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患儿血清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和趋化因子受体3(CXCR3)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诊断为AD的114例患儿作为AD组,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分为轻度组(38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4例);同期选择在该院体检健康的108例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P-10和CXCR3水平,Pearson法分析AD患儿血清IP-10和CXCR3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P-10、CXCR3对AD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血清IP-10和CXCR3水平均升高(P<0.05);重度组的IP-10、CXCR3水平和SCORAD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D组血清IP-10和CXCR3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联合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大于IP-10和CXCR3单项诊断(P<0.05)。结论 AD患儿血清IP-10和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等高危胸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危胸痛组病例116例,包括AD亚组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亚组4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亚组34例,及最终排除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D、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等高危胸痛可能的低危胸痛组病例50例。对比各组病例基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NLR等,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WBC、NEUT和NLR对高危胸痛的诊断作用。结果高危胸痛组及3个亚组在WBC、NEUT、NLR等方面均明显高于低危胸痛对照组(P<0.0001),WBC、NEUT、NLR对高危胸痛的诊断均有提示作用(P<0.0001),并且3个指标的AUC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WBC与NEUT比较:Z=-0.47,P=0.681;WBC与NLR比较:Z=-2.33,P=0.990;NEUT与NLR比较:Z=-1.63,P=0.948)。结论WBC、NEUT、NLR等指标可能是具备筛查包括AMI和AD等在内的高危胸痛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诊断。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该院住院的HFMD患儿112例作为病例组,并按病情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及病死组,另以该院健康体检儿童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和生化结果,收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血小板(PLT)、CRP检查结果数据,并计算NLR、PLR值。结果随疾病加重,WBC、NEUT、LYMPH、NLR、PLR、CRP等免疫炎性指标水平呈升高趋势。2组WBC、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EUT、NLR水平在危重组、重症组、普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和普通组LYMPH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PLT、PLR水平均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NLR与WBC(R~2=0.34)、CRP(R~2=0.39)及PLR与WBC(R~2=0.21)、CRP(R~2=0.41)呈正相关(P0.05)。结论 NLR、PLR联合CRP检测与HFM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炎性指标,用于HFMD的诊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04—2019-04期间在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144例为穿孔组,急诊科收治的非特异性腹痛患者67例,急性胰腺炎66例,急性胆囊炎70例,急性阑尾炎67例,急性心肌梗死75例归为其他急腹症组;消化内科收治的无重大并发症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122例归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全血细胞计数和病例资料,对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小板计数(PLT)、NLR、PLR等血细胞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穿孔组PLR与其他急腹症各疾病组和对照组两两相比均显著更高(P0.01),LYMPH均显著更低(P0.01);NLR在穿孔组与非特异性腹痛组、急性胆囊炎、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显著更高(P0.01),但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阑尾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别穿孔组与其他急腹症组,最大约登指数时,PLR190.92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7%,57.6%,80.9%;LYMPH0.775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8%,88.7%,47.9%。鉴别穿孔组与对照组,最大约登指数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NLR5.745,分别为87.4%,76.4%,87.7%;PLR203.09,分别为71.1%,52.1%,85.2%;LYMPH0.965,分别为70.1%,82.8%,56.9%。结论:PLR及LYMPH在鉴别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与其他急腹患者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NLR、PLR、LYMPH对鉴别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与无重大并发症的溃疡患者有较好的鉴别价值,可用于区分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其他急腹症疾病及无重大并发症的上消化道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征象与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6例,对所有患者的急性阑尾病变程度行CT分级,分析其与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阑尾炎CT分级与患者WBC计数与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穿孔性阑尾炎患者NEUT%及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CRP水平与阑尾直径、阑尾积液、回盲部变化、阑尾周围炎性条纹、小肠积液呈正相关(P0.05),WBC计数与回盲部变化及阑尾周围炎性条纹呈正相关(P0.05)。结论WBC计数及CRP水平与急性阑尾炎CT分级有关,CRP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判断更有优势;CRP、NEUT%是穿孔性阑尾炎的重要预测因子,WBC可以更好地发现早期阑尾周围的炎性反应,综合分析CT表现与血清炎性标志物能更准确地诊断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检测在新生儿血流感染(BS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度疑似BSI新生儿,所有患儿均接受血培养及血清NLR、NEUT检测。依据患儿是否出现血流感染分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NLR、NEUT水平。结果 90例高度疑似BSI新生儿,经血培养结果显示阳性56例,占比为62.22%,纳入感染组,阴性34例新生儿纳入未感染组;感染组血清NLR、NEU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NLR、NEUT水平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BS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8、0.846、0.954,提示血清NLR、NEUT联合检测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新生儿BSI可导致血清NLR、NEUT增高,可通过联合检测NLR、NEUT,为诊断新生儿BS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阑尾炎患儿63例纳入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小儿46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被试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析各血小板参数及WBC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WBC及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PV和PD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T与MPV、PDW呈显著负相关性(r=-0.467,P=0.03;r=-0.342,P=0.02)。MPV与PDW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0)。PLT与WBC呈显著正相关(r=0.628,P=0.00)。MPV、PDW与WBC呈显著负相关(r=-0.513,P=0.01;r=-0.490,P=0.01)。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血小板参数以PLT显著升高、MPV和PDW降低为特征,血小板参数结合WBC等炎性反应指标可提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雷周满 《临床医学》2020,40(3):20-22
