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联合术中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7年9月,采用显微手术闭塞瘘口同时行术中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治疗的52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术中脊髓血管造影辅助下,52例患者术中达到100%的解剖治愈率。术后第7 d 43例患者(82. 7%)的脊髓功能评分改善。术后50例患者(96. 2%)随访6个月,Aminoff评分显示28例患者(56%)治愈,18例患者(36%)脊髓功能改善,4例患者(8%)脊髓功能无变化;无症状加重者。结论 显微手术闭塞瘘口能有效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术中脊髓血管造影对准确判断是否完全闭塞瘘口和多个瘘口的存在有着极大地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学特点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应用4D-DSA进行术前评估的34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4D-DSA与传统方法(2D-DSA联合3D-DSA)分析AVM的血管构筑学特征, 对两者在评估供血动脉、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Spetzler-Martin(S-M)分级等方面的显影效果进行人工评分(0~4分), 评分越高, 显影效果越好。采用配对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显影效果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 4D-DSA在评估AVM的供血动脉、S-M分级方面, 显影效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0和-0.63, 均P>0.05);而在评估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方面的显影效果, 均较传统方法更好(Z值分别为-4.95、-2.99和-4.14, 均P<0.05)。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 4D-DSA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颅内AVM的危险结构、畸形血管团分区、引流静脉结构, 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引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9例脊髓硬脊膜动静咏瘘患者,均经脊髓DSA确诊,行后正中全椎板切开,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夹闭瘘口并选择性切除静脉血管畸形.结果 畸形血管位于颈段1例、胸段4例、胸腰段2例、腰段1例、胸腰骶段1例;介入栓塞不充分后转手术1例,介入栓塞微导管难以到位转手术8例;术后MRI显示髓周异常迂曲畸形血管消失,脊髓缺血水肿好转.术后症状消失2例,改善6例,无变化1例.结论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能够明确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raoperative indocyanine green (ICG)videoangiography in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pinal dural ateriovenots fistulae (dAVFs).Method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e examined nine cases of dAVFs, diagnosed by complete spinal angiography,in which laminoplasty were performed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An operating microscope - integrated light source containing infrared excitation light illuminated the operating field and was used to visualize an intravenous bolus of ICG.The locations of fistulae, feeding arteries and draininig veins were identified and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surgical obhteration by intraoperative ICG videoangiography.Results In the nine cases the dAVFs involved one cervical cord, four thoracic cord,two thoracic lumbar cord, one lumbar cord and one thoracic and lumbosacral cord.One of them used to take an unsuccessful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while the rest of them were given the operation right after diagnosed by the spinal angiography.Microscope-based ICG videoangiography identified the fistulous point(s),feeding arteries and draining veins in all nine cases,as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MRI which showed complete obliteration of the dAVFs with improved spinal blood supply and reduced spinal cord edema.After the operation the clini cal symptoms were nearly disappered in two cases, improved in six cases, and present no obvious changes in one case.Conclusions Intraoerative ICG videoangiography provides real -ti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ecise location of spinal dAVFs,the feeding arteries and the draining veins, as well as additional feeding aiteries unrevealed by the preoperative spinal angiography and residue pathologic blood vessels during the operation, which efficiently improves the surgical outcomes an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DAVF)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复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SEDAVF合并S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首先经动脉途径进行ONYX胶栓塞,因胶弥散效果不佳,仅封堵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仍可显影;然后,开放性手术烧灼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丛血管,但未剪开硬脊膜探查,术后7 d因并存SDAVF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引起症状加重,再次行介入栓塞时处理SDAVF。术后6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 SEDAVF处理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及近端引流静脉,对于合并的SDAVF,可选择介入治疗。单纯SEDAVF,可选择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迂曲的静脉湖;SEDAVF合并SDAVF,可先行介入栓塞瘘口,解除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及硬脊膜外静脉湖压迫症状;如仍末治愈,可行开放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湖,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脑幕硬脑膜动静脉瘘(TDAVF)所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2020年3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短期内先后发生双侧基底节区出血的TDAVF且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并对文献报道的TDAVF所致脑出血的病例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男性, 33岁, 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幕孔区存在动静脉瘘, 由右侧脑膜垂体干、双侧脑膜中动脉、大脑后动脉供血, 经瘘口形成由脑膜静脉-上矢状窦或乙状窦两条途径引流。对患者行栓塞手术治疗, 术后DSA见瘘口消失。随访1年, 患者临床好转且未再出现脑出血。总结2021年3月30日前国内外报道的有临床和影像详细资料且表现为脑实质出血的TDAVF患者共41例, 平均发病年龄为57.2岁, 男女比例约3∶1。脑出血发生于幕上的患者17例(41%), 幕下24例(59%)。幕上脑出血部位多集中在枕叶和丘脑。DSA检查显示该组患者中有36例(88%)动静脉瘘属于Borden Ⅲ型或Cognard Ⅳ型。29例(71%)患者通过单一治疗方式达到瘘口闭合, 另外12例(29%)患者采取多次介入或多种外科干预治疗。37例(90%)患者经DS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夹闭瘘口,其中经全椎板切除入路9例,经半椎板切除入路4例。结果瘘口位于上胸段2例,中胸段3例,下胸段6例,腰段2例。全部病例手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均未见异常瘘口及迂曲引流静脉。随访2—36个月,13例中症状基本消失、痊愈5例,症状改善、好转7例,无变化1例。结论脊髓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定位瘘口位置,是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金标准。手术夹闭瘘口方法简单,夹闭瘘口确切可靠,效果肯定,可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脊髓血管病比较少见,但是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marformation,SAVM)、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pinal epi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EDAVF)、脊髓周围动静脉瘘(spinal 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AVF)四种类型,诊断容易混淆,也容易误诊。这四种脊髓血  相似文献   

8.
