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虹 《中医药研究》2001,17(1):56-58
  相似文献   

2.
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体皮肤吸收途径有三条:角质层、汗腺管口、毛囊皮脂腺口,西医多采用透皮增强剂促使药物穿透皮肤,而中医在透皮治疗中常采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利于皮肤吸收。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指导透皮给药方面结合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论,作用于相应经络、腧穴而获得奇妙疗效,为中医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微针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云华 《中医外治杂志》2005,14(3):3-7,F003
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大部分药物无法以透皮给药方式达到治疗效果.最近几年一种用于提高药物经皮渗透性的微针透皮给药技术被开发出来,此技术结合皮下注射与透皮贴片的双重释药优点,透皮贴片上有数十至数百枚微针,贴于皮肤可增加药物的渗透性,特别是对于大分子药物如多肽、蛋白和疫苗等经皮渗透性显著提高,能够达到治疗效果.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微针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现状,特别是体内外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实体微针刺入皮肤后对皮肤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实体微针刺入裸鼠皮肤,然后进行固化、染色、切片等处理,再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针尖形状的微针在皮肤上形成的孔道。用实体微针处理小鼠皮肤,然后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进行感染,24 h后检测其血象,以对照针处理小鼠为对照。考察实体微针刺入新生大鼠皮肤后对于皮肤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特殊结构域A(EⅢA+,526 bp)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以探明皮肤在分子水平上的损伤情况,并与对照针处理皮肤对比。最后将微针应用于志愿者皮肤,以伊文思蓝(Evans blue)为模型药物,观察微针刺入健康志愿者皮肤后刺入部位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体微针刺入皮肤后能够在皮肤上形成真实的穿过皮肤角质层的孔道,且针形不同形成的孔道也不同。微针在皮肤上形成的孔道不会促进Sa进入小鼠机体而引起感染,也不会引起新生大鼠皮肤能够反映皮肤损伤的EⅢA+片段(526 bp)的异常表达。微针应用于志愿者皮肤后,不会引起不良反应,且形成的孔道在皮肤上保持时间较长。结论 实体微针刺入皮肤后能够在皮肤上形成一定大小的真实孔道,这些孔道可充当药物透皮吸收的通道;微针处理皮肤后不会引起机体感染和皮肤损伤。因此,微针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技术,可与透皮贴剂结合而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刘新华  王桂清 《光明中医》2009,24(12):2366-2367
众所周知,药用辅料是制剂存在的物质基础,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不断向高效、速效、长效和服用剂量小、毒副作用小的方向发展,药物剂型也向定时、定位、定量的给药系统不断转化,制剂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剂型新技术在中药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治法是中医药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几千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或称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药物在经皮肤给药后,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循环而产生药效的一类制剂。该类制剂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减少给药次数,延长给药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清中的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中黄芩苷及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血清药物浓度在1.5~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内药代动力学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结论 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其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该实验可为临床用药提供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通过人体的皮肤或粘膜给药的方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原理、类型、技术、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综述,提出开发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建议。通过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制剂技术,中药透皮给药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穴位贴敷疗法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穴位贴敷疗法日益受到医学界同仁的重视.透皮给药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它可以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给药方便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机理、药物剂型、中药透皮吸收促透剂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最后提出,将现代的透皮给药和穴位的功能结合起来,会给中药透皮吸收的应用开发带来新的飞跃,为临床实践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微针给药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技术,利用在皮肤角质层产生的微小孔道来显著增加药物的经皮吸收。本文阐述影响微针给药透皮吸收的因素:微针本身、预处理方式、药物性质、给药后时间、皮肤以及与其他透皮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药穴位敷贴透皮给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赴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穴位和药物作用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皮给药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三伏天以透皮给药法治疗350例患儿。结果:治疗后1年完成随访329例,总有效率为84.49%。结论:三伏天透皮给药治疗小儿哮喘疗效确定,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3.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一类能提高或增加药物透皮速率或透皮量的物质,是经皮给药制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新型透皮吸收促进剂具有较高促渗透作用,且刺激性小、不良反应少、理化性质稳定。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成果,为合理选择透皮吸收促进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了三种透皮促进剂对水溶性基质制剂脐中穴给药体外释药的影响,为脐中穴经皮给药新制剂适宜性提供参考。方法:制备不同浓度透皮吸收促进剂的水溶性基质制剂,选择小鼠腹部皮肤,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收液中指标成分芍药苷的含量。结果:透皮促进剂氮酮组对甘油明胶贴剂有显著的促透作用,水溶性氮酮3%时促透效果最好;二甲基亚砜促透作用不明显。结论:经皮吸收量与时间呈正相关性;透皮促进剂氮酮组与空白组比较,透过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水溶性氮酮组高于相应的脂溶性氮酮组。  相似文献   

15.
