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体基因组时刻都暴露在体内外各种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即使在非常健康的细胞其基因组DNA的完整性也持续受到威胁。DNA存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不断产生损伤,如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和其它活性化合物,DNA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自发的错误;环境中的紫外线和离子辐射以及一些化学物质均能损伤DNA。细胞能通过周期阻滞修复DNA或者细胞凋亡对DNA损伤产生反应。细胞对DNA损伤反应的异常将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当前对DNA损伤修复和凋亡的分子调控以及它与肿瘤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跨损伤DNA合成(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TL5)属于一种复制后修复过程,主要包括DNA聚合酶κ、η7、τ、ζ.跨损伤DNA合成途径是生物体的一种应急机制,能够在DNA损伤未被修复的状态下进行复制延伸,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引起DNA突变.跨损伤DNA合成通路基因的上调或下调,均是促进肿瘤发生的潜在因素.此外,跨损伤DNA合成途径在修复铂类化疗药物引起的DNA损伤中发挥了主要作用.采用反义RNA或RNA干扰抑制DNA聚合酶ζ、η等表达后,肿瘤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受都明显下降,这为铂类药物的化疗增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DNA修复是指细胞中受到损伤的DNA分子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恢复正常的DNA 序列结构和维持遗传信息相对稳定的细胞反应。DNA修复包括直接修复、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基本形式。DNA修复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而且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使得其修复DNA的能力产生差异,从而影响了肿瘤的易感性和治疗的预后。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DNA修复系统与肿瘤发生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是一种修复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DNA的合成和修复的某些过程,其缺陷发现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阐明宫颈癌的发生机理,了解有无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方法:采用RT-PCR法(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法进行OPLB基因突变调查。结果:宫颈癌组织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测序结果表明DNA聚合酶β基因的第660位核苷酸由A变为G,其氨基酸变异为第18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甘氨酸(Gly)。结论:宫颈癌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现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的突变情况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后以SSCP检测其变异情况。用PCR方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3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7例polβ-SSCP异常,突变率为21.9%;而对应的32例癌旁组织PCR-SSCP结果中未见异常。H.Pylori-DNA阳性的15例,H.Pylori-DNA阳性率为46.9%(15/32);对应癌旁组织的检测结果与胃癌组织完全一致。polβSSCP阳性的标本H.Pylori-DNA也阳性。结论:胃癌组织存在polβ基因突变;这种基因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胃癌组织polβ突变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DNA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是个双链闭环分子,共有16 569个碱基对,含有37个基因,其中13个基因是编码与细胞氧化磷酸化有关的蛋白多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mtDNA比核DNA更易产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近年来很多人类疾病的mtDNA突变位点已被确定,还有很多实验表明mtDNA参与了细胞癌变过程.本综述主要涉及各种因素引起的与肿瘤有关的mtDNA多种结构和功能改变,以探讨mtDNA损伤与突变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是否存在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β,polβ)的突变及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RT-PCR法(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法对26例鼻咽癌组织进行polβ基因突变研究。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存在polβ基因突变,且基因突变率与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有关,高分化(G1)、中度分化(G2)、低分化及未分化(G3)鼻咽癌组织中polβ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2.5%(2/16)、21.4%(3/14)、80%(8/10)。G1与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G1与G3、G2与G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测序结果表明,polβ基因的第454位核苷酸由T变为C,其氨基酸变异为第114位氨基酸由Phe变为Ser;第466位核苷酸由G变为A,其氨基酸变异为第118位氨基酸由Gly变为Glu;第148位核苷酸由A变为G,其氨基酸变异为第28位氨基酸由Asn变为Ser。结论 发现在鼻咽癌组织中存在多种形式的polβ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Cai GL  Zhu WG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0):577-580
细胞的生物信息储存在DNA中。在真核细胞中,绝大多数(98%)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内,一小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胞器中,如线粒体内。DNA由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戊糖和磷酸组成,碱基不同的排列顺序编码了不同的生物信息。在细胞的生存过程中,DNA会遭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损伤(表1),例如放射线和化学物质。正常细胞的DNA损伤是诱发疾病的原  相似文献   

9.
