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新缝合悬吊法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进行颅骨缺损修补的病例资料,其中23例采用新缝合悬吊法(新悬吊组),30例采用旧悬吊方法 (旧悬吊组)。结果手术时间:新悬吊组(98.4±6.1) min,旧悬吊组(103.9±11.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悬吊组无并发症,旧悬吊组发生硬脑膜外积血积液5例,硬脑膜外血肿2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缝合悬吊法不增加手术时间,明显降低颅骨修补手术后硬脑膜外积血积液、硬膜外血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经鼻-鞍结节入路与开颅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75例Ⅰ~Ⅳ级(由本中心根据鞍结节脑膜瘤的生长特点将其分为Ⅰ~Ⅴ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开颅手术组)与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行神经内镜经鼻-鞍结节入路手术治疗的86例Ⅰ~Ⅳ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神经内镜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视力和视野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肿瘤复发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开颅手术组比较, 神经内镜组中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分级Ⅰ级者比率较高[95.3%(82/86)对比70.7%(53/75)], 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1/86)对比6.7%(5/75)]、癫痫[0(0/86)对比12.0%(9/75)]以及颅内血肿[0(0/86)对比6.7%(5/75)]的发生率较低, 术后1 d出现皮质醇功能减退者[12.8%(11/86)对比21.3%(16/75)]的占比低(均P<0.05);但两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肌下、颞肌外钛网修补额颞部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2例额颞部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这32例颅骨缺损口才中,采用颞肌下钛网修补术20例、颞肌外钛网修补术12例。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颞肌下组分别为(2.0±0.3)h、(170±40)ml和15.0%(3/20),颞肌外修补组则分别为(1.5±0.2)h、(80±30)ml和83.3%(10/12);两两相较,均相差显著(P<0.05)。结论额颞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颞肌下钛网修补术优于颞肌外钛网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不影响术后恢复和便于二期手术的术中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额颞联合颅脑手术86例,其中额部骨瓣保留、颞侧去骨瓣减压54例(A组),额颞骨瓣去除32例(B组)。比较2组术后脱水剂使用时长和拆线时长。结果2组术后脱水剂使用时长和拆线时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额颞联合伤,术中内外充分减压后骨瓣复位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正常恢复,能够保持患者术后的面部正常形态,减少面部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方便了二期手术(颅骨修补)的实施,能够有效减少骨缺损面积,减少颅骨修补巨额耗材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分别行颞肌外(3s例)或颞肌下(21例)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硬膜破损率、术后恢复时间、钛网下积血、皮下积液、皮肤切口愈合、钛钉松动、钛板变形、咀嚼疼痛、咀嚼受限、容貌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颞肌外组和颞肌下组颅骨修复后容貌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0.5%)和术后病人主观舒适度无明显差异(P〉0.05);颞肌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脑膜破损率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颞肌下组(P〈0.05)。结论颞肌外与颞肌下两种颅骨修补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颞肌外数字化二维钛网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期缩短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颅骨尤文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男,22岁,因左额颞部包块进行性增大5个月入院。入院检查:左额颞约10 cm×12 cm大小包块,质软,轻度压痛,边界不清,局部皮肤温度高,表浅静脉怒张。CT示左额颞颅内外占位性病变,颅骨反应性增生,轻度脑水肿(图1)。术中见肿瘤血供丰富,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质硬,部分组织坏死呈白色乳糜状,侵犯颞肌深层及颅骨,颅骨增生,翼点处骨质破坏约1.5 cm×2 cm,头皮下肿瘤通过其与颅内肿瘤相连;颅内肿瘤部分位于蝶骨嵴前后,大部分位于硬脑膜外,广泛侵蚀硬脑膜,向前下至颅前、中窝底,由脑膜中动脉供血。术中分块全切除肿瘤。病理诊断:尤文肉瘤(EW…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肌下改良术式,即保留硬脑膜侧薄层颞肌在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完全剥离硬脑膜侧的颞肌;观察组53例,颞肌下改良术式,保留硬脑膜侧薄层颞肌。对比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后优率为84.9%,明显高于对照组(62.3%)(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同种类型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颞肌下改良术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2014-01—2016-01在我院治疗的102例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实验组患者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良好率41.18%(21/51),病死率7.84%(4/51),并发症发生率15.69%(8/5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57%、23.53%和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从而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治疗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普通硬脑膜悬吊法(普通组),38例采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穿梭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普通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穿梭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穿梭组(P〈0.05)。结论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缝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108例,采用免缝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修补54例(观察组),采用可缝合人工硬脑膜补片修补54例(对照组)。术后3~6个月常规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观察组硬脑膜修补时间明显缩短(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修补硬脑膜至颅骨修补术时间间隔、修补术时间、修补术中出血量、脑膜破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免缝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颅脑损伤中能够发挥减压作用,保护脑功能,手术时间短,与严密缝合的人工硬脑膜修补术效果相当,并且更有利于二期颅骨修补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对30例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显示,长期颅骨缺损组患者术中[硬脑膜缺损(P=0.001)],术后[新发癫(P=0.035)、脑积液(P=0.021)]和术后晚期并发症[异物感(P=0.035)、头痛头晕(P=0.050)]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长期颅骨缺损患者施行颅骨修补术风险高、并发症多、手术效果欠理想,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骨胆脂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颅骨胆脂瘤切除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颅骨胆脂瘤和硬膜下血肿的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右侧耳鸣2个月;头颅MRI检查示右侧额颞部占位(骨源性)。手术将肿瘤及包膜全部切除,硬脑膜完整。术后第3 d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颅CT示右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正常; 1周后复查CT示血肿明显减少,3周后复查CT血肿完全吸收。