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子分型及关键致癌基因突变对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高效孕激素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并进行分子分型及关键致癌基因检测的171例EC和AE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开始孕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约每3个月进行1次宫腔镜病灶切除及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 用于评估疗效;进一步对影响EC和AEH患者治疗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1例EC和AEH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2岁;EC 86例, AEH 85例;分子分型:无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157例(91.8%), 错配修复缺陷(MMR-d)型9例(5.3%), POLE突变型3例(1.8%), p53异常型2例(1.2%)。NSMP型与MMR-d型患者治疗40周累积完全缓解(CR)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6%、60.0%;P=0.593);但与NSMP型患者相比, MMR-d型患者CR后的1年累积复发率显著升高(分别为14.4%、50.0%;P=0.015)。多因素分析显示, 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存在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p53表达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EC)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95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蜡块进行p53和MMR (MLH1,PMS2,MSH2,MSH6)免疫组化。根据MMR及p53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MMR表达完整(MMR-p)/p53野生型表达(p53 wt),MMR-p/p53突变型(p53 abn),MMR缺失(MMR-d)/p53 wt,MMR-d/p53 abn。分析MMR、p53联合检测与患者总体生存率(OS)及各组间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联合检测分组后可得到四条不同的生存曲线,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MR-d/p53 abn组预后最差,MMR-d/p53 wt组预后最好。四组的组织学类型和肿瘤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R和p53免疫组化检测在临床中操作简便,适用性强,为预后和治疗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卫星状态与p5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实验124例,其中微卫星不稳定(MSI)45例,微卫星稳定(MSS)79例;p53阳性49例,p53阴性75例。分析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卫星状态、p5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MSI组的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MSS组(P=0.009);p53阳性组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率高,与p53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MSI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5,P0.001)。结论:Ⅰ型内膜癌中M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53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MSI与p53表达可能在Ⅰ型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与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收治的、经过手术治疗且术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SI状态的2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术后病理类型检测,对MMR蛋白表达与MSI状态、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类型中,腺癌占39.9%,腺鳞癌占19.9%,浆液性癌占14.9%,黏液性癌占10.1%,透明细胞癌占8.4%,癌肉瘤占6.8%;MMR蛋白缺失的患者中,68例呈MSI阳性;复发情况中,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为9.8%和6.4%;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未缺失患者中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患者中,MMR蛋白表达的缺失与MSI状态、CD4+及CD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EC)的WHO分子分型是适于临床推广的、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子分型的简化版替代方案。厘清两者的历史沿革、明确两套命名体系术语的具体内涵和临床应用场景, 对于EC诊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OLE基因测序是EC分子分型的必要和前提条件, 单纯依赖免疫组化检测进行的分子分型不仅不完善而且可能诱发误判, 应尽可能在临床实践中予以避免。导致错配修复(MMR)缺陷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 明确相关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分子分型结果、精准预测预后、并积极开展相关遗传综合征的筛查。充分理解TP53基因变异、p53蛋白功能失调和p53免疫组化染色模式异常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 是正确判读EC分子分型的必要基础知识。无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是EC分子分型的"垃圾筐", 临床医师应充分理解其分子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高度异质性, 建立整合临床病理参数及分子标志物的系统性思维, 以避免简单套用可能引发的治疗策略失误。毋庸置疑, 现有的EC分子分型方法可为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很多益处, 应大力推广。但该策略并不完美, 尚有很多缺憾, 存在多处应用陷阱。本文将就此主题展开论述, 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且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TCGA分子分型的295例初治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EC的TCGA分子分型分为4种, 即POLE超突变型(15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50例)、低拷贝(CNL)型(175例)和高拷贝(CNH)型(55例)。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95例EC患者的年龄为(56.9±0.6)岁。(1)POLE超突变型、MSI-H型、CNL型和CNH型4种分子分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8.0%、10.3%和25.5%)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4, P=0.006)。4种分子分型EC患者的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比例、雌激素受体表达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 CNH型患者的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分级为G3、病理类型为非子宫内膜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ProMisE分子分型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roMis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7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错配修复缺陷型20例(27.0%),POLE突变型2例(2.7%),p53野生型34例(46.0%),p53突变型18例(24.3%)。