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瑜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6):1085-1087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精神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的改善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福建省闽清精神病防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前后向2组患者发放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 相似文献
3.
4.
刘文婷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10):1829-1830
目的:评价心脏介入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术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应用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德安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明精神症状评分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程度差异,使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使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评估患者的症状,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中国版韦氏记忆测验、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3种工具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阴性-阳性”症状评分、简明精神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的依从率、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依从性、社会功能、认知功能、精神症状、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工作,对其睡眠质量产生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老年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不良睡眠现象发生率、护理干预满意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后不良睡眠现象发生率为26.67%、3.33%;PSQI评分为(9.32±1.06)分、(8.40±1.04)分;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为(2.89±0.34)分、(2.53±0.25)分,SAS评分(48.35±1.82)分、(45.63±1.43)分,观察组数据偏小;护理干预满意度为80.00%、100.00%,观察组数据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具备有效提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内科疾病患者经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一对一访谈模式,对患者夜醒次数、入睡所需时间、上床时间、晨醒时间及再次入睡所需时间等睡眠障碍症状及睡眠质量,对影响睡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影响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醒后入睡困难、夜醒、入睡困难及早醒等。其中疾病、心理因素是引发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还包含环境因素与其他因素等。经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结论:心内科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因素与疾病因素,对其实施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晓玫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6):1073-1074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 相似文献
10.
李秀灼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2):278-280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 PQSI)评分及生命质量( QOLI-74量... 相似文献
11.
12.
康敏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2):272-27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血压控制作用及对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柳州市社会福利院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就2组血压水平及睡眠质量展开对比。结果:2组干预后,经检测舒张压、收缩压各值均有降低,观察组居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经评测焦虑、抑郁评分各值均有降低,观察组居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分值均有降低,观察组居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经评测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居更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涉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较对照组居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按高血压诊断的老年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可降低血压,缓解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丁华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9):2120-2122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护理效果以及对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及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对照组76.74%(33/43),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心理状态水平的恢复,降低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护理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程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27-128
目的:探索肝硬化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善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127例门诊于q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健康宣教,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彳预,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肪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问功能、PSQI总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另为4.27,3.19,3.03,3.27,2.69,2.79,2.73,5.48;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翁春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2):333-33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福清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生命质量、睡眠质量、抑郁程度。结果:1)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观察组Spiter生命质量指数(QOL)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抑郁症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可减轻其抑郁程度,有利于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改善,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林春玲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6):1313-1315+1319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和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1)睡眠质量。观察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观察组护理后的抑郁评分小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命质量。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减轻抑郁情绪,还可以改善睡眠和生命质量,有借鉴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