复习文献,胆脂瘤可产生多种炎性物质,参与炎症反应;其术后并发硬膜下血肿尚未见报道。结论即使颅骨胆脂瘤切除术中硬脑膜保持完整,术后仍可能并发硬膜下血肿。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胆脂瘤产生的炎性物质引起硬脑膜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分析颞肌外与颞肌下植入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颞肌外(颞肌外修补组)和颞肌下(颞肌下修补组)植入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各20例。结果 颞肌外修补组手术时间[(120±15)min]和术中出血量[(95±20)ml]均明显低于颞肌下修补组[手术时间(170±20)min;术中出血量(180±25)ml;P<0.05]。颞肌外修补组出现硬膜破损1例、切口愈合障碍1例、术后皮瓣下积液4例、钛网下缘弹起3例、外观异常2例;颞肌下修补组出现硬膜破损2例、术后皮瓣下积液1例。颞肌外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50.0%,10/20)明显高于颞肌下修补组(15.0%,3/20;P<0.05)。结论 颞肌下植入钛网的颅骨修补手术方式要优于颞肌外植入钛网的颅骨修补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经额锁孔入路手术和传统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重度脑室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采用经额锁孔入路手术,12例采用传统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 d、(4±1)d、(7±1)d、(10±1)d头颅CT三、四脑室内血肿体积的变化和意识好转的时间,术后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预后的差别。结果经额锁孔入路手术组三、四脑室积血有效清除率明显好于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组(均P0.01);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低于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经额锁孔入路手术组GOS评分4~5分者的比率(53.3%,8/15例)明显高于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组(16.7%,2/12例)(P0.05),2~3分者的比率(40%,6/15例)与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组(41.7%,5/12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分者的比率(6.7%,1/15例)明显低于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组(41.7%,5/12例)(P0.05);而存活率(93.3%,14/15例)显著高于钻颅脑室外引流手术组(58.3%,7/12例)(P0.01)。结论经额锁孔入路手术恢复快、并发脑积水的几率小,对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在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采用电脑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保留薄层颞肌148例为研究组,另52例术中采取完全剥离并保留硬脑膜外侧的颞肌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副损伤几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者对钛网塑型的满意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三维塑形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时,保留硬脑膜外薄层颞肌创伤较小,疼痛恢复快,不影响咀嚼及外观,还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脑-硬膜-颞肌-颅骨骨膜血管融通术(STA-MCA+EDMPS)结合颅骨钻孔治疗脑膜中动脉(MMA)自发代偿的烟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A-MCA+EDMPS+额部内侧颅骨钻孔手术治疗的19例(20例侧)MMA自发代偿的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儿童3例, 成人16例)。术后1周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三维重建, 以评估开颅范围及搭桥血管通畅性。术后12个月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 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每6个月进行1次头颅CT或MRI检查, 以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采用松岛分级评估侧支血管生长情况。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头颅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组织血流灌注。结果 19例患者的20例侧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头颅CTA三维重建显示联合血管搭桥手术覆盖MCA区域, 额骨钻孔位于额部内侧大脑前动脉(ACA)区域。术后1周CTA和CTP检查提示搭桥血管通畅, 搭桥区域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8例术前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的患者术后TIA症状全部消失。5例成人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试验组(330例)和对照组(222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癫痫等并发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试验组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异物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硬脑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0-01/2007-12在西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加网硅胶材料、自体颅骨、三维钛网及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顶部颅骨缺损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 结果:加网硅胶组并发症发生率50%,塑形满意度27.8%;自体颅骨组分别为12.1%,90.9%;三维钛网组分别为27.3%,45.5%;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组分别为5.6%,100%。数字化三维钛网组与自体颅骨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在塑形满意度上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数字化三维钛网及自体颅骨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少、塑性满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行颅骨修补术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自体骨瓣修补168例、普通钛网122例和预塑二维钛网45例.结果 普通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时间(92.5 min)和预塑二维钛网组(85 min)较自体骨瓣组(65 min)明显延长(P<0.05).三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材料外露、再手术取出材料、癫痫、颅内血肿和皮下积液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自体骨瓣组术后外观缺陷率最高,普通钛网组次之,预塑二维钛网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自体骨瓣、普通钛网和预塑二维钛网等材料与颅骨成形术后感染、癫痫、颅内出血等无明显相关性;额颞颅骨缺损首选预塑二维钛网,非额颞颅骨缺损修补应首选自体骨瓣;普通钛网逐渐淘汰,但可使用于颅骨缺损急诊一期修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颞肌下与颞肌外两种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颞肌下组22例,颞肌外组25例,2组均采用钛网进行手术修补,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等指标。结果颞肌外组手术时间(95.6±11.3)min,术中出血量(89.5±27.6)mL均显著低于颞肌下组的(124.5±13.7)min、(152.3±29.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应用钛钉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外组手术并发症率12.00%,显著低于颞肌下组的4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4,P=0.023)。颞肌外组手术术后外观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颞肌下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肌外组手术术后第2周VAS评分(3.27±0.63)分显著低于颞肌下组的(3.93±0.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个月、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颞肌外手术方式进行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较颞肌下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患者外观满意率更高,且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