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luronic F127聚合物的载药胶束并阐明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过程。方法: 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420 nm。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黄素-Pluronic F127质量比、水相用量、水相pH和水化时间对载药共聚物胶束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1H-NMR分析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 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姜黄素-Pluronic F127(1:15),水相用量10 mL,水相pH 5.0,水化时间1.0 h。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的平均粒径约30 nm,平均包封率64.5%,平均载药量4.1%,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水中随着Pluronic F127质量浓度的增高,质子的NMR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且信号变宽。结论: Pluronic F127在水中已形成了可载药的疏水性胶束内核,Pluronic F127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姜黄素TPGS/F127/P123混合胶束的处方工艺,以提高姜黄素原料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包封率、载药量,并降低其沉降率。方法采用改良的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TPGS/F127/P123混合胶束,在单因素考察的前提下,选取包封率、载药量和沉降率为因变量,姜黄素投药量、TPGS用量和F127/P123比例(质量比)为自变量,进行3因素7水平均匀设计,对实验结果进行多项式线性方程拟合,绘制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并对优化后的处方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处方中姜黄素量为14.0 mg,TPGS为150.0 mg,F127/P123比例为68∶32。3批验证处方的溶解度为(3.47±0.14)mg/mL,包封率为(87.15±4.39)%,载药量为(4.70±0.17)%,48 h内沉降率为(0.33±0.12)%。结论姜黄素TPGS/F127/P123混合胶束处方工艺经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后,溶解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包封率和载药量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难溶性抗肿瘤药物载体--嵌段共聚物胶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宏英  吴建梅  赵李宏 《中草药》2006,37(4):481-485
根据国外有关文献,综述了10年来嵌段共聚物胶束作为难溶性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嵌段共聚物胶束组成、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理化性质和靶向特性的研究。嵌段共聚物胶束是由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自发形成的一种自组装结构,亲水性片段形成外壳,疏水性片段形成内核,构成独特的核-壳结构。具有粒径小和粒度分布窄、载药量高和独特的体内分布等特点,可对难溶性抗肿瘤药物有效增溶、降低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不仅可以实现被动靶向给药,还可以连接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配基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从而实现主动靶向给药,是广阔发展前景的载药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黄素-胡椒碱聚合物复方胶束(Cur/PipF127/P123-PM)的处方工艺。方法 UPLC法测定姜黄素和胡椒碱的含量。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Cur/Pip F127/P123-PM,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投药量、F127所占质量比和水化体积为自变量,以姜黄素载药量和包封率、胡椒碱包封率以及胶束粒径为因变量,进行3因素5水平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实验,分析结果得出最优处方并对其进行验证。最后对胶束制剂的最佳冻干条件进行初步筛选。结果优化得到的Cur/Pip F127/P123-PM最佳处方工艺:姜黄素与胡椒碱的投药量分别为12.96 mg和0.69 mg、F127的质量比为0.46、水化体积为8.85 mL。采用最优处方制得的复方姜黄素胶束制剂对姜黄素的载药量为5.63%、溶解度为1.27 mg/mL、包封率为86.86%;对胡椒碱的包封率为77.54%;胶束制剂平均粒径为66.79nm;Zeta电位接近于0。以8%甘露醇为保护剂制得的冻干制剂复溶效果较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用于复方姜黄素胶束制剂的处方优化,精度高,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从药动学、药效学及组织分布的角度考察制备的口服共载葛根素(PUE)/大豆苷元(DAZ)混合胶束(PUE/DAZ-FS/PMMs)的递药性能。以PUE混悬液、单一载药胶束(PUE-FS/PMMs)、共载胶束(PUE/DAZ-FS/PMMs)为研究对象,考察大鼠血浆中PUE的血药浓度变化情况;采用大鼠尾容积测压法连续10周监测给药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变化;采用LC-MS/MS测定心、肝、脾、肺、肾、脑、睾丸中PUE的含量。结果表明,相较于PUE混悬液和PUE-FS/PMMs, PUE/DAZ-FS/PMMs在大鼠体内的Cmax显著增加(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达122%,其Cmax、AUC0-t、AUC0-∞、t1/2、MRT分别是PUE混悬液的1.77、1.22、1.22、1.17、1.13倍,是PUE-FS/PMMs的1.76、1.16、1.08、0.84、0.78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UE/DAZ-FS/PMMs降低SHR...  相似文献   

6.