目的研究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许昌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AA)患儿纳为研究组,同时将同期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50例儿童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WBC、CRP及PCT水平,并根据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研究组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纯AA组(n=56)、蜂窝织性或坏疽性AA组(n=52)与阑尾穿孔组(n=12),比较三组WBC、CRP及PCT水平,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WBC、CRP及PCT水平在诊断小儿AA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WBC、CRP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BC、CRP及PCT水平在单纯AA组、蜂窝织性或坏疽性AA组及阑尾穿孔组中均呈依次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WBC>11.39×10^9/L、CRP>18.55μg/L、PCT>0.71μg/L在诊断小儿AA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33%和90.00%、63.33%和94.00%,78.33和90.00%,而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5.83%和98.00%。结论WBC、CRP及PCT在诊断小儿AA,提示其病情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三者联合诊断可有效提高AA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评估两者对UC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87例UC患者纳入UC组,收集6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NLR和PLR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NLR、PLR与临床常用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NLR和PLR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并与常用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UC组患者外周血NLR和PL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NLR、PLR均与WBC、CRP和ESR呈正相关(P<0.05)。N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2.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和62.6%,AUC为0.758,PLR用于诊断UC的最佳临界值为163.4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60.6%,AUC为0.759,两者均优于WBC(AUC:0.687)和PLT(AUC:0.745),稍逊于ESR(AUC:0.783)和CRP(AUC:0.830)。NLR联合CRP、PLR联合CRP对UC的诊断价值均优于CRP单独检测。结论NLR和PLR在UC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升高。NLR、PLR诊断UC的效能优于常用指标WBC和PLT,其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U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患儿血清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病毒感染患儿51例、急性细菌感染患儿52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未发现感染疾病者5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P-10水平。采用西门子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病毒感染组的IP-10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IP-1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毒感染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细菌感染组(P0.05),但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P-10和CRP在区分急性病原体感染患者和对照组人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8和0.873,灵敏度分别为35.0%、79.6%,特异度分别为96.1%、98.0%。IP-10与CRP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提高到82.5%和100.0%。结论高水平血浆IP-10可能对患儿发生急性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IP-10和CRP联合检测提高急性病原体感染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张燕妮  张园媛  粟涛  刘梅  胡玉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362-2365,236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外周血常规参数、C反应蛋白(CRP)及CD64指数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估以上指标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急诊科和普外科就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372例,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193例(急性阑尾炎组),其他急腹症患者179例(其他急腹症组).分析所有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参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CRP、降钙素原(PCT)和CD64指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以上指标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阑尾炎组患者WBC、NLR、PLR、CRP、PCT和CD64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急腹症组,MPV低于其他急腹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仅CD64指数在单纯性急性阑尾炎和复杂性急性阑尾炎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CRP、NLR和CD64指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CRP截断值为20.2 g/L,曲线下面积为0.7841,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73.04%;NLR截断值为2.4,曲线下面积为0.8580,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81.23%;CD64指数截断值为0.3,曲线下面积为0.9261,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75.22%.结论 CRP、NLR和CD64指数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显著增高,在辅助诊断急性阑尾炎时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CD64指数可以较好地鉴别单纯性和复杂性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钠(Na)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并行阑尾切除术的27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单纯性阑尾炎组(228例)和复杂性阑尾炎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TBIL和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结果复杂性阑尾炎组的术前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Na水平均低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LR、血清TBIL和Na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5、0.487、1.29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阑尾炎患者NLR、血清TBIL水平均与血清Na呈负相关(r=-0.255、-0.207,P<0.05),NLR与血清TBIL无相关性(r=0.07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高于TBIL、Na、NLR单独检测的0.777、0.789、0.799(P<0.05);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2.50%和95.30%。结论NLR、TBIL和Na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PLT)联合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同期住院符合条件的败血症患儿37例、局部感染患儿36例、非感染患儿30例,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定量测定PCT,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结果 PCT和CRP水平在败血症组治疗前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1),且二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而败血症组WBC计数和PLT水平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9.2%、90.0%、91.7%、87.1%、0.79和8.92,为4项指标中最高。联合检测PCT、CRP、WBC、PLT,则其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达100%。