凝确切,对系统凝血功能无影响;无各种并发症;且血液净化效果好.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行HD、CVVH及HDF治疗高危出血倾向患者既简便易行,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抗凝方法对有高危出血倾向的ICU重症患者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中应用的效果比较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36例ICU有高危出血倾向的重症患者接受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按抗凝方法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14例,A组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B组采用肝素抗凝,观察2组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A组滤器使用寿命较B组明显延长,因滤器凝血而更换管路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用于CVVH治疗的费用也明显降低.结论 对有出血高风险的重症患者行CVVH治疗时,采用枸橼酸体外抗凝较肝素抗凝更能延长管路使用寿命,减少相关医疗费用,并且保障CVVH治疗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3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出凝血时间,透析管路凝血情况和全身瘀斑、出血点的分布面积及持续时间。结果:LMWH组与UFH组相比,透析管路的凝血情况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减轻了全身瘀斑,减少了出血点的分布面积及持续时间(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产生普通肝素同等抗血栓形成效果的同时,能明显减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组合型人工肾可以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预防和治疗透析长期并发症,但透析器和/灌流器凝血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一大问题。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抗凝方案在组合型人工肾(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应用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对35例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原抗凝方案的1.5~2.0倍进行抗凝各4周,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及出血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应用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发生滤器及灌流器凝血1级3例、2级2例,两组均未发生3级滤器及灌流器凝血;应用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12例、2级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时出现出血1级2例、2级1例;应用肝素后血小板减少,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应用低分子肝素后各检验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慢性肾衰竭患者行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时,低分子肝素和肝素抗凝效果接近,低分子肝素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7例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31例。2组患者均采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检测指标[活化的凝血时间(A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治疗7 d后有无出血、有无心血管事件(严重的心律失常、再发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ACT、APTT水平与对照组治疗7 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7 d后AC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ACS疗效确切,且不用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高龄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2例,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对照组33例,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测定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于术后12 d行血管彩色多普勒检察,观察患者是否有DVT形成;记录2组患者术后12 d内胃肠道出血和血肿等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2 d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PT及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出血1例、伤口局部血肿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利伐沙班预防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手术后VTE的临床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安全性与其相当,并且简化了治疗过程,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无肝素透析前、后和封管后30min凝血指标与非透析日基线值的差异,了解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出血风险的影响. 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1年6~9月间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26例,透析后使用1∶1肝素盐水(3125U/ml)按照导管标记容积封管.事先记录非透析日的血凝指标作为基线值,并于透析开始5min、透析后(封管前),封管后30min分别采血检测血凝指标. 结果 该组患者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8.75 (26.60~31.63)、32.65(28.30~54.03)、28.25(26.53~32.03)、47.90 (35.80~199.65),其中透析后(封管前)数据较基线值无差异,但透析开始后5min、封管后30min的数据较基线值明显延长(P=0.0003,0.0001),其中位数比较基线值分别延长达13.6%和66.7%.其他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封管后较封管前也都有明显延长(P≤0.0001). 结论 常规的无肝素透析对凝血各指标影响不明显,但1∶1肝素盐水封管将造成透析开始后短时间内和透析后一定时段内APTT的明显延长,因此,目前采用的肝素盐水封管方式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低分子肝素剂量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00例,根据低分子肝素应用总量不同分为对照组(高剂量组,总量≥80U/kg体重)和研究组(低剂量组,总量<80U/kg体重),分别在透析前、透析3h及透析完成24h时段对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血栓弹力图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抗凝效果,对比两组静脉压、跨膜压等指标变化情况,通过监测患者血浆尿素浓度对透析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透析前APTT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栓弹力图检测中R值、MA值、K值、CI值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透析3h后,两组患者APTT明显延长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R值、MA值、K值、CI值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析完成24h后,两组APTT明显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APTT小于对照组;透析患者低分子量肝素剂量与患者体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时即可达到充分抗凝效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出血倾向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静脉压、跨膜压、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指标更能反映透析患者凝血实时功能,低分子肝素小剂量应用即可达到充分抗凝且不影响透析效果,透析患者使用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出血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前期研究应用血仿膜吸附法无肝素透析(HCHD)对高危出血患者行血液透析(HD)基础上,深入探讨不同肝素溶媒对此方法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急、慢性HD高危出血患者14例。自身交叉对照设计,分别以生理盐水(NS)和5%葡萄糖(GS)为肝素溶媒,每一患者分别先后经历两次不同方式HCHD治疗。观察指标分3组进行自身和组间对照,同时观察不同溶媒对肝素吸附量和吸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HCHD期间,14例患者未有加重出血的情况,3例活动性出血患者出血停止。②肝素平均吸附量GS组(4513±1446)U,NS组(4011±444)U;仅在NS冲洗液中检测到少量肝素的释放。③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HCHD期间基本无变化,而同期HD组延长了274%(P<0.01)。其余指标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极性溶媒NS对HCHD肝素吸附量、体内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对于高危出血、尤其是活动性出血患者,HCHD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重脓毒症患者49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A组25例(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组),B组24例(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组),进行不同方法的血液滤过治疗,记录开始和72h后APACHEⅢ评分,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用量,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炎症指标的变化。还记录每组患者的滤器平均使用时间,置换液使用总量,肝素使用总量,28d病死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72h后,A,B两组之间平均动脉压,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使用的置换液量比A组明显增多,滤器平均使用时间明显缩短,B组血小板下降,APTT延长,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脉冲式高容量血液滤过,可以达到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的效果,又可以节约液体,耗材,减少对血液,凝血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阴式子宫切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开封市妇产医院行阴式子宫切除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在围术期皮下注射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分别于术前(T1)、术毕(T2)、术后24h(T3)、术后4d(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栓调节蛋白(TM)及D-二聚体(D—D),比较两组PT、APTT、TM和D-D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后24h引流量。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T、APTT与T1比较缩短(P〈0.05);对照组T2、T3时间点TM、D-D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可以明显改善阴式子宫切除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