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接触放射线作业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常熟市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878名和上岗前人员217名作为对象,所有人员均参与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项目进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的晶状体浑浊率(χ2=7.27,P0.01)、染色体畸变率(χ2=5.01,P0.05)和淋巴细胞微核率(χ2=10.25,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白细胞计数下降率(χ2=0.27,P0.05)并未发现差异。上述4项指标在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不同放射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晶状体浑浊率(χ2=13.34,P0.01)、染色体畸变率(χ2=9.48,P0.01)和淋巴细胞微核率(χ2=11.23,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白细胞计数下降率(χ2=1.87,P0.05)并未发现差异。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够影响人体的晶状体和染色体畸变及淋巴细胞微核产生,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铀矿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及其变化.方法 选取广东省某铀矿接受放射卫生监护健康体检的放射工作人员269人(放射组),未接触放射线的健康成人219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采用常规培养法检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比较2组以及放射组不同工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染色体总畸变率为0.68%,染色体型畸变率为0.25%,微核率为2.54‰,微核细胞率为2.44‰,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工龄≤5年组及工龄≥30年组染色体总畸变率高于工龄5~30年组(P<0.05).结论 铀矿放射工作人员接触的电离辐射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升高;从事放射工作工龄较短或较长者染色体总畸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期接触放射线人群的健康状况,为放射性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6年以辽宁省内594名接触放射工作人员(接触组)和297名半年内未接触放射线人员(对照组)为调查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方法采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放射性职业接触状况、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进行健康体检,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探讨长期接触低剂量放射线对人群的健康损害及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与眼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15%、0.030%,放射线接触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与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42%、0.150%;与对照组比较,放射线接触组人群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及眼晶状体浑浊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群血红蛋白、血小板、血糖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0~9、10~19、≥20年放射线接触者眼晶状体浑浊率分别为0.039%、0.063%和0.133%;不同工龄放射线接触者眼晶状体浑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放射治疗、介入放射、放射诊断、投照、工业探伤等放射工种之间各项健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射线暴露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影响,应加强放射线接触人群放射线防护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4.
井婧 《职业与健康》2010,26(3):244-246
目的了解某单位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对长期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有害作业人员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实验室细胞遗传学的方法对254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组的染色体畸变率为0.232%,高于正常值(0.1%~0.2%)。微核率1.177‰,在正常范围(0~3‰)以内。染色体型畸变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色体型畸变以断片为主(ace,59.3%)。结论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细胞遗传学变化特点与放射工作人员的年龄、有害作业工龄、个人累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分析接触90Sr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敏感指标,评估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方法对比分析接触90Sr放射组(n=95)和对照组(无射线接触史人员,n=48)之间和不同工龄组之间的放射损伤指标,包括手掌皮肤色素脱失检出率、眼晶状体混浊率、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率。结果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手掌皮肤色素脱失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各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7,P=0.009);不同工龄组间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5,P=0.283)。放射工作人员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0.63‰)、染色体畸变阳性率(42.11%)、染色体总畸变率(4.84‰)以及微核率(0.72‰)高于对照组(P0.05)。除染色体单体型畸变率(χ2=4.163,P=0.125)外,不同工龄间各项细胞遗传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年放射工龄组的双着丝粒畸变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染色体总畸变率以及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0.01)。除双着丝粒畸变率外,11~年放射工龄组各项细胞遗传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工龄组间染色体畸变总率与微核率呈线性关系(F=297 621.950,P=0.001)。结论该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手掌皮肤色素脱失检出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染色体总畸变率以及微核率明显增高,提示应加强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油漆工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居室装饰油漆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的变化。方法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苯等有机溶剂浓度 ,按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结果 在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等有机溶剂浓度超标 2~ 2 5倍 ,接触组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为 7 12‰ ,对照组为 1 5 6‰ ;染色体畸变率接触组为 2 62 % ,对照组为 0 62 % ,接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油漆工作业场所苯等有机溶剂浓度严重超标 ,致使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发生情况。方法通过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种和工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共调查1 704人,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为0.02%和0.12‰。男性染色体畸变率为0.02%,女性为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微核率为0.10‰,低于女性的0.17‰(P0.05)。不同年龄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岁人员较高。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不高,但应重视高年资、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某钢铁企业342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某钢铁企业密封源设备工作者健康状况,了解工业放射线设备对操作工健康的影响,预防放射性职业病的发生。方法 暴露组选取本企业342名放射线工作者,对照组选取本厂宾馆、食堂250名食品及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对两组均按国家标准进行体检,包括询问病史、自觉症状、检查内科、外科、皮肤科、眼科、做B超、心电图、化验室血常规检验、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检测;对获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暴露组主诉头疼头晕、疲乏、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症状者较多;身体检查结果:眼晶状体混浊、白细胞异常、微核细胞率异常、染色体异常、皮肤损伤等项目高于对照组。结论 长期接触低剂量放射线对接触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应加强对放射仪器和工作人员的防护,以减少放射线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职业接触铅对工人的遗传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接触组的染色体畸变率(1.1%)和淋巴细胞微核率(1.6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染色体畸变率0.2%、淋巴细胞微核率0.66‰)。血铅浓度与染色体畸变率有相关关系(r=0.85,P<0.05),而与淋巴细胞微核率无关。提示,铅对接触工人具有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核工业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探求辐射危害所致的细胞遗传学主要改变指标的类型。方法采用实验室细胞遗传学的方法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0.178%、微核率1.24‰与对照组0.180%和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型畸变以断片(ace)为主72.7%。结论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是断片,染色体型畸变与有害作业工龄之间无明显的正相关,但随年龄增加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1.
