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特征性表现 ,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 17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MRI表现 ,其中淋巴瘤 13例 ,白血病 4例 ,常规MRI平扫 ,其中 11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淋巴瘤 13例中 ,10例主要累及胸椎 ,3例主要累及腰骶椎 ,矢状面T1 WI、T2 WI主要表现为脊椎弥漫性斑片、斑点状长T1 、长T2 信号 ;均并发椎管内硬膜外长梭形软组织占位 ,于横轴面呈环绕硬膜囊“半月形”、“新月形”等T1 、等T2 均匀信号。并发椎旁不规则软组织占位 4例 ,增强示椎管内硬膜外长梭形软组织占位呈均匀强化。白血病 4例 ,均表现为脊柱均匀分布的弥漫性斑片、斑点状长T1 、长T2 信号。结论 :MRI对脊柱硬膜外淋巴瘤与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血管性病变MRI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椎管内不典型血管性病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R误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MRI表现,探讨误诊原因.结果 2例椎管内硬膜外动静脉畸形MRI分别表现为等T1,等T2和短T1、长T2信号,均单纯报告为血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表现为较均匀等T1、长T2信号,增强后见明显均匀强化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另1例呈短T1、短T2信号而误诊为黑色素瘤.结论椎管内血管性病变有时仅表现为局限性出血的征象或出现类似神经源性肿瘤的征象,仔细分析和观察病灶的位置、信号特点、增强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5例中,4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胸腰段,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椭圆形;病变平面脊髓明显受压,3例肿块呈"钳"状包绕脊髓;5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明显强化;2例肿瘤沿相邻的椎间孔呈"哑铃"状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硬膜外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诊断 [附20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椎管硬膜外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分析20例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讨论各种肿瘤的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瘤7例,5例呈等T1和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2例呈长T1长T2信号,6例伴椎体骨质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均呈明显增强.5例淋巴瘤中3例T1WI呈等信号,2例为略低信号,1例T2WI为高信号,4例为等信号,1例伴胸4椎体骨质内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性增强.黑色素瘤2例呈短T1短T2信号,可广泛侵及硬膜.海绵状血管瘤可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相似.胆脂瘤为不规则形长T1长T2信号,肿物充填于椎管内,对椎体骨质有压迫性破坏.脊膜瘤2例呈等T1等T2信号,呈明显均匀性增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骨髓瘤可见椎体及椎管内长T1长T2信号,有明显增强.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肿瘤种类繁多,但以恶性肿瘤最多,其中以淋巴瘤,转移瘤占大多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胆脂瘤,有时与淋巴瘤,转移瘤MRI表现相仿.而脊膜瘤,黑色素瘤,神经源性肿瘤也可有相类似的MRI表现.因此诊断中应提高警惕,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脊柱硬膜外血肿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9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外伤史,发病后4~24h行MRI检查5例,1~3天行MRI检查3例,5天行MRI检查1例.常规横轴面、矢状面T2WI、TIWI及T2 WI脂肪抑制技术.结果 血肿发生于颈段4例,胸段2例,颈胸交界部2例,腰段1例.9例均表现为脊髓硬膜外梭形,长度7~12cm.血肿位于脊髓正后方4例,脊髓右后方3例,脊髓左后方1例,脊髓正前方1例,脊髓不同程度受压移位,脊髓与血肿间见线条状低信号影.4~24h行MRI检查5例,于T2 WI上呈稍高信号3例,高信号1例,等信号1例;于T11WI上呈等信号3例,等低信号2例.1~3天行MRI检查3例,于T2WI上呈低信号1例,等信号1例,等低信号1例;于T1WI上呈等信号2例,等低信号1例.5天行MRI检查1例,于T2 WI上呈低信号;T1WI上呈稍高信号.9例中T2WI压脂上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4例,高信号2例.结论 MRI是诊断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最佳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而且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新旧程度.  相似文献   

6.
周立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2):2008-2010,2023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肿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椎管内血肿CT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随访复查证实的椎管内血肿的CT及MRI表现。18例患者均常规CT、MR平扫,其中2例MR增强扫描。使用GE公司Lightspeed16CT扫描仪,及Phillip1.5TAcheive超导MR扫描仪,2例MR增强扫描采用钆喷酸葡甲胺(Gd—DTPA)对比剂经静脉团注,注射剂0.1mmol/kg。结果颈胸段3例,胸段5例,胸腰段6例,腰段4例;位于脊髓背侧方14例,脊髓两侧2例、腹侧2例。硬膜外血肿11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并蛛网膜下腔内积血1例。CT表现为高密度或等密度,MRI分别呈长T1长T2信号、长T-短Tz信号、等T1短T2信号及短T1长T2信号,其中2例MR增强扫描,1例边缘强化,1例未见强化。结论椎管内血肿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定性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像学在颈深筋膜间隙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颈深筋膜间隙感染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单间隙受累24例,多间隙受累23例.蜂窝织炎17例,脓肿30例.蜂窝织炎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弥漫性强化;MRI蜂窝织炎呈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脓肿CT表现为局限的低密度病灶,可有气体密度影,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脓液不强化,MRI中脓肿呈明显长T2信号影,脓肿壁在T1WI及T2WI呈中等或者低信号;并发症9例,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脓肿、多间隙感染、多间隙脓肿发生例数增高;颈动脉间隙、椎周间隙、脏器间隙感染更容易出现并发症.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颈深筋膜间隙感染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并发症的MRI诊断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Mill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26个出现并发症的乳腺及1例健康志愿者乳腺的MP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及感染合并脓肿5例7个,表现为假体内团状长T1WI、长T2WI信号,T2WI信号较假体更高;无菌性炎症2例3个,假体包膜增厚,表现为稍长T1WI、等T2WI信号;硬结10例13个,表现为皮下、乳腺腺体内或胸大肌下的单个或数个固定的长T1WI、长T2WI信号;假体包膜破裂5例6个,表现为多发条块状、结节状长T1WI、长T2WI信号。