夏志丹  张忠元 《中国现代中药》2023,25(10):2179-2185
目的:制备木犀草素纳米胶束(LUT-NMs),以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以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Pluronic F127和Pluronic P123作为纳米胶束载体材料,使用溶剂蒸发-薄膜水化分散法将木犀草素制备成聚合物胶束;以LUT-NMs处方中的聚合物与药物质量比、Pluronic F127与Pluronic P123质量比作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粒径分布和多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响应面法优化了LUT-NMs的处方;通过透射电镜、稀释稳定性和体外药物释放对LUT-NM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大鼠口服LUT-NM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实验设计获得LUT-NMs的最佳处方为聚合物与药物质量比为45∶1,Pluronic F127与Pluronic P123质量比为5∶1;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LUT-NMs呈圆整球形,LUT-NMs的稀释稳定性良好,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释药速率缓慢且释药速率之间无差异;大鼠体内药动学结果显示,LUT-NMs可显著提高药物的达峰浓度,增加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结论:将木犀草素制备成纳米胶束,可显著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李胜男  王计瑞  张继琼  张继芬 《中草药》2017,48(13):2638-2644
目的用浸渍离心法制备载不同性质的难溶性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探寻药物质量浓度与载药量的关系和MSNs载药机制。方法制备空白MSNs,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解析进行表征。以水飞蓟宾、葛根素、盐酸小檗碱、姜黄素和阿魏酸为模型药物,分别固定药物溶液体积和药物质量,采用浸渍离心法载药,测定载药量,分析载药规律,并用紫杉醇、丹参酮IIA和延胡索乙素3种药物对其载药规律进行验证。对载药量较高的水飞蓟宾、葛根素和阿魏酸MSNs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分析载药机制。结果空白MSNs粒径为(220±21)nm,比表面积为353.53 m2/g,平均孔径1.53 nm,孔容积率约为0.4 cm3/g。在药载比不变的情况下,无论是固定药物溶液体积,还是固定药物质量,载药量都与药物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且与药物性质无关,5种药物的综合回归方程分别为固定药物溶液体积Y=0.351 7 X+0.982 5,r=0.991 4和固定药物质量Y=0.359 2 X+0.248 3,r=0.991 0。SEM显示载药MSNs表面没有明显的药物结晶。载药MSNs的DSC均观察到了药物的熔融峰,但单位吸热量均比等比例的机械混合物明显减小。结论药物溶液质量浓度是决定MSNs浸渍离心法载药效果的关键因素,药物主要以无定形及微晶形式分散于MSNs的介孔中。  相似文献   

8.
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对疏水性天然药物增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体系对疏水性天然药物的增溶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不同纯度的大豆磷脂(SPC)、蛋黄磷脂(EPC)与高纯度的胆酸盐制备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以透光率方法测定胆酸盐对磷脂的溶解能力,以20(S)人参皂苷Rg3、Rh2、黄芪甲苷、20(S)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呋喃二烯为疏水性模型药物,考察了SDC/SPC-MM对药物的增溶特性。结果:高纯度的大豆磷脂和蛋黄磷脂适合制备成澄明的BS/PC-MM溶液。胆酸盐对磷脂的增溶能力为,脱氧胆酸钠>胆酸钠,胆酸盐对蛋黄磷脂的溶解度增加略高于大豆磷脂。20(S)原人参二醇、原人参三醇和呋喃二烯与SPC的亲和性较高。而20(S)人参皂苷Rh2、Rg3和黄芪甲苷与SDC的亲和性强,SDC/SPC-MM的脂质总质量增加,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提高。结论:胆盐/磷脂混合胶束(BS/PC-MM)对疏水性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度,增溶能力受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混合胶束的组成影响,可成为疏水性药物的非肠道给药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载紫杉醇(PTX)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聚合物胶束制备工艺。方法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为考察指标,对载药和透析方法进行单因素考察,确定PTX/CR聚合物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载药方法为透析法,最佳载药工艺以乙醇(30 mg/m L)作为PTX溶剂,载体CR浓度为7 mg/m L,药载比1∶1.4。结论 CR聚合物通过物理包载PTX形成载药量和包封率较好、粒径小的载药聚合物胶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4-羧丁基)三苯基溴化膦[(4-carboxybut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TPP]修饰的糖原(glycogen,Gly)衍生物(Gly-TPP),以其制备包载黄芩苷(baicalin,BA)的糖原纳米粒(BA/Gly-TPP NPs),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表征。方法 通过酯化反应将TPP连接到Gly上,合成线粒体靶向的树状大分子糖原衍生物Gly-TPP,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确定其结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考察其安全性。利用糖原内核包载疏水性药物黄芩苷,构建线粒体靶向的给药系统BA/Gly-TPP NPs,考察其粒径、载药量、体外释放、粒径稳定性等制剂学性质。结果 成功合成的Gly-TPP呈现规则的球形,无细胞毒性。