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狼疮性肾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43例SLE及2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抗GBM抗体。结果:SLE组血清抗GB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SLE抗GBM抗体阳性患者中80%发展成狼疮性肾炎(P<005)。结论:血清抗GBM抗体与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狼疮性肾炎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甲基泼尼(MP)冲击治疗分别对狼疮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共1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影响,发现MP能明显改善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使上述患者血清、尿及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TNFa明显下降,从细胞因子水平探讨了MP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是肾小球肾炎炎症反应中的一个重要介质。为了进一步探讨PDGF与狼疮性肾炎病变活动的关系,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四层PA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7例活动性,2例非活动性)肾小球内PDGF-A、B链mRNA和蛋白质以及PDGF-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观察。发现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PDGF及其B受体表达较非活动性病变者显著增高。该现象与狼疮性肾炎肾脏活动性病变以及血尿的程度呈正相关。表明PDGF是导致狼疮性肾炎肾脏病变活动的重要介质之一。值得指出的是,PDGF对这类病人肾小球固有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影响,提示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病变活动期可能伴有拮抗PDGF增殖作用的物质存在。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 κB(NF κB)是一种与炎症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 (ECM )交联和细胞凋亡有关的转录因子 ,参与多种炎症介质的信号传导过程[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患儿肾组织中NF κB的活化 ,为阐明MsPGN的发病机制及防治MsPGN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MsPGN患儿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8 5岁 ,均排除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所有患儿均经肾穿刺活检 ,按W…  相似文献   

5.
血栓素及白三烯参与肾炎模型急性肾功能减退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Thy1.1抗体所玫的大鼠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中,研究了白细胞衍生的TX及LT参与急性肾功能减迟的肾小球血液动力学机理。在肾炎鼠kf,GFR及RBF的急性降低伴有肾小球白细胞计数的升高及肾小球TXB2,LTB4的合成增多。除去白细胞可抑制TXB2,LTB4的合成外,能完全防止GFR及RBF的降低。合用TX合成酶抑制剂及花生四烯酸5-脂氧化酶抑制剂也防止了GFR及RBF的降低,分别抑制TX合成酶或5-脂氧化酶仅可部分防止GFR及RBF的降低。TX受体拮抗剂或5-脂氧化酶抑制剂可防止入球小动脉阻力的升高及kf的减少。结果表明,浸润于肾小球的白细胞所衍生的TX,LT通过收缩入球小动脉、减少kf,而参与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的急性肾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6.
凋亡细胞促进狼疮性BXSB小鼠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凋亡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诱导的凋亡胸腺细胞经腹腔注射给同基因同性别的正常C57小鼠和具有狼疮倾向的雌雄BXSB小鼠;检测血清中LgM和IgG类型的抗dsDNA抗体和抗ssDNA抗体的水平,尿蛋白浓度以及肾脏中IgG类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结果 用凋亡腺细胞免疫后,诱导C57小鼠产生IgG类型的抗dsDNA抗体和抗ssDNA抗体;相比之下,诱导雌性BXSB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IgG类型抗dsDNA抗体和抗ssDNA抗体;并且使雄性BXSB小鼠的尿蛋白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凋亡细胞具有免疫原性,它可能是狼疮性BXSB小鼠体内自身抗原的主要来源;狼疮性遗传因素和Yaa基因能促进凋亡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增强凋亡细胞的致肾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凋亡机制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DDM患者的淋巴细胞出现多种异常,影响了细胞凋亡过程。其中有的针对胰岛β细胞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受损,使免疫耐受丧失,导致IDDM的发生;相反,有的T淋巴细胞具有自发凋亡倾向。B淋巴细胞存在CD95表达缺陷,引发了针对胰岛β细胞特异的B淋巴细胞凋亡受阻。由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的IL-1、TNF等细胞因子,通过NO介导使胰岛β细胞发生凋亡,这在IDDM胰岛β细胞最初的破坏中起重要作用。IDDM患者体内IgM自身抗体通过Ca内流,增加介导胰岛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霉酚酸酯治疗小儿狼疮性肾炎(附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霉酚酸酯(MycophemolateMofetilMMF)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小儿肾小球疾病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我科自今年初开始首次将MMF试用于2例狼疮性肾炎患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例1:宋××,女,11岁,病案号2297...  相似文献   