探索微针阵列作用下阿魏酸的透皮给药规律及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采用改良Franz 扩散池法, 以大鼠腹皮为体外模型, 考察微针的长度、刺入力、滞留时间对阿魏酸透皮给药的影响规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的含量。大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 腹部脱毛微针处理后给药, 二甲苯致炎, 鼠皮中伊文思蓝含量采用全自动酶标仪590 nm波长处比色, 测吸光度。微针阵列预处理与被动扩散比较显著增加阿魏酸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 并提高其经皮渗透速率(P <0.01), 药物的累积渗透量随着微针处理皮肤的刺入力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微针在皮肤中滞留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 不同长度微针对阿魏酸透皮均有促进作用, 但不随着针长的增加而增加。微针作用后, 阿魏酸对大鼠皮肤伊文思蓝含量的降低显著强于阿魏酸单独作用组。阿魏酸微针经皮给药, 透皮速率显著提高, 并且微针长度、所受力、在皮肤中滞留时间对阿魏酸的经皮渗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凝胶及其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用浇注冷却法制备5种高分子亲水凝胶,对制备特性及韧弹性等进行比较;用其中较好的聚乙烯醇凝胶作为透皮给药系统载体,分别制备了盐酸维拉帕米贴膏和中药止咳祛痰贴膏,对其体外释放及临床疗效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这种聚乙烯醇凝胶可望作为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的一种新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7.
电致孔法透皮给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电致孔法透皮给药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综述电致孔法透皮给药的机制、与离子导入法的比较、影响电致孔法透皮给药的因素及应用举例等。结果:对电致孔法透皮给药的可行性进行了适当的评价。电致孔法是采用瞬时的高电压脉冲在细胞膜和皮肤上产生暂时的、可逆的、亲水性孔道而增加分子渗透,起效快,效率高,且可脉冲方式给药,与离子导入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脉冲电压是决定电致孔法透皮给药的最重要因素。结论:电致孔法透皮给药非常适用于大分子药物的体内传递,但还存在电屏蔽、仪器微型化等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定中草药经皮透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28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79例,平均年龄54.8岁)利用自拟中药组方,经国产HY-D03型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透皮给药,治疗30次后总结其疗效。结果: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膝关节功能评定表》作为评定指标,优209例,良96例,差23例,总有效率为93%,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的理论观点出发,自拟相应的中草药处方,利用现代中药离子导入技术而经皮给药,方便简洁,疗效满意,尤其对因身体状况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不失为一种理想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和透皮给药系统均属于外治疗法,具有简、便、验、廉且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药物通过皮肤屏障现代医学多采用透皮吸收促进剂、离子导入等方法促使药物穿透皮肤;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以引病外除、整体观及辨证施治等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常采用活血化瘀、促进气血运行蒙药,并与热因子、机械力因子等物理因子和穴位给药相结合,有利于皮肤吸收。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为天然药物自然疗法,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正在利用透皮给药系统等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和逐步提高,尤其是有机结合物理因子和穴位给药为蒙医传统疗术药物外用法优势所在,其内容丰富,具有奇特的临床疗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秀梅  王国成  王征  陈莹  李德馨  陈德翠 《中草药》2019,50(17):4020-4030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分离出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强活性广谱抗癌药物。紫杉醇水溶性差,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传统注射剂采用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助溶剂,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使用前需进行预脱敏处理。因此,紫杉醇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非常活跃,表明临床上对紫杉醇非注射剂型的需求巨大。综述了紫杉醇非注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口服给药系统、阴道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植入释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和吸入给药系统,为今后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