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方法 对我院1986~2002年间收治的14例胃切除术后近期(24~72h内)上消化道大出血行再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4例,术后吻合口出血4例,残胃粘膜损伤出血2例.残胃肠套叠出血2例.十二指肠残端出血1例.遗漏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及贲门粘膜撕裂出血各1例.原因不明出血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胃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多为操作不当及病灶遗漏所致,出血灶直视下缝扎为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2.
统计分析我院1981年8月至1995年8月586例做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在残胃钳夹与开放两种状态下做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术后胃肠吻合口出血的并发症。胃肠钳夹吻合法402例,6例发生胃肠吻合口出血。残胃开放组184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吻合口出血。说明残胃开放吻合对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口出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我院1981年8月对1995年8月586例做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在残胃钳夹与开放两种状态下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术后胃肠吻合口出血的并发症。胃肠钳夹吻合法402例,6例发生胃肠吻合口出血。残胃开放组184例,无一例发生术后吻合口出血。说明残胃开放吻合对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俣口出血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放射介入法治疗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外科临床上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 介入放射技术对6例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例十二指肠溃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 残端瘘致出血、4例胆道手术后消化道出血和1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病人)进行处理。结果 6例病 人均获得治愈且无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结论 对于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用介入栓塞治疗处理临床效 果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子卫  韩文妙 《腹部外科》2001,14(5):267-269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 14例残胃癌。结果 残胃癌多见于男性 (13∶1) ;初次手术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12例 ;初次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 15 .5年 ;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饱胀、腹痛、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等。残胃病变有 7例在吻合口。11例施行手术 ,其中 2例行根治性残胃全切除术 ,7例行捷径手术及造瘘手术。病理检查有 8例为印戒细胞癌或低分化腺癌。结论 残胃癌多发生于初次胃部分切除术后 10年以上 ,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 ,病变主要位于吻合口附近 ,男性多于女性。当胃切除术后 10年以上 ,出现胃痛症状 ,上腹不适、饱胀、消瘦 ,或不明原因的贫血、上消化道出血 ,以及出现不明原因的呕吐等 ,应考虑到残胃癌的可能。争取早期诊断 ,早期施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延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本研究收集1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延期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诊治经验并对出血原因、处理方法进行分析。10例患者明确出血原因,2例不能明确出血原因。经保守治疗,胃镜止血及动脉栓塞出血均止。胃应激性溃疡、胃空肠吻合口出血和胰漏是导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延期出血的原因,胃镜止血及动脉栓塞可使其得到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食管器械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2001年12月~2011年12月间我院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2013例,均采用弯管型吻合器行胸内胃食管吻合术。术后26例患者(出血组)出现上消化道出大出血。对比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差异性,分析吻合口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18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8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止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吻合方式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胃食管器械吻合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多发生于吻合口、胃残端,吻合方式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出血相关,大部分病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可停止,保守治疗无效者应积极再次手术止血;术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术后出血几率。  相似文献   

8.
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重建术后,吻合口漏是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甚至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1-2].Billroth Ⅰ式吻合后,可发生胃十二指肠漏.BillrothⅡ式吻合后,可发生胃空肠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或胃残端漏.近年来由于采取器械吻合的逐渐增多,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下降,腹腔镜胃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约为1%[3].我们1997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治疗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7例,现就胃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和总结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8月-2000年6月间我院收治11例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再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吻合口出血5例,残胃粘膜损伤出血3例,旷置溃疡出血2例,遗漏病灶出血1例,均再手术治疗痊愈。结论:预防再出血是关键,正确估计再出血病情,把握再手术时机及再手术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再次手术1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18例患者进行了再次手术。吻合口出血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旷置后再出血10例,急诊手术探查遗漏病变2例。