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林高  项小婵  李佳  林洁 《中国药房》2010,(16):1496-1498
目的:比较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291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A组(n=140)、B组(n=151),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唑啉2.0g。B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术后2~5d,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0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并发症、体温、伤口愈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见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2):219-22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择期行剖宫产术。对照组患者于胎儿断脐后立即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2.0 g,静脉注射,术后6 h内再给予2.0 g,静脉注射;观察组患者切皮前0.5~2 h给予注射用头孢硫脒2.0 g,静脉注射,术后6 h内再给予2.0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及术后6、12、24、48 h体温,术后48 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以及术后子宫内膜炎、切口感染、尿路感染、产褥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6、12、24、48 h体温,术后48 h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4.8±1.60)h]明显短于观察组[(5.5±1.6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炎(0 vs.2.00%)、伤口感染(0 vs.0)、尿路感染(2.00%vs.2.00%)、产褥病(4.00%vs.6.0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皮前和断脐后使用抗菌药物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效果相当,但切皮前用药延长了抗菌药物预防时间。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药学》2017,(2):306-308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预防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施行剖宫产手术产妇176例,将其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每组44例);断脐后Ⅰ组产妇给予青霉素钠治疗,Ⅱ组产妇给予头孢唑啉治疗,Ⅲ组产妇给予头孢替安与奥硝唑联用治疗,Ⅳ组产妇不给予任何抗菌药物治疗,比较4组产妇用药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用药后4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Ⅳ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产妇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Ⅳ组(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应遵循"有效、经济和安全"原则;首选药物为头孢唑啉,其初始剂量应偏大,以提高血药浓度和避免细菌的耐药;对剖宫产围术期产妇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熟练掌握剖宫产指征,这对提高术后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理想抗生素使用时机及剂量,为临床剖宫产抗生素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产科剖宫产的产妇616例,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两组。A组318例为传统用药组,使用头孢替安或头孢美唑(二代头孢),术后当日开始连续使用3 d。B组298例为围手术期用药组,使用头孢唑啉钠,于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立即静推,术后使用24 h停药。观察两组间体温、血象、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产褥感染等观察指标间的差异,评判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及效果。结果两组发生切口感染共2例,其中A组1例(0.31%),B组1例(0.34%)。两组发生尿路感染共3例,其中A组1例(0.31%),B组2例(0.67%)。两组均未发生产褥期感染病例。两组上述指标及术后复查血白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最高体温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使用头孢唑啉预防用药组明显低于使用二代头孢的传统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低感染因素的剖宫产,剖宫产术中断脐后立即静推头孢唑啉钠1 g,术后巩固使用头孢唑啉钠1 d,已经足以起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发热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5):1012-1014
目的:比较头孢唑啉不同给药时间对预防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12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术产患者398例临床资料,按给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03例)与观察组(195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前0.5 h首次给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之后q12h,静脉给药1次,用药至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于断脐后5 min给予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治疗,q12h,静脉给药1次,用药2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新生儿结局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以及产褥病、尿路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切口感染率优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的总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断脐后5 min给予头孢唑啉预防围术期感染的总发生率优于术前给药。  相似文献   

6.
王春蕾  唐龙英  陆国椿 《中国药房》2012,(22):2073-2074
目的:探讨有效、合理、方便、经济的剖宫产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2所医院170例剖宫产者采用2种不同的用药方案,其中2011年摩洛哥拉西迪亚省立医院妇产科85例设为Ⅰ组,产妇在术中断脐后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2.0g,术后氨苄青霉素1.0g,q6h,给药4次;2011年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产科85例设为Ⅱ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头孢唑林1.0g,术后头孢唑林1.0g,q12h,持续3d。比较2组术后发热、产褥病率、伤口愈合情况、产后恢复和预防感染的效果。结果:Ⅰ组的抗生素用药剂量少、用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预防感染效果与Ⅱ组相同。结论:Ⅰ组方案优于Ⅱ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头孢唑林与头孢曲松预防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围手术期感染的效果和成本.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高危因素的患者126例,根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品种不同分为头孢唑林组即A组和头孢曲松组即B组.比较两组患者预防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效果和成本.结果HT6K 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体温比较,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预防有效率均为100%,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为(4.47±2.52)元,B组患者金额为(120.07±25.03)元,两组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HT6K 头孢唑林与头孢曲松预防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术围手术期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但从经济学角度看,头孢唑林经济性更佳.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5):2052-2054
目的:比较五水头孢唑林与头孢唑林预防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感染的疗效和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Ⅰ类切口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修补术后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240例,根据预防用药的种类均分为A组(五水头孢唑林)和B组(头孢唑林)。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感染的疗效和经济性。结果: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预防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费用为(7 444.4±980.2)元,B组患者治疗费用为(6 633.9±972.9)元,B组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两种头孢唑林预防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好,但从经济学角度看,头孢唑林经济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程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657-658