恶性淋巴瘤与DNA修复功能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利用紫外线照射诱导人诱导人淋巴细胞的DNA非顺序性合成对10例淋巴瘤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DNA修复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恶性淋巴瘤患者的DNA修复功能明显低于健康人,其^3H-TdR平均掺入值前者为233.50cpm,后者为817.00cpm,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呈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胡佳  王雅杰 《癌症进展》2012,10(4):369-373
正DNA损伤修复失败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种类型的DNA结构损伤中,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是一种最严重的DNA损伤,可以在生理过程中作为中间产物产生,也可以在外源性电离辐射和DNA断裂剂如抗癌药物、遗传毒物等损害过程中产生。如果DSB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以3H-TTP掺入法、免疫组化和胞浆斑点杂交法,分别研究了SMMC-LTNM肝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的活力、基因表达和转录水平,以及上述生物学特性同该酶DNA修复功能的联系。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该酶活力、基因表达和mRNA量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裸鼠γ射线整体照射2Gy后,肝癌中该酶活力等有暂时性升高;该酶参与了DNAγ线损伤的修复合成。但由于两种组织中该酶在活力等方面的差异,致肝癌中该酶诱导的DNA修复合成较肝细胞强。提示该酶在肝癌细胞DNA放射损伤修复和放射治疗中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β(DNA polβ)表达对食管癌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98例食管癌患者根据DNA polβ表达分为阴性单纯放疗组、阴性放化疗组、阳性单纯放疗组、阳性放化疗组4组。各组均进行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5次/周,中位处方剂量60 Gy。2个放化疗组放疗的同时给予顺铂、5-Fu和亚叶酸钙方案化疗,于放疗开始的第1、5周给予。结果阴性单纯放疗组、阴性放化疗组、阳性单纯放疗组、阳性放化疗组的3 a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4.5%、61.5%、41.7%、53.8%,3 a生存率分为31.8%、38.4%、25.0%、26.9%。结论 DNA polβ表达阴性者放疗联合化疗可改善其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polβ)的突变情况。方法利用RT-PCR、SSCP和序列分析对32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olβ基因进行检测。结果32例胃癌组织标本中有7例SSCP异常,突变率为21.9%;而对应的32例癌旁组织PCR-SSCP结果中未见异常。在低分化胃癌中的突变率高达50.0%(6/12),而在中、高度分化胃癌中的突变率却仅为5.0%(1/2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测序分析了7例SSCP异常中的3例,其突变分别为196位A→G,268位A→G,790位A→T;测序分析了1例PCR-SSCP无异常的癌旁组织标本,其序列无突变。结论胃癌组织存在polβ基因突变;该基因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宁召锋  李梁  刘霞 《肿瘤学杂志》2016,22(4):305-309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β表达对食管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85例食管癌患者,根据DNA聚合酶β(DNA polβ)的表达水平随机分为高表达常规分割组、高表达超分割组、低表达常规分割组和低表达超分割四组。常规分割:2Gy/f,总量56~64Gy/28~32次,超分割:1.3 Gy/f,2f/d,总量56~62Gy/43~48次。治疗中及治疗后随访,观察急性反应、晚期反应以及近期疗效、局控率及1、3年生存率。[结果]四组之间放疗晚期反应肺纤维化及食管狭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87、0.711);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急性反应放射性气管炎、放射性食管炎差异有意义(P=0.049、0.031),超分割两组显著高于常规分割组;1、3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两组差异明显(P=0.028、0.036、0.040、0.014)。[结论]超分割放疗加重急性反应,DNA polβ表达不同对放疗敏感性有影响,低表达组超分割放疗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遗传物质稳定性受自身与外界多种条件影响,可形成多种类型DNA损伤,如DNA烷基化、氧化、错配、成环、断裂、非典型结构等。这些受损DNA扰乱细胞稳态及动态平衡,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形,甚至细胞和生物退化、老化、死亡等。人体通过识别DNA损伤位点,激活一系列生化通路,协调DNA复制与转录,使损伤DNA得以修复,维持机体相对独立、稳定。放射线引起肿瘤细胞DNA损伤同时,也启动DNA损伤应答,其中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双链断裂修复和跨损伤合成修复起关键作用,是细胞照射后DNA修复的主要途径,其功能异常可引起肿瘤放射敏感性差异。本文总结近年国内外DNA损伤修复方面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DNA损伤修复类型及分子机制,旨在促进读者对该领域重要意义的理解,为探索DNA损伤修复通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胶质瘤放化疗耐受现象的分子机制是一个多信号通路构成的复杂网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DNA损伤检控点ATM、ATR、Chk1、Chk2、Rad17、Rad1、Rad9、Hus1等及其调节通路在细胞增殖、基因组的稳定以及肿瘤的发生和肿瘤放化疗耐受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干预细胞DNA损伤检控点能够增加放化疗耐受肿瘤细胞对放化...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DN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是核外唯一遗传物质,线粒体基因组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mtDNA编码参与氧化磷酸化和ATP生成所需多肽,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环境和结构特性,与核基因组相比,mtDNA更容易发生氧化损伤和突变。已经在很多肿瘤组织及细胞系中发现了mtDNA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肿瘤细胞mtDNA的核内整合可能是导致细胞癌变的重要因素,而突变mtDNA的检测可望成为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主要从基因DNA甲基化修饰与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化疗药物靶点、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等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中文关键词"DNA甲基化、胃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靶向药物"和英文关键词"DNA methylation、gastric cancer、colorectal canc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食管癌细胞Eca9706 DNA聚合酶β(DNA polβ)基因敲除载体,为DNA polβ基因敲除奠定基础。方法应用体细胞基因敲除技术的方法和原理,根据DNA polβ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UP1/UP2和DOWN1/DOWN2),通过PCR扩增获得上游同源序列(UP)和下游同源序列(DOWN),其中上游同源序列长1 268 bp,下游同源序列长2 150 bp,将其插入骨架载体pcDNA3.1,从而构建了DNA polβ基因敲除载体pOUT-polβ,最后用PCR、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经过PCR筛选,限制性酶切及DNA测序鉴定,证实上游同源序列(UP)和下游同源序列(DOWN)2个片段插入正确。结论通过本研究所述方法,成功构建了用于食管癌细胞Eca9706 DNA polβ基因敲除载体pOUT-polβ。  相似文献   

20.
非同源末端连接是哺乳动物最主要的DNA双链断裂(DSB)连接方式.肿瘤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能力的提高与其放化疗抵抗有关,抑制肿瘤细胞非同源末端连接能力,可能增加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因此,参与非同源末端连接的修复因子可能成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及放化疗增敏的新治疗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