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6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12个动脉瘤)同时采用尾端套叠式"Y"型支架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术后5~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结果67个动脉瘤置入的74枚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67个动脉瘤的术后即刻DSA显示,56个(83.6%)动脉瘤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4个(6.0%)动脉瘤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7个(10.4%)动脉瘤瘤体残留(RaymondⅢ级)。术后1例患者因脑疝死亡,2例发生脑梗死。术后失访3例,60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mRS 0分53例,1分4例,2分2例,3分1例。术后5~6个月,53例患者(55个动脉瘤)完成影像学随访,其中动脉瘤闭塞达RaymondⅠ级50个(90.9%),Ⅱ级2个(3.6%),Ⅲ级3个(5.5%),且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事件。结论初步发现,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闭塞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与非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以探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复查造影瘤腔填塞致密程度(Raymond分级)、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前术后改善程度评估临床预后改善程度。结果 191例患者被分为两组,未破裂组患者126例,破裂组患者65例;未破裂组术后即刻完全栓塞RaymondⅠ级患者111例(88%),RaymondⅡ级9例(7.1%),RaymondⅢ级6例(4.8%);破裂组RaymondⅠ级55例(84.6%);RaymondⅡ级6例(9.2%),RaymondⅢ级4例(6.1%),无统计学差异(P> 0.05);非破裂组复查脑血管造影平均时间为164.45 d,而破裂组为161.55 d,无统计学差异(P> 0.05),复查造影完全栓塞率非破裂组为84.1%,破裂组为84.6%,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未破裂组总并发症20例(15.9%),围手术期缺血事件10例(7.9%)、出血事件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低级别(Hunt-Hess分级Ⅰ~Ⅲ级)破裂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42例低级别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2例ACoA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3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0例;颅内血肿均采取保守治疗。术后影像学随访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并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出院时)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6个月时)。结果42例ACoA动脉瘤栓塞术后即刻DSA显示,动脉瘤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21例(50.0%),近全闭塞(RaymondⅡ级)20例(47.6%),部分闭塞(RaymondⅢ级)1例(2.4%)。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4/42),包括1例支架辅助术后血栓栓塞性事件及3例迟发性脑缺血事件。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均较前吸收,出院时GOSⅤ级34例(80.9%),Ⅳ级7例(16.7%),Ⅲ级1例(2.4%),无死亡患者。42例患者中,36例(85.7%)接受DSA复查,复查的中位时间为6.5个月(4~12个月),其中RaymondⅠ级32例(88.9%),Ⅱ级4例(11.1%)。1例动脉瘤复发,予以支架辅助弹簧圈再次栓塞治疗。术后6个月的临床随访显示,患者的预后良好(mRS 0~2分)率为97.6%(41/42)。结论血管内治疗低级别ACoA动脉瘤合并颅内血肿安全有效,支架辅助栓塞并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血肿经过栓塞后可吸收,但需大样本数据及长期随访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Solitaire-Y型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01—2017-12采用双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5例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病例,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效果,术后及随访时记录mRS评分。结果 15例患者15个宽颈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6个,HH分级均为Ⅰ~Ⅱ级;15例患者支架均成功置入;术后Raymond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4例;3例发生缺血并发症,mRS评分0~1分13例,4分2例;5~24个月临床随访,mRS评分0~1分13例,3分1例,4分1例;10例患者行影像学检查,Raymond分级:Ⅰ级8例,Ⅱ级2例。结论双Solitaire-Y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共54个)以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病例资料,均行抗血小板治疗。采用Raymond分级评价栓塞结果。结果 动脉瘤栓塞达到RaymondⅠ级42个,Ⅱ级3个,Ⅲ级9个。发生并发症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支架移位1例,弹簧圈逃逸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出院,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事件3例,残留不同程度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合并失语。术后早期(30 d内)因脑干功能衰竭死亡1例,病人术前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Ⅳ级)。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安全性相对较好,最常见并发症为术后脑缺血及出血,需注意术中细致操作,规范抗血小板治疗,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与Lvis支架辅助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ACoAA)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宜兴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破裂ACoA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7例/组。