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范使用中药注射液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药配伍的也越来越多,由于中药注射液制作工艺、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液本身就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再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因此中药注射液的规范使用,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中药大黄的合理配伍应用进行研究,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临床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中药大黄配伍应用情况为例,通过对其病例资料、药方治疗情况以及疗效结果等内容进行回顾分析,对中药大黄合理配伍在患者病症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结果:84例患者,根据患者病症情况不同,采取合理的中药大黄配伍治疗应用后,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100%。结论:结合患者病症情况,合理选择中药大黄进行患者病症治疗配伍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配伍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药学文献数据苦对中药注射剂与不同种药物配伍产生配伍禁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在临床中发挥巨大的治疗作用,联合用药也越来越多,由于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的限制,且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剂本身就含有多种成分,如果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往往难以预测。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深入研究中药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的结构,完善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体系,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谨慎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4.
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与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目前是我国特有的一类注射用药,近年来,随着对中草药成分以及药理学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其成分复杂,与其它药物配伍、静脉输注后的稳定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5.
常用中药注射剂与某些药物配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中药注射剂不宜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的品种和原因。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药物配伍报道,进行汇总和整理。结果:中药注射剂与某些药物配伍往往会出现药物含量降低、常浊、沉淀,颜色改变,不溶性微粒剧增,不良反应增加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宜盲目与其它药物配伍,在无可靠的依据情况下,配伍前必须进行一定稳定性项目考察。  相似文献   

6.
临床输液药物配伍问题是近些年来医疗单位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多的引起医患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近几年来临床用药的经验,例举了几类常见的主要的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如青霉素与地塞米松不易配伍、多种药物合用应注意配伍禁忌、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应分步输注、输液管中的药物配伍应使用相溶输液冲洗输液导管、合理选择稀释剂、输液速度的选择等常见问题。从国家标准要求和实际应用的物理化学变化等方面加以阐述,同时也对某些临床输液药物配伍的安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处方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复方170个,用药以寒性、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柴胡、甘草、郁金、金钱草、茵陈、白芍、大黄、川楝子、黄芩、延胡索;关联规则显示药物以白芍-柴胡、白芍-甘草、黄芩-柴胡、大黄-金钱草、川楝子-柴胡、川楝子-郁金、川楝子-金钱草配伍较多;聚类分析得到7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0味核心中药和3组核心药物网络配伍。结论 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专利复方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肝经,用药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泻下通腑类药物为主,配伍以疏肝柔肝、缓急止痛、和解表里、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治疗上常用四逆散、金铃子散、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黄配伍药后对其泻下作用的变化及其共性关系。方法:将14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果导组及大黄药对组(15 g·kg-1、7.5 g·kg-1,以大黄生药计),按10 mL·kg-1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酚红糊排空法、炭末推进作用及Na+-K+-ATPase活性实验,比较大黄配伍药对对大鼠的正常泻下作用、酚红糊肠推进功能、炭末推进率及Na+-K+-ATPase活性。结果:大黄与药对配伍后泻下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大黄、大黄牡丹及大黄桃仁15 g·kg-1剂量组显著增加正常小鼠泻下作用、促进肠推进功能、提高炭末推进率及抑制Na+-K+-ATPase活性,表明其泻下作用有显著差异;且与大黄组比较,大黄桃仁及大黄牡丹配伍后的泻下作用有差异,其中泻下作用最显著的是大黄牡丹组。结论:大黄与牡丹、桃仁、甘遂配伍可促进其泻下作用,与枳实、黄连配伍则可抑制其泻下作用,这可能与配伍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引起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量变化及药对间的相使相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不仅改变药物的形体,同时对药物性味,药理作用也有直接的影响。其药用功效亦有所不同。中药大黄炮制后,其药理作用就有明显的改变。所以我们在配方中需正确运用,不可忽视。大黄生用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但易伤胃气。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如大承气汤硝黄后下,且加枳,朴行气,故功下力较峻猛,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故泻热功下之力较轻,主治痞、满、实而不燥的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  相似文献   