4项指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0.733、0.580、0.621。结论联合检测PCT、CRP、WBC计数和PLT能提高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特异度,诊断价值比单项检测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测定CT不同分级、术后病理分型(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不同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随CT分级的增加WBC计数、NEUT%、CRP水平逐渐升高,各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阑尾炎患者WBC计数、NEUT%、CRP水平比较,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各病理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阑尾炎患者WBC计数、NEUT%、CRP水平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WBC计数、NEUT%、CRP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及MSCT检查,有助于疾病更准确的诊断及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4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设为阑尾炎组,3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设为淋巴结炎组。检测2组患儿入院第1、4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PCT水平,分析入院第1天各指标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特异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入院第1天,阑尾炎组WBC、CRP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淋巴结炎组(P0.05或P0.01);入院第4天,阑尾炎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淋巴结炎组WBC显著下降(P0.01),2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分别高于WBC的0.582和CRP的0.791,且P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度和敏感度分别90.00%和84.21%,优于WBC和CRP。结论急性阑尾炎患儿疾病早期血清PCT、CRP及WBC均显著升高,其中PCT的诊断性能优于CRP和WBC,可作为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84-2685
探讨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检测对诊治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价值。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20例,并回顾分析这12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的检测结果,另再选择3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急性阑尾炎单纯性组、化脓性组、和坏疽性组的CRP与WBC计数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3组术后CRP与WBC计数较术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并发症组相比无并发症组的CRP与WBC计数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阑尾炎患儿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对病情判断及预后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混合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g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水平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分析不同年龄段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差异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混合感染患儿血清中IP-10,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 1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混合感染患儿共544例,以肺炎支原体联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检测血清中的CRP,IP-10和MCP-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5~4.889,均P<0.05)。相关性研究分析显示,混合感染组IP-10,MCP-1与CRP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612,P<0.001; r= 0.804,P<0.001)。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混合感染更易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及发热等症状,同时炎症反应增强,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清IP-10和MCP-1表达水平可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患儿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非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8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的HBP、PCT、CRP、WBC、NL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在新生儿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患儿的HBP、PCT、WBC和N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P、PCT、CRP、WBC和NLR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4、0.748、0.594、0.833、0.651;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27。结论HBP是较为敏感的新生儿感染标志物,HBP、PCT、CRP、WBC和NLR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肠组织炎性浸润程度和血中常见炎性指标的关系,寻找判断手术时机的最佳炎性指标。方法收集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NEC患儿95例,采取手术治疗的42例患儿为手术组,采取保守治疗的53例患儿为对照组。切除的肠组织标本常规行病理检查,记录2组患儿常规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根据肠组织炎性浸润程度评分结果,将手术组分为轻度组、重度组,分析2组中炎性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炎性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判断肠组织炎性浸润程度所对应炎性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手术组患儿WBC、PLT水平低于对照组,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儿WBC、PLT、PCT水平较手术前降低,CRP水平较手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PLT≥90.0×109/L、PCT<15.0 ng/mL的患儿比例高于重度组,而轻度组中PLT<90.0×109/L、PCT≥15.0 ng/mL的患儿比例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与炎性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54,P<0.05),PLT水平与炎性浸润程度呈负相关(r=-0.49,P<0.05)。当PLT、PCT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3.2×109/L、15.5 ng/mL时,PLT预测肠组织炎性浸润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6(95%CI:0.765~0.90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92.3%;PCT预测肠组织炎性浸润程度的AUC为0.927(95%CI:0.835~0.96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93.4%。结论NE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感染,PLT和PCT更能反映肠组织炎性浸润的程度,可以间接预测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病原体不明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各炎症指标的特点及其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初诊并住院及出院诊断为病原体不明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79例。分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单核细胞(MONO)、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和巴细胞比值(P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清蛋白(PA)结果的特点及其在不同临床特征患儿中的差异。结果 63例患儿的CRP结果中升高25例、正常38例,异常占39.7%。27例患儿的PCT结果中升高5例、正常22例,异常占18.5%。48例患儿的PA结果中降低43例、正常5例,异常占89.6%。不同发热天数患儿的LM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2,P=0.043),以发热2 d患儿的LMR最高。在不同扁桃体形态的患儿中,WBC升高、正常的患儿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扁桃体2度肿大患儿中WBC结果以正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