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病理确诊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MDCT影像学资料。结果 MDCT表现分4型:(1)肺炎/实变型;(2)肿块/结节型;(3)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4)混合型。影像特征包括空气支气管征13例(伴支气管扩张9例),肺内多发小结节11例,磨玻璃影9例,胸腔积液4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17例中4例伴有肺外病变。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紧、胸痛、发热、盗汗。2例患者无明显症状。病理表现为大量B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核异质细胞。结论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缓慢,可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MDCT主要表现为肺部实变、结节或肿块影伴支气管充气征,淋巴结肿大少见,确诊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评估CT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8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淋巴瘤胸部CT资料。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肺的单发肿块4例,结节6例(其中多发4例),弥漫性多发片状影8例。14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网格样或磨玻璃样周围间质浸润影11例,结节病灶强化明显,全部病例纵隔无淋巴结肿大。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CT表现特点是大多有充气支气管征或周围间质浸润,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肺外淋巴肿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2例以弥漫性病变为影像学特点的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病例,结合文献复习了解该特殊类型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2例肺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5年,加重半年,病程长,抗感染、抗结核治疗无效;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病变,胸膜增厚,两肺多发实变影、磨玻璃影,可见散在小结节影及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胸腔镜肺活检病理示黏膜相关淋巴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检测到免疫球蛋白IGH-FR1克隆性基因重排。患者女性,50岁,反复发热、咳嗽,伴有活动后气促;胸部CT示两肺多发大片实变影,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外周血嗜酸细胞显著升高。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肺炎,予激素正规治疗,症状改善,但肺部病变无明显吸收,后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MALT淋巴瘤。结论以弥漫性病变为表现的肺MALT淋巴瘤较为罕见,容易误诊。对于少见病及病灶散在者,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低,肺穿刺活检或胸腔镜活检能获得理想标本,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 CT 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今我市三甲医院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上述病例的 CT 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 CT 表现示7例病灶累及双肺,4例累及单肺;多发病灶6例,单发病灶5例。CT征象最常见为肿块和结节影两种类型,具体为肿块型6例,结节型3例,磨玻璃样斑片影1例,实变影1例;单一 CT 征象5例,多种 CT 征象并存6例;病变伴随征象所示以空气支气管征和支气管扩张最为常见,部分伴 CT 血管造影征。结论:原发性肺淋巴瘤的 CT 表现具有多样性,特异性不强,当CT 表现为结节肿块病灶,并伴有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扩张的肿块结节影时,可提示本病的可能,应予以穿刺病理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或开胸病理证实8例PAP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PAP X线表现为两肺对称或不对称分布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自肺门向外放射,可呈"蝶翼征"。胸部CT变化多样:铺路石征;地图样分布;磨玻璃影;气腔实变影,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PAP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性,以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照分析22例PPNH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胸部CT表现。结果组织病理学示低级别分化淋巴瘤12例,均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型)淋巴瘤,占54.5%,呈小淋巴样细胞的弥漫浸润。胸部CT检查除1例(8.3%)为多发病灶外,其余11例(91.7%)均呈外周单发病灶,主要沿支气管黏膜下蔓延,形成肺内结节或肿块影8例(66.7%),部分周边有"晕征";斑片状肺炎影4例(33.3%);伴支气管充气征者7例(58.3%)。中高级别分化淋巴瘤10例,占45.5%。胸部CT呈单发病灶者4例,占40%;多发性病灶6例,占60%。其中肺内结节或肿块影4例(40%),浸润影1例(10%),混合型5例(50%),伴单侧胸腔积液5例(50%),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20%),伴肺不张3例(30%),伴小叶间隔增厚等间质性改变2例(20%)。结论 PPNH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低级别分化PPNHL以外周局灶性实变区、支气管充气征为其特征性改变。高级别分化淋巴瘤更多表现为肺间质改变为主或与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CT表现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5例可见地图样分布,7例可见“铺路石征”,3例可见片状实变影,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患者经临床有效治疗后1周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范围不同程度缩小6例,地图样分布病变缩小4例,7例仍可见“铺路石征”(其中6例网格样病变边缘变清晰),3例片状实变影转变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6例仍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作为临床评价肺泡灌洗术治疗疗效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片及CT和18W-FDG PET/CT检查的周围型支气管肺类癌,分析病灶的影像学特点、测定PET/CT标准摄取值,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右上肺尖段和前段各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2例,左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各1例.