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由于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而引起的症状群。诊断主要依靠B型超声和X线造影。术前B型超声常因肠腔气体干扰等因素而致肝段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显示欠理想,无法确定病变部位。X线造影虽能准确判定下腔静脉梗阻部位,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了解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将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穿刺组织达满意组织学诊断要求,其中肝静脉阻塞型1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阻塞型10例;狭窄型7例,完全闭塞型18例。肝纤维化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密切相关;肝血窦扩张和肝细胞变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无关,肝脏病变与阻塞部位无相关性。结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对肝脏的损害程度是一致的,血管阻塞程度较阻塞部位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布加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1例经下腔静脉造影确诊的布加综合征病例的超声图像。结果肝静脉阻塞或闭塞(型)6例,下腔静脉阻塞或闭塞(型)22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型)3例。本组中超声诊断准确率93.55%。结论超声可以明确布加综合征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类型,准确反映下腔静脉、肝静脉的血流颜色、方向及流速曲线的变化,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4.
柏—查综合征的血管造影诊断与PTA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5例经B超、多普勒、MR、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柏一查综合征(BCS),其中5例行下腔静脉PTA术治疗。对柏一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血管造影进行分析。25例中,下腔静脉膜性阻塞9例,节段性狭窄或阻塞7例。肝静脉开口阻塞4例,下腔静脉 肝静脉闭塞5例。认为下腔静脉双向造影是诊断完全性膜性柏一查综合征的可靠方法,下腔静脉膜性阻塞行PTA术创伤小,疗效显著,可反复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5.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m Syndrome,BCS)系肝静脉或肝后段下腔静脉阻塞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治疗方法常以外科手术去除或扩张阻塞部血管。恢复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为主。施行腔静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决定治疗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和超声诊断分型,以利于选择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将BCS分为8型:Ⅰ型,不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0例;Ⅱ型,完全性下腔静脉隔膜,3例;Ⅲ型,下腔静脉狭窄,8例;Ⅳ型,下腔静脉阻塞,3例;V型,大肝静脉狭窄,20例;Ⅵ型,大肝静脉阻塞,15例;Ⅶ型,小肝静脉广泛性阻塞,9例;Ⅷ型,混合型病变,38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良好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的性质、部位、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BCS的诊断分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布加氏综合症是由于肝静脉/或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的肝静脉流出道受阻引起症状群。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加下肢静脉声学造影诊断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岁。静脉阻塞2例,下腔静脉阻塞5例。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右叶、尾叶、脾增大、肝回声不均匀,门静脉增宽.肝静静脉增宽遇曲,交通支出现,下腔静脉阻塞以下部位扩张,搏动减弱或消失。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肝静脉血逆流,颜色和频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的超声造影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BCS患者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重点观察下腔静脉、肝静脉血流显影的特点,全部患者经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证实.结果 BCS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处局部血流形态变窄,阻塞处局部无增强;肝后段下腔静脉显影延迟或不显影,当狭窄或阻塞经治疗改善或解除后,肝后段下腔静脉显影时间明显缩短;三支肝静脉主支之间狭窄支与正常支显影时间无明显区别;能良好显示血管内血流边缘,有利于显示狭窄段管腔内形及腔内血流束的走行;能较好显示血管支架内血流信息;不存在角度依赖性,可提高低流量、低流速血流信号的检出率;不能提供血流方向的信息.结论 超声造影能良好显示下腔静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尤其适用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阻塞与重度狭窄的鉴别,这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治疗效果的判断和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MRI和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5例Ⅰ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MRI和肝静脉造影表现,比较这两种方法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和肝内、肝外侧支血管的情况。结果:(1)45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MRI显示出35例肝静脉阻塞,肝静脉造影显示36例阻塞;(2)MR显示38例患者有肝内侧支血管,肝外侧支循环形成40例。肝静脉造影分别为26例、28例。结论:MR在显示肝静脉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方面与肝静脉造影相当,在判定栓子性质、显示肝内外侧支血管和显示邻近器官病变方面优于肝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10.