BA/Gly-TPP NPs粒径分布在70~80 nm,ζ电位为(8.84±0.89)mV,载药量为(20.67±0.16)%,同时具有良好的释药行为。结论 Gly-TPP具有良好的载药性能,为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PUE@PEG-PLGA纳米胶束具有粒径小,载药量高,释药缓慢等优良特点。TEM电镜结果表明PUE@PEG-PLGA纳米胶束呈核壳状圆球型结构;采用芘测定法测定PEG-PLGA纳米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大约为4.8 mg·L~(-1);激光共聚焦试验表明,PEG-PLGA纳米胶束可以增强香豆素-6细胞摄取量,且可聚集在线粒体周围,细胞外药物残留量定量结果也可间接证实,PEG-PLGA纳米胶束可以促进药物的细胞摄取。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UE组和PUE@PEG-PLGA高、中、低剂量组,在结扎后5 min各给药组尾iv给药。监测心电图ST段变化,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二醛(MDA)水平,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PUE和PUE@PEG-PLGA纳米胶束均能降低升高的ST段,降低血清中CK,LDH,AST,MDA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中PUE@PEG-PLGA中、高剂量组的药效明显强于PUE组,低剂量组基本与PUE组等效。PUE@PEG-PLGA纳米胶束很大程度上提高PUE心肌细胞摄取量,增强药物抗急性心肌缺血作用,减少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载葛根素的PEG修饰介孔硅纳米粒(PUE@PEG-MSNs),评价其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缩合反应制备PEG-MSNs,再负载葛根素(PUE),并通过粒径、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FTIR)等检测表征PUE@PEG-MSNs,采用HPLC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备60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PUE注射液组和PUE@PEG-MSNs高、中、低剂量组,在结扎后5 min各给药组尾iv给药。监测心电图ST段变化,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二醛(MDA)水平,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PUE@PEG-MSNs呈规则圆球形,大小均一,粒径约300 nm,电势约-30 m V,且可以负载PUE,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7%和67.8%。PUE注射液和PUE@PEG-MSNs均能降低升高的ST段,降低血清中CK、LDH、AST和MDA水平,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中PUE@PEG-MSNs中、高剂量组的药效明显强于PUE注射液组。结论 PUE@PEG-MSNs制备成功,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春龙  江荣高  薛艳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4):1845-1847
 目的介绍乳化增溶(SolEmuls)技术在静脉注射用载药脂肪乳上的潜在应用前景。方法参阅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文献,分析了SolEmuls对药物的增溶原理,并结合实例讨论了操作条件、载药量、助乳化剂等因素对乳剂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作为一种低毒、高效的增溶方法,SolEmuls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邱玲  尹蓉莉  申宝德  张利红  武娜  郑娟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2015,46(23):3495-3499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Pae-LLCN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407(F127)与甘油单油酸酯(GMO)质量比为1∶10、芍药苷投料量为40 mg、磷酸盐缓冲液(PBS)的用量为20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达到73.72%,载药量为14.81%,粒径(170±16)nm,体外24 h累积释放量为72.68%。结论 Pae-LLCN制备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普朗尼克F68(F68)、普朗尼克F127(F127)、甘草酸(glycyrrhizinic acid,GL)、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为稳定剂制备槲皮素纳米晶(quercetin nanocrystals,QT-NCs),探讨不同稳定剂种类对QT-NCs注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槲皮素质量浓度,并用DAS 2.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药动学结果显示,AUC0~t呈如下顺序:QT-NCs/GL[(464.87±100.51)mg·L/h]>QT-NCs/TPGS[(339.82±73.82)mg·L/h]>QT-NCs/F68[(293.00±44.72)mg·L/h]>QT-NCs/F127[(245.01±28.72)mg·L/h]。组织分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稳定剂修饰的QT-NCs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行为,肝脏的AUC0~t顺序与血浆AUC0~t一致。此外,QT-NCs/GL在肝、脾、肺的分布最高(P<0.01)。结论 稳定剂种类可以影响QT-NCs的注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朱君君  沈成英  王镜  戴博  袁海龙 《中草药》2020,51(7):1845-1851