实验组患者行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术前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ACoAA,术后第3个月及第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时及3个月后栓塞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较术前瘤体垂直高度/瘤颈宽度(AR)、最大瘤体瘤深/近端载瘤动脉直径(SR)值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术后即时、术后3个月实验组RaymondⅠ级闭塞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Lvis支架辅助治疗破裂ACoAA临床疗效相比,Neuroform Atlas支架在术后及随访中均表现出更高的完全栓塞率,提示其能发挥更好的栓塞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T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TFD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共85例(100个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前循环系统74个, 后循环系统26个;单纯置入TFD的动脉瘤62个, TFD联合弹簧圈置入的38个, 共置入92枚TFD。观察术后即刻动脉瘤的栓塞情况、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100个颅内动脉瘤中, 术后即刻评估, Raymond-Roy分级Ⅰ级栓塞(完全栓塞)12个(12.0%), Ⅱ级栓塞(近全栓塞)13个(13.0%), Ⅲ级栓塞(部分栓塞)75个(75.0%)。8枚(7例患者)TFD置入过程中出现了与操作相关的问题, 其中5枚支架贴壁不良, 经球囊扩张后4枚支架贴壁良好, 1枚贴壁不良;1枚支架打开不良;1枚支架尾端陷入瘤腔;1枚支架回收时脱落。围手术期3例(3.5%)患者发生缺血性并发症, 其中2例(2.4%)死亡, 均为后循环系统动脉瘤患者。82例(98.8%, 82/83)获得了(19.1±3.0)个月(12~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治疗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25个动脉瘤)资料。所有患者均根据动脉瘤位置等情况采用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术后即刻栓塞程度, 记录患者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随访6~48个月, 根据DSA复查结果判断动脉瘤有无复发;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 0~2分为预后良好, 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25例均为单侧破裂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闭塞夹层节段)10例,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5例。术后即刻Ⅰ级栓塞19例, Ⅱ级栓塞4例, Ⅲ级栓塞2例。术中无破裂出血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 术后死亡3例, 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再出血1例, 术后出现小脑梗死合并呼吸衰竭1例, 基础疾病多合并重症肺炎死亡1例。存活的2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8例, 预后不良4例。5例患者复发(均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 4例接受再次介入治疗;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使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的长期疗效。方法 8例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均在术后3年以上接受DSA下全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8例患者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迹象,动脉瘤体完全无显影,1例未致密填塞患者有动脉瘤颈轻度复发迹象。结论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式有效、可行,长期效果良好,长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自膨胀颅内支架(Neuroform)联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脑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防治经验。方法对2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通过Renegade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并将微导管超选支架网孔进入动脉瘤,或预先将另一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通过微导管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20例患者支架均准确定位释放,18例动脉瘤腔被100%致密填塞,另2例被95%填塞;术中1例发生支架移位,3例发生脑血管痉挛。临床随访2~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及脑梗死等症状发生。8例于术后3~8个月内行DSA检查:6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见显影,2例瘤颈有部分残留者,1例无变化,另1例原有瘤颈残留未再显影。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3例(89枚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使用LIVS支架90个,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1枚;支架全部与微导管平行释放,术中完全释放支架61枚,半释放支架28枚;栓塞后即刻DSA示,Raymond分级Ⅰ级64枚,Ⅱ级22枚,Ⅲ级3枚。术中发生血栓形成4例(3例为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随访4~36个月;DSA复查52例,6例由即刻栓塞Raymond Ⅱ级转变为Ⅰ级,3例复发;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 63例,2分 9例,3分及以上11例。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行、安全,疗效显著;但支架内血栓事件以及如何选择适当型号的支架,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15例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5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支架均成功释放,应用支架15个。术后即刻造影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2例,Ⅱ级栓塞2例,Ⅲ级栓塞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无再出血。术后DSA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14例均未显影,1例Ⅲ级栓塞的瘤颈处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1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临床有效率高;规范的技术操作及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2年9月我科按照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不同形态采用不同支架技术治疗的23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3例均为囊性宽颈动脉瘤,其中采用单侧支辅助弹簧圈栓塞16例,单侧支架+微导管或微导丝辅助栓塞2例,双侧支架辅助栓塞5例。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 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1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手术后6d死亡。22例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1分。