周沛林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46-1847
目的了解随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提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对随州市231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检查。结果眼晶体密度增高和晶体混浊3人,异常检出率1.29%;肝功能检查异常19人,检出率为8.22%;血常规异常中以白细胞减少5人,检出率为2.16%;血红蛋白减少4人,检出率1.73%,血小板减少1人,检出率为0.43%;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率异常未检出。结论随州市放射设施的整体防护水平较好,未发现与接触放射损害的异常疾病,但应加强对常见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周口市2006—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文  朱冬梅  方新立 《职业与健康》2010,26(20):2309-2311
目的了解周口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周口市2273名放射工作人员和195名正常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放射工作人员中异常体检结果人员比例达41.22%;患病情况、眼状晶体混浊率、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比对照组高。结论周口市放射工作人员患各种疾病的概率高于对照组,长期低剂量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霞  张燕  钟光伟 《职业与健康》2014,(13):F0002-F0002,F0003
目的研究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及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微核、染色体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法,血常规采用静脉血用迈瑞-3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放射工作人员(1 043人)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及白细胞异常率与对照组(450人)相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工龄增加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白细胞异常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率及白细胞异常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沙焱  杨震宇  香映平  何家禧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476-1477
目的探讨口腔脱落细胞微核技术在探测铅暴露人群遗传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生产过程中接触不同浓度铅的某铅酸电池厂工人为接触组,按空气中铅浓度高低分为低浓度组(76名男性工人)和中浓度组(89名男性工人),同厂男性管理人员78名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结果 2种浓度的铅暴露组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58±2.49)‰;中浓度组:(4.16±2.32)‰]明显高于对照组[(2.85±2.03)‰],两种浓度铅接触组人员的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低浓度组:(3.38±2.16)‰;中浓度组:(4.37±2.43)‰]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职业性铅暴露人群中,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有相关关系(r=0.227~0.361,P0.05)。结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试验可以作为简易的检测手段,用于对铅暴露作业人员遗传损伤的检测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柳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标本,检测柳州市458名放射作业人员和200名健康成人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柳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76‰和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0.67%和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的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年以上工龄组最高。结论柳州市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因此加强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及做好辐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某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050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淋巴细胞微核率≥ 6‰者,共24例作为病例组,按同单位、同性别、年龄相差±5岁进行配对,淋巴细胞微核率正常的放射工作人员,共24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基线情况、电离辐射接触情况、混杂因素的接触情况及体检项目指标,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异常发生率为2.29%,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吸烟/被动吸烟情况(OR=3.667)。结论 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异常情况属正常,其中吸烟/被动吸烟情况是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进行监测,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257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及微核采用甲基纤维素法进行检查。结果 257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未检出,微核畸变率随着工龄增加有增高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检出率高于女性,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在现有工作条件下会受到健康损害,应加强放射防护。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渝东片区321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渝东片区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改善放射卫生防护设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渝东片区321名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神经衰弱综合症、眼晶状体混浊随工龄增加而升高;外周血象只有血小板随工龄的增加而稍上升;尿素氮异常率、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异常率都随工龄的增加而上升,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B超、肌酐和肝功能异常与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无关。[结论]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放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潘健  付必惠 《职业与健康》2011,27(7):747-749
目的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对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及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要求,结合个人放射剂量监测结果对1989—2009年连续21年1072人次放射工作人员检查结果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九江市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有逐年下降趋势。放射工作人员的内科检查、淋巴细胞微核、血小板、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市县乡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余项目无明显变化。结论随着放射防护水平提高,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有一定好转,但是还需进一步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20.
对某研究所接触脉冲微波作业的高功率组42人、低功率组(元件组)60人和无微波接触的对照组51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两接触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异常率、高功率组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功率组染色体畸变率异常者检出率、畸变细胞率、染色体型畸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元件组(P<0.01);而染色单体型畸变率两接触组与对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因素后,两接触组微核率、染色体型畸变率与工龄无相关性(P=0.451,P=0.270)。说明小功率脉冲微波辐射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微核形成具有一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