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总结新生儿肝脓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超声引导下抽液在治疗新生儿肝脓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的5例新生儿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患儿肝内可探及厚壁囊性占位,囊壁呈高回声,3例病灶内可见分隔.1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表现为多发厚壁囊性占位,囊壁可见强化.所有患儿在抗生素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的治疗下均康复.结论 超声检查是新生儿肝脓肿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新生儿肝脓肿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脏特异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肝脏发现特异性感染病灶的患者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8例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观察。结果二维超声检查:5例肝脏霉菌感染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部分结节周边可见高回声带环绕,少数结节呈类似于转移性肝癌声像改变的“牛眼征”表现。6例肝脏结核中2例表现为肝脏肿大,回声不均,可见片状高、低回声区;3例表现为大小不等多发或单发的低回声结节;另一例表现为单发混合回声结节。2例肝脏梅毒中,1例表现为回声不均,高、低回声相间,另一例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13例肝脏特异性感染患者结节内部均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8例肝脏特异性感染患者除2例肝脏霉菌感染结节周边于动脉相早期出现少许增强外,其余病例于动脉相、门静脉相、延迟相均未见增强,呈“充盈缺损”表现。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脏特异性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节内部“充盈缺损”的超声造影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多数肝脏特异性感染病变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8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2天,于2007年7月14日就诊.超声检查(图1):于肝左内叶探及一个大小约6.6 cm×5.5 cm×5.0 cm的实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周围无声晕,内部回声尚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肝左内叶实质低回声肿块,性质待诊.于两天后行经超声引导下肝左内叶实质低回声肿块穿刺活检(Bard 16G针).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腺瘤.  相似文献   

4.
正患儿男,2岁,因外院超声提示中上腹占位性病变入院。偶伴腹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尿频及尿急等。体格检查:脐上约两横指处可扪及一大小4.0 cm×4.0 cm包块,界限尚清,质地稍硬,无明显触痛。超声检查:上腹部胰腺前方见一大小约4.0 cm×3.2 cm无回声区,边界清,紧邻腹壁,内部可见不规则的点状弱回声(图1);CDFI示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上腹部含液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腹部CT提示:肝胃间隙胰腺前方占位性病变。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检查未  相似文献   

5.
孕妇 30岁 ,孕 1产 0。常规产前检查未见异常。孕 2 5周超声检查 :增大的子宫内可见一胎儿回声 ,见胎心胎动。胎儿腹腔内可见一囊性包块 ,大小为 2 5mm× 2 4mm。双肾显示欠清。CDFI可见两条脐动脉血流信号。超声诊断 :①单活胎 ,中妊。②腹腔囊性包块待查。孕 34周超声检查 :腹腔内胃泡右侧可见囊性包块 ,囊肿大小为 31mm× 2 7mm ,较中孕期增大 ,囊肿与胃泡无回声区不相通。胆囊可显示。双肾盂未见分离。囊肿位于右肾前方 ,与右肾紧靠 ,但界线清晰 ,右肾未见受压移位。膀胱充盈。超声诊断 :①单活胎 ,头位。②胎儿腹腔内囊性包块。未能…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36岁,左耳听力下降2个月。外院超声检查:肝左叶占位,可见2个肿物,较大者大小2.4 cm×1.8 cm,较小者大小1.5 cm×1.3 cm;肝MRI检查:肝左叶占位,肝癌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5.3 ng/ml,癌胚抗原5.2 ng/ml,肝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我院超声检查:肝左叶探及2个低回声肿物,大小分别为4.1 cm×3.6 cm和2.7 cm×2.0 cm(图1),  相似文献   

7.