对术后再出血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方法: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回顾性分析介入放射技术与手术相结合的方法处理11例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为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为十二指肠溃疡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致出血;4例胆道手术后消化道出血和4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病人。11例患者均获治愈,无出血复发。用介入栓塞结合手术的方法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的诊治方法.方法 1985年3月至2008年6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患者29例,均经胃镜证实,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0~51(40±3.0)岁;19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术后,10例为胃溃疡术后.初次手术到溃疡再发症状的时间,最短1例为1个月,其余28例为3~4年.2例吻合口溃疡穿孔及4例吻合口溃疡出血者行包括吻合口在内的残胃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术;其余均给予非手术治疗.结果 行再手术治疗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行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随访1~5年,未出现溃疡复发.结论 吻合口溃疡首选保守治疗,多数可治愈.再次手术方式可采用残胃部分切除加胃空肠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及食管胃吻合口出血的治疗体会与经验。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近期消化道出血7例,远期消化道出血2例。 结果 病人经保守治疗、二次手术止血、内镜下止血夹治疗止血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止血,恢复顺利。 结论 胃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应引起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和规范的手术术式,预防胃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胰胃吻合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例内镜治疗失败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开腹探查、切除胰肠吻合口,采用单层捆绑式胰管胃黏膜吻合术进行残胰消化道重建。观察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从胰肠吻合至诊断胰肠吻合口狭窄的时间分别为72、37 和21个月。3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37、210、120 min,出血量为 210、350、180 mL。术后未出现胰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23、58和15个月未再发作。结论 对于内镜治疗失败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病人,胰胃吻合术特别是单层捆绑式胰管胃黏膜吻合术是可考虑采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行BillrothⅠ胃十二指肠吻合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17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胃十二指肠小吻合口,小弯侧瓣向后旋转,使残胃小弯侧瓣口成为后壁之中点,残胃与十二指肠对端吻合的方法。结果 术后并发症少、无出血、无吻合口瘘。结论 此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恢复满意,生活质量高,应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完善。  相似文献   

16.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出血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出血行再手术的原因及有效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出血行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再手术中发现吻合口出血7例,旷置溃疡出血2例,胃小弯闭锁区出血3例,十二指肠溃疡遗留病灶1例;经切除原吻合口和溃疡旷置,重新胃空肠吻合,仔细缝扎止血等手术,出血停止,13例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无再出血.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出血应尽早查明出血原因,再手术为治疗术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GF-Ⅱ型管状吻合器及XF-Ⅱ型缝合器在B 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加B raun吻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GF-Ⅱ型管状吻合器及XF-Ⅱ型缝合器行胃大部切除术后上消化道重建158例,其中十二指肠残端器械缝合130例,手工缝合25例,十二指肠残端置蕈状管引流3例,胃空肠器械吻合158例,B raun器械吻合150例,胃残端器械缝合155例,手工缝合3例。吻合顺序依次为十二指肠残端缝合、B raun吻合、胃空肠吻合、胃残端缝合。结果平均15(9~22)m in内完成消化道重建,术后胃肠器械吻合处发生吻合口出血3例,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再手术止血;排空障碍1例,治疗20 d后治愈。术后有25例接受胃镜检查,未发现胆汁反流者。结论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使用顺序得当,应用国产GF型管状吻合器及XF型缝合器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科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采用介入放射方法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例,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4~60岁。十二指肠溃疡出血4例,十二脂肠溃疡毕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致出血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感染术后假性肝动脉瘤破裂致胆-肠吻合口出血4例。均表现反复大量呕血和便血,呕血500~1000ml/d,便血600~1200ml/d,伴休克,血压80/50mmHg(1mmHg=0.133kPa)。输血900~6000ml,平均1600ml。11例患者均行急诊介入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寻远端极量胃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远端极量胃次全切除术4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43例胃癌病人施行胃切除术,2例溃疡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吻合口溃疡反复出血者,将脾胃韧带内由脾下极向上的数支胃短血管分支离断,在切断胃短血管的近胃底胃大弯缘至贲门下2cm连线切除荷瘤胃。将仅由3支胃短动脉或2支胃短动脉及胃后动脉提供血运的残胃与空肠行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结果胃癌术后病理石蜡切片报告上切缘均干净,未发现肿瘤细胞。术后随访2~45个月,未出现吻合口癌及残胃癌复发,未发生胃缺血或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术后残胃的功能正常。2例溃疡病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吻合口溃疡反复出血者术后无再出血发生。结论仅保留2支胃短动脉及胃后动脉,或3支胃短动脉的远端极量胃次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胃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大出血胃大部分 切除术后近期再出血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1985~1998年收治的32全一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28例,妇4例,平均年龄37.5,21例再次手术,治愈15例,6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非手术治疗11例,死亡2例。结论 原发病灶存在和胃肠吻合口出血是主要原因,作者提倡术前术中应用内窥镜以帮助诊断,强调不能切除的十二指肠疡用Nissen法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