4种分子分型患者在淋巴结转移(P=0.004)、临床分期(P=0.018)和病理分级(P=0.03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53突变型(OR=27.669,95%CI:3.224~237.480,P=0.002)和肌层浸润≥1/2(OR=22.046,95%CI:4.185~116.146,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分子分型可为术前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对于术前诊断性刮宫标本的ProMisE分子分型为p53突变型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术中可能需要扩大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8.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胚系突变导致家系成员具有肿瘤易感性,相关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Lynch综合征患者终身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达30%~60%。目前广泛接受的是以IHC或MSI检测为中心进行普查,结合基因检测得到确诊。排除MLHI甲基化后,IHC和基因检测常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这部分患者为Lynch样综合征,主要来源于体细胞MMR突变。Lynch综合征患者除预防性手术外,还可通过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等药物进行预防。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SI-H实体肿瘤中被批准使用,但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53、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16、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病理科2009月1年至2015年12月确诊的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75例子宫内膜癌中p53、PTEN、p16、HER-2及Ki67的表达,并对不同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53、PTEN、p16、HER-2和Ki67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HER-2和Ki6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PTEN、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之间p53、PTEN、p16、HER-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间表达相近(P>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情况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PTEN、p16、HER-2和Ki67的表达与这些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 p53、PTEN、p16、HER-2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0.
徐言  薛誉  王超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2):112-115
子宫内膜癌作为女性第六大癌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同时患者的保留生育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已被研究证实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密切联系,但对保育治疗的临床意义尚未见总结性的文献报道。现有的研究表明p53野生型对孕激素治疗获益最大,DNA错配修复缺失(MMR-D)可能对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POLE超突变型与更好的保育疗效、p53突变型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更多数据的支持;通过个案分析,林奇综合征患者进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并不作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禁忌证。本文回顾目前已发表的文献,对肿瘤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病变保育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3、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16、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病理科2009月1年至2015年12月确诊的5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75例子宫内膜癌中p53、PTEN、p16、HER-2及Ki67的表达,并对不同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53、PTEN、p16、HER-2和Ki67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HER-2和Ki6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子宫内膜癌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PTEN、Ki67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之间p53、PTEN、p16、HER-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间表达相近(P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脉管情况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PTEN、p16、HER-2和Ki67的表达与这些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 p53、PTEN、p16、HER-2和Ki67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需要与传统组织病理学进行充分整合,才能对临床诊治发挥最大的指导价值。DNA测序是获得POLE和TP53基因突变信息的金指标,提倡有条件的病例尽可能通过测序完善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应充分知晓多重分子分型的基本分型原则以避免误判。错配修复缺陷(MMRd)亚型在分子机制及临床预后上具有异质性,应结合临床信息除外Lynch综合征、结合组织学分型和分子检测进一步精准分层。不同组织类型的无特殊分子改变型(NSMP)亚型具有不同的驱动性分子事件和生物学行为,在制定治疗策略时,不应简单粗暴地将之视为一组同质性疾病。无视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孤立的分子分型非但是不完整的、而且还可能会对临床诊治产生误导。只有基于组织病理与分子分型整合诊断的系统性思维才能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的分子分型特征, 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且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的早期EC和AEH患者共46例, 分子分型分为4型, POLE超突变型、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型、非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高拷贝型。回顾性分析早期EC和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探讨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疗效的差异。结果 (1)46例患者的年龄为(32.9±5.8)岁, 其中EC 40例、AEH 6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首选醋酸甲羟孕酮(MPA)或醋酸甲地孕酮(MA), 首选药物治疗未获完全缓解(CR)时可选用或联合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46例患者中, 1例患者治疗未满3个月无法评价疗效, 其余45例患者(包括4例治疗满3个月但不足6个月者)中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达CR 32例(71%, 32/45), 达到CR的中位时间为8个月(4~12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探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EOC)中的表达情况,MMR蛋白异常与EOC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MSI)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EOC患者的存档石蜡样本共73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MM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MSI实验检测癌组织丰富的样本和对应的远癌正常组织样本的MSI表型。