孕妇,26岁。孕1产0。孕40周来我院行产科检查。超声显示:宫内单胎,头位,双顶径9.6cm,颅骨光环完整,脊柱排列整齐,胎心规律,胎儿肝右叶内可见一大小3.7cm×3.5cm的实质性高回声占位(图1),界限清晰,有声晕。CDFI:肿块的周边可见“提篮”样血流环绕。胎盘右侧壁,羊水深4.0cm。超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霉菌感染的超声表现。方法 分析5例肝霉菌感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超声造影表现,并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5例肝霉菌感染中,4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或不规则低回声区,结节直径多小于2cm;部分结节周边可见高回声带环绕,少数结节呈类似于转移性肝癌特征性声像改变的“牛眼征”表现。1例为肝右后叶单发性低回声结节。5例肝霉菌感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节内部均未测及明显血流信号。5例肝霉菌感染超声造影示动脉相、门静脉相、延迟相结节内均未见增强,整个造影过程呈“充填缺损”表现,仅2例于动脉相早期可见结节周边少许增强。结论 肝霉菌感染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少数结节可呈特征性的“牛眼征”表现。“充填缺损”的超声造影表现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对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的评价。方法采用撞击器撞击16只猪肝区,建立闭合性肝外伤伴活动性出血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超声造影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区进行射频治疗。射频治疗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撞击后即刻及1h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撞击后即刻,所有猪肝超声造影均可见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针在超声造影下均准确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射频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检查,7例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1例仍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经再次射频凝固治疗后,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射频治疗后1h,治疗组超声造影未见肝活动性出血。对照组在撞击后即刻及撞击后1h,超声造影均可见肝活动性出血信号。结论超声造影术前能准确评估闭合性肝外伤的情况,术中能精确引导射频针刺入肝实质损伤病灶,术后能及时、准确评估疗效,在闭合性肝外伤经皮射频凝固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细胞癌声学造影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共12个结节接受了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为SonoVue,应用ImageLab软件绘制时间-强度曲线。结果动脉相全部肿瘤结节均可见强化,表现为“快进快出”的时相特征,增强模式主要为周边灌注(10/12)。结论ICC的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可连续准确地描述ICC的增强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典型、非典型及特殊类型肝脓肿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11例)对117例肝脓肿病灶进行检查及治疗后复查,观察肝脓肿病灶的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血流分布情况,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肝脓肿病灶穿刺抽液(62例)及手术检查(29例)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7例中二维超声显示典型肝脓肿病灶91例(77.8%),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回声较低,呈无回声液化、坏死或呈蜂窝状结构;非典型肝脓肿病灶22例(18.8%),均呈不均匀低或中等回声;特殊类型肝脓肿病灶4例(3.4%),肝内均可见"气体样"强回声。术前二维超声明确诊断肝脓肿106例(90.6%),诊断不明确11例(9.4%)。二维超声诊断不明确的11例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从周边开始增强,门脉期呈不同程度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病灶内始终可见无增强区,均诊断为肝脓肿。治疗后复查,117例中91例肝脓肿病灶仍存在,26例病灶减小或消失。结论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脓肿病灶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是对肝脓肿患者诊治首选的影像学方法;二维超声不能明确诊断的不典型肝脓肿病灶可行超声造影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损伤急诊超声和X线影像诊断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胃肠道损伤的急诊超声和X线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胃肠道损伤患分别行急诊超声和X线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0例患中,超声检查有:29例可见腹腔积液,占96.7%;20例可见腹腔游离气体,约占66.7%;19例有肠梗阻,占63.3%。X线检查有:26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占86.7%;16例可见肠梗阻的表现,占53.3%;超声和X线结合诊断胃肠道损伤,符合率达100%。结论:超声和X线检查对胃肠道损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超声检查并可同时发现其他脏器的损伤及估计出血量等,补充了X线诊断的不足。超声和X线检查结合,提高胃肠道损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超声造影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7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因病变阶段不同而超声表现不同,典型者超声表现为以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回声,边界清楚,厚壁脓腔,呈环征;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脓肿壁环状增强,脓肿壁周围低回声环和脓腔内液化坏死区无增强.不典型者超声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边界模糊,呈低速血流、低阻力频谱;超声造影可见不均匀性增强,下列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病灶缩小征,周边一过性增强征,“花瓣征”,蜂窝样改变,快进快出低强度.结论 超声造影在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淑静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02-6702
