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异柠檬脱氢酶1(IDH1)突变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P53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胶质瘤标本72例(WHO Ⅱ级14例,Ⅲ级19例,Ⅳ级39例)。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基因IDH1、P53、TERT突变情况;采用列联系数分析IDH1突变与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53、TERT突变状态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IDH1突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72例中,IDH1突变率为29.2%,MGMT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7.2%,P53突变率为41.4%,TERT突变率为50%。相关性分析发现IDH1突变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列联系数=0.44;P<0.001)、P53突变(列联系数=0.32;P<0.05)均有显著相关性,但与TERT启动子突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IDH1野生型胶质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TERT启动子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0.28,P<0.05)。IDH1突变型胶质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与P53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0.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MGMT启动子甲基化是IDH1突变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胶质瘤IDH1突变可能与MGMT启动子甲基化、P53和TERT突变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IDH1基因突变分布与病理级别、预后的关系;探讨DNA甲基化是否为IDH1基因调控的模式之一.方法 直接测序法检测91例星形细胞胶质瘤组织样本中IDH1的突变分布;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9例星形细胞胶质瘤中IDH1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结果 91例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中35例存在IDH1突变(38.5%),均为R132H突变.WHO Ⅰ级肿瘤中未检测到IDH1突变;WHOⅡ~Ⅳ级原发性星形细胞胶质瘤中IDH1突变率分别为70.6%、62.1%、12.5%,突变率与病理级别呈负相关(r=0.522,P<0.001);7例继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有5例(71.4%)发生突变,突变类型与原发肿瘤一致.IDH1突变型胶质瘤患者中位生存期较IDH1野生型患者明显延长(P<0.05).9例胶质瘤患者IDH1启动子均未检测到DNA甲基化改变.结论 IDH1突变在星形细胞胶质瘤中发生频繁,是预后改善的指标;DNA甲基化可能未参与IDH1基因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分子病理标志物IDH1/2和p53突变状态对初诊恶性脑胶质瘤(WHOⅡ~Ⅳ级)进行分型。方法选择541例初诊胶质瘤样本,通过焦磷酸测序检测IDH1/2突变状态,免疫组化检测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来获得p53突变状态,进一步联合分析IDH1/2突变和p53突变在初诊脑胶质瘤分型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联合IDH1/2和p53突变状态可以将脑胶质瘤分成4种分子亚型。其中IDH1/2突变型/p53野生型(Group1)预后最好,IDH1/2突变型/p53突变型(Group2)预后次之,IDH1/2野生型/p53野生型(Group3)再次之,IDH1/2野生型/p53突变型(Group4)预后最差。结论基于IDH1/2和p53突变状态提出初诊脑胶质瘤的预后分型,其具有更加简便的临床应用性和潜在的治疗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基因(ATRX)表达水平在人脑胶质瘤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102例人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术后检测脑胶质瘤组织TERT启动子突变及ATRX表达情况.所有病人术后随访2年.结果 102例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1,IDH1)突变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133例,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n M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法检测脑胶质瘤中的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脑胶质瘤中IDH1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关联度的统计分析。结果 133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88例(66.17%),IDH1突变62例(46.62%)。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存在关联(P=0.01)。结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之间关联显著,提示两者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作用;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脑胶质瘤的重要疾病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4版修订方案(2016年WHO指南),探讨分子标志物对病理诊断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既往诊断为少突-星形细胞瘤或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病例回顾病理检查结果参照2016年WHO指南重新进行整合性诊断。收集2014至2016年,45例经手术切除后组织病理诊断为少突-星形细胞瘤及间变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病例。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IDH1/2基因突变及TERT启动子区突变,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1p/19q的共缺失状态,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水平。分析TERT启动子突变及MGMT甲基化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依据2016年WHO指南,结合IDH基因突变、1p/19q共缺失等分子标志物特征,45例整合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和1p/19q共缺失)22例;弥漫性胶质瘤[IDH野生型(IDH野生型和1p/19q共缺失)]2例;弥漫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8例,IDH野生型3例)11例;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和1p/19q共缺失)2例;间变弥漫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3例,IDH野生型1例)4例;少突-星形细胞瘤(未知类型)4例。TERT启动子突变及MGMT甲基化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据2016年WHO指南和更新的修改建议,并不能把既往诊断为少突-星形细胞瘤的患者进行完全分类;此类混合性胶质瘤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脑胶质瘤中c—myc基因扩增,H—ras及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脑胶质瘤中癌基因c-myc的扩增、H-ras的突变及抑癌基因p53的5~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以及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的关系.