16例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1~46月,平均13.5月,其中动脉瘤不显影10例,改善2例,稳定3例,复发1例;无再出血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分又部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57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共57个动脉瘤,其中宽颈动脉瘤16个。结果 57例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Ⅰ级37个(64.9%),Ⅱ级16个(28.1%),Ⅲ级4个(7.0%)。发生栓塞相关并发症5例(8.8%),其中死亡1例。44例随访3~36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系统症状。DSA复查24例,复发1例。结论 Axiu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分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分期介入治疗的2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防止再出血,2~8周二期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 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3例。急性期弹簧圈栓塞和二期支架置入术间隔15~49 d,平均(23.9±9.9)d。分期手术间隔期未观察到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中,共成功置入支架24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2例,Ⅱ级11例。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支架置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立即注入替罗非班后恢复。1例发生腹股沟血肿,手动按压后消失。无颅内出血。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2例,2分6例,3分5例。出院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0.6个月;末次随访,mRS评分0分19例,1分1例,2分1例;DSA随访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7例,Ⅱ级6例。结论 对急性期不具备使用抗血小板治疗条件的病人,建议急性期单纯弹簧圈栓塞防止再出血,二期支架置入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后循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5例后循环分叉部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Hunt-Hess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例。结果术后栓塞程度Raymond分级:Ⅰ级11例,Ⅱ级4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14例,时间3~18个月,平均(7.5±1.3)个月,m RS评分:0~1分10例,2分3例,4分1例。动脉瘤造影复查显示:Ⅰ级栓塞的11例复查动脉瘤不显影;Ⅱ级栓塞3例中,改善1例,复发2例,需要再次治疗。结论 Lvis支架在颅内后循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应用短期疗效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夹层动脉瘤(DA-SICA)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运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8例DA-SICA的临床资料。结果 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13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0例,Ⅱ级3例;单LVIS支架辅助栓塞15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为Raymond分级Ⅰ级。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恶性脑肿胀,1例死于再出血。存活25例术后随访3~49个月,平均(26.5±2.5)个月;2例术后复发,再次使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愈;其余23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无动脉瘤复发及载流动脉狭窄。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DA-SICA,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使用支架的数目应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决定,术后应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62个动脉瘤共置入支架64枚,其中Neuroform支架3枚,Solitaire支架8枚,LVIS支架10枚,Enterprise支架43枚;2个动脉瘤各置入2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3例(85.48%),Ⅱ级3例(4.84%),Ⅲ级6例(9.68%)。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3.23%),术后发生缺血性事件2例(3.23%)。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50例(80.65%),3~5分10例,死亡2例。57例临床随访6~32个月,平均19.7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m RS评分0~2分48例(84.21%)分,3~5分9例。30例影像学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1例(3.33%)出现少量瘤颈复发。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可行、安全的,术中需要根据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策略决定选取合适的支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TFD)治疗颅内大型未破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TFD治疗的8例颅内大型未破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采用单纯TFD治疗,5例采用TFD+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8例共8个动脉瘤,共置入Tubridge支架8枚,其中7枚支架均成功置入并打开良好;1枚支架术中部分打开不良,经微导丝按摩后完全打开;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5例TFD+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Ⅲ级2例,Ⅱ级3例;3例采用单纯TFD置入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瘤腔内造影剂明显滞留。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脉络膜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及眼动脉等分支动脉显影通畅,未见明显狭窄。术后复查DSA及颅脑CT未见出血及缺血事件。8例门诊随访6~24个月,4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改善,1例体检发现病人手术前后均无症状。5例DSA随访6~12个月,动脉瘤均不显影(Raymond分级Ⅰ级,其中TFD+弹簧圈治疗3例,单纯TFD治疗2例)。结论 TFD治疗颅内大型未破动脉瘤安全性高,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 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