定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技术可通过造影剂浓度变化获取像素点时间-密度曲线, 进而计算感兴趣区内造影剂的相应参数, 实现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半定量分析, 用于评估急性缺血性大血管闭塞型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的再灌注情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尤其是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有望实现对DSA图像的进一步挖掘, 可对脑血管病变进行多时相、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荧光造影技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8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手术采用全椎或半椎板入路,术中用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瘘口的位置、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行瘘口切除后再次造影检查。采用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脊髓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瘘口位于颅颈交界、胸髓上段、胸髓下段、脊髓腰段的患者,分别为2例、8例、10例、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瘘口均完全切除,术后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者。随访时间6~72个月,结果显示治愈为18例、改善8例、无变化2例,好转率为92. 85%。患者术后的改良ALS评分(2. 1±1. 4)比术前(4. 6±1. 9)明显好转(P 0. 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最有效的方法。术中采用荧光造影,能准确定位瘘口位置,同时对瘘口切除进行评估,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0.
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较为少见,我科1994年1月收治一例行血管内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男性,30岁.工人,因突发性背部疼痛伴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乏力2d入院.查体: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Ⅴ~-级.T_8以下痛觉减退,小便潴留,病理反射未引出.奎根试验示椎管通畅,压力1.75kPa.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提高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流行病学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和术后随访资料。均有下肢麻木、疼痛、无力、运动障碍等,多伴大小便功能异常。脊髓MRI均有异常发现,脊髓DSA检查确诊。结果手术治疗40例,栓塞治疗12例。随访40例,时间0.5~6年,随访病人术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改良Aminoff-Logue功能评分显著下降。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是临床容易延误诊断的脊髓血管病变,确诊主要依靠MRI和DSA检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不易复发,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静音磁共振血管造影(SilenZ-MRA)和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无创性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接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患者39例, 其中男性8例、女性31例;年龄29~86(54.50±11.80)岁。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别比较TOF-MRA、SilenZ-MRA、HR-VWI的图像质量评分和支架段管腔狭窄率评估结果。以DSA为参考标准,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分析TOF-MRA、SilenZ-MRA和HR-VWI 3种MRI血管成像技术对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的诊断价值。结果 TOF-MRA、SilenZ-MRA和HR-VWI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 3)、4(3, 4)、4(4, 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0.78, P<0.05), 两两比较结果如下:TOF-MRA 比SilenZ-MRA, P<0.017;TOF-MRA比HR-VWI, P<0.017;SilenZ-MRA 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SDAVF首诊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对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显微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平台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8例SDAVF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手术时间3.1~4.6 h,平均(3.5±0.8)h。术后即刻造影未发现瘘口及异常引流静脉。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造影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脊髓造影均无复发,1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1年,造影复查未发现复发。结论利用复合手术平台治疗SDAVF,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复发率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1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11例患者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3 ~ 67岁,平均53岁.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其中单纯手术治疗9例,栓塞治疗2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改良Aminoff-Logue功能评分降低.11例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症状.结论 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可以达到良好效果,部分病例采用血管内治疗须栓塞引流静脉近端.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是一种罕见且病因未明的累及脑和脊髓血管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 其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多样, 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 确诊主要依赖金标准——病理活组织检查。但由于取材部位、组织染色及镜下阅片的主观性, 会造成部分患者误诊及漏诊。此外, PACNS潜在的侵袭性病程可能会对适当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进而减少致残、致死率, 因此PACNS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患者的预后。而影像学检查方便、无创, 可从多方面对PACN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因此, 探索该病的影像学特征非常重要。文中回顾了影像学检查在PACNS中的研究现状并对PACNS不同类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方法,并从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疼痛四个方面来评价术前术后的脊髓功能改善情况,其中运动功能评价采用Aminoff&Logue评分标准。结果15例术后症状改善,无1例症状加重。其中运动功能改善12例,感觉功能改善9例,疼痛症状减轻6例,括约肌功能改善6例。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创伤小、简单易行、疗效确切。早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复合手术治疗的31例SDAVF的临床资料。术中DSA技术定位瘘口,据造影结果调整动脉夹,并验证瘘口闭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术后平均随访(28.9±2.7)个月,采用Aminoff-Logue评分(ALS)评价脊髓功能。结果 31例瘘口位置均准确定位,无扩大切口以暴露病灶,术后造影显示瘘口均消失。末次随访ALS[(3.3±0.5)分]较术前[(4.4±0.5)分]明显降低(P<0.05);好转14例,无变化4例,加重2例,好转率为66.7%。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复合手术SDAVF安全、有效,与血管内栓塞相比,解决了其早期失败率及晚期复发率高的问题;与显微手术相比,实现了术中精准定位及实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1983年1月到1996年1月共收治硬脊膜动静脉瘘24例,全部病人均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害.除1例(术中证实)外,均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证实.9例病人治疗前后行MRI检查.24例中,单纯栓塞5例,单纯手术14例,栓塞 手术4例,未治1例.经治疗的23例病人中痊愈7例,改善12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文中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