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15例,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修复,根据手部缺损情况设计股前外侧皮瓣,沿皮瓣穿支血管向远端继续解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考虑好手部各缺损处间距,按需切取分叶穿支皮瓣、阔筋膜瓣、股直肌肌瓣、股外侧肌肌瓣、股中间肌肌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主干的一蒂多叶瓣,在肌瓣及阔筋膜瓣上植皮,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 结果 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修复各创面在肌瓣、阔筋膜瓣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血管肌间隔上植皮均成活良好,外形无臃肿,植皮处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创面愈合好,股四头肌肌力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正常。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20个月,平均8.7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0%。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多叶瓣能一次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缩短手术时间及疗程,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是修复手部多部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带蒂股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9例患者,采用带蒂股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顺行肌皮瓣4例,逆行肌(皮)瓣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烧伤1例、恶性肿瘤4例。缺损范围:6.0 cm×4.0 cm~20.0 cm×8.0 cm,肌(皮)瓣切取范围5.0 cm×5.0 cm~23.0 cm×7.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所有肌(皮)瓣均成活,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移植后的肌(皮)瓣具有良好的形状和质地,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好。供区直接缝合者外观良好,植皮修复者外观欠佳。结论 带蒂顺行和逆行股外侧肌(皮)瓣面积大、血供可靠、运用灵活,是修复大腿和小腿上段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直肌联合股外侧肌肌腱瓣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穿支或肌间隙穿支为血供,切取股直肌联合股外侧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肌腱缺损5例.切取肌腱瓣7cm×3cm~ 15cm×3 cm.与胫后动、静脉穿支血管吻合修复.结果 术后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9~40个月,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小腿三头肌肌力均恢复Ⅳ级以上,提踵试验阴性.供区愈合满意,股四头肌肌力正常.结论 股直肌、股外侧肌肌腱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容易、肌腱强度好的优点,股直肌联合股外侧肌肌腱瓣移植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肌腱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12例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伤的患者,采用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6.0 cm×6.0 cm~15.0 cm×8.0 cm,肌瓣体积5.0 cm×3.0 cm×3.0 cm~13.0 cm×3.0 cm×3.0 cm。皮瓣的穿支动脉与受区的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受区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的伴行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12例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全部成活,伤口均无感染,一期愈合。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且外形良好,无臃肿、溃疡、骨髓炎发生,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带肌瓣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抗感染力强,能良好的填塞死腔,有效地预防伤口感染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效果好,是一种良好修复合并死腔的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的疗效。方法采用股外侧肌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12例15侧。切取肌瓣为20 cm×10 cm大小。肌瓣填塞后均取中厚皮片一期移植。结果肌瓣均成活。13处移植皮片完全成活,2处移植植皮片部分成活,边缘因感染坏死,经换药3~4周后愈合。1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11±0.2)个月。植皮处颜色好,局部柔软,弹性佳,均未有褥疮复发。结论应用股外侧肌瓣旋转填塞治疗大转子部位深度褥疮,操作简单、转移方便、组织量大、手术风险小,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游离组织瓣的供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探讨较简便合适的方法。方法回顾并分析1999年1月~2002年1月,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86例。缺损部位:口腔32例,下咽27例,下颌骨12例,颅底5例,中面部4例和头皮/皮肤6例。供区:腹直肌皮瓣32例,股前外侧皮瓣10例,空肠瓣25例,腓骨瓣11例,背阔肌皮瓣4例,前臂皮瓣3例和肩胛皮瓣1例。其中皮瓣或肌皮瓣大小4 cm×5 cm~14 cm×24 cm,腓骨瓣长度4~16 cm,空肠瓣长度9~20 cm。结果游离组织瓣术后成活79例,成活率为92%。其中口腔缺损采用腹直肌肌皮瓣22例(69%)和股前外侧皮瓣10例(31%)修复;下咽缺损主要用空肠瓣修复25例(93%),下颌骨缺损则用腓骨瓣修复11例(92%),颅底缺损由腹直肌皮瓣修复4例(80%)。腹直肌、股前外侧、空肠和腓骨4种组织瓣修复头颈部缺损78例,占同期游离组织瓣的91%。