目的观察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同方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随即选择剖宫产产妇300例随机分配分为观察组A、B及对照组C各100例,观察组A手术前0.5~1h应用头孢呋辛钠2.0g,静脉滴注,术后同剂量每隔12h一次,时间24~48h,如果头孢呋辛钠皮试为阳性,改用克林霉素0.9g静脉滴注;观察组B则为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甲硝唑0.5g(iv,Bid);对照组C从术后5h后开始应用头孢呋辛钠2.0g或克林霉素0.9g(iv,Bid)至出院共6天。结果三组术后体温及退热时间、术后病率、产褥病、切口愈合、子宫复旧不良比率及恶露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等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及术后短时间应用单剂头孢呋辛钠或克林霉素是一种预防术后感染的合理有效而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及头孢唑啉对预防Ⅰ类切口手术(疝、乳腺及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感染的疗效及经济性。方法 2012年3月至9月,行以上3种Ⅰ类切口手术且术前预防用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或头孢唑啉的患者总共78例,根据预防用药的种类分为A、B和C 3组,用法均为手术前30min静脉滴注1次,用量为2.0g,术后用量为2.0g,2次/日,术后使用14d。比较3组预防感染的疗效及经济性。结果 3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未见药品不良反应;人均每日抗菌药物费用及住院总费用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硫脒、五水头孢唑啉及头孢唑啉在预防Ⅰ类切口感染方面的疗效相当,但经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孢唑啉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时玲 《中国医药》2013,8(2):213-214
目的探讨无潜在感染高危因素行择期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单剂量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的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收住的无潜在感染高危因素择期行剖宫产患者15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妇断脐之后将头孢唑林钠2.0g溶于100~250ml葡萄糖溶液,20~30min内静脉单剂量应用;对照组产妇术中用药同观察组,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g,2次/d输液,共3d。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量低于对照组[(2.00±0.11)g比(12.00±0.64)g,P〈0.05];白细胞计数、术后平均体温、术后住院时间及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2±1.5)×10^9/L比(9.0±1.4)×10^9/L,(37.13±0.15)℃比(37.16±0.13)℃,(7.0±0.3)d比(7.0±0.4)d,100%(75/75)比100%(75/75),均P〉0.05];观察组产褥病率3例次,对照组4例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潜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择期剖宫产围术期第一代头孢菌素单剂量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产科择期进行剖宫产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唑啉。B组孕妇在剖宫产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术后5d内间隔12h静脉滴注2g头孢呋辛。观察两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术后3d血常规检测中WBC、N%、Hb三项指标及用药时间、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剖宫产术切口感染中头孢唑啉与头孢呋辛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彭玲  张珂 《中国药房》2012,(24):2245-2246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术后情况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10年10月剖宫产患者1062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前30min快速以2g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在脐带结扎后立即静脉滴注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0mL。术后再以1g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bid,3d+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qd,3d。对照组将观察组用药中的头孢唑林钠替换为头孢孟多酯钠,其他用法用量同观察组。观察2组手术后产褥病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切口感染、子宫腔感染、术后第3天血常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人均抗菌药物费用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2组术后产褥病率、切口感染、子宫腔感染、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第3天复查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57.30元vs.849.90元,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剖宫产术患者240例,对其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一次;B组为对照组,术前30min静脉点滴羧苄青霉素1.5g,术后6h重复给药一次。结果两组术后感染、发热、产褥病率、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产后出血均无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单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抗生素对新生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单剂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100例。A组于术中断脐后立即予以头孢唑林钠1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术后无感染迹象不再加药;B组于术中断脐后予以头孢唑林钠1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术后间隔6h再以同等剂量用药1次,至术后24h停药;C组术前、术中不用药,术后予以头孢唑林钠1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3~5d停药。观察3组产妇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率、宫腔感染率、盆腔感染率、泌尿系统感染率、呼吸系统感染率、术后3d血象升高情况。结果 A、B组术后病率、腹部切口感染率、宫腔感染率、术后3d血象升高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盆腔感染率、泌尿系统感染率及呼吸系统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单剂量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疗效肯定、疗程短、不良反应少,优于术中和术后多次用药及术后连续多日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梦喆 《抗感染药学》2020,17(4):570-573
目的:探究五水头孢唑林与奥硝唑联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其对病原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间直肠内科收治的直肠癌术后患者80例资料,统计其采用不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硝唑预防术后感染,观察组患者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奥硝唑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病原清除率差异,以及预防用药前后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防用药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vs 72.50%,P<0.05),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CRP、TNF-α、IL-6测得值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奥硝唑联用于直肠癌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较好,有效清除了病原菌,控制了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提高了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国家颁布的规范和文件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铜陵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400份剖宫产病历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400例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00%.抗菌药物使用频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