病灶直径3.4~6.2 cm,平均5.4 cm.CT显示病灶形态为肺内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其中2例有浅分叶,2例有短毛刺征,1例病灶周围可见条片影,2例边缘光滑.病灶均表现为病灶内18F-FDG轻度或明显增高,SUV值为3.3±1.4(2.8~5.3),2例病灶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可见不规则斑片状及条索状放射性缺损影.1例表现为纵隔和腹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手术病理均证实为非典型神经内分泌癌(类癌)及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PET显像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肺类癌的FDG异常浓集,根据病灶的浓集程度和结构变化对病灶的恶性程度进行判断.同时CT可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并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面为疾病的判断提供详细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铺路石征为影像学特点的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1例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铺路石征"以及"pulmonary lymphoma"和"crazy-paving pattern"为检索词在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及Pubmed等数据库以进行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51岁。慢性病程,CT表现为逐渐进展的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样改变,伴有局部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最终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复习6例国内外文献报道,仅1例CT表现为左肺下叶背段局限性"铺路石征",肺叶切除病理确诊为肺MALT淋巴瘤,其余4例为血液病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PAP),CT表现为"铺路石征",1例为PAP合并淋巴瘤。结论 MALT淋巴瘤患者高分辨CT以铺路石征为主要表现较为罕见,容易误诊为肺泡蛋白沉积症。掌握铺路石征在各种疾病中出现的部位、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经支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总结结节病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图像特征,为提高该病正确诊断率以及减少误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3例结节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归纳总结结节病的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并对误诊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①累及淋巴结:所有病例都伴有纵隔与肺门淋巴结受累并且表现为双侧对称分布,锁骨上窝、颈部、腋窝以及腹股沟淋巴结也多为双侧受累并对称分布,而腹部和盆腔淋巴结以肝门区及腹膜后累及居多.所有受累淋巴结的放射性摄取呈不同程度增高,最大径均不低于1.0 cm.②累及结外脏器:18例肺部累及者主要表现为肺内散在的结节影及斑片状实变影,放射性摄取多数呈不同程度增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SUVmax)值0.9~5.5;5例胸膜累及者主要呈局部增厚或小结节样改变;3例肝脾累及者中1例表现为肝脾内稍低密度影伴放射性摄取增高,另外2例脾脏的放射性分布呈弥漫性增高;3例骨骼累及者局部可见18F-FDG浓聚灶,相应部位并无骨质破坏;3例皮肤及皮下累及者可见全身皮疹或皮下小结节;2例心包累及者以心包肥厚为主要表现.③5例误诊,主要被误诊为淋巴瘤及肺部肿瘤.结论 纵隔及双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伴18F-FDG高摄取是结节病PET/CT显像的典型表现,部分病例容易被误诊为淋巴瘤及肺部肿瘤,加深对该病PET/CT影像表现及鉴别要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扫描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且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1例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18F?FDG PET/CT图像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18F?FDG PET/CT扫描均考虑为肺结节病,11例患者均可见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病灶及肺外淋巴结肿大,10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18F?FDG 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准确反映结节病肺部及全身病灶分布情况,提高非典型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MRI对骨髓浸润的诊断结果.结果 18F-FDG PET/CT对骨髓浸润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11%、97.14%、95.33%,明显高于MRI(P <0.05);18F-FDG PET/CT对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骨髓浸润检出率高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还需结合骨髓活检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诊断、分期和治疗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初诊DLBCL病人进行临床评价及^18F-FDGPET/CT检查。结果^18F-FDGPET/CT对初诊DLBCL病人的诊断灵敏度为98%(47/48);^18F-FDGPET/CT分期与临床分期的一致性为92%(44/48),4例病人的分期结果不一致。^18F-FDGPET/CT监测复发或微小残留病的敏感率高于临床评价。结论^18F—FDGPET/CT对DLBCL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晓慧  杨国仁 《当代医学》2009,15(14):20-22
