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种乙肝疫苗早已列入我国计划免疫之中,也就是说,孩子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必须接受乙肝疫苗注射。免疫程序是“0、1、6方案”,即出生后立即(不超过24~48小时)注射1针,以后1个月龄和6个月龄时再各注射1针,注射完3针疫苗才算完成对乙肝的免疫程序。可以肯定,完成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孩子,保护率达90%以上。 接种疫苗后体内如果产生抗体(抗-HBs),则说明有免疫力,不会患乙肝。专家们对接种乙肝疫苗的孩子调查表明,接种1年后抗-HBs阳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乙肝疫苗接种程序为0、1、6月三针间隔接种。“0”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第一针,对儿童或成人为第一针起始时间;“1”为接种第一针1个月后接种第二针;“6”指第一针后的6个月接种第三针。 如果“0”针时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可在1~2周后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以后则按1、6月间隔顺延。第一、二针为基础免疫,强调要及时注射,最多间隔4~8周,第三针为加强免疫,在第二针后5~8月接种。如果第三针不能在第6月接种需补注,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已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的最有效途径。只要接种了疫苗并产生乙肝抗体,其保护率可达95%以上。另外,疫苗的接种还可降低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何时接种疫苗 接种年龄越小,对乙肝疫苗的反应相对越强,产生表面抗体的水平也就越高。目前,接种乙肝疫苗一般是按“O、1、6(月)”方案进行,即出生后马上打第一针:到第1、6个月时,再打第二、第三针;出生时未接种者,则从打第一针时算起,在第1和第6个月时,再分别打两针。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闻金生  曹启宁 《江西医药》2009,44(6):608-609
目的评价新生儿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其安全性及免疫效果。方法2006~2008年HBs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4240例按0、1、6个月程序,剂量为5μg/支,全程免疫后1个月进行安全性及免疫效果观察。结果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为95.17%,仅1例接种部位出现直径﹤2cm红肿硬结,无严重接种反应。结论新生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安全性强,接种后有良好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我们于2000年6月对驻区二所市级医院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和未全程接种原因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来源 第1针接种资料来自市立医院和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产科接种登记表,第2、3针资料来自市北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 1.2 判定标准 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第2针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018~2020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01~2020-12于我院出生的65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可能导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未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6520例新生儿中540例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未接种率为8.28%;未接种组父母居住在农村、产妇产前未在本院产检、看护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新生儿低体质量占比较接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居住地在农村、产妇产前未在本院产检、看护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新生儿低体质量均为2018~2020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未接种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2018~2020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较高,父母居住地在农村、产妇产前未在本院产检、看护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新生儿低体质量均为2018~2020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未接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兵甲肝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效果及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兵联合接种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名健康新兵随机均分为4组。A组:于0、6个月接种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B组:于0、1、6个月接种3剂乙肝疫苗,C组:一侧上臂于0、6个月接种2剂甲肝减毒活疫苗,另一侧上臂于0、1、6个月接种3剂乙肝疫苗,D组:于0、6个月接种2剂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于首针后7个月时测定甲肝和乙肝抗体滴度,观察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甲肝和乙肝疫苗双上臂同时接种,抗-HAV和抗-HBs的阳转率分别是100%和91.84%,与各自单独接种的免疫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按0、6个月2剂免疫程序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抗-HAV和抗-HBs的阳转率分别是100%和92.5%,与各自单独接种的免疫效果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兵同时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安全、有效,若经济条件允许则可接种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接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为保护易感人群制定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17名HBSAg阴性、转氨酶正常的本院工作人员按0.1.6方案接种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b、HBSAg和转氨酶.结果在117名HBSAg阴性者中,检出HBSAb阳性102名,总检出率为87.18%,体内无抗体15名,所有接种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转氨酶正常.结论接种国产基因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源性和保护性免疫效果且安全,但并非所有接种后都有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产科新生儿近五年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及时接种率,避免疫苗漏种、迟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收集新生儿出生日期、健康状况、乙肝疫苗接种时间、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情况。结果 20 759例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20 303例,首针接种率97.8%,去除禁忌症,及时接种率100%。母亲HBsAg阳性率3.1%。结论我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达到了国家乙肝防治规划规定的接种率达90%的目标,加强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对保持较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指导意义,从而有效地预防乙肝。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94~1998年底对143名健康儿童采用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并于2~5年后.1999年5月份进行了抗-HBs水平测定。以便了解和分析初免乙肝疫苗后抗-HBs水平,及时对抗-HBs阴性儿童进行有效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1.
