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应用神经内镜协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包括10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及30例面肌痉挛患者.手术方式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的观察,主要目的是观察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判别责任血管,并观察确认垫片位置,协助垫片调整.116例在内镜下观察,显微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5例完全在内镜下手术操作.结果 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97例(96%)疼痛消失,3例(3%)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9%.30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27例(90%)症状完全缓解,2例(6.7%)部分缓解,总有效率96.7%.治疗有效的1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 -82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3年内4例有复发,复发率3.1%.15例经神经内镜探查判定责任动脉,22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隔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的4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策略。术后复查三维CT明确减压程度和范围, 随访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手术, 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证实眶上裂内侧缘减压充分。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 4例患者的上睑下垂症状均恢复, 恢复时间为7~30 d。3例患者眼球运动完全恢复, 恢复时间为7~30 d;1例部分恢复。3例患者的复视完全恢复, 恢复时间为30 d至6个月;1例缓解。有瞳孔扩大的3例患者, 1例术后7 d恢复, 2例未恢复。结论初步研究显示, 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下进行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方案可对动眼神经裂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减压, 有助于患者部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行骶管囊肿漏口自体肌筋膜组织封堵及脂肪组织囊腔填塞;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通过腰骶部MRI检查评估骶管囊肿的变化程度;通过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皮肤感觉、下肢肌力、排便、排尿、性功能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的神经内镜手术均成功, 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存在骶尾部和(或)下肢疼痛的31例患者中, 27例(87.1%)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5.59±1.48)分、(2.50±1.05)分、(1.94±0.8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6.33, P<0.001)。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MRI复查显示囊腔内的脑脊液信号转变为脂肪信号;其中10例患者术后3个月MRI复查可见囊腔内脂肪组织部分被吸收。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 患者的皮肤感觉异常、排便功能障碍、排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及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复发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 复发性鼻咽癌、复发性斜坡软骨肉瘤、复发性颅内外沟通脑膜瘤、复发性骨化纤维瘤各1例。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颈内动脉受累的特点, 分别采用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2例)或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4例), 完成血流重建后再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 明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以评判肿瘤切除程度和吻合血管的通畅性。结果 6例患者顺利完成搭桥手术, 术后即刻DSA或CTA结果均证实吻合血管通畅。肿瘤全切除4例, 大部切除1例, 部分切除1例。1例术前合并鼻出血的患者术后鼻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 行二次手术修补后治愈。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36个月, 无新发缺血性卒中发生, 复查CTA及DSA...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纯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面肌痉挛患者,其中45例采取单纯内镜手术,5例采用内镜辅助显微手术.结果 随访期间内镜49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减轻,无小脑梗死及水肿病例,无颅内感染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内镜手术有2例止血困难而在显微镜下完成止血过程.结论 神经内镜可以抵近观察,能够避免责任血管的遗漏,疗效确切.还具有对小脑牵拉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单纯神经内镜手术能够完成显微血管减压术,该技术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 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例患者的手术时长为(132.8±32.9)min(90~190 min)。术后24 h的血肿清除率为(80.6±10.6)%。1例术后再次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 GOS为(3.2±1.1)分(1~5分), mRS为(3.6±1.6)分(1~5分)。随访期间发生脑积水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操作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远期脑积水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9例)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9例)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28例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 并行鞍底多层次修补。通过患者症状有无缓解、激素水平有无改善及鞍区MRI复查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8例患者的Rathke囊肿均达全切除。14例头痛患者中, 13例术后头痛缓解;9例视力、视野障碍的患者中, 7例术后改善;6例内分泌功能异常的患者中, 5例术后改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皮质醇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6例出现尿崩症, 1例出现明显脑脊液漏。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28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18.5±8.8)个月(3~36个月)。至末次随访, 所有患者复查头颅MRI均未见Rathke囊肿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术中予以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多层次鞍底修补, 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主刀治疗的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为交叉型, Ⅱ型为伴随型, Ⅲ型为平行型。对于Ⅰ型患者, 充分解剖分离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和(或)小脑幕之间的蛛网膜, 通过此空间进行第一间隙责任血管的减压;对于Ⅱ型患者, 需尽可能地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及其神经根进/出脑干区的蛛网膜分离, 并置入垫棉隔离;对于Ⅲ型患者, 以吸引器将岩上静脉轻轻推开, 完整显露第一间隙进行减压。以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评估手术疗效。出院后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随访患者的BNI疼痛分级。结果 69例患者中, 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为Ⅰ型者占比为52.2%(36例), Ⅱ型占比为30.4%(21例), Ⅲ型占比为17.4%(12例);MVD术中均完整保留岩上静脉。术后7 d内, 患者BNI疼痛分级Ⅰ级68例, Ⅱ级1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听力障碍、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69例患者的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38例垂体腺瘤患者(导航组)的临床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8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导航组蝶窦开口识别率[分别为100%(138/138)、91.7%(44/48)]、视神经沟和颈动脉压迹识别率[分别为100%(138/138)、83.3%(40/48)]均更高, 手术时间更短[分别为(67.0±13.2)min、(85.6±18.2)min], 术中出血量更少[M(Q1, Q3)分别为15(15, 20)ml、30(15, 40)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航组与对照组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2.9%(4/138)、6.3%(3/48)]、短暂性尿崩[分别为4.3%(6/138)、8.3%(4/48)]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结果 术后完全愈合61例,显效5例.随访66例,时间6~40个月,复发2例,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MVD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有效方式,神经内镜是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1.