目的制备甘草酸(GL)-普朗尼克F127(F127)/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混合纳米胶束(MMs)(GL-F127/TPGS-MMs),以改善GL的口服吸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GL-F127/TPGS-MMs,以胶束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及工艺,包括F127与TPGS的比例、聚合物的质量浓度、GL的用量、水化温度、水化时间;采用透射电镜考察胶束形态;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GL-F127/TPGS-MMs的肠吸收特性。结果优化得到处方和工艺为TPGS 180 mg、F127 270 mg、GL 70 mg、水化温度50℃、水化时间3 h。所制备GL-F127/TPGS-MMs澄明度好,平均粒径为(28.20±5.63)nm,多分散系数为0.20±0.06,Zeta电位为(-5.24±1.55)m V,包封率为(97.57±5.29)%,载药量为(13.13±0.71)%;胶束呈球形,可见明显的囊泡结构。与回肠段比较,GL在空肠段吸收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L原料药比较,GL-F127/TPGS-MMs的肠吸收较好,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制备的GL-F127/TPGS-MMs显著地提高了GL的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紫杉醇壳聚糖自组装纳米胶束冻干粉针的制备及理化性质评价。方法以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考察直接溶解法、乳化溶剂挥发法、透析法等载药工艺,筛选冻干保护剂及用量,测定其粒径、ξ电位、pH值、渗透压,并评价其稀释稳定性,以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DSC和WAXD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结果最佳载药工艺为透析法,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5g·L-1甘露醇,紫杉醇壳聚糖载药纳米胶束(PTX-OCC)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高达34.4%和89.3%;载药后,纳米胶束粒径由165.6nm增长到176.4nm,ξ电位则由-30.2mV增至-50.9mV;PTX-OCC溶液稀释至0.8g·L-1,放置于25℃稳定长达9d;TEM照片显示,OCC及PTX-OCC皆为规则球状结构,粒径分布均匀;OCC及PTX-OCC pH值、渗透压皆符合静脉注射要求;DSC,WAXD实验结果表明,药物以无定型或固态溶液的形式存在于胶束骨架中。结论N-辛基-O,N-羧甲基壳聚糖(OCC)纳米胶束对紫杉醇具有优越的载药性能,为潜在的优良的可静脉注射的难溶性药物增溶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偶联脱氧胆酸(mPEG-CS-DA)纳米载药系统,并以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构建两亲性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方法 采用两步反应合成mPEG-CS-DA,分别用IR、1H-NM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筛选mPEG-CS-DA-Cur纳米胶束制备方法,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度。结果 以透析法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较小的平均粒径和无残留溶剂的特点。mPEG-CS-DA-Cur的载药量为(12.11±1.52)%,包封率为(89.37±4.12)%,平均粒径为161.4 nm,分布均匀,胶束中药物体外释放缓慢、稳定。结论 研究合成了1种新型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是1种良好的胶束载体材料,对难溶性药物Cur具有很好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后续药物进行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普流罗尼克(Pluronic F127,F68,P85,P123对小肠P-糖蛋白(P-gp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Pluronic对Caco-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以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为荧光探针,评价各种Pluronic辅料和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R-123细胞蓄积的影响,细胞内的R-123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同时考察了Pluronic P123和F127对P-gp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除了L61,经Pluronic处理后的细胞生存率都在80%以上,表明在蓄积实验中的细胞活性没有受到Pluronic的影响。在抑制剂维拉帕米和不同浓度的Pluronic(0.001~50 mg·mL-1作用下,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R-123在Caco-2细胞的蓄积作用,同时具有浓度依赖性,在接近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后,细胞蓄积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Pluronic浓度的继续增大,蓄积作用又逐渐减弱。不同浓度的Pluronic P123和F127对P-gp 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蓄积实验结果表明,Pluronic F127,F68,P85和P123可以通过抑制P-gp的作用改善药物的吸收,抑制P-gp ATP酶活性可能是原因之一。因此,联合使用Pluronic,有望提高P-gp底物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泊洛沙姆(pluronic P123)为载体,制备了姜黄素pluronic P123共聚物胶囊,考察胶囊中姜黄素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动态透析法考察胶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姜黄素pluronic P123共聚物胶囊的平均粒径为64.97 nm,包封率为71.74%,载药量为1.62%,体外释药规律符合weibull方程,显示胶囊的缓释效果良好。结论:以pluronic P123共聚物为载体,采用薄膜化水法制备pluronic P123共聚物胶囊,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pluronic P123共聚物胶囊的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