结论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复杂,利用腹直肌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空肠瓣和腓骨瓣可解决大多数修复重建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股外侧肌上端肌支股骨骨(膜)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外侧肌上端血管肌支的分支分布情况,设计以股外侧肌支为蒂的股骨骨(膜)瓣移位术,并进行了摹拟手术。1989年2月~1999年2月,以股外侧肌支为蒂切取股骨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骨缺损7例。结果股外侧肌上端肌支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肌支在大转子尖下(16.8±3.0)cm发出肌骨膜支和骨膜支,肌骨膜支外径1.4~1.7mm,长度2.7~5.6cm,骨膜支外径0.4~0.6mm,长度1.2~1.5cm。骨膜血管向下或水平走行,达骨膜后发出吻合支,参与形成股骨血管网,分布于股骨上段。临床应用的7例,术后经18~42个月的随访,骨折于术后10~18周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度在180°者4例,120°者2例,65°者1例。供区愈合良好,无不适。结论以股外侧肌上端肌支为蒂的股骨骨(膜)瓣,可用于修复股骨中上段的骨不连、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22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整形(修复重建)外科收治的7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例, 女4例;年龄38~61岁, 平均47岁;软组织肉瘤位于右侧足底3例, 左小腿3例, 右小腿1例。病理检查提示肿瘤分级均为低级别肉瘤。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创面一期行游离ALTF修复, 缺损创面大小为6.0 cm×6.0 cm~12.0 cm×6.0 cm, 皮瓣切取面积7.0 cm×6.0 cm~15.0 cm×8.0 cm。将皮瓣中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近端与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近端吻合, 伴行静脉与其相应伴行静脉相吻合,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远端结扎或与胫前动脉或胫后动脉的远端吻合, 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相缝接, 供区创面通过"Z"字改形或局部皮瓣转移等方式直接缝合关闭。术后定期、规律门诊随访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6年, 平均3.5年, 7例患者皮瓣成活良好, 小腿及足底非负重区外观满意, 行走功能良好。局部肿瘤无复发, 无他处转移。对皮瓣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采用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 术中按照传统方法制备股前外侧皮瓣时, 发现穿支偏细, 口径不能满足血管吻合需求, 继续向上延长切口, 于大腿中上段寻找合适穿支, 并调整皮瓣设计, 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区创面。股前外侧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 记录供区愈合与受区皮瓣存活情况, 根据综合评价量表评分标准评估皮瓣修复效果, 分为优(90~100分)、良(75~89分)、可(60~74分)、差(<60分)。结果共纳入13例四肢创伤患者, 男9例, 女4例, 年龄20~65岁, 其中手及前臂创面4例, 足踝部创面9例, 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4 cm ~ 31 cm×8 cm。13例皮瓣术中可见横支发出18条皮穿支, 其中肌间隙皮穿支10条, 直接皮穿支8条。切取皮瓣面积为8 cm×6 cm~32 cm×10 cm, 1例皮瓣发生动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股直肌肌腱瓣游离移植修复7例前臂软组织伴肌腱缺损,术后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18~42岁,平均26岁.均为外伤性前臂软组织缺损伴肌腱、血管缺损和部分骨质外露的创面.损伤原因:交通伤1例,机器绞伤2例,热压伤4例.左侧2例,右侧5例.前臂创面面积为8 cm×7cm~22cm×12 cm.其中背侧创面伴指伸肌腱缺损5例,掌侧创面伴指屈肌腱缺损2例,肌腱缺损长度为5~15 cm.1例急诊一期行修复术;2例因创面污染较重,清创术后二期行修复术;4例热压伤先行扩创、切痂后二期行修复术.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130例小腿标本进行了趾短伸肌瓣及相应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发现下列血管是恒定的:足背动脉(管经2.95mm±0.32);腓动脉穿支(0.87mm±0.34);外踝前动脉(1.02mm±0.28);支配趾短伸肌瓣的外侧动脉弓(0.97mm±1.9);跗外侧动脉(1.50mm±0.22);外侧动脉弓(0.97mm±1.9)和跗外侧动脉(1.50mm+1.22)形成的血管网,设计了带血管蒂的趾短伸肌瓣,并于1995年应用于临床,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本研究提示:该肌瓣具有知名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运丰富,技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后肌瓣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闭式灌洗治疗Ⅳ期坐骨结节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3月—2022年3月, 德州东城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坐骨结节压疮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 例, 年龄31~72岁。压疮创面大小为6.0 cm×4.5 cm~10.0 cm×6.0 cm, 创腔直径10~14 cm。5例患者合并坐骨结节骨感染。清除病灶后, 移植股二头肌长头肌瓣(面积10.0 cm×4.0 cm~18.0 cm×5.0 cm)和半腱肌肌瓣(面积8.0 cm×4.0 cm~15.0 cm×5.0 cm)联合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6.5 cm×5.5 cm~10.5 cm×6.5 cm)修复压疮创面, 将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 于创腔内置管行闭式灌洗2~3周。术后观察肌瓣和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 随访观察压疮复发情况、皮瓣质地和外观及供受区瘢痕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所有肌瓣和皮瓣均顺利成活。2例患者术后1周因翻身不当导致受区切口受压裂开, 经换药治疗3~4周后愈合;其余患者供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穿支或肌间隙皮支为血供的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联合切取股外侧肌肌腱瓣行吻合血管移植,一期修复足背血管、肌腱与皮肤缺损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