诊断结果与临床和术后诊断结果符合。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诊断价值大,宜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结果病变分布在腮腺咬肌区13例,颊部及颧颞部12例,眶部3例,唇部3例。3例为椭圆形或类圆形,2例为梭形,其余26例均表现为团状或片状的不规则形。T1WI上20例表现为长T1信号,7例为等T1信号,4例为稍长T1信号,在T2WI上27例表现为长T2高信号,4例为稍高信号。结论MRI可以明确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并能明确病变的形态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MRI对脊椎骨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骨髓炎的MR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MR检查方法为矢状位和轴位常规SE序列T1WI及T2WI,Gd-DTPA T1WI.结果26例患者中,单纯脊椎骨髓炎3例,相邻椎体及椎间盘受累9例,相邻椎体,椎间盘及椎旁软组织受累12例,合并硬膜外脓肿2例.病变椎体和椎间盘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椎旁软组织呈等T1、长T2信号.病变椎体、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影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强化.结论MRI对脊椎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梗死的MRI诊断,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脊髓梗死的7例病例进行MRI检查,包括常规矢状位T1WI、T2WI、SPIR和轴位T1WI、T2WI,其中6例病例有增强扫描,5例有扩散加权序列.结果:脊髓梗死诊断7例:颈段3例,胸腰段4例.MR信号强度与发病时间、病程进展有关:发病3天内脊髓略肿胀,T1WI略低信号,T2WI略高信号,扩散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3~14 d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可有不同程度强化,扩散为高信号.2周后扩散为混杂信号.缓解期,病变受损范围可减少1~2个节段.结论:MRI可显示脊髓梗死的病变范围及受累部位,与临床结合,可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与脑室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资料。扫描序列包括:SE轴位T1WI、矢状位T1WI;FSE轴位T2WI。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3例行磁共振波谱(MRS)研究,二维单体素,点分辨法(PRESS),TE144ms。结果 脑室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T1WI、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信号(10/12),囊变坏死常见(9/12),病灶呈菜花状或乳头状(8/12);增强后多明显强化(9/12)且不均匀(8/12),肿瘤血管流空信号(5/12)及出血(3/12),发生率均较发生于脑实质内的相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高。所有病例均未见灶周水肿,但均可见病灶以上水平脑室积水。MRS3例均有不同程度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降低,胆碱(Cho)上升,Cho/肌酸(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高于正常脑组织。结论 脑室内星形细胞瘤较少见,临床上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其MRI表现较脑实质内星形细胞瘤有所差异,需与脑室内的其他肿瘤相鉴别。MRS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对可复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证实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8例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 MRA)检查,1例行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CE-MRV)检查,6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 MRI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6例位于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2例累及脑干.T_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_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无明显异常对比强化,MRA未见明显异常,DWI显示病变扩散受限呈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或为正常.7例经对症处理后多次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好转;1例因多系统衰竭死亡.结论 MRI对PRES的病变范围显示清楚,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MR检查方法并结合治疗后复查可以明确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盛华强  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84-1087
目的:探讨MRI推断侵袭性垂体瘤质地、侵袭性的价值。方法:35例行MR检查侵袭性垂体瘤病人,测量T1WI及T2WI肿瘤信号与脑白质信号的比值和强化前后肿瘤T1WI信号强度比值,与其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对照,术中据肿瘤硬度分为质软、中等、硬;术后瘤体送检,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WI瘤体与白质信号比值与瘤体质地有明显相关性(P<0.01);MRI所示垂体瘤海绵窦及鞍周侵袭与术中及术后病理总符合率达85.3%。结论:MRI可以在术前准确预测侵袭性垂体瘤的质地、侵袭性。  相似文献   

15.
骶骨衰竭骨折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骶骨衰竭骨折的MR 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1例病人,女19例,男2例,平均年龄72.4岁。所有病人均有骨质疏松,其中7例为盆腔肿瘤放疗后发病。MR I检查使用矢状位、横轴位和冠状位SE T1W I、FSE T2W I和脂肪抑制FSET2W I。其中14例同时行SE T1W I增强扫描。所有病人均同时行X线平片、CT平扫检查,其中14例行同位素扫描以证实诊断。结果21例共发生37侧骶骨耳部骨折,其中16例(76.2%)为双侧骨折,5例(23.8%)为单侧骨折。37侧骨折中,32侧(86.5%)显示“蛇形”低信号骨折线。所有病例均显示片状或三角形骨折周围水肿区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14例增强扫描,骨折线均无强化,水肿区呈不均匀强化。3例合并其他部位多发性不全骨折。结论MR I诊断骶骨衰竭骨折具有特征性,可显示骨折线及骨折周围水肿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度影边缘较清,4例显示游离碎片与椎间盘呈细窄颈相连。MRI组中,7例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13例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3例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最佳,MR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其病理的改变,仔细分析平扫信号特点即可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表现和特点.方法:对9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Stanford A型4例,Stanford B型5例.全部病例均采用MRI SE常规序列.结果:本组病例均示主动脉管腔正常或受压稍变小,约3.5~4.5 cm;管壁均示增厚,横轴位2例管壁呈环形增厚、4例管壁呈新月形增厚;壁内血肿2例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较低信号,3例血肿T1WI及T2WI呈较均匀性高信号,1例于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3例壁分层,中间见等信号动脉中膜相隔,两侧信号不一致,T1WI血肿外侧部分呈等信号、内侧部分呈高信号,T2WI两侧均呈高信号.结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