结果:73例中有10例(13.7%)EOC肿瘤有MMR异常,包括肿瘤MMR完全缺失6例(8.2%)和肿瘤MMR低表达5例(5.5%)。MMR蛋白异常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分化等因素无关。60%的MMR异常组术前CA125小于140 U/ml,65.1%的MMR正常组术前CA125值大于140 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R异常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MMR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中有15例满足MSI实验测试要求进行了测试,5例(100%)MMR异常患者均表现为MSI,其中4例MMR完全缺失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1例MMR低表达表现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10例(100%)MMR正常病例均表现为微卫星稳定(MSS)。结论:在EOC中MMR异常与MSI表型可能有关;MMR异常患者的术前CA125水平可能低于MMR正常患者,预后可能比MMR正常患者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错配修复(MMR)蛋白缺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伴MMR缺失即MMR(-)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另选择同期MMR表达正常即MMR(+)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E-cadherin、N-cadherin单克隆抗体行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比性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MMR(-)型与MMR(+)型子宫内膜癌对比,在年龄、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肿瘤累及子宫下段、阴道断端及宫旁软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FIGO)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脉管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MR(-)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总染色强度、阳性细胞数均低于MMR(+)型,而N-cadherin表达呈相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MMR(-)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cadherin、N-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678,P 0.01)。结论:MMR(-)型子宫内膜癌与MMR(+)型子宫内膜癌组织E-cadherin/N-cadherin表达趋势不同,具有不同的上皮间质转化水平,可能导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样内膜癌(EEC)中PTEN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最常见的基因异常.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是单克隆病变,与浸润性EEC具有共同的基因谱系.18%~55%的内膜癌前病变和26%~80%的EEC及暴露于雌激素中的组织学正常的内膜中均可检测到PTEN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P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启动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在高雌激素环境中,PTEN功能失活使内膜细胞更易于向肿瘤转化.MSI和PTEN之间存在相关性.某些EEC的DNA复制错误引起的MSI可能使PTEN更易于发生突变.PTEN的突变和MS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作用还存在争议,需进一步阐明EEC不同的发病机制和其自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样内膜癌(EEC)中PTEN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最常见的基因异常。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是单克隆病变,与浸润性EEC具有共同的基因谱系。18%-55%的内膜癌前病变和26%~80%的EEC及暴露于雌激素中的组织学正常的内膜中均可检测到PTEN肿瘤抑制基因的改变。P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和启动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在高雌激素环境中,PTEN功能失活使内膜细胞更易于向肿瘤转化。MSI和PTEN之间存在相关性。某些EEC的DNA复制错误引起的MSI可能使PTEN更易于发生突变。PTEN的突变和MSI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作用还存在争议,需进一步阐明EEC不同的发病机制和其自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在DNA MMR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完整性对确保DNA复制的精确度和高保真度具有重要意义.MMR基因缺陷导致基因遗传不稳定,增加自发突变,造成广泛的肿瘤易感性,并促进肿瘤的形成.MMR基因缺陷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肿瘤耐药及其不良预后有关系.综述MMR基因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MMR蛋白在Lynch综合征相关EC中筛查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免疫组化法检测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的EC患者80例,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组织病理学特点,其中2例行全外显子测序明确基因突变位点。结果:80例EC患者中,MMR蛋白表达缺失者22例(27.5%),其中以MLH1和PMS2蛋白缺失表达为主。MMR蛋白表达缺失者年龄相对更小,以子宫下段居多(P0.05)。其中2例经全外显子基因测序验证了相应MMR基因的突变。结论:免疫组化检测MMR蛋白表达缺失可用于Lynch综合征相关EC的初筛。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低龄及病灶部位相关。对于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可进一步行全外显子测序确定相关基因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诊断为SEIC的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6例SEI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范围:55~73岁), 均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初次就诊。6例患者术前均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 其中4例行宫腔镜手术、2例行分段诊刮术, 均提示SEIC, 其中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6例患者均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 手术范围包括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剔除术, 其中1例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右侧髂窝表面腹膜、子宫直肠陷凹表面腹膜及直肠表面均有转移灶。术后病理检查:6例患者中, 4例仅见SEIC, 其中3例病灶存在于息肉内(包括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2例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合并SEIC, 且均存在子宫内膜息肉背景, 其中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患者p5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其中3例呈强阳性表达。术后3例患者辅助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4~6个疗程。6例患者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