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以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39例。术前以彩色多普勒探测并标记供区血管,结合术中探查设计并制备嵌合皮瓣,并以此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结果 39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处理后皮瓣逐渐恢复正常。随访1~4年,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及功能良好,6例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死亡,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肿瘤术后软组织复杂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72岁,平均年龄68.2岁)行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例游离皮瓣面积6 cm×10 cm8 cm×10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5月以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缺损患者23例.设计并制备股前外侧肌皮瓣单岛或者多岛,修复颊癌术后组织缺损.术后观察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和功能,总结皮瓣制取及修复经验.结果:23例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后皮瓣成活,成活率100%.随访1~3 a,口腔颌面部及供区形态、功能恢复良好,1例出现颊部积液并感染,经冲洗引流处理后恢复良好;2例术后复发、死亡.结论: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颊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2018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应用股前外侧皮瓣携带肌瓣和/或脂肪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的复杂缺损20例,记录皮瓣的类型与面积,供区、受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术后未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提高其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2001—2011年(10年)期间,我院行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共计183例,其中前臂皮瓣91例,腓骨复合组织瓣78例,股前外侧皮瓣14例,用于修复舌、颊、腭、口底、上颌骨、下颌骨等部位缺损,回顾性分析其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79块组织瓣成活,总成活率为97.8%,失败率为2.2%。其中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6.7%,腓骨复合组织瓣为98.7%,股前外侧皮瓣为100%。结论 :前臂皮瓣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只有在大范围缺损时使用,对于上、下颌骨缺损均可采用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术后1周内监测皮瓣,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手术探查处理,是保证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探讨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合理性及稳定性;并对临床上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供区及受区的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随访,评价其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例中国成人下肢标本,解剖并记录股前外侧穿支的数目、分布、部分层面血管外径及各段血管长度;并选择9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皮瓣面积5 cm×6 cm~6 cm×12 cm。术后随访观测皮瓣存活情况,评价受区臃肿度及供区功能恢复、术后吞咽及语言功能情况。结果 :6例下肢标本共测量记录到股前外侧穿支21支,平均3.5支。大腿股前外侧穿支主要出现在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侧缘连线中点外1 cm以下约2 cm为圆心、半径约6 cm的圆内,源动脉起始部外径平均为(2.99±0.48)mm,血管蒂总长度平均为(15.83±3.52)cm;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例发生部分组织坏死, 1例病例失访,术后随访10~47个月(平均24个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存活率较高,供区并发症少,受区皮瓣臃肿程度低,吞咽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分布稳定,血管蒂较长,穿支的管径完全满足游离皮瓣的要求,临床应用中供区并发症少,受区不臃肿,组织量适中,结合其解剖稳定性,可满足临床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7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根治术后的缺损,其中舌癌32例、颊癌16例、口底癌10例、牙龈癌9例、口咽癌8例、面部皮肤癌1例,评价移植修复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76例皮瓣中,74例移植皮瓣成活,2例坏死,成活率为97.4%。成活皮瓣术后效果满意,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运可靠,可切取面积大,对供区影响小,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9.