采用差异性PCR(DPCR)及PCR-SSCP、PCR-RFLP等方法检测22例脑胶质瘤的基因突变情况.22例脑胶质瘤中c-myc扩增率为63.6%(14/22),H-ras的突变率为36.4%(8/22),p53的突变率45.5%(10/22).提示:癌基因c-myc的扩增及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P<0.05),而癌基因H-ras的突变则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无关(P>0.05).各类型脑胶质瘤基因突变未发现不同(P>0.05),可能与标本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线粒体DNA部分点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验证线粒体DNA点突变与早发性帕金森病 (PPD)的相关性 ,并了解中国人线粒体DNA点突变特点。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斑点杂交、放射显影定性方法对 4 0例PPD患者及 4 8名健康对照组A4 336C、G5 4 6 0A、A10 398G、A13780G突变点进行检测 ,对 2 0例PPD组和 2 0例对照组碱基位点 10 2 5 6~ 10 5 77线粒体DNA片段测序。结果 PPD组A10 398G、G5 4 6 0A、A4 336C、A13780G ,4个位点的突变率均高于对照组 ,而且PPD组A10 398G突变率 (5 0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6 % ) (P =0 0 0 0 1) ;其他 3个突变点PPD组的突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新发现碱基位点 10 4 0 0C/T多态性。结论 线粒体DNA突变与PPD的发病存在相关性 ,A10 398G突变很可能是PPD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人线粒体DNA存在 10 4 0 0C/T多态性和PPD患者A10 398G高突变率 (5 0 0 % )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突变型TRAIL体外诱导脑恶性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人突变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体外诱导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设计90个碱基突变的人TRAIL全长基因,分四段合成,然后拼接获得全长寡核苷酸,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2T,转化E.coliDH-5α,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融合蛋白,凝血酶切得到单纯的TRAIL蛋白。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纯化产物体外对人A172、U87、U251和鼠C6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突变型TRAIL原核表达产物为可溶性,体外可明显诱导人A172、U87、U251脑胶质瘤细胞凋亡,而对C6鼠胶质瘤细胞无明确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原核表达突变型TRAIL在体外具有明显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子病理检测在胶质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与结果分别采用组织病理学,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等分子病理检测方法,同时参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对3例手术切除胶质瘤患者进行整合诊断。结果显示,例1为胶质瘤切除术后31年复发伴瘤卒中,整合诊断为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型,1p/19q共缺失,总生存期逾32年,目前仍生存;例2于6个月内行两次胶质瘤切除术,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总生存期仅6个月;例3整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和替莫唑胺同步化疗,2个月后MRI提示肿瘤复发迹象,以多靶点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治疗,2个月后MRI显示病灶明显缩小,病情逐渐缓解。结论分子病理检测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胶质瘤患者的术后整合诊断、预测预后、筛选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观察Alzheimer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上点突变的情况,并探讨mtDNA点突变与AD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入组了111例AD患者作为AD组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正常老人117名组成对照组,应用PCR-RFLP的方法对被研究对象mtDNA上分别位于第4336、5460和8021三个位置的点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第4336位置上的碱基未发现存在突变的现象。第8021位置上的碱基仅在正常老人组内检测到1例突变型,其余均为野生型。在第5460位置上对照组突变率为2.6%(3/117),AD老人组中突变率为6.3%(7/111),显著性检验χ2=1.902,P=0.168。结论在我国上海汉族人群中线粒体DNA上第4336位置上可能不存在点突变的现象,第8021位置上突变也很少发生,在第5460位置上的碱基可能出现A或T的点突变,但这种突变的发生可能与AD的发生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3.
胶质瘤中KLF6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Kruppcl-like factor 6,KLF6)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在胶质瘤组织中的突变检测,探讨KLF6基因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联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ed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ghy,DHPLC)技术对22例胶质瘤患者进行KLF6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序列突变筛查。结果 发现在22例胶质瘤组织中有2例KLF6基因的第2位外显子的PCR产物的DHPLC峰型可见变异,其PCR产物经序列分析确定为第764碱基C→T单碱基突变(AAC→AAT),但未导致编码氨基酸N(天门冬酰胺)的改变,为一新的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结论KLF6基因的突变在本组胶质瘤病例发生发展过程中未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AIP基因突变与垂体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Knosp分级标准筛选出侵袭性垂体瘤18例,非侵袭性垂体瘤16例.两组共34例垂体瘤标本分别行PCR和AIP基因6个外显子的DNA测序,根据测序比对结果,对两组样本中AIP基因的突变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例侵袭性垂体瘤中有4例出现Exon4的突变,而16例非侵袭性垂体瘤中仅有1例出现突变,前者AIP基因突变率为22%,后者为6%.经卡方检验,两组样本中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突变位点是Exon 4序列中一处C突变为T的突变位点.结论 侵袭性垂体瘤中AIP基因的突变率要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瘸,表示AIP基因的突变与垂体瘤的侵袭性之间存在相关性;Exon 4序列中有一处C突变为T的突变位点,表示样品中位于Exon 4该位点的基因型为CT杂合型;AIP基因有可能成为诊断并治疗侵袭性垂体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来自7个家庭的9例MELAS患者及其部分母系亲属的肌肉和(或)外周血细胞的mtDNA的A3243G和T3271C点突变,并进行突变型mtDNA的定量.结果在9例患者和1例亲属的肌肉和(或)外周血细胞中检测到A3243G点突变,未检测到T3271C突变.