目的研究PET/CT诊断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LS PET/CT扫描机,对42例淋巴瘤患者进行^18F—FDG代谢显像,对其中1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Iympooma,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ooma,HL,2例)原发和/或继发结外淋巴瘤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与GT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PET/CT代谢显像发现15例结外淋巴瘤中20个^16F—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其对结外淋巴瘤病灶的探测的PE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0%、100%、91%;CT显像检出9个真阳性病灶,2个真阴性病灶,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35%、100%、41%。CT与PET/CT检查的一致性为45%。结论PET/CT ^18F-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8F-FDG PET/CT对肺部非典型性表现病变的误诊原因,以提高对此类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3例肺部病灶患者误诊原因,其中4例为恶性肿瘤(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乳头状腺癌1例),9例为良性病变(炎性假瘤2例、结核瘤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淋巴瘤(PIL)的18F-氟代葡萄糖(FDG)PET/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月间 23例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18F-FDG PET/CT资料,对病灶的分布、形态、代谢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23例 PIL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主要病理学类型,分别占47.8%和43.4%。回肠、 回盲部及升结肠为PIL常见发病部位,共占57.0%。所有42个肠道病灶均呈18F-FDG浓聚,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5.2±8.1 (3.6~33.7),其中DLBCL组与EATL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P=0.073)。肠壁呈弥漫性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增厚 是PIL 肠道病灶的主要形态学表现,DLBCL组与EATL 组在肠道病灶形态学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6,P=0.514)。 26.2%的患者存在病灶处肠腔瘤样扩张,DLBCL组其发生率高于EATL组(χ2=8.101,P=0.004)。56.5%患者存在腹部淋巴结侵 犯,30.4%见少量腹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肠淋巴瘤在18F-FDG PET/CT显像上具有一定特点,同时,18F-FDG PET/CT是检测原 发性肠淋巴瘤的肠内外病灶并显示该病影像学征象的灵敏影像学技术,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DG PET/CT与同机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和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淋巴结、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 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发现,299枚可疑受累淋巴结中确诊受累淋巴结272枚,90处可疑受累结外病灶中确诊受累结外病灶84处.18F-FDG PET/CT对受累淋巴结检出率为86.29%,高于同机CT的74.92%(P<0.05);18F-FDG PET/CT诊断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敏感性、准确度均优于与同机平扫CT图像(P<0.05).结论 18F-FDG PET/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同机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诊断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和18F-FDGPET/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或淋巴结活检结果显示,39例患者共发现57个NHL淋巴结病灶。超声二维图像显示,NHL淋巴结饱满,类圆形,有低回声,淋巴结呈散在分布,部分出现融合现象,多数CDFI可探及血流信号。CT平扫显示病灶呈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轻度均匀强化。PET/CT显示NHL淋巴结肿大,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部分相邻肿大淋巴结呈融合现象,少数呈对称分布。18F-FDGPET/CT诊断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准确率94.74%高于超声的82.46%(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10月~2009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15例肺癌和53例肺良性病变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观察肺部病灶的CT形态及PET显像的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合临床、病理诊断及治疗资料,分析PET、CT、PET/CT对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CT对168例肺部病变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9%(85/115)、73.6%(39/53)、73.8%(124/168);PET分别为82.6%(95/115)、62.3%(33/53)、76.2%(128/168);PET/CT分别为90.4%(104/115)、81.1%(43/53)、87.5%(147/168)。55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1例,PET诊断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0.9%、95.8%、81.8%;CT分别为41.9%、87.5%、65.5%;PET/CT分别为90.3%、95.8%、92.7%。肺癌远处转移41例,PET/CT发现105处骨转移,单纯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显像(CT)对淋巴瘤化疗疗效评价的异同。方法32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分别行PET/CT检查,首先分析CT图像,对淋巴瘤化疗的疗效作出评价,然后分析PET图像,再次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比较2次疗效评价的差别。每位患者随访12~21个月。结果PET与CT评价淋巴瘤化疗疗效的符合率分别为96.9%、75.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PET对淋巴瘤化疗疗效的评价优于CT,然而,PET的评价存在假阳性,仍需要结合临床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