我院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医院产房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剑河县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措施与方法.方法 设计统一调查表,通过查阅医疗机构资料、人户调查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及信息.结果 调查200名2009~2010年出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66.00%,2年间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2,P=0.007);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或担心不良反应与不愿接种,是造成在家出生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未及时接种率低的主要原因.结论 提高住院分娩率,合理掌握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每村安排1名责任接种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责任意识,是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任兵  赵翔  郭娓 《江西医药》2007,42(11):1057-1059
目的 了解鹰潭市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接种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09例儿童,通过查阅接种征和询问儿童监护人调查接种率、首针及时率极其影响因素.结果 809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1.7%,首针及时率为84.3%;鹰潭市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逐年提高;儿童出生场所、居住地、是否流动儿童等都是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的因素.结论 为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应当尽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同时加强对留守儿童和农村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及其所生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泰山区辖区产科医院每月上报的产妇HBsAg检测和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泰山区2009年报告住院分娩产妇11974人,HBsAg筛查率为96.92%,已筛查的产妇中HBsAg阳性率为3.30%。医院出生新生儿合计为11974人,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8.15%,未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早产、难产、低体重和患病。结论2009年泰山区辖区产科医院对住院的孕产妇HBsAg筛查率较高,其所生的新生儿24h内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我国农村儿童接种的廉价有效的乙肝疫苗,我们进行了重组酶母乙肝疫苗与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评价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材料与方法调查对象选择佳木斯效区农村3~6岁健康儿童,免疫前来静脉血,经酶联法筛选HBsAg、抗-HBs、抗-HBc均阴性者为免疫对象。乙肝疫苗:加热灭活血源乙肝疫苗(批号951207,10μg/ml),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批号97052,5μg/ml),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将免疫对象技1:1随机分为血源乙肝疫苗组(血源组)及酵母乙肝疫苗组,(酵母组)按0、1、6免疫程序于上臂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HepB)和卡介苗(BCG)的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免疫策略,为提高两种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8—2020年菏泽市综合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率、首针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原因、卡介苗未接种原因、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8%,100例中有93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3%(93/100)。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田红英 《医药世界》2010,(8):864-86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出生后24h内,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率,降低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方法严格执行在不同部位接种不同疫苗。即左手臂接种卡介苗,右臂接种乙肝疫苗。并且在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第三针接种在右手臂上。结果有效地避免了在同一部位接种不同疫苗,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及部分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后局部出现化脓点而被儿童监护人认为是接种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结论排除了疫苗相互干扰的因素,摆脱了接种工作中的困惑,使接种工作形成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了疫苗的接种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武汉市江夏区儿童免疫接种率,分析影响儿童免疫接种的因素,以期为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区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居民,不论户籍所在地,将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新出生儿童578名均作为常规免疫调查研究对象。调查所有研究对象的单苗接种率,五种常规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及扩大免疫规划的3种免疫疫苗接种率。结果 578名研究对象中常住儿童423名,流动儿童155名;经过调查发现所有儿童的建卡率、建证率均为100%,其中卡证相符者531人(91.87%)。本次共入户调查80名儿童的卡痕,其中无卡痕者4名,阳性率为95.00%。经过调查可见,BCG接种人数551人,接种率为95.33%、OPV接种人数536人,接种率为92.73%、DPT接种人数534人,接种率为92.39%、MV接种人数542人,接种率为93.77%、HBV接种人数551人,接种率为95.33%,五种疫苗全接种人数527人,接种率为91.18%。结论重视接种疫苗的宣讲工作,尤其是针对家长进行疫苗相关知识的宣教,应是提高接种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免疫持久性。方法 :随机选择 1993年~ 1998年出生的 1岁~ 5岁儿童5 2 5例 ,均有完整的乙肝疫苗接种记录资料 ,母亲 HBs Ag阴性。抗— HBs的测定用 Elis A法。结果 :母亲 HBs Ag阴性的婴幼儿经 0、1月、6月全程免疫接种 10 μg× 3针乙肝疫苗后 ,1a~ 3a抗— HBs阳性率较高 ,具有保护性 ,4a~ 5 a抗— HBs阳性率较低 ,需再加强接种一次 ,以利于激发机体产生回忆反应 ,迅速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