10.
附子不同配伍药对中生物碱成分的电喷雾质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传统中医用药附子的配伍药对为研究对象,考察附子与不同中药配伍对附子中生物碱的影响规律,揭示配伍减毒的科学内涵。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和内标法,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大黄共煎液和药渣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炙甘草、大黄、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含量降低;附子加炙甘草、白芍、干姜共煎液中的脂型生物碱含量增高。附子与炙甘草、白芍、干姜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脂型生物碱;与大黄配伍的解毒机制是药物所含成分与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络合生成难溶于水的复合物,使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本法对深入研究乌头属植物的配伍作用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霞 《中国现代医药》2005,4(6):107-107
大黄是常用中药,具有泻下攻积、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在实际应用中,正确的辨证配伍是充分发挥药效的关键,但剂量、炮制、煎服方法和时间等对其疗效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中药与化学药联用治疗疾病已为临床广泛采用。联合用药取得了很好效果,大多提高了疗效,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和毒副作用,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且缩短了某些疾病疗程,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但因配伍不当致降低疗效或增加毒副作用及诱发药源性疾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本文就导致临床上出现的中药与化学药不合理配伍原因及对策简述如下:1不合理配伍应用出现的原因1·1缺少药物信息知识医生缺少定期再教育和培训、缺少客观的药物信息、缺乏药物合理配伍应用的知识[1]。在制订治疗方案时急于求成,希望多种药物同时配伍应用,发挥协同作用,而对于各种…  相似文献   

13.
在门诊调剂室工作,常遇到一些病人取中药,又来取西药,并询问西药和中药能否同服。为此,我认为作为一个药剂人员,应该注意和了解中西药的配伍所引起的物理、化学、药理、药剂等方面的配伍变化和禁忌,才能更好的配合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有效。1 物理性质的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时常会引起物理变化。如在服用龙胆酊、龙胆大黄合剂等苦味的健胃药时,不能同时服蜂蜜、大枣、甘草等带甜味中药,以免甜味掩盖了苦味,减少苦味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使健胃作用降低。2 化学性质的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的有毒、无毒,但长期以来,古今医家对同一味中药的毒性说法不一,给临床使用上带来诸多不便。究其原因是对中药的毒性的确定没有一个客观标准。目前有毒中药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而中药中毒现象又时有发生,鉴于此有必要对影响中药毒性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Ⅰ中药的毒性加重与减轻和配伍参和有关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基本形式,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用”,即说明了配伍是药物综合之  相似文献   

15.
三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及药物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药物配伍时的相互作用是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儿科中药制剂应用的逐渐增多,合理配伍也就显的更为重要。本文意在对三种常见中药注射剂与其它输液及药物的配伍稳定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大黄素有“将军”之美称,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所载的113个处方中,13方有大黄;金元时代的张子和,被后世尊为攻邪学派之祖,专用大黄泻下治病;著名医家张景岳将大黄与附子列为“乱世之身将”与治世之良相人参,熟地共称“药中之四维”,公元前114年,我国出产的大黄就经由丝稠之路往外输出,鸦片战争期间,大黄更是出口药物之一。清代赵翼在一篇杂记中记述:俄罗斯“以中国之大黄为上药,病者非此不治”,足见中药大黄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大黄以其独特的功效,为广大人民驱病健体做出了不少贡献。现就其成分及效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与某些抗菌药物不宜配伍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杰  李慧 《中国药业》2006,15(9):23-24
目的介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一些抗菌药物配伍的临床研究结果.方法检索近几年国内期刊有关文献.结果常用中药注射剂与某些抗菌药物配伍有药液浑浊、生成沉淀、颜色改变、含量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等情况.结论常用中药注射剂不宜盲目与某些抗菌药物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对是临床上按患者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质特点,经长期的临床实践、有选择地将配伍精妙且临床疗效显著的两味中药固定使用,组成常用的用药配伍组合。中药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配伍关系,临床常用的药对均根据这6个方面配伍关系进行配伍,从而使药物能起到相互协同作用及互补不足、增强药物疗效、促进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现将临床中的常见药对及临床应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欣  杨毅恒 《中国药房》2008,(36):2878-2880
目的:促进临床中西药的合理配伍使用。方法:随机抽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6年7月10日~2006年7月15日的门诊处方,按照处方中含丹参、甘草、大黄等成分的中药分别与西药进行配伍分析。结果:共审查24000张处方,其中有3213例患者有中西药配伍使用情况,共计6830张处方;有128例与含丹参成分中成药不合理配伍,118例与含甘草成分中药不合理配伍,16例与含大黄成分中药不合理配伍。结论:在处方中有中西药配伍时,应考虑二者理化性质及药性,做到合理配伍。  相似文献   

20.
一、注射剂配伍禁忌的研究在临床用药中的意义近年来,由于心血管、抗菌素、激素等药物的发展,治疗与抢救工作的需要,在输液中添加滴注药物联合应用的机会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广,多种药物相互配伍应用时,既要保持药物的有效和稳定,又不能因相互间配伍产生理化和药理配伍禁忌给病人造成痛苦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