布加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布加综合征与肝硬化的彩色多普勒(CDFI)鉴别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8例布加综合征的患均行二维与CDFI超声检查。观察声像图特征,肝内、外血管病变及一些侧支血管异常显示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找出病因,后经血管造影验证。结果:8例中4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型,1例为下腔静脉外压性狭窄,1例为肝静脉阻塞型。2例为混合性阻塞。声像图特征;肝脏及尾状叶增大,脾肿大,顽固性大量腹水、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狭窄、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副肝静脉与尾状叶静脉扩张,内脏与下肢静脉淤血扩张。结论:布加综合征是门脉高压的原因之一,用CDFI能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耍意义,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TFE与3D DCE-MRA联合应用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DSA证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8例为单纯下腔静脉阻塞,2例为单纯肝静脉阻塞,22例为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32例患者均行B-TFE和3D DCE-MRA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及联合应用时对BCS及其侧支循环的显示情况。结果 B-TFE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8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2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87.5%(28/32);3D DCE-MRA正确诊断8例下腔静脉阻塞、19例下腔静脉阻塞伴肝静脉阻塞和1例肝静脉阻塞,总检出率为93.8%(30/32)。B-TFE共显示个193侧支循环,3DDCE-MRA则显示248个侧支循环。两者结合准确诊断全部BCS及其肝内外侧支循环。结论联合应用B-TFE和3DDCE-MRA是诊断BCS的理想方法。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8例临床中经过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的BCS患者,回顾分析其入院时彩色超声诊断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根据患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阻塞情况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病理诊断分型为:肝静脉病变(Ⅰ型)8例,下腔静脉病变(Ⅱ型)16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病变(Ⅲ型)4例。超声诊断结果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25例,误诊1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8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55例布加氏综合征的声像图及血流灌注特点,并与血管造影对比分析.结果 肝静脉梗阻22例、下腔静脉梗阻17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性梗阻1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较准确地判定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和类型,超声造影帮助识别血管梗阻的程度及侧支血管情况,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Budd—Chiari 氏综合征是指肝静脉或/与临近的下腔静脉阻塞所引起的肝脏排血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病由于阻塞部位、范围、程度的不同,可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很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我院1984年1月~1990年10月期间经下腔静脉造影或选择性肝静脉造影确诊的 Budd—Chiari 氏综合征58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常见的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资料.结果:3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10例肝静脉阻塞,27例下腔静脉阻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布加综合征的首选诊断方法,能显示狭窄的部位、类型,指导临床治疗和观察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肝静脉膜性阻塞的下腔静脉造影征象与破膜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BCS行下腔静脉造影中见到的一种征象用于诊断肝静脉口部膜性阻塞及策 膜。资料与方法:对17例拟诊BCS的病人做了下腔静脉造影,其中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者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用下腔静脉造影所示“乳头征”或结合榱超声引导穿刺针破膜,行肝静脉测压、造形及球囊扩张。结果:5例肝静脉膜性是腔静脉造都以壁向腔内的 节状充盈缺损。经腔静脉穿刺破膜均获成功。肝静脉造影证实口部膜性阻塞。球畜牧一重建了肝静脉流  相似文献   

17.
曹洪贤  耿志广 《临床荟萃》1994,9(20):924-925
Budd—Chiari综合征(以下简称B—CS)是指肝静脉阻塞或同时伴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症侯群.临床较少见.B—CS的确切诊断须依靠详细的超声、下腔静脉造影等检查.本文结合我们自1986年以来收集的28例B—CS临床资料对其诊断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Budd-Chiari综合征肝静脉病变的超声分型诊断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肝静脉病变特点。方法:对125例B-CS患者的肝静脉声像图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下腔静脉造影、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证实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根据病因及声像图表现将其分为五型,即隔膜阻塞、节段阻塞、长段闭塞、血栓形成及外压性肝静脉阻塞型。结论:超声检查可显示主肝静脉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状态,对B-CS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和诊断肝静脉阻塞型B-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布加氏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检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要点和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氏综合征住院病人33例。结果 肝静脉阻塞5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17例,二者同时病变11例,全部经血管造影或MRA、核素扫描及手术确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判断血管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对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布-卡(Budd-ciniari)综合征是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导致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而引起的一组特征性症候群.临床上易误诊为肝硬变、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经彩色多普勒(CDFI)诊断,后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兄弟俩Budd-chiari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