对肝脏巨大纤维肉瘤1例超声表现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3岁。发现上腹部肿物2.5a,进食后不适20d余入院。外科检查:上腹部明显隆起,剑突下及左肋弓下可触及约29cm×23cm大小肿物,质软,无压痛,活动度较差,未闻及杂音。超声检查:上腹部可见20cm×27cm×17cm大小囊实性回声团,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肿块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呈多房性。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块周边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肿块与肝左叶分界不清,于肝左叶内可见一5.0cm×3.6cm大小不均质回声包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与病理对照(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 5例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所有肝内胆管细胞癌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结果 静脉注射SonoVue后,4例动脉期病灶边缘等回声增强、网隔样等回声增强,门静脉期可见动脉强化最早的部分轻度消退,但整体仍可见造影剂继续向内部充填,延迟期全部病灶造影剂明显消退。1例动脉期边缘增强及网隔样增强,无向心性充填。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内血管稀少,癌细胞主要位于边缘部分,中央部分纤维组织丰富,可伴有坏死,这可能是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强化模式的病理基础。 结论 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的边缘等回声增强、网隔样等回声增强对肝内胆管癌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创伤灶局部注射治疗后不同时期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明确局部注射止血法创伤灶的组织修复形式和相对应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选用NIH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18只小鼠建立创伤级别相同的肝脏创伤灶,采用局部注射蛇毒凝血酶和α-氰基丙烯酸酯的方法行创伤灶局部注射止血,分别于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行常规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同时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延长,治疗区常规超声示回声强度逐渐增高,治疗后1周局部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治疗后1个月局部表现为不均匀中高回声,内见点状强回声;治疗后3个月可见斑片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超声造影显示治疗区为低/无增强,随着时间延长,低/无增强区范围逐渐缩小.创伤区病理表现:治疗后1周表现为肝汇管区血管扩张、淤血,血管及胆管周围可见较多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随时间延长,可见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胆管增生并纤维化,治疗后3个月局部可见慢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并见明显钙化形成.结论局部注射蛇毒凝血酶和α-氰基丙烯酸酯治疗肝创伤,局部表现为炎性瘢痕修复,超声回声强度与局部纤维化和钙化程度呈正相关,超声检查可作为病理改变的初步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在早孕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技术对早孕检查的优势比较。方法:对同一组患者先经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孕囊、胚芽、胎心,再经阴道超声进一步检查,比较两者的结果。结果:43例早孕患者,经腹检查19例可见孕囊、胚芽及胎心,13例仅见孕囊、卵黄囊,11例仪见囊性结恂,经阴道超声检查23例可见孕囊、胚芽及胎心,16例可见孕囊、卵黄囊,4例仅见囊性结构,经腹超声对早孕显示满意率为74.4%,经Ⅲ道超声对早孕显示满意率为90.6%,经阴道超声的显示满意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结论:经阴道超声在早孕检查中明显优于经腹超声.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65岁,发热、腹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4.1×109/L,中性粒细胞12.2×109/L,肝炎系列(-)。超声检查:肝右前叶可见大小8.4 cm×9.1 cm混合回声包块,边界欠清晰,未见明显包膜,中央见不规则液性暗区,范围约5.3 cm×5.0 cm×5.8 cm,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周边为实性稍高回声,其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图1),并可测得动脉血流频谱;其余肝实质回声均匀。超声诊  相似文献   

19.
病例男,60岁。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查体: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皮肤无黄染,近期无高热、寒颤症状.肝区叩击痛阴性,无乙肝、酗酒史.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甲胎球蛋白阴性。超声检查: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周边规则,肝右叶近被膜处可见一低回声团,大小为4.3crn×4.2cm×4.2cm,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20.
肝B细胞淋巴瘤超声造影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57岁.突发高热1天入院.有乙肝病史.实验室检查:WBC 7.45×109/L,肝功能正常,肿瘤标记物(AFP、CEA)阴性.腹部常规超声检查:肝脏左叶形态失常,左外叶上段支可见外凸性低回声肿块,边界尚清,内回声分布均匀,大小约6.4 cm×8.2 cm,内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