1对象与方法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40—89岁,平均67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5.72年。疼痛位于右侧26例,左侧30例。疼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垂体催乳素(PRL)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202例PRL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小型肿瘤6例, 大型152例, 巨大型44例;术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耐药62例, 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17例。术后通过头颅MRI检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通过血清PRL水平评估内分泌治愈情况及减瘤手术对药物应用情况的影响;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进行随访;比较大型、巨大型PRL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2例患者的神经内镜手术均顺利完成, 肿瘤全切除128例(63.3%), 次全切除45例(22.3%), 大部分切除21例(10.4%), 部分切除8例(4.0%)。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例(0.5%), 视力下降2例(1.0%), 颈内动脉损伤1例(0.5%), 一过性尿崩38例(18.8%)。192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 随访时间[M(Q1, Q3)]为70.5(55.0, 86.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筛蝶窦入路视柱磨除视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TO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镜经鼻筛蝶窦入路进行常规视神经管减压手术24例(对照组), 应用神经内镜经鼻筛蝶窦入路视柱磨除视神经管扩大减压术式19例(试验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等, 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变化以评估手术的有效性, 安全性评估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长为56.3~103.5 min[(76.6±23.4)min], 试验组为75.1~121.6 min[(93.2±17.9)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 P=0.009)。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术前视力:无光感6例、光感10例、眼前手动6例、眼前指数2例;术后3个月, 无光感5例、光感7例、眼前手动7例、眼前指数3例、LogMAR视力表≥0.02 2例, 手术有效比例为9/24。试验组术...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而肌痉挛手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观察神经根进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压迫血管;在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松解情况、垫棉的位置和压迫血管移位后的状态。结果 6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中,56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减轻;40例面肌痉挛病例中,37例术后痉挛消失,3例减轻。平均随访3.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辅助使用神经内镜,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运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27例MRTA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术中显微镜下可确认责任血管19例,神经内镜确认责任血管6例,全程探查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对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 患者术中均行AMR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分为AMR完全消失组、AMR显著变化组及AMR无明显变化组。随访观察3组患者术后1周及1年时痉挛症状的缓解情况, 并回顾性分析AMR监测评估术后疗效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AMR变化与术后疗效间的关系。结果术中AMR监测评估微血管减压术后1周疗效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7%和66.7%, 术后1年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6.7%和50.0%。46例AMR完全消失组、8例显著变化组及10例无明显变化组患者间术后1周临床缓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年临床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例AMR完全消失组患者中, 垫入Teflon棉片前AMR完全消失患者与垫入Teflon棉片后AMR完全消失患者间术后1周及1年临床缓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AMR监测在评估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的痉挛症状缓解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联合显微解剖观察Trolard静脉及其相吻合静脉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颅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3D-CEMRV)检查的50例(100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通过头颅MRI T1加权成像的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序列和3D-CEMRV序列在3D Slicer软件中建立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模型, 观察Trolard静脉及其相吻合的大脑中浅静脉、大脑浅静脉的形态并测量Trolard静脉的管径。将20具(40侧)尸头标本的动、静脉分别使用红、蓝色乳胶进行灌注, 显微镜下观察Trolard静脉及其吻合静脉构成并测量Trolard静脉的管径。结果 50例(100侧)患者的三维重建模型中, Trolard静脉共117支, 其中左侧61支, 右侧56支, 管径分别为(1.23±0.78)mm、(1.19±0.79)mm, 两侧静脉管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 P=0.784);Trolard静脉单干型23侧(23%)、双干型26侧(26%)、三干型14侧(14%)、缺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切除术中应用双侧后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PitNET切除术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侧后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者77例(简称黏膜瓣组), 采用移植物行颅底重建者84例(简称移植物重建组)。应用前颅底鼻腔调查问卷和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及住院时长、术后脑脊液漏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以及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黏膜瓣组与移植物重建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黏膜瓣组中, 1例(1.3%)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移植物重建组中, 10例(11.9%)出现脑脊液漏, 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 P=0.307)。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及住院时长、除脑脊液漏外的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前颅底鼻腔调查问卷和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双侧后隔黏膜瓣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神经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辅助MVD治疗的6例HFS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责任血管并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全程监测侧方扩散反应(LSR)。结果 6例多模态影像融合显示责任血管与术中所见完全相符。6例术中充分减压后LSR波形消失,术后Cohen评分0分4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随访6个月,颜面部抽搐症状均消失,术后12个月未见症状复发。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多模态影像融合可帮助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向鞍上扩展的不同类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向鞍上扩展的PitNET(最大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鞍上生长的情况, 将59例患者的肿瘤分为Ⅰ~Ⅳ型。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后3个月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生化缓解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 66.1%(39/59)的患者肿瘤达到全切除, 其中100.0%(20/20)的Ⅰ型肿瘤、2/3的Ⅱ型肿瘤、9/12的Ⅲ型肿瘤、33.3%(8/24)的Ⅳ型肿瘤达到全切除。所有功能性肿瘤(包括4例肢端肥大症及1例库欣病)患者均获得生化缓解。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尿崩41例、低钠血症11例、一过性垂体功能减退24例、术后颅内感染9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及术后失明1例。除失明患者外, 其他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向鞍上扩展PitNET的并发症较轻, 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