9.
分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恢复期患者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经分离的B淋巴细胞EB病毒转化后分别与人─鼠种间骨髓瘤细胞系SHM-D33和小鼠骨髓瘤细胞系X63-Ag8.653融合,融合率分别为96%和90%。杂交瘤生长孔分泌抗HFRSV抗体阳性率达33%和23%。而且均有一孔为抗HFRSV独特型抗体阳性,经克隆化筛选各得到一株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C8和F3。经鉴定两株杂交瘤细胞系分泌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均为IgM型。F3抗体产量小于1mg/ml,C8抗体产量为30~50mg/ml,且已稳定传代两年以上。抗HFRSV独特型人源性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HFRSV疫苗的研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狼疮性肾炎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细胞凋亡这一新概念阐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从狼疮鼠中已研究发现有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及其调控基因的突变,并已揭示出其关键的发病环节;同时在人类狼疮中也已发现有细胞凋亡异常,由此说明细胞凋亡对狼疮性肾炎的致病作用及其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IL-6信号传递系统中GP130,JunB是否参与了弥漫性 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分子病理过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20例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活检组织肾小球细胞中IL-6、GP130、JunB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尿蛋白之间的关系。结论: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IL-6及其信息传递中的GP130,JunB基因异常表达在分子发病机理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许韩师  张式鸿 《风湿病学杂志》2000,4(4):213-215,I005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NF-kB表达并探讨其在LN中的作用。方法 以NF-kB亚基p65单抗为抗体,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法(APAAP法)染色,检测LN肾组织NF-kB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LN活必 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 狼疮肾炎组织中NF-kB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尤以WHOⅣ型为甚。NF-kB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但以肾小管表达更明显。LN肾组织NF-kB阳必 与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6信号传递系统中GP130,JunB是否参与了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分子病理过程。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20例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活检组织肾小球细胞中IL6、GP130、JunB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肾小球系膜区增宽,尿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患者IL6、GP130、JunB基因mRNA表达分别是66±09,86±09,67±0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Ρ<001);IL6、GP130mRNA表达与系膜区增宽、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结论: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IL6及其信息传递中的GP130,JunB基因异常表达在其分子发病机理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为B淋巴细胞功能紊乱累及多系统的免疫性疾病,为肾脏最为常见的受累器官。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及医疗技术的改进,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率逐渐下降。目前,免疫干预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研究显示~([1]),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较为显著,但该方法存在局限性,如骨髓抑制、肝毒性、性腺抑制、不敏感等副作用。而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十分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因此,本研究对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冲击  相似文献   

15.
α—干扰素致甲状腺自身免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α-干扰素(IFN-α)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机制,应用IFN-α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体外培养系统,观察在不同浓度的IFN-α作用下,6例正常人和9例AITD患者的T细胞、T细胞亚群、B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变化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产生,发现IFN-α对体外的T淋巴细胞呈普遍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抑制性T细胞(CD8/CD11b)亚群表现的尤为显著。IFN-α的这种抑制和刺激作用同样表现在AIT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不具有选择性。根据免疫系统T细胞亚群调节平衡学说,临床应用IFN-α诱致的甲状腺自身免疫作用可能与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有关。IFN-α有刺激B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作用,而B细胞、巨噬细胞功能的亢进可能也是导致甲状腺自身免疫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靶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系统红斑狼疮(SLE)病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率及其特异性靶抗原,方法 对95例有肾活检资料的狼疮性肾炎病人血清系统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抗原特异性EISA检测了了ANCA,ELISA法应用的抗原为高度纯化的六种已知ANCA靶抗原: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物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人白细胞弹力蛋白酶(HLE),组蛋白酶G(CG)和乳铁  相似文献   

17.
霉酚酸酯对大鼠抗Thy-1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以系膜细胞(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增多为主要病理特征,因此抑制MC增殖及ECM的聚积是延缓肾小球肾炎进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个别体外研究提示,霉酚酸酯(MMF)具有抑制MC增殖的作...  相似文献   

18.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MT2淋巴细胞表达Fa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测T淋巴细胞-MT2细胞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敏感性,了解病毒感染对淋巴细胞表达Fas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T2细胞,用HBV DNA阳性血清直接感染,用酶联免疫和斑点杂交,PCR法检测感染后的细胞病毒复制与表达状况,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Fas抗原表达。结果:MT2细胞于阳性血清感染后第八天可测到HBeAg,HBsAg和HBVDNA同时出现Fas表达信号,结论:MT2细胞对HBV易感,HBV  相似文献   

19.
霉酚酯酯治疗ANCA阳性重型狼疮性肾炎的初步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治疗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Ⅳ型狼疮性肾炎(Ⅳ-LN)的疗效。方法:采用激素联合MMF(1.0~1.5g/d)治疗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理类型为Ⅳ-LN,血清ANCA阳性的3例患者,随访6~9个月,观察肾脏和肾外脏器损的变化。结果:3例患者的血请ANCA,荧光法检测均阴性,ELISA法测定均为抗髓过氧化酶抗体(MPO-ACNA)阳性。均有大显蛋白隶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总结了479例肾脏疾病同步检测血清IF-ANCA和MPO-ANCA的阳性率,比较了不同肾脏疾病这两种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①479例肾脏病患者MPO-ANCA阳性者40例,IF-ANCA阳性者17例;②40例MPO-ANCA阳性者主要见于微型多动脉炎(MPA)肾损害(17例)、IgA肾病(8例)、Ⅲ型新月体肾炎(4例)、过敏性紫癜肾炎(4例),少见于系膜增殖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③MPO-ANCA和IF-ANCA同时阳性,提示MPA肾损害、IgA肾病、Ⅲ型新月体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以上结果表明,血清MPO-ANCA和IF-ANCA同时阳性多见于肾血管炎性疾病,并且MPO-ANCA检测的敏感性高于IF-ANCA。二者同步检测可以去除外界多种因素干扰,减少假阳性,提高肾小血管炎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