股前外侧皮瓣作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近年来已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应用,但其血管的解剖变异往往会给手术造成困难,甚至取皮瓣失败。本文报道1例因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解剖变异而术中紧急采用股前内侧皮瓣替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贯通缺损的病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股前内侧皮瓣的解剖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56例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术前常规行股前区CT血管造影,利用影像工作站(Philips Medical Systems)定位穿支血管出肌点的体表位置,以其为中心设计个性化皮瓣,模拟切取皮瓣,并对其周界脂肪厚度进行测量,对皮下脂肪较厚的15例患者,应用手术显微镜对皮瓣进行修薄后转移至受区进行外科修复。结果:显微修薄股外侧皮瓣14例完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切取皮瓣面积最大9 cm×5 cm,面积从最小6 cm×4 cm,供区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并且避免二期去脂手术。结论:CT血管造影能够指导股前外侧皮瓣的制备,对于皮下脂肪较厚的患者,显微修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分析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7例,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结果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7例患者,6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外观与功能满意。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供区隐蔽、距离近、厚度适中、易于成活、手术便利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SIF)在修复口腔及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科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同期行颏下岛状瓣修复的患者资料,并以同期行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共30例.使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共11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大小在3 cm×4 cm~4 cm×10 cm.无论是T2期肿瘤还是T3期肿瘤切除后的缺损,颏下岛状瓣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小于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P<0.05).结论:颏下岛状瓣小巧灵活,制作简便,无须血管吻合及开辟远位供区,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瘢痕隐蔽.适用于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面中下2/3的中小型缺损,但要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的经验。方法:2007-06~2010-06,应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106例(前臂皮瓣42例,腹直肌肌皮瓣18例,股前外侧皮瓣46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39例,年龄24~77岁,除3例外均为肿瘤切除造成的组织缺损,所有病例均为即刻修复。结果:106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03例,修复成功率为97.2%。制取的皮瓣面积最大为16 cm×8 cm,最小为5 cm×4 cm;4例出现血管危象,2例抢救成功,2例失败。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形成的组织缺损,游离组织瓣是进行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2年2月-2013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进行了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1 185例(1 212块皮瓣)。记录并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缺损部位、皮瓣的面积及类型、受区血管的处理方法、供区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1 212块皮瓣成活1 176块,坏死36块,成活率97.0%。皮瓣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股前外侧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的缺损后,90%以上的患者得到了良好的功能恢复及美观效果。吻合1根静脉与吻合2根静脉相比,可以显著地缩短显微操作时间(P=0.000 3)。2组的静脉危象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及静脉危象导致的皮瓣坏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股前外侧肌皮瓣组织供应量大,可满足口腔颌面部各个部位缺损的修复要求。股前外侧肌皮瓣比其他游离皮瓣,更适合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应作为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5.
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内缺损修复中的应用:附9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小腿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该修复方法,共进行了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并对该皮瓣的应用解剖,制作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结果应用的9侧小腿外侧皮瓣均获得成功。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软组织缺损并和腓骨肌皮瓣共蒂和串联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是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国内已有报道。我科于1982年1月至1987年10月采用颈阔肌肌蒂皮瓣及肌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或外伤软组织缺损24例,取得了较好的外形和功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固定式定位导板制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定位穿支血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因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需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其中,实验组术前3D打印定位导板,术中定位穿支血管并辅助制取股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1月~2006年12月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所行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2549例,共制备皮瓣2684块:软组织瓣包括前臂皮瓣、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等;骨组织瓣包括腓骨肌皮瓣、髂骨肌皮瓣、肩胛骨肌皮瓣等。分别用于修复舌、腭、颊、口底、颌骨及面颈部大面积复合缺损。统计各年代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从80年代初期(92%)至今(98.5%),呈逐年升高趋势,2684块皮瓣总成功率达96.80%。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64.12%),胸大肌皮瓣和背阔肌皮瓣在修复大面积复合缺损常被采用,各种骨肌(皮)瓣应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成为近年的热点。大范围复合组织缺损的救治性手术常需要多个游离组织瓣联合修复重建。结论: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根治的保障,更是术后缺损修复的主要手段。前臂皮瓣是修复舌、颊、腭等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瓣,胸大肌与背阔肌(皮)瓣适合修复体积较大的缺损,腓骨、髂骨肌瓣是上、下颌骨缺损最常用的修复手段。其他不常用的组织瓣,应根据不同适应证进行选择。采用不同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穿支皮瓣是口腔颌面-头颈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项新技术,是显微外科的新发展。穿支皮瓣保留了供区的肌肉,明显减少了供区畸形的发生。但是穿支血管细小且存在变异,术前血管定位技术的应用和术中细致的显微血管解剖吻合技术是皮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基础。本文对股前外侧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和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等常用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