在这10例A3243G阳性标本中,外周血细胞(9例)的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26.8%~50.3%;肌肉组织(4例)的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46.8%~61.0%;对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肌肉和血细胞标本的检测,突变型mtDNA的比例肌肉组织均高于血细胞.对6个家庭的部分母系亲属的血细胞研究表明:只有1例先证者的同胞有此突变;另外3例先证者的母亲及2例先证者的同胞均未检测到此突变.另外有2例先证者的儿子临床表现符合MELAS,血中也检测到此突变.结论 mtDNA A3243G突变在本组MELAS综合征中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可在不同组织中检测到此突变,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但国外报道多为母系遗传,而我们的病例以散发的居多,推测是由于新生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来自7个家庭的9例MELAS患者及其部分母系亲属的肌肉和(或)外周血细胞的mtDNA的A3243G和T3271C点突变,并进行突变型mtDNA的定量。结果 在9例患者和1例亲属的肌肉和(或)外周血细胞中检测到A3243G点突变,未检测到T3271C突变。在这10例A3243G阳性标本中,外周血细胞(9例)的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26.8%-50.3%;肌肉组织(4例)的突变型mtDNA的比例为46.8%-61.0%;对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肌肉和血细胞标本的检测,突变型mtDNA的比例肌肉组织均高于血细胞。对6个家庭的部分母系亲属的血细胞研究表明:只有1例先证者的同胞有此突变;另外3例先证者的母亲及2例先证者的同胞均未检测到此突变。另外有2例先证者的儿子临床表现符合MELAS,血中也检测到此突变。结论 mtDNA A3243G突变在本组MELAS综合征中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可在不同组织中检测到此突变,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但国外报道多为母系遗传,而我们的病例以散发的居多,推测是由于新生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幕上胶质瘤细胞IDH1基因突变检测,研究IDH1基因突变对胶质瘤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提取315例幕上胶质瘤(WHOⅠ级3例、Ⅱ级95例、Ⅲ级37例、Ⅳ级180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IDH1基因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直接测序,同时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切除范围、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和生存时间等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IDH1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对315例胶质瘤标本测序共发现112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突变率约为35.56%,均为R132H型突变。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基因突变率分别为WHOⅡ级72.63%(69/95)、Ⅲ级24.32%(9/37)、Ⅳ级18.89%(34/180),不同级别突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WHOⅣ级胶质瘤发生突变的患者中18例为原发性、16例为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突变率分别为11.39%(18/158)和72.73%(16/22),后者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54,P=0.001)。生存分析显示,IDH1基因突变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WHOⅡ~Ⅳ级胶质瘤均可发生IDH1基因突变,其中以WHOⅡ级和Ⅳ级中的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基因突变率较高。IDH1基因突变对患者生存时间有明显影响,发生IDH1突变者预后良好,提示IDH1基因突变对胶质瘤患者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及胶质瘤细胞系LGI 1基因编码区中有无碱基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方法 收集30例胶质瘤标本,2例脑膜瘤、2例瘤旁及2例颅脑损伤内减压脑组织标本及体外培养5个脑胶质瘤细胞系.提取组织标本及培养细胞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LGI 1各外显子序列,采用SSCP银染分析;扩增LGI 1微卫星序列,凝胶电泳银染分析;发现异常泳动条带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①PCR-SSCP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有1例Ⅱ级胶质瘤标本未检测到第1 a外显子处扩增产物以及Ⅱ、Ⅲ级各1例胶质瘤标本均未检测到第8 c外显子处扩增产物.未在30例胶质瘤标本和4个脑胶质瘤细胞系中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在细胞系TJ905第5外显子处检测到电泳条带异常,经DNA测序分析证实确有突变.②在30例胶质瘤标本及5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SI和LOH.结论 基因突变及MSI和LOH可能不是LGI 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候选抑癌基因ppEN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pENK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水平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PCR)方法和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SP),检测32例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ppEN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脑胶质瘤组织中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0.6%(13/32),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0%(0/10),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5).在低级别(Ⅰ-Ⅱ级)组和高级别(Ⅲ- Ⅳ级)组脑胶质瘤中ppEN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21.1%(4/19)和69.2% (9/13),通过分析表明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ppENK基因启动子的CpG岛在脑胶质瘤中存在高甲基化现象,可能与胶质瘤发生有关.ppEN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有关,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20.
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是一种见于成人和儿童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NF1合并高级别胶质瘤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合并脑干高级别胶质瘤的儿童NF1患者的临床资料。该例患儿外伤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 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证实其与母亲同时存在NF1 c.499502hetdelTGTT, p.C167Qfs变异, c.499-502位置碱基有TGTT缺失引起的移码变异、杂合。经活组织检查确诊为颈延髓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合并H3K27M突变,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级4级。未行放化疗, 随访9个月肿瘤无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